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的手段
4688900000009

第9章 沙丘政变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207)

在秦始皇的许多公子中,公子扶苏是长子,但并不为他所喜欢。不过,为了秦王朝的基业,他还是着意培养扶苏。扶苏囚在焚书坑儒的问题上与秦始皇的看法不一致,而被派往北部边疆与大将蒙恬带兵戍边,实质上是对他的考验和锻炼。实际上,扶苏在诸公子中确实是比较突出的,尤其超出他的小老弟胡亥许多。少公子胡亥和扶苏是截然不同的人物。虽说他也受到了良好的宫廷教育,但生性是一个“公子哥”的脾性,毫无风范可言。

胡亥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便是赵高,胡亥也可谓是“成也赵高,亡也赵高”。赵高本是一个宦官,他精通狱法,又能写一手好宇,因而被秦始皇提拔为车府令,掌管皇帝的车马仅仗队。赵高教胡亥书法和判案,很快取得胡亥欢心。

秦始主巡游天下的那年,胡亥年已20岁。可他玩性正盛,极力请求随行。秦始皇宠爱这个小儿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秦始皇手个未果,惆怅回京,没想到在路上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来日不多,便及时留下了皇位继承的遗嘱。遗嘱命扶苏把兵事移交将军蒙恬,急赴咸阳主办丧事,并继承皇位。遗嘱加盖玉玺密封后,存在中车府令赵高处,但还没来得及送出,秦始皇便与世长辞了。

丞相李斯见秦始皇死在途中恐怕咸阳诸公予争夺帝位,引起天下大乱,故密不发丧,只有胡亥、赵高和几个亲近宦官知道内情,对其他人一概严守机密。他把秦始皇的尸体载在车中继续前进。天气日益炎热,尸体臭味扑鼻,为了掩盖尸臭,李斯命令从官每车载一石鲍兔。就这样,行舆大队浩浩荡荡,一路臭气熏天,急急忙忙向咸阳赶去。

路上,居心叵测的赵高乘机策动了一场篡改遗诏、扶立胡亥的政变。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准备家传秦始皇的遗嘱,杀害扶苏,让胡亥继承皇位。胡亥当然求之不得,完全同意。

赵高知道要干这样的事,非跟李斯商量不可。李斯开始也不能与赵高的想法苟同,认为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但是,在高官厚禄面前,李斯毕竟不能拒绝这样的诱惑。最后,在赵高一番威胁利诱和蛊惑煽动下,李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害怕丟失荣华富贵,落到赵高说的那种悲惨下场,终于向赵高屈服,同意支持胡亥继承皇住。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毁摔原来的遗嘱,主胡亥为太了了,又伪遣一封遗书给扶苏和蒙恬,这封假遣诏称扶苏和将军蒙恬率领几十万军队屯边十多年,不但不能开拓疆土,反而耗费巨大,没有功劳,又因为扶苏不能回京做太子,心生怨恨,而大将蒙恬不能劝谏安慰,使臣本分,因而两人都谊自杀。

扶苏接到这封假诏书,哭泣着想自杀。蒙恬怀疑这封诏书是伪造的,要扶苏向秦始皇申诉。扶苏是个老实人。说:

“既然父皇要我死,哪里还能再申诉?”就这样自杀了。

胡亥、赵高、李斯听说扶苏已死,急忙返回咸阳,发布秦始皇逝世的消息。接着,胡亥举行即位大典,是为秦二世。赵高升任郎中令,全面掌管宫中警卫,并成为二世宠臣。

胡亥虽然登上了帝位,但他心中明白自己名不正言不顺,若想随心所欲地玩乐,还必须剪除异己,方可高枕无忧。赵高更是清楚这一点,于是,他向秦二世献出了一套血腥味浓到极点的铁血政策,其内容是变换刑法,使法律更苛刻更严酷,让犯罪的人连坐受诛,乃至灭族;消灭大臣,疏远骨肉;使贫困的人家富起来,使卑贱的人高贵起来;统统除掉始皇帝任命的大臣,抉上二世的亲信。这条铁血政策得到了秦二世的认可,一场血腥屠杀随之展开。

首先遭到杀害的是蒙氏兄弟。之后,秦二世让赵高主管办案。赵高罗织罪名,大批朝臣被杀,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认为“将相不辱”,相继自尽。屠戮申,赵高乘机安插亲信,兄弟赵成任中车府令,女婿闽乐为咸阳县令,其他如御史、侍中等要职多更换为赵氏人。秦二世毫无心机;以为赵高安置的亲信,就是自己的亲信了,因此赵高如何安排,他根本心不在焉。

在这一场屠戮当中,最惨烈的要算秦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了。他的兄弟公子高是众兄妹中最幸运的了。公子高看到兄弟姐妹们都惨遭毒手,自知难免一死,想遣走又怕连累亲人,为了保存亲友,就上书一封,向二世提出为父皇殉葬骊山脚下的要求。二世见书大喜,批淮他的请求。赏赐十万钱殉葬骊山。在二世众多的骨肉兄弟中,公子高可谓一个“善终”者了。

宫中的骨肉,朝中的老臣杀得差不多了,秦二世又在赵高的唆使下大批地杀戮地方官吏。二世在继位的次年(公元前209年)初,即效法秦始皇巡游天下。途中,赵高对二世说:“现在陛下出巡,应该趁机诛杀一批郡县官吏,这样既可排除异己,又可威震天下。”二世说:“好!”于是法令日籍,诛杀累累,群臣人人自危,官吏个个不安,老百姓更是手足无措,整个秦帝国几乎成了大屠宰场。

在这一场大屠戮中,对胡亥夺位有功的李斯也不能幸免。良心不泯的李斯,总想找个机会进谏。赵高还真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但却设下圈套使二世对李斯不悦,又罗织了李斯的三大罪状。傻瓜秦二世一听,就想逮捕李斯,但又怕情况不实,于是派人对李斯父子进行督察。李斯上书揭发赵高,秦二世不听,赵高又趁机进言诽谤,终使二世下令逮捕李斯,并交赵高审察治罪。把李斯看做眼中钉的赵高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番严刑逼供,李斯被屈打成招。二世下令判李斯族刑,夷灭三族。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李斯被押赴咸阳市受刑,先经面、削鼻、断去左右脚趾,再拦腰斩为两段,最后剩咸肉昔,合家灭门,无一得生。

可怜李斯忠心为秦,况且还是秦始皇残暴统治政策的坚决执行者,没想到会落到如此下场,这似乎也印证了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当然,秦二世和赵高也在不久之后,用自己的下场来印证了这句话。

说起来,秦二世无非是个花花公子。在他统治时期,他的政务更多的操纵在李斯和赵高手中。秦二世刚登上皇位的时候,李斯便顺承秦二世的心意,写了一篇“行督责之术”的文章,作为良策献给二世,要二世高度集中权力,独断专行,用赏罚重刑控制臣民,实行严酷的血腥统治政策。二世依法行之,于是,秦朝的法律经二世变本加厉而更显凶恶。由此,二世得罪“载舟之水”——百姓。

李斯失宠后,赵高唆使二世大加杀戮,将秦始皇留下来的一些良臣强将以及二世的兄弟姐妹杀个精光。杀完大将杀朝臣,杀完朝臣杀地方官,使得秦朝这座大厦一夜之间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石,能不倾乎?

而玩乐皇帝秦二世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有一赵高足也,又何必在乎那些他并不想见到也害怕见到的大臣们!赵高也真给秦二世面子,把个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到后来赵高指着一头鹿硬说是马,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这样的朝廷多听话。

这样的天下多太平!

赵高指鹿为马后,秦二世彻底成为赵高的傀儡,他听信了赵高,认为自己犯了迷惑病,又被赵高骗到了远离咸阳的行宫望夷宫去休养。正在此时,他所认为的。流寇盗贼”之一妁陈胜农民起义军已经逼近咸阳,而其他农民起义军也在各地群起响应。这时的秦二世才明白太平的天下并不太平,于是他采用少府章邯的对策。命其为统帅,率骊山刑徒出战迎敌。骊山刑徒常年吃苦,获赦以后,作战勇敢。加之兵器锋利。装备精良,所以刑徒军咸了战斗力最强的秦朝主力队伍。章邯很快就击溃了入关的农民队伍;并出关东进镇压各部。二世又派长史司马欣等人事兵增援,章邯如虎添翼,先后在陈郡(今河南淮阳)打破陈胜部,在定陶(今属山东)战胜项粱部,在临济(今河南封丘东)消灭魏咎部,然后北渡黄河击赵、把赵歇包围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城中。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年初,各支反秦武装向巨鹿汇集,为赵解围。从而形成了与秦军主力决战的形势。

这年夏天,项羽破釜沉舟,率领凶猛剽悍的楚军前来决战,章邯措手不及。连连失利。章邯派司马欣到咸阳请求援兵,赵高拒绝接见,不发一兵一卒。章邯在战场失利和朝廷不信任的双重压力下,率秦军投降项羽。于是,关东各路反秦武装纷纷向西而来。

章邯的投降对二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终日闷闷不乐。想到赵高经常说:“关东群盗成不了事”,现在却形成了天下背叛的混乱局面,不由地对赵高埋怨起来,于是便派使者去责问赵高。赵高本打算篡夺帝位,经二世这一责问,决定立即动手。赵高布置掌管宫廷警卫的郎中令弟弟赵成为内应,女婿咸阳令阎乐组织吏卒,诈称追捕盗贼,径闯望夷宫殿门,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进行逼宫。

阎乐率领一千多吏卒奔至殿门。挥刀杀死卫士,然后带吏卒冲入殿中,到处射箭,見人就杀。二世急召左右护驾,然而左右久已四散而选,其余惶恐失态,无人敢出来格斗。

阎乐执刃逼近二世说:“你横暴凶残,国人痛愤,何去何从你自己拿个主意。”二世要求见一下丞相赵高。阉乐说:“不行!”二世表示愿意让出帝位,得到一郡为王。阎乐摇头拒绝。二世说:“那就当一个万户侯吧。”阎乐仍然没有允许。二世目光哀怜,绝望地乞求说:“我愿意和妻子去当平民百姓,这总可以了吧?”闽乐冷笑一声,说:“我奉丞相命令来杀你,你说的再多也是白费唇舌。”说完。指挥吏卒逼向二世。此时,这位昏庸的皇帝才明白,把他逼到这步境地的人,正是他的宠臣赵高。二世求生无路,悔恨莫及,只好拔剑自尽。

秦二世皇帝在位3年。终年23岁。死后照黔首(平民百姓)的身份和礼节葬于杜南(今陕西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没有庙号和谥号。

赵高拿到了传国玉玺,但不敢自己不敢做皇帝,主要是怕大臣们不服。于是他与大臣们商量说:“现在二世已经自杀了,需要重新拥立一位新皇帝。公子子婴宅心仁厚,又是二世的亲侄子,不如由他来继位。但是皇帝这称呼需改一下,秦国原本也只是东周的一个诸侯国,自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才改称皇帝。如今东方六国纷纷独立,秦国剩下的地盘不多了,再让子婴称皇帝有些不合适。我看还是让子婴先称王吧。”大臣们商议之后,同意了赵高的提议。按照当时的制度,子婴需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即位仪式。

子婴知道是赵高逼死了自己的叔叔秦二世的。现在赵高又拥立自己做秦王,子婴的心中充满了疑虑与不安。他想:“赵高这个阉奴一向心狠手辣,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我就是听从了他的安排,当个顺从的傀儡,将来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好下场。”于是,子婴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找来,与他们商量刘策。子婴说:“赵高将二世皇帝杀害于望夷宫中,因为害怕秦国大臣治他之罪,这才把我扶到了皇帝之位上,这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罢了。而且我听到传言,赵高已经和楚人有了约定,他帮楚人杀光我秦国宗室,楚人让他在关中称王,这可怎么办啊?”子婴的儿子说:“赵高冷酷无情,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先下手为强,先把他除掉吧!可赵高为人狡猾奸诈,我们要想一个稳妥的办法才行。”子婴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在即位那天把赵高杀死。

很快就到了子婴即位的日子,赵高与众位大臣们早早来到宗庙里等待。赵高把宗庙里的各种准备巡视了一下,心中还在筹划着如何在子婴即位后让他听命于自己。可大家等了很久却还不见子婴来,赵高便让使者去催。使者回来报告说子婴说自己生病了,今天不能前来。赵高非常生气,亲自来请子婴。赵高到了了婴的斋宫,直接闯了进去,却看到子婴出来迎接他,看上去不像是有病的样子。赵高更加生气了,便责备子婴说:“今天是公子即位的好日子,大臣们都等在那里,为什么您现在还不去?这太不像话了,以后怎么教化天下呢!”就在赵高唠叨不停的时候,却发现子婴身边多出了许多横眉竖眼的武士,又看见于婴抽出了宝剑,赵高明白自己中了子婴扮猪吃虎的计策了。可这时说什么也来不及了,他连太监向自宫读的罪诏都没听清楚,这位政治斗争的高手赵高就这样死在了子婴的算计之下,子婴也终于为秦二世复了大仇。

子婴杀了赵高,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很高兴,一致同意拥立子婴为秦王。可这时的秦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大厦将倾,子婴的王位只坐了46天!很快,刘邦的大军就占了咸阳,子婴手下无兵无将,只好出城投降。刘邦没有杀他,可过了不久,项羽进了咸阳后,为了报仇雪恨,便把子婴等人全部杀了,还一把火把壮丽的咸阳城烧为灰烬。

从史料上来看,秦皇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可是将所有记载秦始皇死亡情况的文字细细阅读,却发现其中有耐人寻味之处,秦始皇沙丘之死也就变得扑朔迷离了。据《史记》记载,秦始皇自幼有各种疾病——蜂准(马鞍形鼻梁)、挚鸟膺(鸡胸),这两项均为先天或发育时落下的病症,又有豺声(支气管炎),所以体质较弱。秦始皇在生活上荒淫无度,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出巡中7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生病,但是否秦始皇就因此在途中一命呜呼,尚令人怀疑。

有的学者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秦始皇身边的随从赵高。赵高是个宦官,他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一说是秦统一战争中灭赵时的俘虏。赵父受秦宫刑,母亲是官奴婢。赵母在秦宫中生下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而为奴。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身强力壮,懂点“狱法”,提拔他作中车府令,是专管宫廷乘舆车与印信、墨书的宦官头儿。秦始皇还命令赵高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在秦始皇这次出巡中,自然少不了中车府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即职掌传达皇帝命令和调兵的凭证“符”和“玺”。赵高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后的种种表现,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秦始皇这次出巡,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为皇帝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还祷山川”。这可能是赵高的计谋。因蒙恬当时正领兵30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发誓要灭掉蒙氏一族。赵高遣走蒙毅,也为自己后来计谋的实施清掉了一个绊脚石。超高的想法,正与胡亥不谋而合。

然而,秦始皇之死,实质上是一场宫延政变,这场政变的总导演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对他们来说是天赐良机,只有在秦始皇死后,他们才能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的计谋。秦始皇是病死还是被害,目前尚无定论,如果是被害,胡亥和赵高又是如何使秦始皇致死的?这些都是历史上的缺页。所以“沙丘疑案”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