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4666500000016

第16章 细品茶韵参禅音(5)

百样人吃百样饭,每个人的志向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倾心于荣华富贵,有的人却只想修行于山林,他人的志向岂是可以强求的?特别是圣贤的大志向,即使皇帝也是动摇不了的。

不在茶馆,就在去茶馆的路上席永君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对日常生活的总结,典出元曲。茶放在最后,说明有饭吃才有茶喝,衣食足才知礼仪。但对于以休闲着称的成都人,喝茶却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正所谓吃饭事小,喝茶事大。都说龙门阵是成都人的一项嘴上功夫,但龙门阵更多的是在茶馆里慢慢摆的。在成都,茶馆是消磨时光的好去处。闲时,邀朋友三四去茶馆,各自叫上一杯自己喜欢的茶,或竹叶青,或峨眉毛峰,或蒙顶甘露,或碧潭飘雪,甚或不入流的三花,家事国事天下事,便如茶水一样悠悠荡开。杯中的茶渐渐泡淡,龙门阵却愈摆愈浓,愈摆愈有味道。

成都人的闲暇时光,大部分是在茶馆(或露天茶铺)打发的。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都有五星级装修的高档茶楼、古色古香的茶馆和瓦房下的竹椅茶铺上万家,它们遍布大街小巷、闹市区和每一个僻静或热闹的公园,且家家生意火爆。那么多茶客泡在茶馆里,就像茉莉花,就像茶叶细细地泡在开水里,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悠闲自在。

有一次,我约一个朋友去茶馆喝茶。我边往公交车站走边用手机同他联系。

手机通了,手机那端的朋友告诉我,他此刻正在茶馆喝茶,并约了其他朋友,叫我赶快去。原想约他喝茶,没想到反被他给邀约。不是在茶馆,就是在去茶馆的路上。这句略显夸张的话形象地反映了大多数成都人的生活态度。他们的内心是饱满的,他们的生活是真实而诗意的。他们积极进取,又与世无争。不要以为成都人总是闲着,无所事事,许多人其实是在茶馆里上班。在上班时间里,一些档次较高的茶楼,常常满堂坐着老板们,他们在茶楼议项目,谈合同,找投资,寻商机,他们把紧张的、例行公事的办公室和谈判桌巧妙地移到了茶楼,那儿轻松的气氛也许更容易促使谈判的成功。

哪里有人居住,哪里就有茶馆。在很大程度上,茶馆是成都的一个象征。

如果说成都是休闲之都的话,最能体现其休闲妙处的不是火锅,也不是麻将,而是茶馆。成都地势低洼、湿润,终年多雨水而少阳光,因此,火锅仅仅是卑湿之地居民身体(生理)的需要,仅仅是口福之乐,而成都人的爱坐茶馆,则不仅仅是口福之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成都人的喝茶,并不是为了解渴,成都人的喝茶是没有生理需要的喝茶,在成都,喝茶等于喝精神。因了茶,因了成都人的能喝茶,善喝茶,环抱成都的府河和南河便不仅仅是逝者如斯的自然之水,更成了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人文之水。因了这水,府河和南河两岸的茶馆便 更加温馨,更加令人流连忘返。成都人是热爱生活的。茶馆,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了一颗温润之心。

禅思禅悟

在禅宗眼里,任何事物都与“道”相通。“一切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里最关键的是一个“悟”字,如一味追求俗世行为,就会“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然而,也正是在“悟”这一点上,茶与禅有了它们的共同之点。所谓“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古人把此境界看做平常,都与茶及茶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这种境界化的茶禅已经不再是“饮牛饮马”式的,而是一种高雅的、平静的、淡泊的修为。

听泉煮茗禅意开

仁空

江南的农历五月是梅雨季节,也是杨梅熟的季节,这个时候更是雨水多发季节,在每座山边都能听到溪水哗哗流动声,更能看小小的泉眼冒出水来。水是清澈的,绵甜的,柔软的,更是纯净的。

山野的夏日有些凉意,又是清静的休闲之所,适于避暑。邀几个朋友,带上茶炉、茶叶、茶具,在山泉边找一块大石头,支好炉子,放好茶具,汲出泉水,慢慢煮开,泡上一壶好茶。

青翠竹叶,撩拨着细雨烟尘,暮霭沉雾罩笼远山峰峦,山雀鸣叫的尖音回荡野涧,美极了的南国风光,漂浮于云边,和着泉声与煮沸的炉烟。

窗外雨点在泉面上随着古曲,与风跳起优美舞姿,雷声和着火炉上沸水声奏 响交响乐,心也在泉中沸腾。雨洗净了空气中的尘,也洗涤了一回心灵,洗去混沌,洗去麻木,洗去梦幻。生命更加清新,滋润心田,滋润心灵。

夏雨转风,雨湿雾潮,思想在幻影里沉寂,弄湿所有,炉火烤干汗水,煮沸泉声,禅定的契机在茶雾上蠕动。心也在雾里宁静,宇宙自然固于永恒,执着的态度把一切都趋于凝固。慢慢融化心结,演变境界,回归规律。风清在恬淡的流水中浸泡出莲花,淡淡的香,迷恋着心情,掬一捧流云,等待晚霞抹出一轮银月。

静心息虑体味,在精神境界中提纯和升华,平心于深味,一种追求是均匀主体感觉。蕴藏在薄雾织成的细纱背后,使神清意淡,领略般若真谛。

同样一种思想,释放同一个心念,直承自然,形成心灯,犹如赵州禅师“吃茶去”三字,真直接,真痛快。让心喜悦,使意悠闲,心灵完全可在沸腾的泉水里流香。解脱痛苦,解放意境,同时也解救思想。万物之灵本是内心和外在双重解读,由于心的纠缠,一直昏昏然于梦境难醒。顺应心灵本性的自由,掀着细纱,走出幔帐,给心一个安宁吧。

有道是:生死无常,祸福难测。只要心平、心诚、心正,一切都将永恒,处于另一个世界,宁静于安心,常住于禅悦之中。

一杯平放的茶,映下蓝天上几朵白云,飘飘然,浑然天成,悠闲中加着恬静。风扯动了衣角,随一缕白烟进入静穆,升腾白雾韵味隽永,齿隙留下的芳香,贮满安详、幸福和圆融。不需捧杯高唱,而能顿开思辨,含涵智慧。

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禅茶一味”,而后,禅和茶便相得益彰,有了更高使命。承载着人类文明,思考着生与死,垢与净,减与增。在茶和禅一起交融,演绎了复杂的人生,在本性中冷静,在意境里安宁。禅是茶的翅膀,茶是禅的永恒。

雨下得更大了,淋湿了黑夜,世俗也在雨里消沉,心尖的欲望,顺着雨水渗入树根,把肥大叶脉在营养里入定。

随残雨余晖,品饮单纯的雅致,看似平淡,却存着执着情怀。芳香贯穿着心性,弥漫出古曲幽音,夜幕的微弱光韵,倾听些许清风絮语。落尽了雨浮宁静,心迹清醒了吧!那是禅定外的另一曲,清翠的另一曲,古典,和乐和静谧。姑且放下过去迷茫,回眸寂寞内的依然,云生风动,雨影飘逸,求得一丝音轻心静。

金色韵律中闪动幕薄光韵,单丝衣外蒙上尘泥,白色瓷器存着洁净,白花边 一缕轻烟,浮动一片小小绿叶。“自古明士能评水,从来高僧爱斗茶”。在釜中煎烹溪流,在乱石上跳动心声,清风拂过一枝松竹,顶梢升起红炭白烟。夜空里引向暮霭前,空灵的悠远,传出泉边舀水声。端起香汤,又一次审视,深思金色内涵。

生活中处处充满禅意,时时都有跳动的愉悦,丢掉生活中负面情绪,包容挫折烦恼和欲望。驾驶思索,遮不住月光,哪怕是坐着,走着,还是躺着。云边升起的雾烟,美丽而温柔,爱的光芒照亮心灵。暮空萦绕着内心祈祷,以纯洁的遐想,萌发智慧,抚摸黯淡,扑面而来的热浪,全被融化在禅里了。

斜倚墙边,思考空虚的感觉,就是那卑微的丁点儿挫折,都是欲望的赞美,是海市蜃楼,只有看清前头,目光才纯净,心灵才圣洁,静寂的夜空会蕴藏欢乐。生活在恢宏中和谐,美妙形象在宇宙里净化,一切贪欲、愤怒、恐惧都将焚于炉火。就算是在野外,静卧丛林中的溪水,也会潺潺流动,亲吻着灌木丛。没有神秘,也不会有神秘,而心灵的一种隽永、浪漫变成韵律以后,语言也就形成风格,洋溢美和灿烂。

朋友走了,茶也喝好了,一个人静静地拿着养壶笔,一下一下地在清理茶海上的余水。也是在心海上打扫心尖上的尘垢,一下一下地在清理,也许永远清理下去,也可能很快清理完毕。大自然总会在阳光下勃勃生机,不会总是冬天的惨淡。秋天的收获,那是春天的播种。自然的辉煌,是一切正义,在正义里铸造一切真理。

生命的灵魂,博大与博爱,包含所有世界,舒畅的心情更加豁达。平常心态完全不会产生亢奋与激动,因为,宇宙不会禁锢,给人尽情想象,那只不过是人生的必然过程,如果在茶杯里细细品味,绝对可以认清善恶美丑。但是,一个人不要宿在幽静角落,这样,心会容易生出恐惧,或许是麻木,更或许胡思乱想。静里有新的梦境,新的期望,新的憧憬,还有新的醇香。静静品着馥郁,悠悠参着无常。

心灵与博爱都在灵魂里展示,就算灵空很遥远,也洗净了尘垢层面。灵和爱拥有的一种心灵,解脱尘世中一颗空灵。幸福的源泉,是内心真正觉悟,自度解脱,更是涅盘的永远。智慧可以照见灵魂的无限纷扰。病由心生,心里尘垢堆积了太多,把泉的眼堵塞了。扇旺炉火,狠狠煮去,煎出水中碱垢,清出泉眼,甘味就会重新涌出。

思想的纷乱复杂,思潮迭起,形形色色的行为,渐渐把社会变得庸俗。道德 背后,精神之间,加上情感感官,主导思想的变异,让心灵净化,解脱痛苦,也远离烦恼。茶海上的余香,起伏于茶汤的白光,那里面储存着感恩资粮。虽然,吃茶与喝茶意义不同,但情愫和心灵都在思维中滋养着呢!茶雾又升起了,暖意温心,放下另一种纷繁。

有人说茶里有苦涩,清泉绿叶中并无尘碱,宁静弥漫于境界,领略陶醉在雅意。甘味啜入肺腑,润泽心田,犹如血液在叶脉里流动。深深念诵:阿弥陀佛。

心的思路是承当,是奉献,是喜欢,更是包容。禅观、茶观都融入世界观。

彻悟人生,是智慧观内涵,纯洁、美妙、清净。德国诗人哥德写过一篇散文《自然》,开头写道:自然,她环绕着我们,围抱着我们——我们不能越出她的范围,也不能深入她的秘府。不问也不告诉我们,她便把我们卷进她的漩涡圈里,扶着我们奔驰直到倦了,我们脱出她的怀抱。这是自然的结果,参悟着茶烟,雾里絮语封牢了心性。

红尘中任何时候都是在迷误人的,宇宙同样被尘垢所蒙,人们在这个特定的时空,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悲伤。要想使痛苦解除,就得放下万缘,把执着分解成万亿数粒分子,撒在泉水里,任风把波浪吹起,荡动圈圈涟漪。然后,汲到瓮里,放在炉火上煮沸,和着香汤,细细品评,融入心灵——完善就是缺陷的异己。

依赖是惯性的,磨灭了心灵力量,从而也会贪婪和懒惰,不会找到喜悦,不能成为祥和的觉者。智慧像茶汁一样流出来的时候,那就容易感觉到眼前无限光明,山峦和峰顶也无比美丽,一切事物都让你激动,没有执着,也没有虚空。

自性里如果亮起智慧灯,却可把亘古长夜彻底照清楚了,刹那间无量光速,把宇宙透明,虚空中每一块空间,其中七彩之光都会落在茶杯之上,在你的双唇间颤动。静柔亲切地喝吮,虽细微,可声却似洪钟,虚空每一粒尘粒都会被炸成粉末,飘然逝去。静谧思维所负的生命,依附在粉末里,从心中流淌出来。

打开心灵窗户,拿出相框中的风景,放大,放大,再放大,装下虚空。

绝妙的气息飞入鼻孔,甚至游到智慧之海,浪涛涌起。忘却了太久,迷茫了数劫,似乎不属于自己的,一下子竟然获得了。

禅思禅悟

一种文化的出现,同时就有一种思想的展开,普及过程也需要新的思维。思维升格,表现在意境,悟出了道理,溢于宁静,处于蕴藏。煎沸泉水,吹起汤波,漂浮在涟漪上的绿萦,圆融了人生真理。

神清意爽,炉火正旺,自然本来亦如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