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世界未解之谜大全
4695700000022

第22章 破译世界战争悬案之谜(7)

落合信彦说,他最初是在美国从一个犹太籍记者的嘴里听到的,说是在南美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蛰居着大量纳粹余党及其子孙。他们在那里创造了一个与德国战前一模一样的社会。那里建有集中营,关押着无辜的印第安人和犹太人。那里设有医院,一些风烛残年的纳粹头子在此疗养,担任过希特勒秘书的马尔岑·鲍曼曾在此疗养过。在医院里,希特勒匪徒随意用集中营的俘虏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医学试验,包括活体解剖。

落合信彦对此起初将信将疑,但在历经5年之久的调查以后,他相信这是真的。他提出来,不仅在南美,在世界的许多地区,甚至在南极,散居着一支希特勒的“最后部队”,总人数有25万之多。这支部队一直在研制最新武器,期待有一天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正面交锋时,自己能作为一种平衡力量重新问世,进而继承希特勒之衣钵,重新建立起新的第三帝国。

落合信彦查阅了大量纳粹档案,发现希特勒在1945年盟军大反攻初期曾不止一次谈到“最后部队”。希特勒说:“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有的只是死者和生存者。但是,世界上的‘最后部队’却是德国人。”“不久的将来,东(苏联)西(美国)双方决一雌雄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到了那时,扮演左右这场战争,并能起着最终决定性作用的角色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德意志人的‘最后部队’”。

希特勒言有所据吗?落合信彦查阅了纳粹德国当年的居民登记册。德国同美国不同,在居民管理方面同日本一样建立了居民登记制度。查阅的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剔除因战争死亡、正常死亡及战俘等人数,有25万德国人不知下落。狭窄的德国,没有一个可以隐藏25万人的地方。

25万人藏到哪里去了?

据落合信彦调查,这25万人的“最后部队”现在分散在世界若干神秘的地带。纳粹党徒早在战败前夕就为“最后部队”营建了最后堡垒。

1945年,邓尼羡代表德国海军司令部宣布:“德国的潜艇部队为了元首,已在世界上的某一角落建立了一个当今世界上的天堂,那儿同时又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堡垒。”堡垒建在什么地方,邓尼茨没有透露。

早在1938年,希特勒就密令进行南极探险。德国探险队在南极拍摄了数万帧航空照片,在那里发现了像阿尔卑斯山一样的崇山峻岭,山上没有积雪。在南极内陆部分发现有不冻湖,人类完全可以在那里生存。落合信彦认为,希特勒的南极秘密探险具有明显的军事目的,他很可能在南极大陆的纵深地区为他的“最后部队”建立了一处“新德意志”的堡垒。

1945年5月1日,被称之为希特勒左膀右臂的纳粹死党鲍曼下令“最后部队”向各地的堡垒进行疏散转移。大约有不到5000人的“最后部队”经纳粹地下组织营救,实施了逃亡计划。其余24.5万人的“最后部队”在梵蒂冈的大力支持下,于5月2日从挪威克里斯蒂安桑登舰,由一支庞大的护航舰队运送至各地堡垒。这些堡垒多数在大洋彼岸以南的南美地区。

落合信彦说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南美地区亲自参观了一座“最后部队”的堡垒。这座堡垒名“埃斯汤加”(西班牙语“农场”的意思)。由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南行350公里,有个叫巴莱尔的小镇。“埃斯汤加”距这个小镇大约还有60公里之遥。这里几乎没有路,放眼望去,满目是苍茫的原野,起伏的丘林,然后是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在差不多与世隔绝的热带雨林里,落合信彦竟然见到了一座城市,它的风格就像是从欧洲原样搬来的。在宽阔的马路上,德国制造的汽车穿梭来往。主要街道两旁排列着面包铺、电影院、汽车修理厂等。大街的各个角落里,清一色地装着广播喇叭。“埃斯汤加”占地5000公顷,其中小部分是市街,大部分是种植园或牧场。“埃斯汤加”的孩子们集中在一起生活和学习,因为“埃斯汤加”实行群婚制,孩子们属于公共财产。在“埃斯汤加”,纳粹分子正在研制最新式的声响炮、太阳加农炮、潘朵拉之箱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制造飞碟。

据说希特勒在1941年完成了飞碟的样机,这是纳粹德国的王牌武器。在战争结束前,希特勒即下令将与飞碟有关的人员和资料全部移往堡垒。

在南美,在南极,果真有希特勒的25万“最后部队”吗?果真有制造飞碟的堡垒吗?许多学者、科学家对落合信彦的报道表示否定。

1945年4月30日下午,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鲍曼的尸体在攻打柏林的战斗中被发现。整个德国处于盟军的严密包围之中,所谓25万“最后部队”怎么可能在5月2日集体逃亡?即使逃亡出去了,25万“最后部队”如何维系?军饷从何而来?兵员如何补充?在与世隔绝的热带雨林中怎么可能建筑现代化的城市,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人类又怎么可能自我封闭式地长期生存?还有建筑堡垒制造飞碟云云,更是天外奇谈。总之,落合信彦的报道只是一家之言,没有照片,没有实物,没有旁证,不足为信。

珍珠港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拂晓前,由包括六艘大型航空母舰、两艘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及其他舰只共31艘军舰组成的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在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率领下,到达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像平常一样,这里播送着早晨音乐。珍珠港内一片安静,大多数官兵都上岸休假去了。

这时,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日本机动部队的航空母舰转舵,开始顶风航行,舰桅上,Z旗——作战旗迎风招展。舰载飞机打开了航行灯,马达轰鸣,随着“起飞”命令的下达,作为第一次攻击波的138架轰炸机直扑珍珠港,对停泊在港内的美军重型战列舰、巡洋舰和陆上机场进行猛烈袭击。一小时后,第二次攻击波171架日机又投入战斗,珍珠港内一片火海。战斗结果,美军损失战列舰8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其他舰只8艘受重创。基地内的美国空军飞机大部分被炸毁在机场上,美军还损失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官兵共3000多人。美国太平洋舰队作战能力损失大半,而日军仅损失了20架飞机。

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转折之一。它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了美国正式参战。战后以来,随着二战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珍珠港事件的真相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从珍珠港事件发生以来,全世界有许多人相信它是日本人的一次偷袭。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等许多国家所出版的二战史专著中,都将珍珠港事件说成是日本玩弄外交手腕、违反国际惯例的一次不宣而战的偷袭。我国史学界认为,日军偷袭珠珠港完全出乎罗斯福政府意料之外。当时,美国政府虽然认识到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冲突不可避免,但是,他们一则想继续玩弄“远东慕尼黑”阴谋,二则认为日本必然首先进攻英国与荷兰的殖民地,不会首先进攻美国,更不可能袭击远离日本6000公里的珍珠港。因此,从美国政府、美军参谋总部直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对于日军的行动都是没有准备的。

美国历史学家、传记作家舍伍德在其所著的《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一书中分析了美日在珍珠港事件前的外交谈判过程。1941年11月6日,日本东条内阁特派前驻德大使来栖三郎赴美,与驻美大使野村一起和美国谈判。11月20日,日本代表向美国国务卿赫尔递交了日本政府的“和谈新建议”,作出准备同美国达成协议的姿态。然而,在11月22日,日本外相东乡又给野村和来栖发了一份密码电报。这份电报被美方用所谓“魔术”的特殊方法截获和破译了。在这份电报中,东乡指示野村和来栖,日本政府20日的建议是“绝对最后建议”和“防止某种事件发生的最后努力”,这个最后通牒的期限是11月29日,东乡在电报中说,“最后期限绝对不能改变。在这之后,事情将自动地发生。”作为对日本11月20日建议的答复,赫尔国务卿于11月26日向日方代表递交了美国政府拒绝日本建议的照会,即所谓《赫尔备忘录》。由于美国截获和破译了日本的密电,美国方面觉察到日本将有所行动,但并不清楚日本的具体进攻目标,对此,就连日本谈判代表野村和来栖也被蒙在鼓里。舍伍德指出,日本机动部队是在11月25日向珍珠港进发的,这是赫尔向日本递交备忘录的前一天,是东乡密电上指定的“绝对最后期限”的前四天。这就是说,日本根本不需要美国的答复,在一本正经的、无效的外交换文还在继续之际,战争就已经发动了。战后,在美国政府对此事的调查中,以欧文·J·罗伯茨法官为首的调查委员会披露了一份材料,这是1941年11月27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给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海军中将的一份电报,电文预期日本最近将有侵略行动,其目标可能是菲律宾、泰国或克拉地峡,可能还有婆罗洲。并指示太平洋舰队实施防御性部署,准备执行作战任务。舍伍德说,从11月22日美国破译了日本密电开始一直到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情景:一个大国丧失了一切主动权,从而不得不处在一种软弱无能的状态中,等待着它的敌人来决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种形势使罗斯福政府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

但是,有些日本人对此事件又是另一种说法。

日本有一个叫渊田美津雄的,他在1941年为海军中将,“赤城号”航空母舰的飞行队长,袭击珍珠港时任飞行部队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于1967年再版了他的《袭击珍珠港》一书,试图说明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指责是一个阴谋。他指出,当时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人民在参战问题上统一起来,千方百计想找一个类似“路西达尼亚”号邮船惨案的事件作为参战的借口。(1915年5月7日,载有许多美国旅客的3.2万吨英国邮船“路西达尼亚”号在北大西洋被德国潜艇击沉。美国以此为借口对德宣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先进的无线电监听系统早已破译了日本的密码,得悉日本正在凯觎珍珠港。罗斯福对这件事是完全清楚的,但他愚弄了人民和军队,故意使太平洋舰队处于无准备状态。另一位珍珠港战役的参加者,当时任机动部队第一航空舰队参谋的原田也在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上撰文指出,美国政府在事前就得到了情报。至少罗斯福总统在袭击珍珠港之前11小时就知道了日军的动向,他没有通知夏威夷和珍珠港的原因可能是出于深谋远虑,试图让日本先下手,从而一举统一舆论和提高士气。

日本人还有另一种说法,提出袭击珍珠港作战方案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目的是,想依靠根据一般常识想像不到的突然袭击杀出一条血路,一举歼灭美国海军主力,夺取太平洋的制海权。但是,山本坚持“军事上奇袭不应该成为政治策略上的偷袭,作战应该堂堂正正地进行”的信条。据说,12月3日,山本长官向伊藤军令部次长建议,务必在攻击珍珠港之前向美方递交停止谈判的最后通告。日本军令部和外相共同商议的结果是,决定在开始攻击珍珠港前30分钟在华盛顿把通告递交美国。但是,因为办理事务手续,通告的文本递交美方的时间比预定晚了1小时10分钟,即在第一次攻击渡开始攻击珍珠港40分钟后才递到美国人手中。山本长官一直坚持奇袭珍珠港,但他从未考虑过偷袭。因此,当美国广播说“珍珠港遭到卑鄙的偷袭”,山本还认为这是美国的故意宣传。

珍珠港事件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但它的真相还应有更多材料的披露和进一步的研究,以使后人彻底看透日本军国主义的行径和面目。

轰炸日本东京之谜

1942年4月18日9时许,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参谋詹姆斯·杜立特中校率16架B一29轰炸机,从东京以东1000余公里的航空母舰上顺序起飞,飞向日本。空中编队的每架飞机乘员5人,载227公斤炸弹4枚。于当日12时30分对东京、横滨、名古屋、神户、大阪等城市成功地实施了轰炸。整个轰炸过程持续约30秒钟时间,故人们称之为“东京上空30秒”。

杜立特轰炸东京,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空中编队未遭抵抗就顺利完成了任务。尔后按计划飞往中国的浙江衙州机场。由于空中编队比预定起飞点远了300余公里,再加上天气恶劣,油量不足,虽经过13小时飞行,却未能到达目的地。其中飞往中国的15架飞机,11架飞机上的飞行员被迫弃机跳伞,4架迫降坠毁。另一架飞往苏联的海参威,安全迫降,被苏军扣留。

杜立特首次轰炸东京,被人们称为“历史上最勇敢的行动”,杜立特本人也从此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对于这样一次影响深远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动,却也留下了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悬案。其中生还飞行员的人数问题,仍是各说其是。

一则说,在中国迫降和弃机跳伞的15架飞机上的飞行员,5名牺牲,8名被日军俘虏后送往东京(其中3名被处决,1名死于狱中),其余包括杜立特在内的70名经中国军民救援,最后都返回了美国。

另则说,飞往中国的15架飞机,在油料耗尽之后,75名机上人员全部弃机跳伞。除8人落人日军手中外,其余人均被中国军民救起。也有人说,在杜立特率领的80人中,包括由战俘营返回的,生还的只有14人。

还有人说,在飞往中国的15架飞机75人中,3人在迫降中死去,8人被日军俘虏(其中两名飞行员和一名机枪手被处死,后来有4人返回美国),其余都被安全护送到国民党战线后方。

对于这些本来不难弄清的悬案,不一定会再继续困扰后人了。

鸟战争之谜

1942年夏天,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打破太平洋日本海军夺占中途岛的企图,曾派遣了一艘战舰去占领一个无名荒岛。当美舰驶到距无名荒岛一海里时,夜幕已经降临了,即派侦察参谋尤利斯带领10名侦察兵,上岛侦察。当他们利用夜幕靠近无名荒岛时,发现岛上有一条足有半米多高的灰白色“围墙”。于是尤利斯指挥侦察兵分成两组,接近目标投入战斗,当靠近“围墙”时才发现是一大群熟睡的海鸟——信天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