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4692100000045

第45章 净土奥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第一讲(4)

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我是谁。这是千百年来历代的学者、哲学家、有识之士都深入思考的。清朝顺治皇帝曾经作过一个出家偈,其中有两句说:“未生我前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我以人身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呢?我是谁呢?我是这个肉身吗?肉身处在一个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之中一种不断变化的形式,所以并不能够代表真正的我。人们之所以害怕死亡就是因为将这个肉身错误地当做是我,以为身体的败坏就意味着“我”的毁灭,这是一种错误的设定,称之为身见,萨迦耶见,由此而产生烦恼障。

肉体不是我,精神是我吗?像西方的哲学家笛卡尔就说:“我思,故我在。”他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但什么是我呢?“我思,故我在,”那个能够思考的,能够有感受,有想法的,有观念的,这个是我。但是这个究竟吗?当然也是不究竟的。那个会思考的是我吗?其实那是精神界的现象,也仍然不是真正的我。

世界映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对它产生种种的感受,苦乐忧喜舍五受,这就是受蕴;有了感受以后我们会产生对这个事物的看法和价值判断,这就是想蕴;有了看法我们就会考虑怎么去做,怎么去应对它、处理它,这就是行蕴;这些精神现象得以产生依托的是识蕴。这些精神现象之所以得以产生因为它有一个识蕴作为依托,所以受、想、行、识都是精神现象。

没有开悟的人总是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因此产生种种的执著,因为执著就使生命演变成为监狱和牢笼。凡夫很少去回光返照,很少去反思自己观念的局限性,他总是执著地认为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用这个观念去框、去套外在的世界,当然就格格不入了,由此就产生种种的烦恼痛苦。

没有开悟的人因为不明白我是谁,所以成为色身肉体的奴隶,为了肉体的衣食而一辈子奔忙不休;成为情绪和观念的奴隶,在情绪的喜怒哀乐之中白白地耗尽生命;在情执之中白白地虚耗光阴;在观念的执著之中产生种种的人我是非,爱憎分别。

可见,那些都是不能够真正明白“我是谁”,都是奴隶,或者是色身肉体的奴隶,或者是情绪和观念的奴隶,只有真正明白我是谁,才能真正成为生命的主人。所以我们都知道佛法说无我,佛法说“无”不是没有,“无”不是否定生命现象本身,而是破除对生命现象执著而产生的错觉,其实这个“无”是破掉执著,是不执著,不执著肉体的我,不执著于观念的我、精神的我,这样来安立无我。

禅宗里面讲无念、无相、无住,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尘劳之念,念念与真如自性相应,念念无住,所以破掉对生命现象执著产生的错觉,这样是无我。我们通过参究“我是谁”来将遮蔽内心的妄执层层扫荡,将内心的错误设定层层瓦解,成就生命的自在、解脱。所以其实真正的我是指我们的真如自性,是指我们存在的本源。

第二个根本问题是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呢?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在广袤浩瀚的太空之中,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的渺小,生命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呢?为什么有一些人会与我们一见如故,为什么每一个人其实都会有他不同的天赋呢?并且我们看这个世间,无论我们付出多少的努力,也无论曾经多么的辉煌,最终都要化为尘土,那么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跟很多人相遇相识。有一些人我们会一见如故,有一些人我们天天见面却会形同陌路,有一些人我们一见就心生欢喜,还有一些人我们却会毫无理由、毫无由来地心生厌恶,为什么我们会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缘分呢?

当然如果我们相信轮回、相信佛法的三世因果,我们对缘分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因为人跟人的关系并不是始于今生,还有许多前生带来的烙印,在过去生之中有一些曾经是我们的亲友,有一些人只是我们宿世曾经有过冤仇的人,当彼此在今生再度相逢相遇的时候,这种烙印就会复苏了,并且驱使我们将往昔的爱恨情仇继续演绎下去,凡夫众生因为心迷不能够转迷成悟,所以就一直在轮回里面流转,而且每一个人会有不同的天赋,也是因为他过去生之中曾经有学习过。有一些东西我们一学就会,而有一些东西我们却毫无兴趣,这个不同的天赋是从哪里来呢?

有些人以为说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事实上很多人具有的天赋跟父母亲毫无关系,由此可知,我们生命其实有两个系统,其中的物质系统是由父母给予的,而精神系统是来自于过去生兴趣爱好的累积,并且还将继续影响未来的生命,成为下一轮的起跑点。

如果我们不了解生从何来,生命就是没有根的,我们不了解死往何去,生命就是没有归宿感的,一个找不到根和归宿感的人自然就会缺乏安全感。

佛陀就开示我们,生命有有限的层面,也有无限的层面,如果从现象界来说,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脆弱的,从本体界来说,生命是永恒的、无限的、弥满法界的,所以我们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能够了悟每一个有限的当下就是无限,真正能够了悟每一个有限的当下就是无限,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自本性。

因此我们所念的阿弥陀佛和所求生的极乐净土就是我们永恒的、无限的、弥满法界的本觉,对于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来说,我们深入思考“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就会明白我们往生西方其实就是回家,就路还家,跟生命存在的本源相连接,不再迷失,我们就能够真正地死尽凡夫的妄心而念佛。

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就把他自己在洛阳的家宅舍出来改为一个寺院,叫做香山寺,并且拿出他做官的俸禄三万钱请一位画师按照《无量寿经》的描绘绘了一幅西方极乐世界图,白居易在图上还题了一首诗,发愿求生西方,诗说:“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净土法门对第二个根本问题的回答非常直截明了。

第三个根本问题就是人有没有命运呢?如果有又是谁来决定这一切呢?很多的宗教就会认为命运是由外在的主宰神或者某一种神秘力量来决定的,而佛教认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福向内求,相由心生。命运其实就是生命发展运作的规律,决定这种规律的力量是我们自己的心行。一个贪婪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太多,这种永无满足之时的状态就是饿鬼,这种心态就是饿鬼,永远都没有满足的时候,那么他的生命呈现出来的就是饿鬼状态。当我们行善的时候,乃至于生起一念善心的时候,由此感得的善果未必立即现前,但是由此善心带来的内心喜乐却是当下就能够体会到并且能够得受用的,所以说为善最乐。

因果除了现象的因果之外更有心灵因果,我们当下起善念就能够激活和增长我们内心之中善的力量,当下我的心就觉得欢喜,就觉得快乐,这种心灵的果是当下就能得到的,当下种因,当下得果,所以心灵因果就在当下。

第四个根本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我们通过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思考就会明白,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发人人本具的像佛菩萨那样高尚的品质。

儒家的孟子就说,人人皆可为尧舜。我们人人都能够开发高尚的品质,能够像上古的圣人尧和舜一样。每一个生命都具有潜在的像佛菩萨那样高尚的品质,所以我们活着的意义其实就在于了解并且开发我们自身潜在的高尚品质,完成生命版本的升级,然后给予众生究竟而长久的帮助,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因此我们念佛其实就是念念将佛菩萨的高尚品质克隆到我们的身心之中来,可见,念佛法门是念佛成佛非常直截非常圆顿巧妙的殊胜的方法,下手非常容易而成就非常迅速的方法。尤其是《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不单单是教我们由持名念佛成就念佛三昧,而且教我们能够见性念佛,当下成就明白的心,这样来念佛决定是万修万人去。

这是我们解说十二如来的“十二”的表法的意义,对于十二类生和十二圣位在《首楞严经》第七卷和第八卷之中有详细的解说。

佛陀在《首楞严经》第八卷上说,持清净禁戒的人心中已经没有贪淫的意念,就不会随着外在的六尘境界而转,不会向外追逐放逸,既不缘尘境,因为根和尘是相对的,根一直向外去缘尘,现在也不缘尘境了,它失去对待,六根就失去对象,所以六根就反流,向内流,汇归于六根根性,也就是妙真如性。这个时候见、闻、觉、知、尝、嗅这六者都不再起作用,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就如看见琉璃之内高悬明月一般,境相分明。

憨山大师曾经在五台山修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就体会到这种境界,“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就是描绘这种境界。

这时身心恬适,洒脱自在,没有任何束缚,没有任何障碍,一切平等,身心一如,得大安稳。

一切如来密圆净妙,都在他的心量之中显现出来,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这时修行者的欲海已经干枯,爱河已经枯竭,根与境不相对待,六根不再向外攀缘,这个阶段还只是欲爱习气初得干枯,还没有与如来的真如法性水相接,但是已经能够保持心的灵明洞澈,纯是智慧,所以名之为乾慧地。

再往上修就是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还要有四加行,也就是煖、顶、忍、世第一位,这个四加行的修行,才进入圣位,圣位有初地一直到十地,等觉位的修行乃至于成佛证得妙觉佛果位,所以“十二如来相继一劫”,通过这句经文我们就可以看到念佛三昧的殊胜。

过去恒河沙数劫前的十二尊如来是因为修念佛三昧而成佛的,现在也有无量佛因念佛三昧而成佛,像《观佛三昧经》上面释迦牟尼佛开示说:“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释迦牟尼佛明确说他与十方如来都是因为念佛三昧力而得成佛,可见大势至菩萨讲的念佛三昧的修行方法是特别殊胜,我们特别难得能够学习修念佛三昧的方法,我们现在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来修学念佛三昧,未来也能迅速圆满成佛。

这是讲“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大势至法王子说,古佛超日月光佛教导我修习念佛三昧。

印光法师在《念佛三昧摸象记》中说:“若论证念佛三昧之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反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反念自念,反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故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方能证入念佛三昧。

这其实是讲念自他佛的方法,念他佛,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同时即念反观,观自己的真如自性,由念自他佛而迅速地明心见性,这样证入念佛三味,这是念自他佛的方法。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其实讲到了三种念佛而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可以就依靠持名念佛,念他佛而证得念佛三昧;也可以就念自佛而证得念佛三昧;也可以念自他佛而证得念佛三昧。

就说到这里,念佛回向,愿大家能够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