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学心机
4687400000006

第6章 诚信可以治国治人,失信则亡国亡身(2)

苏秦又说:“讲信义,是为了修治自己的品行,而不是替别人效力的,是为了保全自我而不是为建功立业的。但夏、商、周三代圣王相继而起,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相继称霸,都不是只为保全自我,您以为保全自我是对的吗?。”燕王说:“忠诚守信又有什么过错呢?”苏秦回答说:“您不太明白,我给您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在远处做官的邻居,他的妻子有了外遇,丈夫快回家时,情夫很担忧,但妻子却说:‘不用担心,我已经给他备好药酒了。’两天后,丈夫回来了,妻子便让侍妾捧着药酒给他喝。侍妾心知这是药酒,给男主人喝下去,会毒死他;但说出真相吧,女主人就会被赶出家门,便假装跌倒,摔碎了药酒瓶。男主人大怒,狠狠地抽了侍妾一顿鞭子。如此忠心耿耿,仍被主人鞭打,这就是过分忠诚的不幸啊!我所做的事,正好和那侍妾倒掉药酒一样,也是好心难得好报啊。再说,我侍奉您,是想用崇高道义为国谋利,如今却获罪,恐怕今后来侍奉您的人,再没有谁敢遵从崇高的道义了。再说,我游说齐王的时候,并没有欺骗他,这样待我,以后还有谁替您游说齐王,还有谁像我这样诚挚,就算有尧舜一般聪慧的人,也不敢听从他的话了。”燕王说:“说得对。”于是重新又给苏秦很高的礼遇。

楚国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的国君派解扬出使宋国,告诉宋国不要投降,让他对宋国说:“晋国已全军出动,就要赶到了。”但在路上却被郑国俘获,献给了楚国,楚王用厚礼收买解扬,让他对宋国传达与使命相反的话。解扬答应了。待到解扬登上攻城的楼车,唤出宋国的人,传达的却仍旧是晋国国君的话。楚王要杀他,并派使者对他说:“您已经答应了我,却又违背了您的许诺,为什么这样说呢?休怪我不讲信用,谁叫您背弃诺言呢,我也只好请您立即上断头台。”解扬答说:“我早就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说:‘君王制定并正确发布的命令就是义,臣子遵行君主的命令就是信。臣子讲信用的前提是必须遵行君主之义,如此行事对国家有利。所以臣子的一切谋划,都不能损害国家利益,遵守这种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国家,是卿大夫的本份。国君发布的命令,不能前后矛盾,臣下也不能执行这种命令。您想用财物收买我,说明您不懂这个道理。我既然从君主那里接受命令出使宋国,便只有一死报国,决不让君命毁在我的手里,哪能被财富收买呢?我之所以假意应允您,是为了不辱使命,虽然要牺牲自己却能完成君命,是做臣下的福分,我们君主能有忠信之臣,我作为臣下能够完成使命,是死得其所,还有什么苛求呢!’”楚王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便让他回了晋国。

楚国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去官府告发,宰相说:“一定要杀了他!”认为他虽然忠于国君却对父亲不孝,所以把儿子抓起来治了罪:因为他一方面是国君的忠臣,另一方面却是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一个人跟随国君去打仗,打几次逃儿次。孔子问他为什么逃跑,他回答说:“我家中有老父亲,若是我死在战场上了,就没人赡养他了。”孔子认为他是孝子,向国君举荐,他因此被重用。由此看来,是父亲的孝子的同时,却又是国家的逃兵。因此宰相杀了告发父亲的人,楚国的坏人却未见减少,听到孔子的称赞导致鲁国的人容易投降。由此可知,上层与下层的利益差异如此之大。所以国君想既允许百姓利己,又让国家获得福泽,必然难以实现。

由此便能明白,欺骗就是诚信,诡诈就是忠实,欺骗诡诈的行为正来源于忠实诚信的根本。

点评:

过去我们说过这样的话,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残忍,现在是否可以这样说,对敌人的忠诚就是对人民的背叛,所谓“欺骗就是诚信,诡诈就是忠实,欺骗诡诈的行为正来源于忠实诚信的根本”,并不是就一般意义上说的,是从根本意义上来讨论忠诚与诡诈的问题。当我们明白了这一思想后,我们的思想也许更会“解放”一些。

6.一诺千金,不违生死约

古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是说守信的重要。

人无信而不立,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无信,人必不信。作为一国之主,一军之帅,都必须以坚守信用为根本。孔明之所以能“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关键就在于他始终坚持以“信守”为基本准则。曹操虽以奸诈而名,但他同样又有着守信的一面。

曹操打败吕布,同时俘获了为吕布出谋划策的陈宫,在杀陈宫及对待其家人的问题上,表现了曹操很讲信义的一面,当曹操听刘备之言决定杀吕布的时候,曹操转过头去,问陈宫道:“公常自以为智计有余,今天怎么弄到了这个地步呢?”

陈宫用眼睛瞪着吕布说:“只因他不听我的话,以至弄到这个地步。如果他能按我的想法去办,是不会被你活捉的。”

曹操笑着问:“你看今天这事该怎么办呢?”

陈宫平静地回答说:“我作为人臣却不忠,作为人子却不孝,理应当奔赴刑场就死。”

曹操惋惜道:“你去死了,你老母怎么办呢?”

陈宫长叹一声,说:“我听说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害死别人的父母的。我老母是死是活,只能由你来定夺,不是我能决定的!”

曹操又问:“那么你的妻子、孩子该怎么办呢?”

陈宫回答说:“我听说打算施仁政于天下的人,是不会杀绝别人的后代的。我妻子、孩子是死是活,也只能由你来定夺。”

曹操听了,不再说话。过了一会,陈宫要求道:“请把我拉出去处死,以彰明军法。”

说完自己往外走,军士怎么也阻拦不住。曹操见了,无计可施,只得流着眼泪在后面送行,陈宫竟然头也不回。曹操下令将吕布、高顺同时推出,一起缢杀。

曹操缢杀吕布等人后,将其首级送到许都示众,然后将其埋葬。他没有忘记陈宫的临终之言,特地将其老母迎来奉养,直到去世。其女儿长大后,又为其操办了出嫁事宜。对其家人的关心、照顾,比当初陈宫在世时还要周到。

遵守一个诺言,可以使别人对你建立起信心。破坏你的诺言,可能会使很多人对你丧失信心。曹操正是因为讲求诚信,一诺千金,才使自己具有了很高的威望,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点评:

人无信而立,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无信,人必不信。作为一国之主,一军之帅,都必须以坚守信用为根本。可见,诚信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7.反叛之将蔫有忠诚可言?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里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取得别人的信任,有所作为,就应该诚信待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你待人友善,别人也会友善待你;你对人诚信,别人也会对你诚信。否则,“针尖对芒刺”,只会两败俱伤。

隋朝末年,天下纷乱,群雄并起。李世民与他的父亲李渊举兵反隋,他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被封为秦王。一天,秦王李世民利用征战空隙出外打猎,与隋朝旧将,当时已自立为帝的王世充相遇。王世充见秦王带兵不多,便带着将士冲杀上来。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手持长槊,直奔李世民而来,李世民连忙拔剑相迎,可是短剑怎敌得过长槊,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了。这时,猛听得一声大吼,如同晴空霹雳,一员虎将跃马从斜刺里横插过来。一鞭就将单雄信打落马下,救了李世民一命。这员大将就是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原本是宋金刚部下。刘武周派宋金刚攻占太原、晋州、浍州等地。李世民率军抗击,第二年大败宋金刚于介休。宋金刚逃到突厥,尉迟敬德收集残兵八千,仍然坚守介休。李世民派人劝降,尉迟敬德就与寻相等人领兵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部将屈突通等认为尉迟敬德这样的人不可靠,说不定哪一天会反叛,三番五次在李世民面前陈说。李世民说:“我正喜得良将,请你们不要再多言了。”不久,寻相叛变,屈突通、殷开山等人,将尉迟敬德囚禁起来,对李世民说:“尉迟敬德骁勇无比,留着他是个祸根,不如趁早杀了。否则,将来后悔莫及。”李世民却说:“敬德有心叛变的话,难道还会落到寻相之后吗?现在他并没有走,可见根本没有反叛之意。”李世民命令释放了尉迟敬德,并把他带到自己的帐内,对他说:“请不要以此小嫌介意,我不会因猜疑而杀良士。”并取金相赠说:“你如果想离开我也没有关系,这些金子就权当路费吧。”尉迟敬德听了李世民的话,流着眼泪说:“大王如此相待,我非常感动,今后我只有更加忠心地跟着大王,以报知遇之恩!”正巧第二天,尉迟敬德便救了李世民的性命。

李世民在那天获救后,对尉迟敬德说:“昨天诸将都怀疑你会反叛,唯独我不相信,将你保了下来,没想到今天你就救了我的命。”

秦王李世民经年披甲作战,每战都招募了不少骁将。太子李建成心怀妒忌,又怕秦王夺自己的储位,想招诱秦王府的骁将,以扩充自己的势力。太子认为秦王府中的尉迟敬德最为骁勇,就写信给他并送去一车子金银器具,希望尉迟敬德能背离秦王,跟随自己。尉迟敬德看了太子的信,拜辞说:“我出身微贱,一直陷落在贼寇之地,后来幸遇秦王,得到他的信任和提携,我准备以自己的生命报答他的恩典。我向来没有为殿下效过力,岂敢无功受禄!如果我接受殿下的惠赐,不就是心怀二意了吗?这种徇利弃忠的行为,恐怕连殿下也是不以为然的。”尉迟敬德把这件事报告了秦王。李世民听后感叹地说:“你对我一片忠心,使我深为感动。可今后,你恐怕不会太平了,当处处小心才是。”果然太子和齐王李元吉合谋,派人暗害尉迟敬德,刺客畏其忠勇而不敢下手。后来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和秦王的积怨越来越深,最后,终于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尉迟敬德等人的帮助下,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取得了胜利,接替了李渊登上皇位。

点评:

金钱买来的忠诚一定会被金钱所收买,而以真心换来的忠诚却是金钱所不能比拟的。诚信比一切智谋更为有利,只有学会了真诚的去对待别人,那么,你的人生之旅才会一帆风顺。

8.“得黄斤百,不如得季布诺”

一个诚实的人的基本条件就是要遵守诺言。如果你要深受别人的欢迎,你绝对不可以食言。一个遵守诺言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可以毫无疑问的相信。承诺的力量是帮助你实现成功的一股很强大的推进力。遵守诺言的最佳方式,就是轻易不要许诺。但是只要你许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季布,秦汉之际楚国人,以不轻然许诺、严守信义为人称道。

季布早年事奉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多次率兵困窘汉王刘邦。项羽失败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声称有敢把季布藏匿在家的,罪及三族。季布不得已,逃到鲁国,在朱家当了佣人。朱家知道季布是贤人,就去见汝阴侯夏侯婴,希望他劝说高祖不要“以私怨求一人”。汝阴侯照办了,刘邦遂赦免了季布的罪过,任命他为郎中。

惠帝时,季布做中郎将。一次,单于写信侮谩吕后,吕后大怒,召集诸将商议对策。上将军樊哙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都曲意逢迎吕后的旨意,赞同樊哙的建议。季布却说:“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谀!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季布这一席话,说得殿上的文武大臣十分震恐。吕后拂然退朝,再也不提出击匈奴的事情了。

文帝时,季布做河东郡守。有人举荐季布,认为他很有才能,文帝就召见了他,想让他做御史大夫。这时,又有人说季布虽然勇敢,但喜欢酗酒,使人不容易接近。文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季布到了京城,留在行邸一个月,文帝召见完了就命令他还郡。季布上奏说:臣没有什么功劳,却得到恩宠,所以在河东等您治罪。现在陛下无缘无故把臣召来,一定有人拿臣欺骗陛下。如今我来了,并未接受任何事情,就让我原路打回,这一定是有人在陛下面前诋毁臣,陛下“以一人誉召臣,一人毁去臣”,臣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到这件事,会对陛下有看法。文帝听了,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他才惭愧地对季布说:“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季布为项羽部将时,多次冲锋陷阵,胜敌拔旗。仕汉后,他忠诚直言,为君臣敬畏。当时人们都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这是当时人们对季布遵节守信的最高评价。

点评:

世界上没有比诚信更困难的事情,也没有比迎奉更容易的事情。裴多菲曾说:“我宁愿以诚实获得一百个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