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4689100000056

第56章 刘向一代大家,博古通今,著书立说,功盖百世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本名更生。弱冠以大儒置奉皇帝左右,备谘询。曾因事两次入狱,免官。后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有《新序》、《说苑》。又整理宫廷藏书,编制目录《别录》,是为目录学之先。

刘向是西汉末年的大学者,他精通经学和目录学。毛泽东在青年时候就读过刘向的著作《新序》、《说苑》。他的文章中经常引用刘向书中的典故。如,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说:“叶公好龙”是刘向《新序》中的一个故事。“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42页)又如,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说:“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5页)“向隅而泣”即源于刘向《说苑》中“一人向隅,举座不欢”一语。

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在徐州九里山参观时,顺道在山下看了刘向墓。他向同行者作了介绍: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成帝时任光禄大夫、中垒校尉,河平三年他奉命校阅皇家所藏先秦古籍。他校勘后,删去重复冗繁篇章。每完成一书他就写一篇“叙录”,简述该书主要内容、作者生平、学术渊源及校勘情况,然后又将群书叙录汇成“别录”。刘向校书二十年后病死,他的儿子刘歆继承父业,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刘向的事业,撰写完成了六艺略、诸子略等《七略》。毛泽东介绍到这里,又说:刘向父子贡献不小嘛!他对刘向整理、保存图书有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与山东》第59—60页)

毛泽东还充分肯定刘向所提出的“薄葬”建议。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在中央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就倡议实行火葬的问题,引用刘向的话,说了一段话。他说:人死之后如何安葬,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名字叫刘向,可以说是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有识人士。他反对厚葬,曾经向西汉成帝写了一个《谏营造昌陵疏》的奏章。他在谏疏中,纵观历史,比较对照,总结了厚葬的教训。他得出的结论是:“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因此,他规劝成帝不要营造那劳民伤财、挥霍奢华的昌陵。可是成帝不能从其计,卒蹈前代厚葬之覆辙,不十数年,西汉亡而王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