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4689100000118

第118章 唐明皇千秋若解收金镜,万里何缘枉翠华

唐明皇(685—762)即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皇帝。公元712—756年在位。710年,诛杀韦后及其亲党,拥其父李旦(唐睿宗)复位。712年即位。年号开元,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和张九龄等贤相。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开元之治”。自天宝年间后,生活骄奢淫佚,政治日趋腐败,边将拥兵自重。755年,安禄山叛乱,仓皇流亡四川。称太上皇。三年后返长安。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唐明皇李隆基因为有游月宫和马嵬坡等故事传说,在民间的知名度是相当高的。毛泽东曾在一次谈话中评说唐明皇。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在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的负责人谈话中说:“中国历史上有好多东西没有传下来。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他是懂艺术的,他是导演,也会打鼓,但是没有把东西传下来。”(《人民日报》1979年9月9日)唐明皇是公元712年做皇帝的,做了四十四年皇帝,他前半辈励精图治,还是不错的,但后半辈骄奢淫佚,几乎使唐王朝覆灭。毛泽东认为唐玄宗前辈子能做好皇帝,主要能用贤人如张说、韩休和姚崇之辈。他读《新唐书》的有关列传,分别对他们进行了评论。

他认为张说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张说曾力主李隆基监国,李隆基即位后又劝他铲除太平公主集团。为相时,奏减边兵二十万归农,改革兵制。毛泽东又说玄宗能容韩休,韩休为相,直谏时政得失,唐玄宗虽常默然不乐,但却为社稷计,仍加重用。毛泽东敬重姚崇,在所读的那本同治八年岭南胙古堂重刻本《新唐书·姚崇传》开篇的天头上,批注:“大政治家、唯物论者”。毛泽东说姚崇是大政治家,主要是指唐明皇要姚崇当宰相,姚崇提出十条“可乎”,如不能做到,就不当宰相。这十条一针见血点明了唐王朝几十年弊政,如建议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等等。唐明皇同意了。毛泽东非常赞赏姚崇的十条,在《姚崇传》所载这十条的天头处批注:“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毛泽东对姚崇排除众议,捕杀蝗虫,否认泰山庙塌方是天意所为和遗令自己死后要薄葬,不作佛事等,大加称赞,因此称之为“唯物论者”。毛泽东在姚崇说的“夫死者生之常,古所不免,彼经与像何所施为”句上,逐字加了旁圈,并有批注:“韩愈佛骨表祖此”。

唐明皇在继姚崇后任用宋璟为相。欧阳修曾评论说:“故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对此毛泽东打破旧史学陈规,不同意欧阳修所说,而在天头作批语:“二人道同,方法有些不同。”(《毛泽东谈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37、240、239页)以此表现他的科学创新的史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