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的手段
4688900000006

第6章 故弄玄虚的武丁

盘庚迁都后,商的国力迅速恢复、发展起来。盘庚一共在位28年,去世后,由他的弟弟小辛继承了王位。小辛的治国才能没有哥哥好,一生庸庸碌碌,在他统治期间,商又出现了衰败的趋势。小辛不但资质平平,命也很短,只在位3年就去世了。后由他的弟弟小乙继承了王位。小乙觉察到国家缺乏人才,在走下坡路,想要振兴国家,然而自己也并不是成汤、盘庚那样的卓越人才,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小乙虽然自身没有对商的发展做出太大的贡献,却在选择继承人上做了一个让他的后代子民受益匪浅的决定。

按照商代的规矩,小乙死后王位应当传给其长兄盘庚的儿子。但是小乙发现自己的儿子武丁年幼机灵,聪明过人,是个治国之才。他深知一个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于是毅然打破祖宗成规,将武丁立为太子。

为了让太子日后能成为一代贤君,小乙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武丁刚刚成人,小乙就不让他再在宫中过舒适的日子,而是命令他到民间去过普通百姓的生活。一来,可以体验民间的疾苦,磨炼他的意志;二来,也能够以平民的身份暗暗寻访,看是否能遇上那些隐于民间的大贤大能之士。

武丁深明父亲栽培自己的苦心,毫无怨言就踏上了旅程。他隐居在黄河岸边,沿着黄河四处闯荡。武丁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穿朴素的衣服,住简陋的房子,与百姓们一起劳动。休息时,就武丁向甘盘请教和他们坐在一起聊天,津津有味地听他们对生活以及朝廷的态度和看法。不久之后,武丁不但深切体会了民间的疾苦,还了解到不少平时在宫中接触不到的学问。

在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武丁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项重任:寻访贤人。他一直在这方面非常留意,期待着能遇到一位品德高尚、学识超群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流浪到、了虞(今山西平陆一带)这个地方,听当地人说,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隐居着一个名叫甘盘的人,很有学识。武丁一听说这个消息,就兴冲冲地登门去造访。

这位年轻的不速之客让甘盘着实吃了一惊,但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武丁。交谈中,甘盘发现面前的这个青年虽然打扮得颇为鄙陋却气宇轩昂、风度不凡,而且谈吐间更显得明达事理,胸怀大志。他早听过小乙的太子在民间闯荡的传闻,敏锐的直觉告诉他,面前这位谈吐不凡的年轻人,正是在民间巡游的太子武丁。甘盘按捺不住好奇,就问道:“听说当今的太子并不在宫中,而是隐居于民间,巡查民情。您的样子像是从都城过来的,请问,这件事是真的吗?”说完,便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武丁的反应。

聪明的武丁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已经被这位精明的长者看穿了。看来甘盘果然名不虚传,是个很有见识的人。于是设宴款待甘盘。为了向他讨教,武丁便坦然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希望能向甘盘求教。甘盘早就期望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人,使自己满腹才华不至于被埋没,现在证实自己面前的人果真是太子,他也不由得兴致勃勃,开始滔滔不绝地为武丁讲起治国之道。一番恳谈之后,武丁越发敬重学识广博、见识超群的甘盘了。最后,他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甘盘行礼,希望能拜甘盘为师,并请他在自己登基后,辅佐自己处理朝政。甘盘欣然应允了他的要求。

小乙在他帝王生涯的第十年上去世了,他死后,武丁就成为了商朝的第二十二任国君。

武丁果然是位与众不同的君主。本来,由于小乙对于他特殊的栽培和专注,他的即位本就是万众瞩目的事情,可武丁一即位,就做了件惊世骇俗的事出来:他3年没有说一句话。

按照商代的祖制,前任国君去世后,他的继承者首先要守丧3年,才能正式继承帝位。在这3年里,继承人要居住在特别为守丧建造的“凶庐”里,不能着华服,不能享用美食,不能进行任何娱乐活动,要用自己的全副心思来表达对已故先王的哀戚之情。当然,这期间,新王也是无需上朝处理政各的,一切国家大事均由辅佐君王的“太宰”来代理。

小乙去世后,武丁就按照祖制进“凶庐”守丧了,他不但完全按照守丧的礼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整日脸上全无笑容,甚至一句话也不说了。开始,君,样子越来越肃穆,最后面孔也变得像雕像似的没了表情,整夫只是盯着一个地方出神,一副若有所思地样子,连话也不说一句。大臣和内侍们想哄他说句话,他也只是恍惚地点头示意,还是不肯说一个字。这一来,朝廷上上下下慌丁手脚。大家苦苦思索,不明白新君出了什么毛病,可是又没人敢去探问。群臣只好私下里揣摩,却又不得要领,只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这期间出了什么朝局变动的乱子,那样的话,群龙无首,商朝可就危险了。这样子的日子一直持续了3年。

尊为古代盛酒器。鸮俗称猫头鹰,是古代人们婁爱和崇拜的神鸟。此鸦尊为商代鸟兽尊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3年的守丧期一结束。武丁神情庄严地来到朝堂上,一反3年来的沉默,开口说话了,而且一开口就语出惊人。他宣布说:“昨晚我梦到我们的先祖汤了。他告诉我说,要赐给我一个名叫“说”的人辅助我治国,并且把这位贤人带到我的面前,让我记住他的相貌,以便日后寻访。不知这个贤人,是否现在就在你们中间呢?”说完,便装作很虔诚认真的样子在群臣中一一寻找,当然没有找到。于是,武丁又说:“看来这位贤人也许并不在朝中,而是在民间,那么就去把他给我寻访来吧。’然后便召来画师,把自己“梦中所见”的贤人的相貌描绘出来,其实,他描述给画师的就是傅说的相貌。

国君3年不语,现在终于开口了,而且又是传达先祖的明示,群臣惊喜之下,自然赶紧照办。就这样,傅说的画像被张贴得遍布全国。武丁又着意宣传,制造声势,于是傳说还没正式显山露水,就已经变成人们心目中天赐予商的大贤人了。

不久,“大贤人”果然在一群奴隶间被找到了。这个人蓬头垢面。但相貌却与画像上的人一模一样,而且又名“说”。国君梦中的人居然找到了,负责寻找的官吏们如获至宝,赶紧把这个奴隶从筑盐路的工地带出来,给他换上干净齐整的衣裳,送进宫中给武丁辨认。

武丁听到消息说找到了傅说,高兴得坐不住,一路迎了出来。一见面,正是从前自己在民间结识的那位贤才。武丁喜出望外,拉着傅说的手,激动地说:“正是我在梦中见到的那位贤人啊!”

武丁不想浪费时间,马上就任命说为宰相,还准许他随时向自己进谏。因为说在傅险做工,因而赐他姓傅。

其实,这是武丁故弄玄虚的他早就结识了傅说。当时正在寻访贤人的武丁因为偶然在奴隶间听说了傅说的名气,因为好奇而前来探访的。他温文尔雅的举止、彬彬有礼的态度让傅说也很有好感,两个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在交往间,武丁发现傅说虽然做的是下贱工作,但为人却一点也不粗鄙,还经常给同伴们讲故事,分析统治者的是非得失,直言不讳地阐明对王室的看法,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精辟人微。

结识了傅说,武丁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居然找到了这样一位见缸的人才,忧的是商代的祖规戒律相当严厉。不用说奴隶,就是平民担不能人朝为宫。傳说的奴隶身份,怎能让他人朝呢?离开的时候,武丁便暗下决心,将来作了国君之后,一定要想个好办法,重用傅说。

武丁3年默不语,思索治国之道武丁继承王位后,在3年里,他静下心来,思索出了不少治国安天下的新路,而如何提拔傅说这个问躯,其实也一直在困扰着这位年轻的圖君。放着这种人才不用是不甘心的,可难就难在傅说是个奴隶。奴隶还不同于平民,破格提拔有才能的平民为官。虽然也不容易,总能找个说法,交待得过去,可是如果无缘无故把一个奴隶请进宫来,委以重任,不但会被人耻笑,恐怕还会给朝中的反对派们抓住把柄,藉机挑衅生事。武丁的王位来得并不算名正言顺,自己刚刚继位,根基不稳,轻举妄动的话,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这个问题实在让武丁绞尽了脑汁。

首先,因为武丁的继位不合乎商的继承制度,违反了祖制——兄终弟及,最后还位于长兄之子。本来,小乙死后是应该把王位传给盘庚的儿子的。这就要求武丁首先要平复诸伯兄弟的不满、树立自己的威信。他3年不语,必然会在朝野和民间造成一种悬念的效应,让臣子、诸侯和平民都不禁心下惴惴,不知国君心中打的什么主意,这样一拖就是3年。他一旦开口说话的时候,必然会引起轰动和瞩目,那样说出来的话,就更有份量了,这样对于树立威信、收服臣心自然是大有帮助。另外,聪明的武丁也深知治国之难,守丧期间不需要料理朝政,他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思索安邦治国之道,而且可以在不参与任何事的情况下,默默地观察朝中的政务与人事,做到心中有数,等到自己执政的时候,也就分得清孰忠孰奸,不至于被小人蒙蔽了。

武丁3年默默不语,一是在思索治国之道,同时也算是一则苦肉计,慑服人心。他的做法果然得到了很大的收效,3年之后,他一开口说话,果然轰动朝野上下,举国瞩目。臣子们心中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一心一意要辅佐好君王。从此,武丁过起了“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