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4697700000039

第39章 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1)

他的中国妻子到底是曾雪明还是林依兰?

胡志明在日记中写道:“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和清玲完全相同。在那目光相撞的瞬间,我发觉自己已不再是个纯粹的无神论者。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天意,是一种无形的神秘力量促成我们见面。我想,一定是我的真情感动上苍,让清玲的化身得返人间。现在我要百倍于从前地爱护她,我决不会让她再一次离开我。”

胡志明其人其事

胡志明(HoChiMinh,1890~1969年),越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越南人民的大领袖,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曾长期领导越南人民革命,解放全国,任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任主席兼政府总理、劳动党中央主席。原名阮必成,小名阮生宫,青年时又叫过阿三,参加革命后又曾改名阮爱国。曾多年在中国境内活动,先后化名李瑞、宋文初、胡光、秋翁、胡志明等——后来就一直使用这个名字。

胡志明出生于越南中部义安省南坛县黄稠村外祖父家,在金莲村父亲阮生辉家长大。阮生辉曾考中副榜,靠教书为生,担任过官职,后迁到南部当大夫,是个爱国的汉学家。

当时越南还是法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胡志明自幼就有赶走殖民者,解放同胞之志。15岁在顺化国立学校读书时他已参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动,为一些爱国志士做联络工作。但他不赞成那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依赖外国乞求独立的主张。

1911年初胡志明辍学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学校当教员,不久到了西贡。他期望能到西方国家观察学习,以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此年底他取名阿三,到法国联合运输公司商轮上当厨师助手,从此离开祖国,到过欧、非、美洲的许多国家。他靠做伙食管理员、帮工杂役、烧锅炉、旅馆待役、园丁、洗印照片等维持生活。他学习外语,广泛接触民众,访查各国民情,观察世界,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对殖民地人民的残酷掠夺。

1919年初巴黎凡尔赛和平会议召开时,胡志明取名阮爱国,代表在法国的越南爱国者向各国代表团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提出著名的各民族权利八项要求,要求法国政府承认越南民族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决权。但是,和会列强并未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要求。

胡志明认识到,要赢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被压迫民族首先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越南人民必须自我解放。他用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一点钱,把八项要求印成传单广泛分发并邮回越南。从此,阮爱国的名字在越南就成了爱国的旗帜。

1924年12月中旬,化名李瑞的胡志明从苏联来到中国广州(时任孙中山总统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同越南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潘佩珠等人多次讨论本国革命问题,建议修改越南国民党党章,使之更加革命化。潘佩珠认为他的意见符合新形势,很快接受了他的意见。

胡志明在广州举办越南青年训练班,是主要讲课人,中共领导人刘少奇、彭湃、陈延年等也为他们讲过课。他创立越南青年同志会,其领导核心是共产团,出版机关报《青年周刊》。他还参加成立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包括越南分会。他在广州各个训练班的讲稿集成《革命之路》一书由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宣传部出版,影响甚大。1930年2月他在香港亲手创建了越南共产党。

二战爆发后,胡志明又化名胡光,到中国南方桂林等地同越党中央取得联系,准备条件回国活动。1940年6月法国沦亡后,日本于9月占领印度支那北部,越南局势发生急剧变化。此年12月底,胡来到中越边境举办干部训练班,以《解放之路》作为教材。1941年2月他回到高平省北坡,取名秋翁,召集党中央会议,培养干部,并直接指导在高平省成立救国会的试点工作。

1942年8月胡志明正式采用今名,准备返回中国同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联系。他刚到广西靖西(一说德保)境内就被蒋介石地方政府逮捕。此后他在广西各地13个县的18个监狱里监禁了13个月,受尽摧残和折磨,不得温饱,牙齿脱落,头发灰白,面容憔悴。他写了133首诗,后来以《狱中日记》发表(其中有“恨彼好人离我俩,长教你我各凄凉”之句)。

1943年9月胡志明在柳州监狱获释,随即同当地越南各民族主义救国组织取得联系。同时,他恢复了与党的联系,很快便起程回国继续领导革命。

1945年5月德国败降后,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奄奄一息,越盟已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胡志明及时指出,总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根据他的建议,8月中旬党的全国会议在宣光省新潮举行,决定立即发动全国总起义。胡主持召开了国民大会。出席会议的有越南各政治党派、人民团体,民族、宗教的代表和归国越侨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和越盟总部关于总起义的主张,决心在盟军进入印度支那以前夺取独立。大会选举以胡为主席的越南民族解放委员会作为临时政府。胡发表《总起义号召书》,号召全国同胞立即行动起来,“以我们的力量解放我们自己。”

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人民胜利地发动了八月革命,解放了全国。8月下旬他带病来到河内。9月初在河内巴亭广场五十万人的群众集会上,胡代表临时政府宣读《独立宣言》,庄严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1946年3月举行的第一届国会,一致推选他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任主席兼政府总理。

1951年2月举行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越南劳动党,胡志明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54年,作为越南党政主要领袖,胡领导越南人民为保卫革命政权而斗争,取得了抗法战争的伟大胜利。1954—1965年他又领导了越南北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统一祖国的斗争,以及抗美救国战争。但是,长期动荡艰苦的革命生涯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69年9月因严重的心脏病不幸逝世。

胡志明在中国的情感传奇

根据史料,胡志明年轻时曾在越南国内有过一个妻子,但不幸过早牺牲。后来他长期在中国从事革命活动,并与中国姑娘产生爱情,还结了婚,回国后他便终生未娶。但是这个中国姑娘究竟是谁?笔者查了不少文章,竟然出现了两个名字——曾雪明和林依兰。黄铮、李永军、孔可立等人认为是前者;染益新、袁方等人则认为是后者。

那么,到底曾雪明和林依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还是本来只有一个人,却混淆成了两个人?又或者本来只有一个人,而另一个人根本就是瞎编的?若是一个人,她是曾雪明还是林依兰?看这两派文章的说法,都似乎言之凿凿,难分对错。历史就是这般扑朔迷离。

我个人认为有两人,即曾、林是两个不同的人。

胡志明陵墓

先看曾雪明一说。

曾雪明1905年生于广州,原籍广东梅县松口镇,1926年与胡志明举行婚礼,婚后两人一起生活了半年多时间。1927年5月胡志明离开广州后,就与妻子失去联系而未能再相聚。从此,这一对有情人,一个未再嫁,一个未再娶,天各一方,都过着独身生活,生死相恋,直至辞世。

1925年曾雪明在广州一医务所任助产士。当时广州正处于中国大革命的高潮及中心地,何香凝、邓颖超、蔡畅开办了妇女运动讲习所。受革命思想影响,曾也时常去妇运所听演讲,参加活动。

胡志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后,受共产国际派遣任中国顾问鲍罗廷的翻译,于1924年11月来到广州,化名李瑞。1925年的一天,曾雪明去妇运所找蔡畅,下楼时在楼梯拐角处巧遇正要上楼的李瑞。不经意的礼让和对视中,李瑞被这位长着鹅蛋型脸,皮肤白誓,文静端庄又显聪慧的广州姑娘所深深吸引,禁不住询问蔡畅她的芳名及有关情况。蔡畅见李瑞情有独钟,便会意地介绍了曾的情况,并与邓颖超一起做红娘(还有一说红娘是越南革命青年林德树的中国妻子梁惠群),使这对有情人建立了恋爱关系。

当时曾雪明仅知李瑞是鲍罗廷的翻译,越南革命党人。旧中国封建意识浓厚,女性绝少自由恋爱,更何况李瑞是越南人,35岁“高龄”尚未结婚,曾家能否同意这门亲事?好在曾家还是比较开明进步的。为考证李瑞的人品才学,其二哥曾锦湘(早年留学美国,并和孙中山是故交,精通5门外语,文笔精绝,曾应孙中山之请为其撰写文章)专程请李瑞作了一次长谈。李瑞的谦朴、务实、自信、热忱、远见卓识、献身精神、丰富的阅历及精熟纯正多国外语令曾锦湘深为折服,他代表曾家同意了这门涉外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