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4689100000008

第8章 吕尚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骡彭彭,维师尚父

吕尚周初姜姓部落长。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为周武王尊为尚父,率兵伐纣。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相传于渭水钓鱼时年已八十,但也有称是少年。有兵书《六韬》,系后人伪托。

姜尚(吕尚),即太公望,民间习惯上称他是姜子牙、姜太公。毛泽东多次谈到过姜子牙。如1939年7月,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成仿吾校长请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针对学校即将迁往敌后根据地一事,在报告中引用了《封神演义》中的一段故事。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引用的最多的是姜太公渭水垂钓的故事。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红军行至遂川大汾圩附近,毛泽东遇到张宗逊,当他知道张系陕西渭南堰头村人时,就立即说:“你是姜太公的老乡呀。姜太公钓鱼于渭水嘛。”(《张宗逊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107页)有一次行军途中,他应战士要求,讲了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姜太公当年在陕西渭水上钓鱼,他用的是无饵的直钩钓鱼,还唱着‘鱼儿,鱼儿,愿者上钩……’,后来嘛,他还是辅佐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周朝。”(刘恩营《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陈士榘老将军回忆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毛泽东还恰如其分地将姜太公钓鱼故事作为形象的比喻应用于报告和著述。1945年4月24日,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对于只要不是坚决的反动分子,而愿意革命并和我们合作的,就来者不拒,‘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他发表宣言:你愿来就来,不愿来的就拉倒,人家了解得很清楚,钓鱼都可以发宣言,我们也可以发表一个宣言。”(《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页)1949年他在给新华社写的评论《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为揭露美国援华的别有用心,又形象地指出:“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37页)对于姜尚这个历史人物,毛泽东有很高的评价。1954年春天,他在浙江杭州玉皇山参观玉皇观时,谈起姜尚的故事,说:“姜子牙可是不得了的人哟”,“智勇韬略,远虑深谋。八十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辅佐文王为兴周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省委书记们》李约翰、镡德山、王春川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