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精华版
4696500000007

第7章 识破人心的心机——明眼人的读心秘诀(1)

要想在现代社会出人头地,必须掌握识破人心的心机。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只要你留心,拥有识破人心的心机,也能摘下别人的面具,看清别人的内心。识破人心是你掌握处世之道的第一堂课,也是建立成功人脉关系的秘诀。做一个读心高手,你才能笑傲江湖!明眼人往往都能做到一眼把人看到骨子里。

1.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

识破人心的最大心机就是利用利益探试人心,因为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内心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这时就是识破人心的大好时机。

一个看得透、断得准的人可驾驭事物而不为事物所驾驭。他可以洞察事物最深处的东西,摸清他人的心思。不论什么人,他能了解并把握其本质。他有罕见的观察能力,即使再隐秘的东西,他都能读懂。他观察严谨,思考微妙,推理明晰,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不能发现、把握和理解的。

下面这则伊索寓言足以说明要识破人心的重要性。

鹿口渴得难受,来到一处泉水边。它喝水时,望着自己在水里的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而优美,扬扬得意,但看见自己的腿似乎细而无力,又闷闷不乐。鹿正思量时,出来一头狮子追它。它转身逃跑,把狮子落下好远,因为鹿的力量在腿上,而狮子的力量在心里。这样,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头,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它的角被树枝绊住,再也跑不动,就被狮子捉住了。鹿临死时对自己说道:“我真倒霉,我原以为会拖累我的竟救了我,我十分信赖的,却使我丧命。”

在普通人当中,扮演寓言中“鹿”之角色的人往往踩中了“地雷”,而有心机的人则以其高深的远见,绕过了陷阱。

在危难时,曾被怀疑的朋友往往成为救星,曾被十分信赖的朋友却往往成为克星。

顺境中,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但凡交往多的都可以称为朋友。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力不存等,这时,你倒霉自不必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他们对朋友的态度、距离,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曰:“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普普通通的时候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情同手足,同喜共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些“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忘恩负义者。现实中“只共苦不同甘”的人真是不少!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显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进而言之,岁月也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共事时间长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他们的人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当某朋友对你,尤其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你危难之中施以援手。

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激流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

2.透过人与人之间的微妙互动看穿人心

识破人心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穿透对方表面的慎重与矜持,这就是所谓的“好眼力”。知道他人的内心远比了解一件物品的特性重要,这是人生中至关微妙的事情。

日本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永禄时期,力量最雄厚的是北条氏康,他称霸于关东一方。有一次,北条氏康在战场上同长子氏致一起吃饭,可以想象战时的饭食是很简单的,只有米饭汤。然而,长子氏致吃着吃着又往饭里加了一碗汤。这件事北条氏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马上产生了联想,为什么氏致连自己饭量有多大都没有数呢?从吃饭吃到一半时又加一碗汤看来,至少可以认为氏致是个没有远见的人。北条氏康的担心日后不幸变成了事实。30年后,氏致终于因为缺乏远见,被丰臣秀吉的大军围困,同弟弟氏照悲惨战死。称雄一时的北条世家从此日趋灭亡。

依据此“行为内在一致性”原理,可产生以下办法鉴定某些言行背后的真正心声:

①你可以发现,论断他人的人,往往有狡诈的心机。当邪恶压迫着一个人时,对他来说,处理他人的过错是较轻而易举的。就因为这样,那些说你活该的人,他的咒骂等于是允许邪恶在他自身的存在。当一个阿拉伯妓女改过自新后,她要求警察逮捕所有的妓女。这种女人的心愈是狠毒,就愈易于对准她的同伴。

②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从一个人的言谈就足以知悉他的心意与情绪,但是,若对方口是心非,就令人猜疑了。这种人往往将意识里的冲动与欲望,以及所处环境的刺激,修饰伪装后,以反向语表现出来,令人摸不清实情。

例如,偶遇个性不投的朋友,往往投出社交辞令客套邀约:“哎呀,哪天到舍下坐坐嘛!”其实心里的本意可能是:“糟糕,又遇上了,赶紧开溜为妙!”这种与本意相反的行为,往往造成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为求自我安慰,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因循成习。

③爱发牢骚是一种不能言传的骄傲和自大,不满意他人在某方面超越自己。如“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牢骚。发牢骚的人大多自视清高,当现实中无法保持他们这种优越地位时,就借发牢骚来宣泄。

④恶意责备的人多半是想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望和自尊心。他们常爱抓住别人的毛病小题大做,横加指责,这种人对他人尖酸刻薄,自尊心较强,具有支配他人的欲望。

⑤说话好诉诸传统的人大多思想保守。这种人不管什么新事物出现,都好用传统的东西作为评价标准。这类人多数是经验主义者,其思想保守、僵化,也表明了其顽固不化的心理。

⑥说话好看风使舵的人大多无原则性。在生活中,许多人说话时是以听话对象为转移的。他们自己没有一定的主见,完全是“看人下菜”。契诃夫称这种人为“变色龙”,他通过同名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活画出了这种人看风使舵的嘴脸。这种人做人处世毫无原则,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朝令夕改。

⑦说话暧昧的人大多数喜欢迎合他人。这种人说同一句话既可这样解释,又可那样解释,含糊其辞,这种人处世圆滑,从不肯吃亏,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利用别人。

⑧经常对他人评头论足,论长道短,说明这个人嫉妒心重,心胸狭窄,人缘不好,心中孤独。如果他对诸如别人不跟他打招呼之类的小问题耿耿于怀,说明他在自尊心上受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些人常以领导的过失和无能为话题,则表明他自己有出人头地、取而代之的愿望。

⑨有人在说话时极力避开某个话题,这说明他在这方面有隐衷,或者在这方面有强烈的欲望。比如当一个人的心中对金钱、权力或某异性怀有强烈的欲望时,很怕被别人识破,于是就故意避开这个话题以掩饰自己的真实用意。

⑩与你聊家常多半是对方看不出你的真意。交谈时,对方先是与你谈一些家常话,这表示他想了解你的实力,探明你的本意,试探你的态度,然后好转入正题。

多对周围人的言行进行观察,对其内心进行剖析,方能成为真正的看人专家,少些捕风捉影的错误,达到“观人于微而知其著”的境界。

3.通过眼神辨人品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一个人好坏的一种途径。眼神正其人品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品大致奸邪。通过人的眼神分辨人品,是识破人心的最大心机。

有时,眼睛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应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表达出个大概,这是每个人都隐瞒不了的事实。

眼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眼睛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其他部位多得多。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大概。一个人所思所想很多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神表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内心隐秘,内心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在人的一生中,眼睛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是最丰富多彩的了。更多的时候,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能从眼睛了解事物的大致面目。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敏锐的器官,它的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其他感觉与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以饮食为例,人们吃食物时绝不仅靠味觉,同时会注意食物的颜色,以及装食物的器皿等。如果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即使明知吃的是佳肴,也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无心品尝或胃口大减。相反,如果在一流饭店或餐厅用餐,用精致的器皿装食物,并重视灯光的调配,会增加饮食者的胃口,让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这是视觉影响了人们的食欲。

《孟子·离娄上》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眼神的状况,对于认识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眼神清的人,通常表示此人清纯、澄明、无杂念、端正、开明;眼神浊的人,往往昭示此人昏沉、驳杂、粗鲁、庸俗和鄙陋。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三个姐妹,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的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神话故事寓在说明眼神的威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假如忽略了别人的眼睛,就无法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内心的想法,即使有人摆出一副无表情的脸孔,但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老年人常说:“听别人讲话,或对别人讲话,要注意对方的眼睛。”有的人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多数情况下,是胆小、没有信心、怕难为情、畏缩。情侣初次相会,常常这样。

一直观察对方的眼睛,会感觉视觉的疲劳。这里所说的“看眼睛”,并非真的凝视,而是观察对方视线的活动。通过了解一个人的视线活动状况,就能大致完成与他人之间的圆满交往和心灵沟通。

一个人的视线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

①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一个关键。

②对方的视线如何活动,或者是视线刚接触立刻就挪开,他的心理状态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③视线的方向,即对方观察自己时是正视还是斜视。

④视线的集中程度,即是否是专心致志地看自己。

⑤视线的位置,通过对方视线的方位移动,来考察他的内心动向。

三国时的诸葛亮是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词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慢慢地说:“这个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露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去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能,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能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些仪表不俗、气宇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

做推销工作的人如果不具备用眼睛观察对方的能力,是很难胜任这个工作的。一个成功的推销人员,在业务上往往能够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

心理学家珍·登布列在《推销员如何了解顾客的心理》一文中说道:“假如一个顾客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颌向前,他可能会考虑你的提议;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意轻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大概就有希望了。”

一个人的眼睛往往是他灵魂的忠实解释者,而这种解释通常是无意的。

观察眼睛是察言观色的一个主要的方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般人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眼睛表现出来。学会观察眼睛,对自己灵活做人是大有裨益的。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看人,是最保险的方法。时间是最能检验一切的真理,也包括人心。

看人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据说有的人从走路方式和表情,即可判定一个人的性情。

如果你也有这种功夫,那么就不怕碰上心术不正的人了,不过那种看人的功夫不是谁都能学得到的,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学得到的,而且,你还不一定会有耐心去学。可是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不同性情的人共事、交往、合作,对“看人”没有一点能力还真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