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感恩:生活之道
4672100000032

第32章 评鉴

古代的“御史”,就是管考核的官员,专任评鉴、弹劾之职。同样的,现代机关、学校,企业,也有评鉴委员会、正风室等,以审核各单位的绩效。

评鉴是为了发现问题;评鉴是为了进步;评鉴是为了确认发展方向;评鉴是为了品质保证;评鉴是为了制度的认可;评鉴是为了检讨与反省;评鉴是了解需求;评鉴是改革的依据;评鉴是努力的动力;评鉴是升等的依据;评鉴是奖罚的标准;评鉴是保护消费者的方法;评鉴是了解属下特质的管道。

评鉴,除了产品要评鉴、团体也要评鉴,乃至国家的国防、政府机关、社会经济、教育方针、民间社团,都要有评鉴。此外,厂商的营运、工商界的事业投资、政治人物的问政绩效、官员的操守,也都要有评鉴,而这些评鉴的结果,都要能公诸于世,才能达到评鉴的目的。

子曰:“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而现代评鉴人的方式,除了主管对属下言行的评鉴外,也有同侪间的评鉴,以及用舆论来评鉴,或者找第三者来评鉴,因为旁观者清.且彼此无利害关系者,较为公正。不过,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评鉴都要以“客观”为主。

现代的社会,升学要考试,国家公职的征才要考试,出国进修要考试,甚至升等晋级也要考试。有人说,以考试来评鉴人才难有公道,虽然考试不是一个评鉴好的方法,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时,考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除此之外,个人也要能愿意摊在阳光下,接受别人的评鉴,因为经得起评鉴的人,才有资格做公众人物:经得起评鉴的人,才能知道自己拥有多少实力。自古以来,能人义士、节妇烈女、思臣孝子,都是禁得起评鉴的人。

负责评鉴的个人或单位,除了要有好的名望,以及公平、正直、诚信、清廉的操守外,也应该被他人评鉴,如此才能昭信于人。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要常常自我评鉴,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是古人的自我评鉴。

孙中山先生云:“佛教为救世之人,佛学为教世之母,可补法律之偏。”因为佛法可以防患于未然;佛法是自制自律的评鉴;佛法是良心的评鉴。但是,内在的评鉴不成,就要靠外在的法律规章来评鉴了。

将评鉴结果,作为日后学习、改进、反省、继续努力的方针,补足自身的不足,保持优良之处,甚至精益求精,这才是发挥评鉴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