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4689100000090

第90章 司马懿四朝天子寄安危,三马食槽奠大晋

司马懿(179—251)三国时魏国大臣。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字仲达。出身世家大族。初随曹操。后为魏国重臣,辅魏文帝、魏明帝。249年,控制中央禁军,发动政变,杀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掌握全国军政事务。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孙司马炎代魏称帝,追尊为宣帝。

1906年,毛泽东初读《三国演义》时就知道书里有个叫司马懿的人。那时候的毛泽东也是从传统文化视角来界定司马懿的。十年后,即1916年,青年毛泽东写信给同学萧子升,就总统黎元洪下令惩办积极策划洪宪帝制祸首的杨度、孙毓筠、顾鳌、梁士诒、夏寿田、朱启钤、周自齐和薛大可等八人事,称“此衮衮诸公,昔日势焰熏灼,炙手可热,而今乃有此下场!夫历史,无用之物也。居数千年治化之下,前代成败盛衰之迹岂少,应如何善择,自立自处?王莽、曹操、司马懿、拿破仑、梅特涅之徒,奈何皆不足为前车之鉴?史而有用,不至于是。故最愚者袁世凯,而八人者则其次也。”(《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1页)他是把司马懿和王莽、曹操等都归纳于负面人物圈的,由于南宋理学的影响,长期以来司马懿与王莽、曹操等都被视为欺寡侮弱的篡位权臣。

后来,毛泽东改变了对司马懿的看法,认为他有智谋,善分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1947年5月,毛泽东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这天接到陈赓、王新亭自晋南战场发来的捷报,内称歼敌二万,解放县城二十五座,他走在山坡上,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几段《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就往西行……”周恩来听了说:主席,我们面前的“司马”现在可不是往西行呦!毛泽东止住了唱,风趣地说:刘戡?他不配当司马懿!任弼时在一旁说:我们面前的司马懿是胡宗南、蒋介石。毛泽东说:蒋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面前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呦!毛泽东所说的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虽有权术,但刚愎自用,不及乃父多矣,所以毛泽东后来在与周恩来布置淮海战役的战略战术时,又以他为例指出:不识时务么!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哪是刘伯承和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被困在铁笼山了!而历史上的司马懿确实有智慧,能分析,他曾建议曹操在攻占汉中后乘胜南取巴蜀;又建议联合孙权攻打关羽,所以毛泽东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史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在与河南温县县委书记李树林谈话时又说:温县是司马懿的故乡。他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蕈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