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崩溃:辛亥革命百年史话
4688800000032

第32章 曾任台湾民主国副总统的丘逢甲

1905年8月20日,就在国内上下大鼓立宪的劲头上,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搞革命统一战线,他将华兴会、光复会与兴中会统一起来,拥有十七省的代表,一致通过了同盟会会章,孙中山就任总理。

同盟会庄严宣布: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凡为国民皆平等而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在《民报》发干0词又宣称:

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这些主张,构成了中国民主革命者完整的思想体系,同时也构成了对满清王朝的重大威胁。因为,它号召人们为独立、自由、民主、幸福而斗争;因为,它让人们认识到:“盖专制政体实便于贿赂,苟欲改革,无殊与狐谋皮”。《神州日报》1907年5月13日:《论庆邸父子被参事》)同盟会“三民主义”的号召深入人心,博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在成立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加入同盟会的会员扩展到万人以上。内地各省纷纷建立分会。

比较典型的是粤东同盟会分会,该分会的盟主是丘逢甲(1864—1912)。丘逢甲,又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吉甫、贽庵、仲阏、仓海,别署“南武山人”、“东海遗民”。丘逢甲是广东镇平员山(今蕉岭县文福镇)人,出生地在台湾苗粟县铜锣湾。他14岁成为全台童子试第一名,台湾最年轻的秀才。光绪举人,光绪中三甲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1885年,丘曾入幕台湾道唐景崧(1841—1903,广西灌阳人,字维卿,同治进士,著有《请缨日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利,旅大被日军占领,他预言:“天下从此多事矣!”次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他获悉后当即刺血上书,要求废约抗日。台湾省长(巡抚)唐景崧也表示赞同,并筹措抗敌。

然而,清廷不顾人民反对,执意割让台湾,并下命令唐回国,“绅民愤极,决自抗日,推他为台湾民主国总统”,丘逢甲任副总统。说起中国实行总统制,实始于1895年的台湾。唐总统与丘副总统以台湾民主国的名义致电清廷:

台湾士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

他这个电文,表示了台湾民主国并不脱离清朝。但是当年6月上旬,侵台日军攻陷了基隆、台北后,唐景崧竟弃台乘英轮亡命厦门。日军沿铁路线继续南侵,直达新竹县。丘逢甲率义军与日军血战20多昼夜,终因饷尽弹绝、死伤过重而撤退。丘逢甲与几位亲信隐藏于山野间,在部属的劝告下,他只得离台内渡,经福建泉州、广东汕头回到原籍蕉岭县,卜居淡定村。

丘逢甲诗文俱佳,气势不凡。如他临行前作的《离台诗》,其中二首颇有“寒笳苍茫长啸悲”的低回却排空之感,如:

宰相有权能割地,

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

回首山河意黯然。

另一首说:

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山亦要伟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

海上谁来建义旗。

诗风夺杜陆,心事竞风云。故柳亚子仰慕他,认为“时流竞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血战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梁启超也给他“诗界革命之巨子”之美誉。

丘逢甲毕生致力新式教育,同情孙中山民主革命。1910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他利用广东谘议局议员身份,保护了邹鲁等一批革命党人。辛亥革命后,他被推选为广东革命军政府的教育司长,民国元年,他被选为中央参议院参议员,在南京开会期间因肺病复发,南归后于当年2月25日病逝故里。遗嘱是:“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另外可考的同盟会分会有:

广西分会、江苏分会、南京机关部、湖北分会、大连辽东支部、福建分会、香港分会、澳门分会、河南分会、湖南分会、贵州分会、陕西分会、山西分会、广州机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