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4689100000112

第112章 李延寿撰书为求实,写史贵在真

李延寿唐史学家。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字遐龄。贞观中任符玺郎,兼修国史。参修《五代史志》(《隋书》十志)、《晋书》;又参用父李大师遗稿,用十六年之力撰成《南史》、《北史》。

毛泽东认为在“二十四史”中,有几部史书写得不错,其中就有唐朝李延寿写的《南史》、《北史》。李延寿的《南史》和《北史》以西魏为正统王朝,秉笔直书了唐与周、隋的脉承源流,反映了作者倾向中国统一、不要分裂的愿望。毛泽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多次研读《南史》、《北史》,他认为“《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寿有倾向统一的思想,比《旧唐书》更好些”。(《毛泽东读史》第28页)毛泽东因为多读史书,多有识见,才有如此的断语。

1975年5月30日,毛泽东让芦荻读《晋书》、《南史》、《北史》若干章节,说:“我们的国家,是世界各国史统一历史最长的大国。中国也有过几次分裂,但总是短暂的。这说明中国的各族人民,热爱团结,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分裂不得人心。”(《光明日报》1993年12月20日)具体到历史著作,他认为“《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寿,就是倾向统一的。他的父亲李大师也是搞历史的,也是这种观点。这父子俩的观点,在李延寿所写的《序传》中说得十分明白。”(同上)毛泽东在李延寿所写的《序传》中,画了很多的圈和线和赞赏的标记。同年9月,毛泽东曾两次指示芦荻要细读《三国志》、《晋书》、《南史》和《北史》,特别提到李延寿写的《南史》和《北史》比较好,说他倾向统一。现见由他翻阅的一部清同治八年(1869)重刻武英殿版的《南史》、《北史》,天头有多处留下了点点批语。

毛泽东读《南史》最喜欢的是卷六十一的《陈伯之传》和《陈庆之传》。1959年7月底,毛泽东在庐山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写了一封信,并送去了丘迟(希范)的《与陈伯之书》,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封骈体文劝降书,富有说服力度,初见于《昭明文选》,李延寿将它写进《陈伯之传》,毛泽东很喜欢读它。对《陈庆之传》,毛泽东也情有独钟,他读过的此传天头写有“《陈庆之传》再读此传,为之神往。一九六九年六月三日在武昌”二十四个字(《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05页),如此批语,这在毛泽东读过的史书所有的几百条批语中乃是罕有的,这不仅是赞扬传主陈庆之用兵如神,百战而不殆的业绩,也是对李延寿作《南史》神来之笔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