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崩溃:辛亥革命百年史话
4688800000006

第6章 剃发蓄辫

原本是被搞定了的满清朝给汉人剃发蓄辫,意味着把大清江山搞定了,把汉人摆平了。但在二百多年后,引发了汉人断发潜流的汹涌,并给政府以致命的反抗与打击。

晚清的断发潮流,断断续续,间接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汉人的道统与政统思想是“以孝治天下”,“孝治”中有关人的头发与父母的关系太大,不可小看。故汉人向来把头发看得很重,认为“发肤受之于父母”,与生俱来,毁伤不得。作为被誉为“天不生仲尼(仲尼:孔子字,春秋时代鲁国的教育家、思想家,曾任鲁国首都市长、司法部长),万古长如夜”的圣人、素王的孔子,他在《孝经》上曾对他的学生曾子讲:“我告诉你:‘身躯、四体、头发、皮肤,都是父母所给的,作为一个孝子就不能够损伤,这是尽孝的开始。’”这一孝道的主张,为世代汉人遵守。所以,汉人一向束发,不敢把头发剪掉抛弃,甚至在生前如有脱落的头发、牙齿、死时也要同殓同葬地“还之父母”。

然而,从顺治皇帝二年(1645年),中央政府向全国汉人颁发《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强制实行满人发式,即将头部的前面剃得精光,脑后编成辫子拖着,以此来同化汉人。

据说,当初顺治帝的满清政府并没有强求汉人剃发蓄辫子,只因出了汉奸孙之獬后,顺治帝才这样做的。

本来,向清帝朝贺时分成满汉两班,满官自是身着满装,剃发留辫的,汉官仍是束发汉服入朝,近两年来也未生异议,满汉大家相安无扰。可是偏偏这个原是明末天启进士的降臣孙之獬,有一天却主动地又是剃发又是穿满装站到满官的队列里去了。满官当时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驱之出列,其再回汉班,汉员又以其满装而不纳。孙之獬羞愤之余,乃上奏请改制,顺治帝逐令剃发。”

此令一下,天下哗然。当初顺治帝福临进京时曾向投降的明代官员声明:

“明室非亡于清军,而亡于流寇。清朝的天下不是从明朝手里得来的。”

这样的矫情之说,等于给明朝降官赏足了面子,现在倒好,来了个“剃发令”,岂不是又正式宣布了明代降臣是“亡国奴”的身份了吗?因此举国汉官及百姓群起反对。但政府派军人协助各地剃头匠在街道、路口搭个棚子,旁边竖一根旗杆,上悬“剃发令”圣旨,哪个敢不剃发,抓住砍了脑袋,把人头挂在那根旗杆上。但偏有人宁死不剃,以致造成著名的“江阴十日”流血事件。有诗为证: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有鉴于反对剃发情绪的猛涨,顺治帝一度宣布缓行,而不是不行。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又大量地满足了汉族士大夫参政议政的心理,如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级官位,都是满汉各半。在这“满与汉,共天下”的格局下,满、汉民族矛盾并不因为剃发而诟病,而不满了。

另则,俗习也是有极强的传承性的,日久天长,汉官、平民也奉“满清”为正统,剃发蓄辫也渐成习惯。

看来,剃发蓄辫原本被顺治搞定了的。

清初灭明后为什么叫顺治皇帝?因他是顺着治啊,就像晚清为什么有个叫同治皇帝?因他是被两宫皇太后同着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