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4691100000041

第41章 元神识神

原文:

祖师曰:

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阴阳外,不在三界中。此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

译文:

祖师说:

从天地的层次看人,就好像朝生暮死的蜉蝣,从大道的层次看天地,就好像水中的泡影。惟有人的元神真性,能够超越千万年而长存。人的精和气,却随着天地终要败坏而不能持久。好在人还有元神存在,它就是所谓的“无极”。天地就是从“无极”生化而来的。因此,学道的人只要把元神守护住,就可以超脱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不过,这必须要见到真性才行。而真性,就是所谓的“本来面目”。

疏解:

这里提出的元神、真性的概念,并且指出人身中只有元神真性是超越天地、万年不失的。所以,守护元神、超越阴阳、跳出三界是道家修炼的目标,成仙得道是修炼的结果。

原文:

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以往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致闻惊则跳,闻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上何尝微微有些儿动。

译文:

人类从胎圆入世起,那元神就居住在方寸之间的泥丸宫,而识神却居住在下面的心脏里。下面那颗血肉之心,形状像一只大桃子,有肺叶覆盖着它,肝叶依傍着它,大小肠承接着它。假如人们一天不吃食物,心上就觉得老大不自在。那颗心,听到可惊的信息,就蹦蹦地跳,听到可怒的信息,就沉沉地闷,见到死亡的情景,就感到切切伤悲,见到绝色的美女,就飘飘然昏眩起来。可是头上的天心何尝有一丁半点的微动?

疏解:

这里又提出了识神的概念,并说元神居于泥丸宫,也就是“天目”中的“目”,识神居于心脏。识神是相对于元神而言。元神是先天之神,识神是后天之神。识神主要包括两部分:大脑的后天意识和脏腑的后天之神——精(肾)、意(脾)、神(心)、魂(肝)、魄(肺),在外表现为人的七情六欲。本段所说的识神侧重于脏腑的后天之神和在外表现。

原文:

问:方寸不能动乎

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译文:

如果要问:元神难道就不能动吗?

答复是:元神是真意,怎样能动呢?如果它真动了,既是不妙,也是最妙。一般人死的时候天心才动,所以叫做不妙。而最妙,是指那神光凝结成了法身,渐渐灵通,它就跃跃欲动。这可是千古不传的秘语呵。

疏解:

准确地说,这里所说的“方寸”、“天心”,实际上是指元神。对常人而言,人之初,元神由灵而生;人之亡,元神随魂而去;人之活,元神寂静如无。人成仙,就是要在人活的时候,使神光凝结为法身,元神通灵而动,实现超越时空。

原文:

下识心如强藩悍将,欺天君孤立,便尔遥执纪纲。久之,太阿倒置矣。今拟光照元宫,如英明主有伊周佐之;日月回光,如左右臣工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邪,无不倒戈乞命矣。

译文:

人的识心(识神),就像专横跋扈的诸侯和军阀,欺骗天子孤立君主,遥控摆布朝纲。久而久之,君臣的地位就会颠倒过来,发生篡权夺位的事。现在如果凝聚神光返照天目,好比英明的君主,有了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臣辅佐;三目回光内视,好比左右大臣尽心参政,结果政治清明,这样,自然一切奸臣乱贼,无不倒戈乞命了。

疏解:

这里有两个词需要特别说明。

一是光照元宫。元宫就是泥丸宫,有九个宫组成,所以又称九宫。九宫的中心称为中宫,所以,元宫又称中宫。元宫实际上是“天”、“目”、“穴”中的“目”,一般人误认为“天目穴”只是一个部位,所以,元宫又称为天目。天心居于元宫,所以,有时又将元宫称为天心。严格地说,天心与元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光照元宫就是回收神光入“穴”——入“目”——入“天”,返照天目。

二是日月回光。日月指两目,日月回光实际上是从三目(两目和天目)收回的神光内观。从“光照元宫”到“日月回光”是《宗旨》的核心秘法,也是修炼内功线的主要过程之一,这只是方法和过程,而天心、玄窍、身外身、金华才是修炼到不同层次和程度的结果。

原文:

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为无上之宝。精水云何?乃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宫天心也。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

译文:

丹道是把精(属水)、神(属火)、意(属土)这三者当作无上之宝。精水是什么呢?它是先天的真一之炁;神火,就是神光;意土,就是中宫里的天心。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

疏解:

精水是先天的真一之炁,也就是太一(太乙)之炁。以炁为基、以意为体、以神为用,是修炼丹道过程中的最佳组合和状态,对于每一个实修仙道者不可不知其中的妙用。

原文:

凡人以意生身。身,不止七尺者为身也,盖身中有魄焉。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识之体也。识不断,则生生世世,魄之变形易舍无己也。惟有魂者,神之所藏也。魂昼寓于目,夜舍于肝。寓目而视,舍肝而梦。梦者,神游也,九天九地,刹那历遍。觉,则冥冥焉,拘于形也,即拘于魄也。故回光即所以炼魂,即所以保神,所以制魄,即所以断识。

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阴制魄之诀也。无返乾之功,止有回光之诀。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而圣胎可结矣。蜣螂转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纯功也。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而吾天心休息处,注神于此,安得不生身乎。

译文:

人身是由“意”产生出来的。这里所说的“身”,不仅是六尺血肉之躯,因为身中还有魄。魄附在识神上发挥着作用,识神依在魄上得以存在。魄是阴性的,是识神的本体。如果识神没有断绝,那么随便生死轮回多少次,魄就一直存在着,只是跟着换了个人形、搬个家而已。惟有魂,是隐藏着的元神。魂在白天看物时寓居在眼睛里,魂在夜晚睡眠时寓居在肝里。在眼里时,魂使人能看物;在肝里时,魂使人能做梦。梦,就是元神在游荡,那怕是九重天地,一刹那间也可以走遍。但醒来之后却昏昏然什么也记不得,那是受到了形体的拘束,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约。所以,回光就是为了炼魂,为了保元神,为了制魄,为了断识神。

古人修道,主张炼尽阴性的渣滓,返回纯阳的境界,其实不过是消魄保魂而已。回光的方法,正是消阴、制魄的诀窍。里面虽然没有返还乾阳的功能,却有扎扎实实的回光口诀。所谓光,就是乾阳;所谓回,就是返还。只要坚持这一方法,精水自然充足,神火自然发生,意土自然凝定,最后可以结成圣胎。蜣螂不断地搓滚粪丸,粪丸里居然能产生出一种白色物质,这是一种神注的纯功。连粪丸里面都可以产卵、结胎、孵化、出壳,那么我们的天心这一块元神休息的宝地,如果专注神意于此,哪能不产生出法身来呢?

疏解:

本段揭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秘密:

第一,魄与识神、魂与元神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二、通过回光,返照内视,是消阴制魄的诀窍。

原文:

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气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心。

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也。死后享血食,活则大苦。阴返阴也,以类聚也。学人炼尽阴魄,即为纯阳。

译文:

人的一点灵信真性,在落户头内的元宫之后,便分出了魂和魄。魂住在天心,属阳性,是一种轻清之炁,它来自太虚境地,与元始同处一种存在状态。魄,属阴性,是一种沉浊之气,附着在有形的凡心上。

魂使人求生,魄使人寻死。一切好色、动气的习性,都是魄所操纵的,也就是识神。魄在人死之后能享受血食,但人活着的时候它却很苦。其所以死后更乐,是因为阴性的魄又返回到阴界,正是物以类聚。学道的人如果能炼尽了阴魄,当然就成了纯阳之体。

疏解:

魂和魄是人的一点灵信真性分化而成。人修仙的过程就是炼尽阴魄,成就纯阳之体的过程。

本章要点

元神是先天之神,识神是后天之神。人从胎圆入世起,那元神就居住在方寸之间的天目,而识神却居住在下面的心脏里。

对常人而言,人之初,元神由灵而生;人之亡,元神随魂而去;人之活,元神寂静如无。人成仙,就是要在人活的时候,使神光凝结为法身,元神通灵而动,实现超越时空。在人身中,只有元神是超越天地、万年不失的。所以,守护元神可以超越阴阳、跳出三界。而守护元神必须见到真性才行。而真性,就是生命的本来面目。道家的丹道是把纯阳一气、气中神光、元神天心当作无上之宝。其中,气中神光为运用,元神天心为本体,纯阳一气为基础。

识神是相对于元神而言。识神主要包括两部分:大脑的后天意识和脏腑的后天之神——精(肾)、意(脾)、神(心)、魂(肝)、魄(肺),在外表现为人的七情六欲。

元神合道为静,识神随意而动。意动无序,则神散气衰,离亡不远。如果意聚神光,返照天目,则神凝气和。如果回光内视,则元神自现。

人身之中还有魄魂。魄是识神的本体,识神是魄的运用。魄附在识神上发挥着作用,识神依在魄上得以存在。如果识神没有断绝,那么随便生死轮回多少次,魄就一直存在着,只是跟着换了个人形、搬个家而已。惟有魂,是隐藏着的元神。魂在白天看物时寓居在眼睛里,魂在夜晚睡眠时寓居在肝里。在眼里时,魂使人能看物;在肝里时,魂使人能做梦。梦,就是元神在游荡,那怕是九重天地,一刹那间也可以走遍。但醒来之后却昏昏然什么也记不得,那是受到了形体的拘束,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约。所以,回光就是为了炼魂,为了保元神,为了制魄,为了断识神。

人的一点灵信真性,在落户头内的元宫之后,便分出了魂和魄。魂住在天心,属阳性,是一种轻清之炁,它来自太虚境地,与元始同处一种存在状态。魄,属阴性,是一种沉浊之气,附着在有形的凡心上。

魂使人求生,魄使人寻死。一切好色、动气的习性,都是魄所操纵的,也就是识神。魄在人死之后能享受血食,但人活着的时候它却很苦。其所以死后更乐,是因为阴性的魄又返回到阴界,正是物以类聚。学道的人如果能炼尽了阴魄,当然就成了纯阳之体。

本章是从有形无质的神的层次论述元神、识神、阳魂、阴魄、真性、下鬼的特性和区别,这有利于人们从更高的境地认识人生。人从虚空中来,人归虚空而去。都是虚空,也有阴阳之别。凡人难识虚空,仙人识世如梦。修行之人就是要在世中识真、心中悟道,自如出入虚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