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帝王的手段
4688900000038

第38章 得到母亲鼎力支持的辽太宗

辽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02年-947年)。

辽太宗耶律阿保机有四个儿子,长于是皇太子耶律倍,他聪敏好学,性格和蔼,喜欢坊书,能作文章诗赋;知音律。善绘画,还精通医药、针砭之术,但就是不喜欢武力。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后建东丹国,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号称人皇子。

耶律阿保机死后,耶律倍应刻能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位及九重,可偏偏事不遂人愿。他的二弟耶律德光偏偏要出来和他争皇位,而且还得到母亲。

呜镝辽述律氏太后的鼎立支持。

皇后述律氏名月里朵,汉名平述律氏家族本来起源于回鹘,述律后的曾祖魏宁做过舍利,即一种对契丹贵族中勇猛但投有官职的子弟设的称号,祖父是慎思,做过皇家总管梅里,父亲月椀也做过梅里。他和阿保机的姑姑结婚,生下断腕太后月理朵。在当时的契丹社会中,和中国古代社会汉族人一样盛行姑表通婚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更进一步拉近亲属关系,但对于优生却很不利,所以现在婚姻法都禁止了这种通婚的方式。长大之后,她便和舅舅撒剌的儿子阿保机结了婚。她对于网保机的事业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她本人就非常有智谋,而且还能领兵作战。在阿保机遇事时常能帮他果断应变,处理大事。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关于她的故事:有一次,她见到了地神站在辽水和土河的交汇处,但一看见她,地神却赶忙躲开了,为此还有一句童谣:“青牛妪,曾避路。”神话故事和童谣传开以后,月理朵便成了地神的化身,这使她在当时信仰神灵的契丹社会中更充满了神秘感,无形中增加了她的个人威信。

对于阿保机的事业,她倾注了全部精力。现在,她又要为她宠爱的二儿子能当皇帝不遗余力。

契丹大字银币辽阿保机在世时曾对三个儿子做了一次有意的测试,他让他们一起去砍柴,看谁先回来。耶律德光最先回来,他砍了一些就马上往回走,根本沒有选择柴的好坏。耶律倍选择了一些干柴砍下,然后又捆成一束带回来。老三李胡砍了很多,但又扔掉了不少,回来后,袖手而立,有些惭愧的样子。以后的事实说明这次测验的结果还是非常准确的:耶律倍仁义但没有大的谋略,没有斗过二弟,耶律德光以机巧巩固了帝位,老三李胡则残暴不得人心,述律后想立他为帝,遭到了众人的反对。阿保机对这次测验说:“长巧而次成,少不及也。”说明他对老大、老二两个儿子都是很欣赏的。但耶律倍不会讨母亲喜欢,他虽然才学过人,精通音律和医药,也擅长写契丹和汉文章,但他的母亲述律后不喜欢,尤其他推崇孔子的思想,建议以儒家学说来治理国家,更使守旧的母亲倾向于二弟。

在正式选举皇位继承人之前,述律后就未雨绸缪,充分利用主持阿保机葬礼的机会清除政敌,而且表现得既果断又狠毒。因为大臣当中支持长子和次子的势均力敌,为了扫除以后次子耶律德光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她以传统的殉葬制度为借口,让一些和她做对的人为阿保机殉葬,说是让他们为她传话给阿保机。单这一个借口就总共杀掉了100名大臣。但述律后也付出了代价,失掉了一只手。在她让汉人赵思温为阿保!机殉葬时,赵思温不听。述律后就责问他“你和先帝不是很亲近吗,为什么不去?”赵思温反驳道:“和皇后去,那我就马上来。”述律后狡辩说:“几个儿子还年幼,现在国家没有君主,我暂时不能去。”最后,述律后为了除掉赵思温这个难对付的大臣,竟狠下心来,将自己的一只手从手腕处砍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后断腕”的故事。

阿保机死后,述律后的权势并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一来她是太后,而且耶律德光又是由于她的坚持才得以继位当上了皇帝。还有她自己由于那个地神见了也躲避的传说而具有的神秘色彩,使得一般人不敢对她有所不敬。耶律德光对于母亲也是非常孝敬的,母亲得病不吃饭的时候,他也守在一旁不吃饭。耶律德光对母亲还有一些敬畏,在母亲面前有时说话让述律后不高兴时,述律后便横眉怒视他,耶律德光就吓得赶忙退出来,如果母亲不召他进去,便不敢再去见述律后,耶律德光的智勇与谋略大概继承了他母亲很多,但也许是从小被母亲管教较严,所以成人之后依然对母亲有所敬畏。

耶律德光继承帝位后,对耶律倍这个潜在的帝位争夺者十分猜忌。他把东平(今辽阳市)设为南京,令耶律倍离开东丹国,迁到东平居住。耶律德光又布置了许多卫士监视耶律倍的日常起居,把耶律倍变相软禁了起来。耶律倍为了表明自己无意争夺帝位的心志,让随从王继远撰文《建南京碑》,并在自己居住的西宫建起了一座藏书楼,整日读书作画,以闲散姿态度日。在此期间,耶律倍为了避祸,还数次将王妃和长子耶律阮留在东平,只带宠妃高美人来到辽宁锦州的闾山,过了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

后唐明宗李嗣源得知耶律倍不见容于耶律德光,便派遣密使跨海会见耶律倍,劝耶律倍前往后唐。天显五年(930)十一月,耶律倍决定投奔后唐。他率随从离开辽南京,到达后唐境内的登州(今山东蓬莱)。出海离国之上,可是仍然遭到猜疑。不如前往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吴太伯为周代太王之子,当吴太伯知周太王欲立季历,于是便与其弟仲雍奔荆蛮,以避季历。季历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孔子曾评价太伯“可谓至德矣”。在海上,耶律倍刻木作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这首诗反映了他背井离乡、别国出走时的凄凉心情。

辽太宗费尽心机,终于达到了目的。或许契丹人的政治经验还没有汉族人那么多,心也没有那么狠毒,毕竟是将哥哥逼走了,没有直接设阴谋将他杀死。阿保机当初也是如此,没有在兄弟们第一次反叛时将他们杀死,而是赦免了他们,直到后来才杀了一些人,但对于首犯也没有斩首,而是处以杖刑。耶律倍后来被后唐末帝李从珂派人杀死,中车说是后唐清泰帝见耶律德光随同石敬塘攻破洛阳,强迫耶律倍一同投水而死。

在巩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后,辽太宗开始继续父亲阿保机的事业,向南用兵,争霸中原。契丹从阿保机开始就想把疆土扩展到黄河岸边,进而拥有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但中原的势力一直抵制契丹的入侵,所以,契丹用兵时总是趁中原几派势力相争时打着支援一方的旗号的。在后唐统治时期,尤其是后唐明宗时期,中原比较稳定,再加上后唐的军队号称鸦军,都穿黑衣,战斗力也很强,而契丹是以民为兵的,没有专门的野战军,所以在和中原兵作战时总是吃亏。因此,辽太宗的势力再大,也要等到中原出了变故时乘虚而人,收渔人之利,单纯的宣战和正式决战很难取得成功。所以,辽太宗南下中原一直等到了李嗣源死后,而且是石敬瑭主动求救时才敢出兵,后来灭后晋也是由于后晋将领投降捡了个便宜。

石敬瑭和后唐末帝李从珂发生矛盾之后,石敬瑭为保住自己的势力,称帝登基,只得向辽太宗求救。等待已久的辽太宗喜出望外,看到石敬瑭诱人的条件,赶忙亲自出兵相救。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己则得到了一大块肥肉,不费吹灰之力将早就渴望的燕云十六州收入契丹的统治范围,而且每年还有大批的布帛贡献。

辽太宗将燕云十六州弄到手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继续南下,将边界推进到黄河岸边。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继位,后晋态度的变化给辽太宗用兵提供了良机和充分的借口。同时,幽州的赵延寿也想像当年石敬瑭那样当个皇帝,劝辽太宗乘机进攻。后晋将领杨光远也暗通契丹,说后晋违背盟约,正好借机出兵,而且后晋境内发生了大的灾害,军队死亡过半,只要出兵,就能一举成功。

辽太宗禁不住心动了,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便发动了对后晋的讨伐战争,而且连续打了三次,直到灭了后晋。在灭后晋长达三年的战争中,辽太宗超人的意志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说明他用兵中原是经过了长期准备和长久等待的,一遇到有利时机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后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虽然得胜由于后晋军队的投降,但辽太宗的意志力之强确实令人佩服。

在用兵的过程中,辽太宗的过人谋略也运用得很充分。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汉族官吏的称帝野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和辽太宗多年了解掌握中原的各种政治和军事情报有很大的关系。

辽太宗发动对后晋的战争。

他先利用了赵延寿想当中原皇帝的野心,让他充当了同后晋作战的先锋。许诺赵延寿在灭后晋之后做皇帝,所以赵延寿作战很是卖内。第一次发兵,只有赵延寿的一路兵马取得了一点战果。等最后灭了后晋,辽太宗却闭口不提当初的诺言,赵延寿不知羞耻地提出立自己为太子,辽太宗却说太子应该由他的儿子当,他当不合适。就是任赵延寿官职时大臣也提议将给他的“都督中外诸军事”给划掉了。狡诈善变的辽太宗将赵延寿大大耍弄了一番。对于另一个人物杜重威,辽太宗也同样许诺给皇帝之位,等杜重威投降后,让他穿上皇帝穿的赭黄袍,和之前让赵延寿穿赭黄袍去抚慰后晋将士一样,将这两个一心要当皇帝的败类像耍猴一样耍了个够。皇帝这个位子最后还是辽太宗自己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