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4697600000022

第22章 分华东地区[95](5)

有10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铁道部开放实验室,1个“863”工程实验室。

教职工4000多人,教师2600多人,有教授370多人、副教授1000多人;两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组成员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顾问组成员1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6个(现已聘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在校生30000多人,其中研究生4500多人。

江苏大学:2001年由全国重点大学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源于两江师范,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渊源深厚。坐落在江南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濒临长江,运河贯穿,西接南京,北望扬州,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沪宁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风景名胜有金山寺,也就是京剧《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在校园主楼上远眺长江,一览无余、胸襟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全国重点院校。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百强之列。其纵横向科技经费总额排名高校第37位,专利数排名第29位。

[联接]占地面积近2000亩。馆藏图书150余万册。

设机械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工商管理、人文社会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生物与环境工程、化学化工、医学、医学技术、药学、理学、外国语、艺术、高等职业技术、冶金、教师教育、成人教育、京江21个学院,及研究生部、体育部;有67个本科专业。有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管理科学工程5个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5个博士点,60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另有7家高水平附属医院。

有教职工3300余人(不含其附属医院职工2000余人),其中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0余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5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5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500余人。

江南大学:2001年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原无锡轻工大学可溯源到1902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1952年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原江南大学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食品、农化等有关系科合并组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迁至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无锡轻工大学;1998年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原江南学院建于1981年,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名誉董事长。原江南大学创建于1947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相关院校。原无锡教育学院是1955年建立的具有教师培训和普通高师教育功能的高等院校。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也于2003年整体并入。

江南大学坐落于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无锡,那是中国把历史基础、文化环境、民众素质、气候条件、山水风景、物质资源、水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水平结合得最好的苏南地区的腹地中央,既有“南京—上海—杭州”高速公路与一级铁路、京杭大运河通过,又有锡山、惠山、蠡园、鼋头渚等名胜古迹,以及泱泱荡荡、烟波浩淼的太湖。其本部青山湾校区位于锡惠风景区,龙山、梅园校区位于太湖、梅园风景区,校园依山傍水,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被誉为花园式学府。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院校。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纺织等行业和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主要依托单位之一,相关学科居全国高校前列。

[联接]占地1600余亩。图书近140万册。

设生物工程、食品、设计、纺织与服装、通信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化学与材料工程、信息工程、商学、师范、法政、理学、文学、外语、土木工程、医学、体育、艺术18个院系,及成人、网络、职业技术、中外合作教育、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等5个学院。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自主设置的博硕学科专业,10个博士点,33个硕士点,52个本科专业。

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工业发酵等)、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省部级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在职3116名员工,专任教师1504名,其中教授128名,副教授46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3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50多名;2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700余人,博士、硕士生1600余人,外国留学生170余人。

苏州大学:其前身是1900年创建的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改名苏州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学校位于小桥流水、杨柳飘拂、亭台楼阁、美景处处的“人间天堂”苏州,市内有著名的四大古典园林、寒山寺、虎丘塔,郊外有江南水乡的典范同里、周庄二镇,及一碧万顷的太湖。我1999年出差路过此地此校,正值梅雨季节,阴雨绵绵,水光朦胧,各景点柔媚婉约,真让人有美不胜收、依依难舍之感。

苏大是“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虽系地方院校,却有全国乃至国际名望。该校的综合排名、研究生院排名、SCI索引排名,及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理学、医学整体水平均列全国高校前30强;并有桑蚕、丝绸、放射医学等特长学科,居国内领先。其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学院人文气氛浓厚。著名校友有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赵朴初、董寅初、倪征日(奥)、郑辟疆、查良镛(金庸)、杨铁(木梁)、李政道、谈家桢等,以及30余位两院院士。

[联接]有6个校区,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图书332万册。

设19个学院(人文、文学、法学、财经、外国语、教育、理学、信息技术、信息工程、机电工程、材料工程、艺术、体育、生命科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医学、核医、职业技术、文正);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132个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88个本科专业。

有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点、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放射医学)、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机合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核医学生物技术、薄膜材料、丝绸工程、现代光学等)、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中文、数学)。另有设备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电教中心、服装中心、计算机与网络管理中心;1家出版社。

教职工415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有各类在校生45000多人,其中研究生4800多人、本科生25300多人。

扬州大学:其独特与优秀不仅仅因为它是90年代大学合并潮中走得最早、干得最成功的范例之一。谁不想去看看二十四桥的明月夜,看看烟花三月的瘦西湖,看看鉴真纪念堂的风尘?谁不想去尝尝那鲜美可口的扬州炒饭?何况滔滔长江、漫漫运河就自校门旁淌过。真是一方风月无边、江山壮丽的宝地。

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实业教育家张謇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它于1992年把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以及江苏农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6所高校全部拉拢到了一起,且内部结构挺有机的,很不容易。江泽民题写校名。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构成蔚为壮观的大学城。而且几个学校合并后,校园就大了,若是不算那些农业类院校的农场、林场等,新扬州大学论占地面积甚至可以跻身全国前10甲,所以他们还开通了5路校内班车。

该校在大学排行榜上列前50强。2001、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总经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40名,江苏高校前4名。由中科院与该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该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

[联接]占地面积4500多亩。藏书290多万册。

设文学、社会发展、政法、教育科学与技术(师范)、外国语、数学科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工、体育、机械工程、信息工程、水利与建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学、畜牧兽医、生物科学与技术、医学、商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及公有民办的广陵二级学院等21个学院,87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点、70个硕士点(含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部省级重点学科,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院,72个科学研究机构,39个教学实验中心(室)。另有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和实习基地,并有4所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

有教职工4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多人,教授、副教授近90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7人,国家及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硕士导师400多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27700多人,博、硕士研究生2500多人。

河海大学:“钟灵毓秀石头城,人才蒸蔚起。河疏湖蓄水利兴,工学昌明时。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大哉河海奋前程,毋负邦人期。普下利物沐群生,智者惟乐水。乘辇山行乘橇泥,祖述神禹绩。天下有溺犹已溺,此志毋稍弛。大哉河海奋前程,毋负邦人期。”此为河海大学校歌,情操高拔,文词精美,值得一读。

其前身可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人才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始作俑者是著名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并入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河海大学校名,邓小平题写校名。该校本部坐落在南京市清凉山北麓,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众多人文景观更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先后荣获全国部门绿化“三百佳”和江苏省“花园式高校”、“园林式单位”称号。

它是教育部直属、水利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院校。有人因其校名与优势而称之“水陆两栖大学”。全国总体排名应在前60强之内。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曾隶属水利部,现为省部共管。其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尤其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在全国高校数一数二。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等为国家著名学科。茅以升是该校骄傲。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东水利学院首任院长钱正英为该校合作发展委员会名誉主任。近些年承担了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长江口航道治理、淮河入海水道、二滩、龙滩、南京地铁、沪宁高速公路、南京长江二桥、江阴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联接]分3个校区,占地132公顷。藏书近130万册。

设水资源环境、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与海洋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及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国际工商、经济、人文、外国语、理学等13所专业学院。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点,64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46个本科专业。

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水文学及水资源,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

有教职工2900余名,其中双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副教授759名,博士导师106名;另有7名院士受聘担任其教授及博导。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310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60余名,本科生近18000名。

南京工业大学:2001年由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前者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58年从南京工学院迁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1995年更名南京化工大学;后者前身是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1933年更名同济高级职业学校,1950年更名南京建筑工程学校,1980年升格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3年该校一教授研制出高楼防火新办法。其校训是“明德、厚学、沉毅、笃学”。

[联接]占地3700亩,分7个校区。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