书城宗教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4697800000011

第11章 第三讲(3)

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之佛是本觉,以始觉念本觉,成就究竟觉,这个是真正懂得念佛名号的方法,当我们这样来念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名号的时候,就能够念念与我们存在的本源,与我们生命的本源联接起来了,我们本来跟我们生命本源就是连通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但是谁把它切断了?我们自己的妄心、大脑思维把它切断了,所以才让我们活得这么烦恼痛苦。现在你来念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就是让我们跟我们生命的本源联接起来了,就已经找到了内在的钻石,就已经发现了“衣里明珠”。

《妙法莲华经》上讲到“衣里明珠”。有一个小孩子要离开父母(家里是大富长者),父母亲担心他在外面挨冻受饿,把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缝在他衣服里面,但是他不知道,他走出去找不到衣食,到处去乞讨,有人指点他,你衣服里面就缝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尽虚空遍法界的真心就是我们“衣里明珠”,我们念佛名号向内觉察,就是发现了它,然后我们的内心之中就能够充满了欢喜和快乐。

这个时候虽然我们已经通达了、已经开始觉察了,通过修学内观禅,我们已经能够觉照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虽然还是有很多很具体的事情发生,我们也还暂时没有能够从现实的窘迫的境界之中脱身出来,但是这一些对我们来说都已经不成问题了。

因为只有当我们执著于肉身,误认为自己只是肉身躯壳那么渺小的时候,我们才会时时觉得匮乏,觉得恐惧,当我们恍然大悟,不再执著那个并不真正存在的自我的时候,我们就马上与存在的本源联接起来了,就是回到了灵性的家园,就是真正的回家,就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第三个要点,为什么称佛名号能够使我们“诸有愿求,无不随意”?能够使我们入水不溺,入水不烧?

我们读《大佛顶首楞严经》,看《观世音菩萨圆通章》上面就讲到这个原理,讲到观世音菩萨能够“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侵功德”。这十四种无畏我们就不展开来说了,就说第二和第三。

第二就是入火不烧,第三就是入水不溺。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这就是讲火难无畏和水难无畏。

“知见旋复”是我们旋转缘六尘的妄知妄见,复还自性的真知真见,这样的话,妄心所起的内见之火熄灭了,外在的火当然就不能够伤害我们了,因此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众生就能够入于清凉自在之境,遇火灾也不会被伤害。

更浅的说,凡夫总是用妄心大脑思维的,所以他遇到任何境界遇到任何人任何事,总是去分别执著,然后就耗散能量。能量耗散就起烦恼火,妄心属火,这个妄心的烦恼火,就使我们因为有内在的因,所以难以脱离外在的火灾,所以你如果能够把妄心大脑思维转过来,就能够不遭火灾。

我们听闻是以耳根为缘,耳根是属水的,肾属水。而且你听了外在种种的声音,你起喜怒哀乐种种的情感,这也是像流动的水一样。所以我们向外去分别声尘,就有了内在的这种水,所以就难以脱离水灾。

所以,“观听旋复”的“听”就是耳根缘声尘,菩萨能够返观能闻之自性,不会向外去攀缘色和那个声尘,就能够不被声尘所转,就能够得解脱。内闻之水平息,外在的水也不能够伤害我们,所以持念观世音菩萨的众生遇到水灾的时候也能够逢凶化吉。

所以我们这样也能够明白,念善名称吉祥王如来的名号,功德亦复如是,所以能够免离一切灾难,能够诸有愿求无不随意。

第二尊佛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复次,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五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妙宝,佛号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有无量亿菩萨围绕,现在说法,皆演大乘微妙深义。】

释迦佛又开示说,曼殊室利啊,从我们娑婆世界往东方去,过五个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土,有一个世界叫做妙宝世界,在此世界中教化众生的佛陀,他的尊号是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有无量亿的菩萨眷属围绕着佛陀,聚精会神地听佛宣扬大乘佛法甚深微妙的法义。

在一身七佛之中(在肉身上修)宝月智严佛相当于我们的上焦气海,上焦、中焦、下焦,就是把我们这个体腔分为三段。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因地八大愿

【曼殊室利,彼佛如来,从初发心,行菩萨道时,发八大愿。云何为八?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为营农业及商贾事,令心扰乱,废修菩提殊胜善法,于生死中不能出离,各各备受无边苦恼,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衣服、饮食、资生之具、金银珍宝随愿充足,所有善根皆得增长,亦不舍离菩提之心,诸恶道苦咸蒙解脱,乃至菩提。】

这一节是讲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因地发八大愿,第一大愿是资生自具善自增。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释迦牟尼佛开示说,曼殊室利啊,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在因地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发了八大誓愿。

第一大愿就是愿我未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众生由于经营农业、商业,事务繁杂,使心思烦乱,废弃修学菩提殊胜法门,在六道轮回的生死流转之中不得解脱,备受无边无尽的痛苦烦恼折磨,如果能够至心称念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名号,仗佛威神力加被之故,所需要的衣服、饮食等等的生活资料都会很丰富,金银财物珍宝随愿满足,并且同时所有的善根都得增长,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能够不舍离菩提之心。过去由于心迷的缘故,为了经营事业而去巧取豪夺,造种种的恶业,将来会招感三恶道苦,现在由于能够至心称念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名号就能够仗佛威神,恶业消灭,诸恶道苦都得解脱,永不历三恶道苦,直到证得无上佛果。

第二个要点,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第一大愿就是关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业成就,有人会发现七尊药师佛都从当下的现实说起,告诉你们谋生之道,最好的是什么,既能够事业成功,又能够不造恶业,还能够增长菩提这样的方法。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无论你学佛不学佛,踏入社会都要面对的谋生之道。我们在从事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一切行业的工作的时候,不要忘记修心,只要你一直一边做事一边去觉察,就在工作之中觉察,就在事业之中觉察,向内觉察我的盲点,我有没有执著,这样就好了。

你只要能够向内走,并不会耽误我们的事情,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事情照样做,而且做得更好,而不是那种事情不做了被边缘化了,那是错的,事情应该做得更好,你原来是这个小群体、小团体的核心,你应该还是核心,而且应该做得更好,做得更大,而同时你不起执著,这样就正确了。你口里说要发菩提心,而实际上你学佛越学大家越不理你了,这样是已经偏离掉了,所以只需要向内觉照就好了。

“但除其病”,除掉那个分别执著的、大脑思维的盲点的病。“不除其法”,事情照样做,你原来干什么还干什么,而且干得更好,做得更广大,而这个心是如如不动,所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命运,由改变方法而导致成功,在每一个因缘之中都能够生起智慧,无所执著于世间生灭的假相,而刹那刹那都能够随时生起清净心。

比如说世间有一个二八法则,这个我们知道了,还有一个奥卡姆剃刀定律,这些都可以用,你运用它就能够减少很多的杂事,能够获得自由,不要让那些日常生活的琐事缠着我们而让大事从身边悄悄地溜走,不要去沉迷于那些世间的琐碎的事情而让我们起执著,而让我们的生死大事忘记掉,所以能够善于在很多的小事之中去抓住大事,能够在日常生活之中、事业之中随时培养觉察力,就是能够把握最重要的事情。

下等的人,他只知道接受思想的灌输和知识的累积。

中等的人,他就重视掌握思维的方法。

而懂得药师法门的人,他能够打破一切的局限性,完全没有成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没有框架地去看这个世界,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我们生命的活力会通过创造力展现出来。

尤其是你懂得药师法门以后,你会发现什么?你不要以为只有学佛的人才会五轮打开,不是。脐轮开的人,他的行动力特别强,如果他的事业做得很广大,他的脐轮比一般的人要开一些,不然的话他做不持久,如果他单纯依靠福报,他做不持久。心轮打开的人是很有创造力的,那些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等等都是创造力非常强的人,创意非常多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我们学药师法门更应该如此,让我们的创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那我们世间的事业当然会越来越广大,所以可见药师法门是资养现实人生的佛教,是就在现实人生之中成就富贵、成就快乐,而同时成就解脱的法门。

第三个要点,前三尊药师佛,即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都是侧重于在世间法中发愿治病教人。中间的三尊药师佛是侧重于在出世间法中来以行愿救人。最后第七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是圆满地包含前六尊药师佛的一切法门。

具体的来说,前三尊药师佛,第一尊善名称吉祥王如来是三法之中主修息法的,以息法来成就定力,所以经文上就说,“常以定力,成就众生,供养诸佛,严净佛土,菩萨眷属,悉皆圆满。”而息法是色法和心法的交融点,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精神联接的桥梁,这个交融点是什么?就是呼吸,所以息法是色法和心法的交融点。

第二尊药师佛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的八大愿就是着重来讲色法和心法。前四愿是侧重于色法,后四愿是侧重于心法;前四愿侧重于色法,而色法是息法、心法的依止处,后四愿是侧重于心法,而心法是色法和息法的生化之机。我们修行者依此法门来修,就能够即事而真,由此起观,所以第二尊药师佛就讲观。前面讲定,以定力成就众生,供养诸佛,底下就讲修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于十方界所有众生,若为寒热饥渴逼身,受大苦恼,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先世罪业悉皆消灭,舍诸苦恼,受人天乐,乃至菩提。】

这是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因地所发的第二大愿自消先业济穷人。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因地发愿说,愿我未来世成佛时,十方世界中所有众生如果因为寒冷、炎热、饥饿、干渴等等逼恼身体,受大苦恼时,如果能够诚心诚意地称念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名号,仗佛力加持的缘故,过去生中所犯的罪业都能消灭,由过去的罪业而导致的资生之具匮乏也能够消除,所以能够脱离各种苦恼,享受人间天上的种种快乐,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第二个要点,这个“寒热饥渴”更深层来讲就是人有三种生命。

肉体的生命需要热量的滋养,精神的生命需要善心和美德的滋养,灵性的生命需要佛法智慧的滋养。

肉体生命的饥渴是指缺乏食物和饮用水。精神生命的饥渴是指缺乏爱心,心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自私。灵性生命的饥渴就是指失去了与存在本源的联接。失去了与本觉的联结就缺乏生命的张力,就缺乏创意,就缺乏创造力。

药师法门就开示我们要把身心全然地开放,每一分每一秒就都会有非凡的生命体验。因为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每一呼一吸我们都在跟宇宙天地互动,所以每一刹那你都会有不同的非凡的精彩的生命体验,这样能够向内走、向内觉察,就能够自然地涌现创意。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懂得药师法,但是他很静地向内思维也能够有创意。

比如说法国有一个哲学家叫做德瓦,他有一本很有趣味的小册子叫做《五十一种物恋》,他就把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之中的五十一样东西进行哲学思考。

比如说“雨伞”,我们怎么定义雨伞?遮雨的工具,凡夫总会这样子。这个人就另外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来重新定义,其实就是打破这个局限性,他的说法就是,雨伞是一片可以带着走的天空,这样马上就能够突破我们的这种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