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学心机
4687400000026

第26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为大材大智(4)

有一天夜里,有个衣着破烂的人坐在他的身边,过了一会,那人揪揪他的衣服,轻声对他说:“我是禽滑厘,先生还认得我吗?”孙膑大吃一惊,经过仔细辨认,确认是禽滑厘,便泪如雨下,激动地说:“我自以为早晚要死在这里了。”禽滑厘说:“我已经把你的冤屈告诉了齐王,齐王让淳于髡来魏国访问,我们全都安排好了,你藏在淳于髡的车里离开魏国,我让人先装成你的样子在这里呆两天,等你们出了魏国,我再逃走。”禽滑厘把孙膑的衣服脱下来,给他手下的一个相貌与孙膑相近的人穿上,躺在那里装作孙膑,禽滑厘就把孙膑藏到了车上。第二天,魏王叫庞涓护送齐国的使者淳于髡出境,过了两天,躺在街上的孙疯子忽然不见,庞涓让人查找,井里河里找遍了,也未见踪影,庞涓又怕魏王追问,就撒个谎说孙膑淹死了。

孙膑到了齐国,陆续打听到自己的几位堂哥都已无音讯,才知道原来送信的人也是庞涓派人装的。前前后后,这一场冤屈全由庞涓一人导演而成。

齐国的大将田忌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人也非常的正直和厚道,他经人介绍,知道孙膑入齐,便亲自出迎孙膑,将孙膑请进自己的官邸,用上宾的礼节款待他。一经谈论,田忌更加佩服孙膑的才能,并暗暗庆幸自己喜遇良才,朝夕与他相处,并经常向他请教。

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魏王派遣庞涓统率大军去攻打赵国。赵国便联合韩国共同攻打魏国,但屡战失利,韩国急忙派遣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乘势起兵,派田忌、田婴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统率齐军去救韩。

孙膑早已筹划得当,大将田忌按照孙膑的计谋,并不直接去救韩,又把十多年前的故伎搬来照用,统帅大军逼向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又是无可奈何,只得放弃攻韩,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回救魏国。

但这次与上次有所不同,那就是魏国的军队还有强大的实力,由于打败了韩国,士气还很高涨,所以,庞涓似乎并不惧怕孙膑。孙膑获悉庞涓回师魏国的情报,并不主动迎击魏军。孙膑对田忌说:“魏军强悍勇猛,一向轻齐,齐军被号称为胆小怕事,善于用兵的人就要利用这样形势,使其有利于自己。兵书上说:‘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阵的样子来引诱魏军。”田忌问孙膑说:“如何引诱魏军呢?”孙膑认为应该利用魏军自恃骁勇,轻视齐军,急于与齐军决战的心理,建议田忌采用“退兵减灶”来引诱、消耗敌军,在马陵设伏。孙膑说:“可以用退兵减灶的办法,命令齐军在魏境先筑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五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三万人煮饭用的灶,庞涓见到齐军锅灶顿减,就会认为齐军胆怯,士兵逃亡众多,就会趾高气扬,盲目自傲,拼命地追击齐军,我们可以乘势伏击魏军。”

庞涓统率大军回魏,本想与齐军决一死战,不料齐军掉头东撤,便命令全军紧紧追赶。庞涓追踪了三天,发现了齐军锅灶的数目倍减,非常高兴,说道:“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怕事,进入魏境仅仅二天,齐军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了。”便命令放弃步兵,丢下辎重,只率领轻车锐骑,将两天的路程并做一天走,马不停蹄,拼命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晚上当到达马陵。又见马陵道路狭窄,地势险要,两旁是山,林多树密,恰可以伏击魏军。便命令士兵伐木塞路,留下一棵大树,剥去大树的外皮,在白色的树干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又派遣一万名射箭高手,埋伏在山路两旁,对他们说:“夜里看见火光亮起,就一齐放箭。”

当天夜晚,庞涓果然率领魏军赶到马陵,军士向庞涓报告:“有断木塞路,难以前进。”庞涓一面上前察看,一面指挥军士搬木开路,忽然见到前面有一棵大树,上面白木显露,隐约有字,便令人点起火把,亲自来到大树下察看,在火光的照耀下,庞涓看到上面的那行字,大吃一惊,急忙命令魏军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埋伏在山路两旁的齐兵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四散奔逃。庞涓身负重伤,自知智穷兵败,便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回国。

点评:

孙膑能忍,面对庞涓的非人迫害,他能战胜自我,心如止水;在与庞涓的决战中,他更能忍,以弱示敌,不为庞涓的嚣张所动,然后出奇兵而破之。如此,孙膑甘心受辱、颠疯用诈而成大事被传为美谈,更让人们知道了他是个名扬天下的军事家。

7.司马懿:韬晦隐忍大师

要忍就忍出个名堂来,司马懿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连诸葛武侯也惧之三分,何况曹魏后人呢?果然司马懿以隐忍之计夺了曹家天下,实在是高明之极啊!

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虽然不是贤相,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司马懿不仅是将帅之材,还是君王之材。他能屈能伸,善于装疯避祸,善于寻求时机,善于识人用人,终于一举除掉了曹爽势力集团,使曹魏变成了司马氏的天下。

魏王曹睿病故后,曹芳即位,司马懿和曹魏的宗室曹爽同为顾命大臣,一同执政,但曹爽年纪既轻,又是贵族子弟,凡事都交给富有经验智谋的司马懿去办理。曹爽十分喜爱吃喝交游,聚集了一帮狐朋狗友,成天玩乐。有一天,大学者何晏对曹爽说:“大魏是曹家天下,不要过分相信外人。”

曹爽说:“先帝和幼子托付给我和太尉(司马懿),我当然要遵从遗命。”何晏冷笑道:“从前,老将军(曹爽之父曹真)与太尉一起领兵抗蜀,若不是三番五次受太尉的气,何至于早逝?”这话不禁引起了曹爽对司马懿的愤恨。于是,他与心腹一起谋划削掉司马懿的兵权。

曹爽与门客商量定了,就来见曹芳,说司马懿的功劳很大,应当加封为太傅。曹芳还是个孩子,不懂其中的关窍,就听了曹爽的话,把司马懿召来,封他为太傅。司马懿全无防备,大吃一惊,但又不能抗命,只得交出了带兵的印信。

从此,军权就落到了曹爽的手里。曹爽高枕无忧,经常带着家将门客出外打猎,有时几天不回城去,他的弟弟以及门客都劝他说,几天不回城,恐怕会有人发动兵变。曹爽笑道:“军权在我的手里,司马懿又在家养病,有什么可怕的?”后来,曹爽的弟弟曹羲求大司农桓范劝劝曹爽,曹爽听了,多少注意了一些。

恰在这时,李胜升任青州刺史,按照当时的规矩,要前来向曹爽辞行。曹爽灵机一动,让他假借到太傅府上辞行,趁机察看司马懿的动静。李胜来到太傅府,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由两个丫头扶着才勉强撑起身来。李胜对他说:“我要去青州上任了,向您来辞行!”

司马懿含混地说:“并州接近匈奴,可要好好防备!”

李胜说:“是青州!”

司马懿说:“你从并州来?”

司马懿大笑道:“你刚从并州来?”

李胜最后借用纸笔,才对司马懿说明白。司马懿看了好一会才说:“原来是青州哇,我病得耳聋眼花了,刺史路上保重吧!”说完,司马懿用手指指嘴巴,丫头捧上汤水,司马懿就她们手中喝了,汤水还洒了一衣襟。最后,他流着泪对李胜说:“我年老力衰,活不久了,剩下两个儿子,要托曹大将军照顾,请李刺史在曹将军面前多多吹嘘照顾!”说完指指两个儿子。

李胜走后,司马懿便披衣起床,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说:“李胜回去必定要跟曹爽说,他不会再疑我了,曹爽如再出去打猎,便可动手。”

李胜赶回大将军府,把情形一五一十地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大喜道:“这老家伙一死,我就什么也不怕了。”过了几天,他带着魏主曹芳,点起御林军,借口出城祭祖,打猎去了。司马懿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儿子和众将,直奔朝中,威逼郭太后下旨,说曹爽奸邪乱国,要免职办罪,太后无奈,只得下旨。然后又占了城中的兵营,紧闭了城门。曹爽接旨后,本可以大将军印讨伐司马懿,但他生性昏懦,不听众门客的劝告,反而相信了司马懿的话,把大将军印交了出去。自己的宗族以谋反罪被处死,从此,政归司马氏。

早在司马懿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司马懿就以隐忍之计对付诸葛亮。一次,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因胆怯而不敢出战,就派使者去激怒他。一天,忽报诸葛亮率蜀兵进驻五丈原,派人送来一盒礼物和一封书信,司马懿只得把来人叫来。司马懿接过盒子,打开一看,却是妇人的头饰和素衣,再看那封信,竟是取笑他身为大将,却和关在闺房里的贵妇人一样,躲着不敢出战,没有一点大丈夫的气概。

司马懿大怒,但他抑制住不肯发泄出来,却装出一副笑脸道:“诸葛亮竟把我看成妇人了!”说罢,吩咐把盒子收起来,重赏了来人。

接着,他又回来人道:“你们丞相平时饮食的情况怎样,忙不忙?”来人回道:“丞相每天理事都到深夜,凡是刑棍在二十以上的,一定要经他亲自办理。然而,一天的食物却吃不上几升。”司马懿回顾身边的部将笑道:“诸葛亮确是忠心无私的,只是不肯信任别人,所以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自己管,做个主帅怎么可以这样呢?况且他食少事烦,准是活不长久了!”

使者回到蜀营,把司马懿接受衣饰以及那番话都回报诸葛亮。诸葛亮听后,不觉叹了一口气说:“唉,司马懿可算懂得我了!”原来,诸葛亮因劳累过度,神思不宁,有时还吐血。

司马懿知道,如出兵打不过诸葛亮,所以坚守不出,自己的身体比诸葛亮身体好,这就是最大的本钱,于是面对诸葛亮的百般挑战、侮辱只有一个字对付——忍。然后在寻找时机出战,如此这般,难怪曹操后人哪是司马懿的对手!

点评:

诸葛亮、司马懿究竟谁是赢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什么样的领导才是合格的领导;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这已是比较现实的问题了。如果要读懂诸葛亮、司马懿这篇千余字的短论自然不够,但要从中悟出些道理来,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