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在中医史上有什么样的学术价值?
(1)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原理至今仍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这一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相通,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深远意义。
(3)《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书中所阐述的理论体系可直接指导临床,而且书中还对热病、疟疾、咳嗽、风病、痹证、痿证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做了专题讨论,许多内容和观点仍是今天临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4)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内经》广泛吸收了古代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与医学融合、渗透,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假说,对今天的科研有很大的启迪。
(5)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内经》以朴素的形态揭示、证明了人体是一个具有多种多样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整体系统,针灸疗法的发明,是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特色和独特的功效。
(6)《内经》的医学成就在世界医学史上独树一帜,其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不可低估。
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认识实践的一次科学总结?
《内经》综合了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地理学以及气象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形成了比较科学的理论总结:
(1)天文历法:
(1)天文学:天文学的知识与方法不仅影响《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称为“天人合一”内容之一,而且还渗透到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之中。
宇宙演化、宇宙结构观:引导人们从宇宙整体角度探索生命规律,认识到人受养、受制于自然,因而必须顺应自然。为探索生命规律提供方法学借鉴,以天喻人,将天文学研究方法移植过来,变为医学的研究方法。
天象变化:运用北斗星柄所指确定地平方位与四时十二月,推知气候变化规律及对人体的影响;以二十八宿节度太阳运行,把握卫气运行规律。
天地日月星辰系统:《内经》运用古代天文学关于地球与宇宙天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探索天文因素对地球生物及人的影响。
(2)历法:《内经》运用古代四分历、太阳历、阴阳合历,确定一回归年等于365.25日,一年二十四节气历,五运六气历。以此阐述天度、气数、气候、物候变化对人与万物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变化、防治规律。
(2)地理学:《内经》运用古代九州、五方之说,解说五方地势高低,揭示气候、气象的差异,并与疾病、治则联系起来,创建“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
(3)气象学:古代气象知识对《内经》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1)充实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将人与气象相关思想纳入《内经》学术体系,确立人与气象关系的基本格调。认识到地球气象的周期变化造就万物的生生化化。《内经》把它们与人体适应这种周期性的功能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了五脏功能活动系统。突出了气象的太过、不及和灾害性变化是疾病发生与变化的重要因素,并贯穿于诊法、防治中。《内经》还借助于气象术语及其变化机理表述医学内容。
(2)创建中医气象医学:以运气推算气象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判断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疾病的防治,是审察病机、处方用药的法则。
《黄帝内经》与古代哲学思想的渊源如何?
战国、秦汉哲学,是以精气论、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它们是《内经》学术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发挥重要影响。
(1)观象明理和思维模式化:
(1)《内经》观象明理,创建脏象学说,也就是外在“象”与内在“脏”有机联系的理论。
(2)思维模式化,建立多种理论模型。如脏象方面有阴阳模型论脏腑、气血、营卫;三阴三阳模型论六经;五行模型论五脏等。在病机方面有表里出入、寒热进退、邪正虚实、阴阳盛衰模型等。
(2)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古代最为突出、最为系统、最为丰富、最为珍贵的一种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整体思维:它建构《内经》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医学思维模式;脏腑、精气神观及形神、心身一体的理论;目诊、面诊、尺肤诊全息诊法的思维模式。
(2)变易思维:从运动变化角度研究人的生命活动,并使之理论化。
(3)相成思维:整体联系、运动变化,都要依赖事物内部相互对立两方面相互作用而成,即相反相成。相成的前提是相反,而相反之双方是相互依存而不离的;相反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相成。这种和谐观被中医学所接受,因而,“守中贵和”称为中医学分析生理、病理,确定诊断、治法,制定养生方案的基本原则。
《黄帝内经》反映出中国古代中医医疗实践的成果有哪些?
(1)解剖学:《内经》依据解剖记载了脏腑的大小、坚脆、容积;经脉的长短、深浅、广狭;人体的结构等。说明《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有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2)人体生命观现象的观察:对于人体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包括生理的、病理的、有目的、无目的治疗反应等等,成为医疗经验的总结。发现众多生理、病理现象之间存在着自然、有序的联系。再经过理性思维,进而整合为脏象学说中的各种功能模型。这是中医理论形成的重要方法学模式之一。
(3)医疗实践反复验证:反复的临床实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中医学理论形成的基本过程,造就了中医学经验、知识与理论的客观真实性,使中医按自己的理法方药治病,千百年重复不忒。
《黄帝内经》提出了怎样独特的医学理论观?
(1)人体观:在“人与自然相参”思想指导下,《内经》把人放在宇宙中来考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有机的组成部分,形成了天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整体观。
(2)疾病观:《内经》根据“奇恒常变”的观念,确立了自己的疾病理论,认为阴阳失调而为病。关于疾病的发生,《内经》以“邪正相争”阐发其机理;关于病理变化机制,《内经》着眼于动态分析整体机能失调的方式、状态和过程,提出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变为基础的表里出入、寒热进退、邪正虚实、气血运行紊乱和疾病传变等理论。
(3)疾病防治观:
(1)疾病的治疗:《内经》审机论治的诊治原则,后世演化为辨证论治。其特点是整体机能状态综合之协调,提倡各种方法配合应用,强调综合疗法;它的逆从求本、标本缓急、病异治同以及虚实补泻、寒热温清、因势利导等治则,颇似系统调控方法。
(2)疾病的预防:《内经》提出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具有怎样的方法论特点?
(1)从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规律:在中国古代,当意识到解剖不能直接揭示生命现象与指导医疗活动后,转而采用当时盛行的自然哲学方法,首先对生命现象及与其相联系的各方面进行观察,然后把观察内容中的“共相”提取出来,按其形态、功能格局、演化方式进行分类,并将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物表达,进而以类相推,探讨生命现象的机理。
(2)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源于把生命现象放在其生存的环境,即自然、社会进行总体的直观察验。并接受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指导,将这种观察引向理性认识的层次。古人观察到人的生命活动与其生存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形成了“天人一体”观念;观察到生命能力与躯体形骸之间,精神心理与躯体生理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形成了“形神一体”、“心身一体”观念。
(3)从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运动变化是事物存在的本质属性,也是生命运动的固有特征。中医学观察对象是变动不息的生理、病理现象,从而形成从运动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的方法学特点,并具有动态化的理论表述。一是在医学理论中,明确表述了运动变化原理。如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脏腑经络气血升降出入运动。二是医学概念具有时间内涵,一般概念中表示出时间含义,便说明这一概念具有动态的内涵。三是辨证论治中体现中医诊治动态观。中医学认识到证随病变而变,证的形成与内外环境的时序流转也有密切关系。治疗中重视时间因素,强调“无后其时”、“无逆天时”、“无失气宜”。
《黄帝内经》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如何?
(1)揭示了生命活动规律:中医学注重研究生命体的机能结构,调整机能的整体、动态和谐,并概括为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机学说等。经过长时间研究、整理,人们才认识到其部分科学内涵,其中蕴涵着中医学特有的医学发现,如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生命活动的系统法则、调控法则与节律现象;心身相互作用现象;经络现象;生命全息现象等。
(2)建构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内经》在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时,吸收了天文历法、地理、气象、生物、社会、心理、哲学等中国古代传统的人文、自然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建构了天地人“三才”的医学模式,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引《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内经》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的防治和抗衰老的理论与实践中,这是《内经》对于世界医学的贡献。它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3)创建了世界特有的疾病诊疗体系:在收集疾病信息方面,古人创造性地提出望、闻、问、切“四诊”之法,最大限度地为疾病诊断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资料。
在治疗方面,运用“天人合一”、“形神一体”、“心身一体”理论,借助自然药物、针刺、饮食、精神调控治疗疾病。
中医学的诊疗体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医疗实践中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世界医学中具有代表性。
《素问·热论》对张仲景的《伤寒论》有什么影响?
《伤寒论》是在《素问·热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素问·热论》构筑了热病六经分证的框架,《伤寒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六经辨证体系。
《素问·热论》只提及实热证而没有论及虚证、寒证。《伤寒论》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虚证、寒证。
《素问·热论》所述传变方式是先三阳后三阴的六经单传。《伤寒论》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循经”、“越经”、“直中”、“合病”、“并病”的传变方式。
《素问·热论》对热病的治疗提出汗泄两法,《伤寒论》则提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
《素问·热论》在热病禁忌护理方面提出忌多食、食肉,《伤寒论》补充了“劳复”,从而使热病的证治理法趋于完善。
《黄帝内经》提出了怎样的独特诊治方法?
受古代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影响,通过长期医疗实践,中医学形成了自己的诊治方法。
在诊察方面,充分发挥医者眼、耳、鼻、手等人体感官的自然机能及其病者的自身感受,最大限度地获取对辨别病情有价值、有意义的客观体征与病证。这种诊法是基于脏象理论,即《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在治疗方面,使用天然药物组成的方剂治疗疾病,又有针灸、按摩、精神疗法、饮食调养等单独使用或配合实施。治疗中充分发挥人与自然两大要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