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未解之谜(上)
4695300000006

第6章 河图洛书之谜

“河出图、洛出书”,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祥瑞。如麒麟出、凤鸟现一样,视之为天下太平、国富民安的治世征兆,历代皇帝无不大造此“祥瑞”,以示其天意所归,万民所宗。粉饰太平盛世。那么这种被封建社会文武百官奉为不可多得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又是何时形成的呢?

河图、洛书最初是指天赐的祥瑞,古人认为,它们的出现,预示着圣人的出现、国家的兴盛、人民的幸福。古代有许多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墨子·非攻下》:“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泰颠来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

《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从这些传说看来,历史上河图、洛书可能出现过不止一次。但是,这些传说都没有说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甚至连极粗略的描述也没有,因此引起了后人无尽的猜想。

汉代刘歆以河图、洛书来解释《周易》八卦和《洪范》的来源。他说,伏羲为王的时候,天赐以河图,伏羲根据河图画出了八卦。大禹治水的时候,天赐以洛书,大禹根据洛书而陈述了《洪范》。《尚书》伪孔安国传中说得更为神奇而又具体,称伏羲为王的时候,有龙马出河,伏羲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画出了八卦,这就是河图。大禹的时候,有神龟从洛水中负文而出,其背上有数至于九,禹就是据此而成《洪范》的九类常道,这叫“天与禹洛出书”。汉代还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还有人认为,河图即九宫。但这些说法没有刘歆和伪孔传的说法影响大。

到了宋代,关于河图、洛书的说法更为奇特和多样,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有关河图、洛书的图画。刘牧受道士陈希夷的嬗传,撰《钩隐图》,以四十五为河图。说伏羲时,有龙马负天地之数出于河,头戴九,脚履一,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心腹,纵横数之和都是十五,总点数为四十五。又以五十五为洛书,以合《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之说。刘牧认为,河图、洛书都出于伏羲之世,伏羲兼法之以画卦,后来禹又法之以陈《洪范》九畴。朱熹对所谓陈希夷所传的河图、洛书,曾有所怀疑,但他根据关于明的《复传》和邵雍的《观物外篇》,认为五十五当为河图,四十五应为洛书,并在他的《周易本义》中首列之。宋以后,朱熹所列的河图、洛书成为儒家《易》学之正宗,而河图、洛书一时竟被认为是《周易》核心所在,似乎《周易》之作,完全是出于河图、洛书。

清代的学者,如黄宗羲、毛奇龄、胡渭等,对河图、洛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和研究,指出,刘牧、朱熹所画的图书,实源于《汉书·五行志》、郑玄《周易注》、《周易乾凿度》、九宫之说等等,并非《周易·系辞》中所说的河图、洛书或“天数之书”。于是,宋以来的图、书之论,遂遭人们所不信。

从河图、洛书演变的历史来看,先秦的那种作为祥瑞的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已不可考了,近人有以为《尚书·顾命》所说的河图是古代地理书,也有人认为是精美的玉器,这都是推测,但河图、洛书确曾实有其物。汉人创作了关于河图、洛书的神话,但这似乎也只能作神话看待。宋人始作黑白点子的河图、洛书,虽然也近于荒唐,但经由清代学者的考证,其来由却较清楚。它们和中国古代数学有密切联系。四十五的河图与“九宫算”有关,五十五的洛书则与古人对圆方关系的理解有关,所以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如果我们剔除其神秘荒唐的成份,倒不失为研究古人思想和中国古代数学史的好材料。但直到现在,河图、洛书的神秘世界我们仍没有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