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精华版
4696500000029

第29章 做人不能太单纯——适当地保持一点弹性(1)

人在现实生活中要适当保持一点弹性,这是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我们身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更高层次的情感交流,都需要我们去适应各类人群、各种场合。一个聪明的人,他总是对所处的环境和他人的感受有着极其敏锐的判断,会根据当时的处境说出在当时最该说的话,做出在当时最该做的事情。这种人通常在各个方面都适应得比较好,能够很快投入到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当中。

1.让自己更成熟一点

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给予我们的是不一样的内容。人生在世,会有许多苦恼。当你有了生活的阅历之后,便会知道,十个指头不会是一般齐的,这样,你也会比较出自己的优势和可爱之处来,少了无端的困惑,才能把所烦恼的事情都一点点地看淡。

如果我们凡事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才能在主观上兼顾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你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处理事情才不会辜负生活。年轻人还欠缺很多生活的感觉,还欠缺做人方面最本质的东西。年轻人一定要端正态度,学会做人,周围有很多榜样是可以去模仿的。你的完善需要付出,要释放自己那份心血和精力,要针对对象,做有意义的付出。

有些人却能活得相当丰富,从工作到生活,都体现着一定的意义。他们把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体会,累积下来,或在朋友之间交流,或广为流传。虽然他们有更多的累,有更深层次的烦恼,但他们总能从困惑的阴影中走出来,放眼五彩斑斓的世界,努力地提升自我,提升生命尊严。但是话又说回来,成功的人总在少数,没有这些领悟的人,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困惑。有些人说给别人听时,也有许多感悟。轮到自己时总是做不好,是什么原因呢?心灵深处存在的仍是肤浅的思想,而停留在表面的一点点仅是用来炫耀的,而不是用来付诸行动的。这种看似聪明的人其实困惑最多,他们总是在伪装,总是很“阿Q”而已。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什么也没有得到,幸福根本与这些不诚实、不真实的人无缘。假如你不幸拥有刚刚谈到的不良习气,那只有在未来寻求改变了。做人的学问很简单,也很深奥。

人的天性中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内容。人性是自由的、纯真的、无拘无束的。一个女人若是为人之妻依然有着一份清纯,她肯定是真正的好妻子。一个女人若为人母却还有小女孩的憧憬与真挚,有对儿女的理解与宽容,那她一定是真正的好母亲。薛宝钗那样处心积虑的女性,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少了。像王熙凤那样霸气十足的女性更不足取。

我们说,青年时期是人生的关口,心理变化是最明显的。以前做事那么狂妄,那么执著,那么生机勃勃,正应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长大以后就不同了,回首过去,发现自己走过的路有那么多的岔口,好险,稍微一偏就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仔细看去,路上好多块绊脚石,好多处陷阱,才知道人是那样艰辛地走着命定的路,才相信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是自己能操纵和把握的。终于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冥冥之中的凡人,是一盘棋中的一颗棋子。命运带给我们的结局都是一种形式,那就是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只有接受的份儿,躲是躲不过的,这种经历会使她们在心态上趋于成熟,谨慎会避免她们走弯路,她们心思更缜密、更透彻,甚至许多事情在发生的同时她们就知道结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的是残酷的淘汰赛,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性的内容:知识的更新速度太快。三十几岁的人在进入家庭之后,就有了许多分心的事情,照顾家人的时间、经历,还有自己的工作和其他事情。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极少有人主动去更新知识结构。而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全面的、全方位的,所以你如果早期没有一点点学习的话,其知识结构方面会非常落后。人如果面对的不是一种对知识更新要求很高的工作岗位,如果是一份比较固定程式的工作,比如财务管理的中级部分,这是变化不大的。但是,这里边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种工作做久了,思维模式会比较传统,对新内容的领会较慢,对变化了的条件缺乏创意的思考,这对进一步发展是有障碍的。所以,国外的一些企业不愿意辞退员工,而特别注重岗位轮换,以利于调整思路,拓宽视野,培养全面的而不是僵化的人才。专业性过强的工作,总会在面临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给员工带来下岗的危机。而下岗后,年纪轻的,容易找也容易适应其他岗位。如果在短时间内决定恐怕会有一种盲目,一定要在考察市场的情况下做事,或在适合自己的公司里另外找一份工作,以等待机会。

人要懂得从过去中学习经验,从未来中吸取知识,从生活中体会平淡,从交往中升华人格,从修养上映衬品位,从失败中寻求教训,从困难中寻求成功,从工作中寻求责任,从生活中寻求慰藉,从学习中寻求充实。人要学着去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坚定的成熟,一种无怨无悔的超脱和宽容。但是无论如何,在每一次深思熟虑之时,都经历过困惑的过程,是内心的无数次煎熬所形成的思想升华,才产生了一种明智。其过程是痛苦的,是很难用平常心去对待的,人也不是到了年龄的分水岭就能一下子想通许多事情。

2.接受现实的世俗

对于很多人来说,怎么很好地融入现实的社会是个难题,尽管他们有很多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现实社会中世俗的真正含义,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这个社会的世俗性。

圆滑,很多人都对这个词没有好感,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他们认为圆滑的人就是那种极善于察言观色、巴结奉迎、随波逐流的人,如同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似乎这样的人就是伪君子。然而,他们又很羡慕那种人能在别人面前游刃有余的能力。那么,他们碰到一些左右为难的情况时,是不是也应变得圆滑一些,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作出了很好的解释。聪明的人认为做人要“处事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就是说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掌握尺度,依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做人要保持诚信。该坚持的事,你应该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妥协的事,应该更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意思,作出适当妥协,甚至放弃自己的意见。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只会点头奉承,那自然会被认为生性圆滑,也得不到别人的尊敬。

人在现实生活中要适当圆滑一点,是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我们身为社会的一分子,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更高层次的情感交流必定都需要去适应各类人群、各种场合。一个为人处事圆滑的人,他总是对所处的环境和他人的感受有着极其敏锐的判断,会根据当时的处境说出最该说的话,做出最该做的事情。这种人通常在各个方面都适应得比较好,能够很快投入到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当中。

圆滑的表现方式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褒义的,如你有一个很随和的同事,他处理人际关系面面俱到,公司里的各类人都会喜欢和他交往,感觉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贬义的,你可能有个狡猾的朋友,从他八面玲珑的交际手段可以看出这人相当精明,他会用让你哑口无言的理由拒绝他本可以帮助你的事情,只因为他对你的付出注定不能为他换来什么!

对于前者褒义的表现形式,在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必定需要你善于周旋其中,善于察言观色,揣度别人的心思意图,也许关键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可以决定你的一笔生意或一个方案是否让人接受!所以,你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同事采取不同的策略,在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还要让顶头上司了解和喜欢你,与上级和同事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进而,你面对想要干的事时,既要执著,又要会变通,还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后者贬义的表现形式,你不必感叹“社会不公,小人当道”,而是要学会变通,保持适度的弹性,把握说话的分寸,学会婉转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你要重视生活中的应酬,通过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细节树立好的人缘;同时要与朋友进行真正有价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的生活、你的事业还须一点圆滑。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还是需要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所以,你在“圆滑”处事的同时,一定要记住一个根本:为人诚实,诚信为本。

3.做好人,但不做滥好人

做好人毫无过错,值得提倡,但要讲原则。当好人成了“好好先生”时,往往面临的是“好心不得好报”的尴尬。

人总有心软的一面,人的善良、热情、信赖、无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但是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人在利用这些美好的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

人总尽力地做一个别人眼中的好人。要想获得好人这个美名,当然要有代价。当代价超过心理承受底线时,多少会令人难以割舍,所以好人难当。

在人际交往圈中,每个人都喜欢好人,欢迎好人,期望遇到好人,也想让自己成为好人!因为好人不具侵略性,不会伤害别人,甚至有时还会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让自己做出很大的牺牲!这种好人岂止用一个“好”字形容,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伟大的人。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好事难为,好人难当。

有人性本善,有人性本恶,而受教育及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性本善的人有时也会呈现恶的一面,而性本恶的人有时也会不那么恶!做好人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有一点你要引以为戒:不可滥充好人!

所谓滥充好人,至少有以下特点:没有原则、没有主见、不能坚持原则的好人,这种人不知是性格因素,还是有意以好人的姿态去讨别人欢喜,反正是对他人有求必应,也不管自己该不该去做;有时候,他也想坚持,可是别人声音一大,马上就软下来;因为缺乏原则与坚持,导致是非难分,当事情不能妥善解决的时候,便以牺牲自己来成全大家;他有时也想坏一点,可是还不到坏的程度他就开始自责,检讨自己。

这种滥充的好人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好人”一样,其得到的效应和真正的好人是不同的。好人是有原则的,所以当他人颂赞好人时,往往带着几分敬畏,但滥充的好人则不然,他在人际关系中往往得到的是“不能担此大任”的评语,而且别人因为深知他的弱点,甚至会算计他、陷害他,得寸进尺,随欲索求,反正他不会反抗,不会拒绝!于是所有人都从他那儿得到了好处,唯独这个滥充的好人一点好处都没有!

照此看来,滥充好人实在不宜,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自己真正是个好人,还是在滥充好人呢?那些滥充好人者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前面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因此,滥充好人的人可以从以下心理方面试着改变自己:

①了解自己滥充好人的苦果。

②了解拒绝和坚持并不一定会得罪别人,而且还能保护自己。

③学会拒绝和坚持。

④如果自己跳不出性格的限制,可请旁人不时暗示你、鼓励你,以强化你不滥充好人的动机和决心。

既然如此,当你下次面临他人的求助时,当你又再次施舍自己的仁善友爱时,请考虑一下,你是否在做滥好人?

4.冷静地面对不尽如人意的人和事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人和事,我们努力使自己变成一个和善安定的因素、团结的因素、文明的因素,而不是相反。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会碰到无事生非的人、制造谣言的人、嫉贤妒能的人、偏听偏信的人,以及各种以权谋私、以势压人、阴谋诡计、欺骗虚伪等。也许你确实是与人为善,但是你的善未必能换回来善,需知任何创造性都是在客观上对于平庸的挑战,任何机敏和智慧都在反衬着愚蠢和蛮横,任何好心好意都在客观上揭露着、为难着心怀叵测,而任何大公无私都好像是故意出小肚鸡肠的人的洋相。在工作中,你做得优秀,就会有人嫉妒你,这是不能不正视的现实。

人们在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人和事以后常常会感叹世情的险恶,人心的险恶。

(1)以痛恨对恶

以为自己是清白的天使,以为周围的人是魔鬼和恶棍,于是整天咬牙切齿,苦大仇深,气迷心窍,不可终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第一是神经病,第二是以恶对恶,本身就已经恶了,本身就已经与他或她心目中的魔鬼恶棍趋同了。

(2)以疑对恶

嘀嘀咕咕,遮遮掩掩,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生怕吃亏上当,总觉得四面楚歌。结果可能你少吃了两次亏,但更失掉了许多朋友和机会,失掉了大度和信心,失掉了本来有所作为的可能。

(3)以大言对恶

以煽情对恶,以悲情“秀”对恶:言必称险恶,言必骂世人皆恶我独善,世人皆浊我独清;言必横扫千军如卷席。目前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批判。这个提法对于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尤为正确,因为他们的环境里成为主流的可能是自满自足,是物质享受,是相对或暂时的平稳,是“历史的终结”乃至霸权主义。

(4)以消极对恶

一辈子唠唠叨叨,神经兮兮,黏黏糊糊,诉不完的苦,生不完的气,发不完的牢骚,埋怨不完的“客观”,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了,他或她已经是一事无成的定局了,还在那里怨天尤人呢。

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到,保持平静更保持稳定,保持操守更保持好心情,保持正义感更保持理性,保持有所不为有所不信更保持与人为善呢?许多时候,你的绝大多数同事还是好的,至少是正常的。而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至于说到他们的毛病,不见得一定比你多,即使是常常不比你少。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冷静理智,谦恭有礼,助人为乐,而不是相反,急火攻心,暴躁偏执,盛气凌人,四面树敌。甚至对那些或某一个对你确实是心怀敌意乃至已经不择手段地伤害你的同事,你也可以反躬自问,自己有什么毛病?有什么使他或她受到伤害的记录?有没有可能消除误解化“敌”为友?还要设身处地想想对方是否也有情可原。

从长远看,一切个人的嫉恨怨毒,一切鼓噪生事,一切签名告状,流言飞语也好,棍子帽子也好,在一个大气候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作用十分有限,可能起的是反作用。你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大可以正常动作,平稳反应,保持美好心态,不受干扰,让各种事务按部就班地进行。

当然,不是说任何人你不理他就没事了,也有没完没了地捣乱骚扰的。但是我们日常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心理学家认为至少有84.3%适用性。对那15.7%的讨厌者,必要时,看准了,找对了,在最有利的时机,你也可以回击一下,但这绝非常规,偶一为之则可。

5.不为活给别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