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来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安营扎寨。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分头在军中串联和鼓动。不多一会儿,许多将领跑到驿门下叫喊:“皇帝年弱,不能亲自执政。我们出死力为国家破贼,哪个知道?不如先立都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这些话把其他将士的情绪也煽动起来,纷纷要求拥立赵匡胤当皇帝。
赵匡胤心里当然高兴,不过他不会立即接受“民意”,而是出来劝阻大家不要这样干。他这样谦虚,部下越发高呼:“都点检为天子!”赵匡胤感激大家对他的拥戴,一个个请入驿门内,设宴招待他们,并再次表示不能从命。他与大家喝了一会儿酒,然后佯装酒醉,让人扶着睡觉去了。
赵匡胤退出宴席后,他的弟弟赵光义还有赵普等,见火候已到,便紧急部署夺取后周帝位的方案。为了快速控制住京师,赵光义、赵普派军使郭延强连夜驰返京城,秘密串通赵匡胤的“义社兄弟”、宿卫皇宫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开后宫门放人。
第二天,天还没有完全亮,突然军中响起欢呼声,声震原野。接着,一部分将土握弓持剑,全副武装,纷纷汇集到赵匡胤门前,敲门的敲门,呼喊的呼喊。赵匡胤不由得有些紧张,赶忙披起衣裳走出卧室。将士们一见到赵匡胤,身子主动闪开,立在四周,高声说:“诸军无主,愿奉您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位军校不容分说,便把早已准备好的绣龙黄袍披到了他的身上。在场的将士不约而同一齐跪下,高呼:“万岁!”营寨军士顿时响应,声闻数里。黄袍哪里来?说明赵氏集团预谋已久。
赵匡胤明白,兵变的帷幕既然已经拉开,就不能老是躲在幕后。于是,他在众人的簇拥下,半推半就地骑上马,踏上回汴京的道路。一路上,众将士前呼后拥,以示忠诚。赵匡胤突然让马停住,对左右说:“你们贪求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你们的主子。”众将士知道这是赵匡胤要以“帝王之尊”发号施令了,便纷纷下马齐声高呼:“唯命是从!”
赵匡胤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将士,严肃地说:“少帝及太后,是我所臣奉过的;朝中大臣,都是我的同僚,你们不得惊犯宫室,凌辱朝贵。近世帝王起兵举事,都放纵军卒大掠京师,今不许你们劫掠都市和抢劫府库财物。听命者,有重赏,不听命者,立斩!”众将士又高呼:“唯命是从!”
这天中午,部队入城,秋毫无犯。宫门之内早已等候的石守信、王审琦,看见大军归来,连忙命令部属打开宫门,出迎兵变之师入宫。
文武百官正在早朝,突然听说赵匡胤要接替皇帝的位置,都惊讶不已,可是赵匡胤掌管着兵权,谁也奈何他不得。负责皇宫安全的将领想阻挡赵兵入宫,被闯进来的人一刀劈死。许多大臣胆战心惊,纷纷跪下来做迎接的样子。
赵匡胤哭了,他把激动的泪水变成同情的泪水,无奈的泪水,他说,周世宗待我恩重如山,我是被众将士逼迫才这样做的。大臣范质知道赵某在说假话,正要质问,赵匡胤的手下罗彦环恶狠狠地举着剑说:“大家共同推举都点检为皇帝,胆敢反对者,我的剑不饶人!”范质还是怕死,也只得老老实实高呼万岁。翰林学士陶谷是个投机者,他拿出早已拟好的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登基。就这样,赵匡胤顺利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宋。
2.一手笼络,一手弹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赵匡胤
一个军人摇身一变成为皇帝,赵匡胤当然知道,除了自己的集团圈子内的人,其他人是不服气的,或者表面拥护内心反对。他必须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关系,把自己的支持率搞上去,否则在激烈的势力对抗中自己无法站稳脚跟。
赵匡胤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矛盾,认为暂时不能搞“一朝君子一朝臣”那一套,于是对郭威、柴荣的宗室,他极力予以优待,封后周末代小皇帝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并特别交代下属,要尽力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对郭威、柴荣的后代,封官的封官,加爵的加爵。对后周的文武百官,只要接受新政权,不反抗,不闹事,让他们官保原职,从而使后周旧臣僚们释除了“覆巢无完卵”的恐惧心理。
可是,赵匡胤这样做,有些拥立他当上老总的功臣却大为不快。对此,赵匡胤一面对他们封以高官,授以实权,一面严加防范,声称如果谁吵闹不休,就莫怪赵某不讲情面了!后周京城巡检官王彦升留任后,自以为追杀韩通,拥立有功,便目中无人起来。一天午夜,王彦升率兵卒巡检,途经宰相王溥门前,上前敲门,要宰相接风慰劳,企图乘机在他家捞一笔厚赏来。王溥惊醒后,见是王彦升,吩咐家人将烫好的酒递上,连敬了王彦升几杯后,就下逐客令,没有送金银财宝给王彦升。第二天,王溥上朝向赵匡胤告状,把昨夜的事原原本本地诉说了一遍。赵匡胤一听,不由得勃然大怒,立即罢免王彦升的职务。由于赵匡胤秉公办事,不允许任何有权势者放纵自己,留用的旧臣觉得政治地位有保障,于是对新政权不再狐疑反感,开始努力工作,表现自己。
后周地方藩镇势力中,也有人不愿意接受赵匡胤的领导,他们趁赵匡胤政权立足未稳之机,发兵征讨。闹得最厉害的是昭义节度使李筠。李筠出生于太原,勇健有力,擅长骑射。他是个乱世活跃分子,今天追随这个,明天追随那个。后汉老总刘知远对他极为欣赏,将他升为博州刺史。郭威发动兵变,以周代汉时,李筠又来积极拥立郭威,俨然以开国功臣自居。
当柴荣继郭威当上后周皇帝后,李筠自恃占据的地理位置重要,没把老总当回事,暗中截留赋税,招兵买马,扩大势力。柴荣考虑他是养父郭威的爱将,只好忍让。
赵匡胤废周立宋,当上老板,李筠很不服气,认为自己要是向赵某屈身听命,简直是奇耻大辱。所以他当着宋使的面表示不承认什么宋天子,而忠于周天子。他悬挂郭威的画像,哭着发誓要干掉赵匡胤。为此,他与北汉进行联系,希望得到对方支援,一起消灭赵匡胤。
赵匡胤先采取许以高官厚禄收买的方法笼络李筠,可对方毫不理睬。恰好这时图谋反宋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派亲信翟守珣北上,找李筠商谈共同向宋进军之策。翟守珣却倾向于赵宋新政权,他途经开封时,向赵匡胤告密。赵匡胤便叫翟守▲回扬州,劝说李重进“养威持重,未可轻发”,目的是延缓对方的军事行动速度,使宋军避免在平定李筠时,南北两面同时受敌。
赵匡胤深知如果不把李筠平定,那么很难叫后周地方势力对新政权屈服,于是决定亲率大军出战。赵匡胤以打快速战闻名,他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李筠摆平。李筠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以为支持他的人很多,他说:“我是周朝宿将,与世宗柴荣义同兄弟,京师禁军多是我的同僚或部下,必将倒戈来归。”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四月,李筠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公开提出反宋。他发布宣战檄文,把赵匡胤臭骂了一顿。监军周光逊跑到北汉送礼活动,请求派遣援兵。李筠初战告捷,攻破了泽州(今山西晋城),杀死剌史张福。北汉王刘钧愉快地接受了李筠的请求,亲自率兵南下。在太平驿(今长治西北),刘李两人相遇。李筠见刘钧仪卫寡弱,没有帝王气象,有些瞧不起对方。刘钧与周世宗曾交过战,见李筠口口声声不忘周氏旧恩,心里也不痛快。这样,两个人就无法配合作战了。
赵匡胤出兵前,枢密使吴延诈对他说:“潞州岩险,贼若固守,未可以岁月破。然李筠素骄易,无谋,宜速引兵击之,彼必恃勇出斗,但离巢穴,即成擒矣。”赵匡胤接爱了他的建策,决定由石守信、高怀德为前军,西向洛阳,从孟津(今属河南)以北渡河,快速挺进,先扼三井关之险。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彰德军留后王全斌,由东路西向潞州进行策应,与石守信、高怀德形成夹击之势。
双方经过交战,宋军在赵匡胤指挥下,在长平(今山西晋城)打败李筠军。赵匡胤为防李筠败退至泽州(今山西晋城),率大军加速前进。太行路窄石多,影响行军速度,赵匡胤边走边将道路上的石头放在马背上搬运开。将士们见到这种情状,也积极仿效,很快拓窄路为大道。
赵匡胤与石守信、高怀德会师后,对李筠部形成了夹击之势。经激战,李筠在泽州南大败,所部3万余众被歼灭。同时,宋军又在激战中杀北汉援兵数千人,斩监军使卢赞,擒河阳节度使范守图。李筠率一部突出重围,退至泽州;宋军乘胜追击,兵临泽州城下,组织敢死队登城。李筠投火自焚而死。攻直泽州后,赵匡胤又攻潞州。李筠的儿子李守节投降。至此,李筠的反抗势力终于弹压下去。
3.打击对手先弱后强
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
——赵匡胤
赵匡胤为了统一中国,动了不少脑筋。他最喜欢有人向他提建议,在他看来,正确的决策是集思广益的结果。他三天两头召集文武百官议政,让大家畅所欲言。下属们知道老总的性格,于是一个个争先恐后提建议。但不是人云亦云,一团和气。当赵匡胤提出要攻打北汉时,有的人就站出来反对。他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攻北汉的想法开始动摇,可散会后他仍觉得事关重大,突然想起宋廷智囊人物赵普,便连夜起身叫醒担任开封尹的弟弟赵光义,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去征求赵普的意见。
赵普没有参加军政会议,是因为他最近生病了,老总没通知他。他见老总亲自来请教,很感动,说:“太原抵挡着西北二边的边患,如果我们一举它拿下,那么边患就由我们来独挡了。何不暂时留着它,等削平了诸国之后,太原那弹丸之地,往什么地方逃?”赵匡胤哈哈大笑,忙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故意试试你怎么考虑的。”
这样,赵匡胤终于定下“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统一中国的战略方针。
赵匡胤在制定战略方针上胸怀全局,群策群力。在制定战法上,也能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手,采取不同战法以巧妙的战术战胜对方。为了使大军出征后,北方边境免受侵扰,他从禁军中选派了一批得力将领,率兵守卫北部边陲要点。宋北面的防守力量调整和加强后,赵匡胤便回过头积极寻找和设法创造向南发兵的突破口,发动消灭南方各割据势力的战役。
北宋南面有两个小国,一个叫武平,割据湖南;另一个叫南平,居江汉一隅。两国相邻,南北接壤,东连南唐,西至后蜀,南临南汉。
南平,在后梁时由高季兴所建,都府设在江陵(今属湖北),辖荆(今湖北江陵),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之地,国土面积小,实力非常弱,靠少量的商税与向别的国家称臣得到经济援助以生存。北宋建立时,南平王高保融不敢得罪赵匡胤,拿东西入贡,以求自保。高保融病死后由他的弟弟高保勖继位,赵匡胤封他为南平节度使。
武平,后周时,南唐灭楚,为楚将周行逢等人起兵击败南唐军后所建,辖14个州。周世宗柴荣曾封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赵匡胤上台后,加封周行逢为中书令。当赵匡胤正在寻找向南发兵的借口时,周行逢病死了,他11岁的儿子周保权继立。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刺史张文表骂道:“我和行逢一起,由微贱起家的,怎能北面向这小儿称臣呢?”正在这时,周保权遣兵到永州(今湖南零陵)换防,路过衡阳。张文表认为是送上门的一块肉,立即发兵吞并了这支队伍,并乘机发动兵变,攻占潭州(今湖南长沙市),矛头直逼武平首府郎州(今湖南常德)。武平统治集团一面派亲军指挥使杨师墦率兵进击张文表,平息叛乱,一面遣使向南平和北宋求援。赶巧南平王高保勖病死,他的侄子高继冲继立,内斗不休,哪有精力派兵救援武平。
《发启篇》中说:“天道没有祸殃,不可首先发动;人道没有灾难,不可首先谋取。必须看到天祸,又看到人灾,就可以谋取了。”图谋南下的赵匡胤,看到武平和南平不断发生内乱,认为消灭它们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赵匡胤为了更好地实行速战,他令酒坊副使卢怀忠去南方了解情况。卢怀忠回来说:“高继冲甲兵虽整,但不过3万人,今年庄稼虽然丰收了,可暴敛害苦了老百姓。他们那里南通长沙,东拒建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我观察地形,很容易攻打。”
赵匡胤点了点头,正在这时,有人跑来汇报,武平派来请援的使者,请求宋廷出兵救援。赵匡胤高兴得拍案而起,说:“乘南平、武平混乱之机,采取一箭双雕的方针,先以借道为名乘南平观望犹豫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兵临城下,兵不血刃地迫降高继冲,灭南平。这样武平失去了屏障,再以援救为名乘其战降不定,缺乏抗击准备,水陆并进,一举夺占武平都城郎州。”
宰相赵普听罢赵匡胤的决策,拂了拂胡须,兴奋地说:“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古已用之,今太祖借用,定会速胜!”
宋乾德元年 (公元963年)正月,赵匡胤一面答应出兵援助武平,一面遣使通报南平借道。与此同时,他还要求高继冲配合宋军,救援武平,派水军3000助攻潭州。正月初七,宋军开始行动,赵匡胤命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10万州兵,借道南平,向武平进军。
南平王朝中兵马副使李景威很聪明,他看出了赵匡胤玩的是“假途灭虢”之计,即借南平之道行灭武平之实。为防未测,李景威特向老总高继冲请命,要求率军3000在荆门(今湖北荆门)据险设伏,攻其不备。
二月初,宋军进屯襄州,都监李处耘派人告知南平,要其给宋军准备给养。这时,高继冲对宋军是否以借道为名吞并南平,疑信参半,不得不遣使以犒师为名,探听宋军的真实意图。高继冲的使者与宋军在荆门相遇,宋军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慕容延钊假意殷勤招待,缠住使者,暗中则派都监李处耘率轻骑数千,乘夜倍道向江陵疾进。
高继冲正静等使者回归,忽报宋军即至,无奈匆匆出城迎接。李处耘告诉高继冲,慕容延钊率大军随后赶到,同时率轻骑迅速入城,一举占领江陵城内要地。高继冲见大势已去,只好举城投降,向慕容延钊交纳牌印,献所辖3州17县领土。
宋军灭南平后,赵匡胤征调南军1万多人,两军合兵,直向武平急进。并遣使到武平劝降,武平王周保权在张崇富等人的支持下置之不理。于是,慕容延钊便决定分兵两路,水陆并进,武力强夺。武平军不支,张崇富率军向郎州溃逃,宋军长驱直入,一举攻占郎州,并在西山下擒杀了张崇富。平定武平,在战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赵匡胤像是向长江以南插入了楔子一样,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个大割据势力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击灭后蜀,南唐,南汉,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有胆有识,也有人情味
宰相须用读书人!
——赵匡胤
赵匡胤军人出身,黄袍加身,当上皇帝,有计谋也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