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扭转战局: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4656900000010

第10章 清川江上钓大鱼(4)

“我这回要打个狠的!”梁兴初说起来咬牙切齿,“派个先遣队马上出发,由军的侦察科长张魁印和一一三师的侦察科长周文礼率领,偷渡大同江,秘密潜入德川南面的武陵里,把德川通往顺川和平壤的公路桥先给我炸了,我看伪七师往哪里跑!”

韩先楚同意了第三十八军的计划,然后说:“我到四十二军去看看。”韩先楚明白,对于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中的第三十八军,再说什么已完全没有必要了。

24日,在第二次战役开始的前一天,第三十八军的先遣队在月朗星稀的深夜出发了。

第三十八军先遣队此次深入敌后的行动,后来被中国的一家电影制片厂拍成了一部黑白胶片的电影,在中国的城乡间广泛放映。电影的名字叫《奇袭》。

当时,梁兴初把侦察科长张魁印叫到指挥所,问:“敢不敢带点儿人先给我插进去?”张魁印严肃地说:“有啥不敢的!”梁兴初说:“那就准备一下立即出发,二十六日必须给我炸掉那座桥。”张魁印的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

第三十八军副军长江拥辉指着地图对张魁印说:“武陵里西傍大同江,有一条支流横跨由南通往德川的公路。那里有一座公路桥,你们必须于二十六日早上八点之前炸掉这座桥,估计那时候受到攻击的敌人可能南逃,北上的敌人也可能增援,这个时候把桥炸掉,才能保证主力部队全歼德川之敌,”最后,江拥辉问:“今晚能过大同江吗?”

张魁印说:“没有意外是可能的。”

江拥辉说:“你带的这个先遣队人多,穿过敌人的前沿阵地困难很大,不过,有伤亡也要过去!”

张魁印说:“是!”

显然,江拥辉为这支队伍是否能在南朝鲜军队的严密封锁下顺利地插入敌后感到一丝担忧:“实在过不去,也要打一下,抓几个俘虏回来。”

先遣队由323人组成,其中主要是工兵,还有英语和朝语的翻译以及前来充当向导和联络员的北朝鲜平安道内务署的署长和副署长。除了携带必要的武器之外,还携带了通讯和爆破器材。

先遣队的中国官兵每人的手臂上都系上了白毛巾,他们在前沿部队佯攻的掩护下,乘夜色向南朝鲜军队的阵地走去。刚出发不久,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说不准先遣队携带译电员——怕万一出了事,让敌人知道了电报密码,损失就大了。军长梁兴初认为,先遣队没有译电员,怎么和指挥所联系?还是相信自己的译电员吧。正好这时一发炮弹把电话线炸断了,于是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在战争中,尤其是在大战前夕双方处于一触即发的对峙中时,一支323人的队伍要穿过敌方的前沿阵地,而且还要不被其发现,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不知道如果要穿越的区域是美军的阵地,梁兴初军长还敢不敢设想如此的行动——南朝鲜军队注定要让中国士兵捉弄一回。先遣队走了一会儿,看见道路已经被铁丝网封锁,又回来了,然后向前沿的另一个方向走。这样,他们在南朝鲜军队的前沿走来走去,寻找可以插脚的地方,南朝鲜军居然没有任何反应。终于,先遣队找到一个坡度很陡的山脚,可能南朝鲜军认为这个地方人根本通不过,所以没有很严密的防范措施。山脚果然落不下脚,坡陡,土质松软,士兵们走上去就往下滑,山脚下是一条小河,结果士兵们叠罗汉一样叠在一起,滑进小河。再往前走,接近前沿,又看见铁丝网,还看见南朝鲜士兵正在月光下挖工事。趁着一片云彩遮住月亮,几个中国士兵在一一三师侦察科长周文礼的带领下,把铁丝网顶起来,队伍一个跟一个地弯着腰钻过去,一连钻过了三道铁丝网,323人在南朝鲜士兵的眼皮底下顺利地进入了一片树林,张魁印在树林里清点了一下人数,一个不少。

下一步就是过江。江桥已经被敌人炸毁,先遣队知道,北朝鲜人民军在从平壤撤退时,在江上修了一条藏在水面下的“水中桥”。在寻找这个桥的时候,先遣队顺着公路走,像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行军一样,对面开来满载南朝鲜士兵的汽车,居然就这样面对面地擦肩而过,中国人与朝鲜人外观上没有什么差别,黑暗中军装看上去都差不多,过去之后,连紧握着开了盖的手榴弹、紧张得出了一身汗的中国士兵们都觉得奇怪,南朝鲜的兵怎么这么好糊弄。

先遣队进入了一个叫古城江的小镇,那座水中桥就在这个地方。小镇已经有南朝鲜军队防守,一个南朝鲜士兵正在街上睡眼惺忪地撒尿,看见迎面走来的队伍,转身就往屋里跑。中国士兵跟着他进了屋子,开枪把正在睡觉的敌人解决了。从俘虏嘴里知道,水中桥已经被南朝鲜军队发现,并且已有部队在防守。先遣队的一个排迅速往渡口跑,江边的一个小屋子里有几个南朝鲜士兵正在玩着什么,像是在赌博。周文礼让朝鲜联络员故意用朝鲜语大声说:“把鞋脱了,准备过江!”由于声音大而镇静,几个南朝鲜士兵竟然以为是自己人的玩笑,头也没抬继续玩着。到了江边,周文礼紧张起来,因为如果找不准水面下的桥就下水,南朝鲜士兵肯定会看出破绽来。他向江面上看了一会儿,看见江面上有一条通向对岸的细碎的浪花。周文礼伸脚走下去,果然这就是水下桥。本来认为是很艰难的渡江,就这样儿戏般地过来了。

南朝鲜军队的前沿警戒和对大同江渡口的防守,形同虚设。先遣队又走了几里路,看见了一个小村庄,因为不想和敌人纠缠,就从村庄边上过,可是在必须通过的小路上,发现一个南朝鲜士兵抱着枪在路中间游动,看来是个游动哨兵。先遣队好像没看见这个哨兵一样,只管呼呼啦啦地走,抱枪的南朝鲜士兵被挤到一边呆呆地看,中国士兵嫌他碍事,干脆用肩膀把他碰到沟里,他爬上沟的另一边,还是这样呆看。这时,突然响起了枪声,原来先遣队的一个班进入村庄想抓一个向导,被敌人发觉了。双方打起来,先遣队想冲过去,结果被敌人的机枪压制在公路上。先遣队暴露了。张魁印立即决定不能这样打下去,命令队伍摆脱敌人,离开公路上山。没等南朝鲜的士兵们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先遣队的几百人已经消失在黑暗浓郁的大山之中了。这是座古木参天的大山,从凌晨2时一直爬到早上8时,先遣队爬到了山顶。夜里过江时棉裤和鞋都湿了,现在已经冻成了冰。士兵们边吃干粮边在太阳下晒裤子。电台和军里联系上了,并报告了这一夜的情况和水下桥的位置。

先遣队的士兵们在晒裤子的时候被温暖的阳光晒得睡意十足,个个迷迷糊糊地打着盹。

这里距离先遣队的目标武陵里还有70公里。山下的公路上南朝鲜军队的汽车来来往往。白天走大路肯定不行。下午14时,先遣队再次出发,走山间的小路。山间荆棘乱生,朽木倒伏,先遣队一边开路一边前进,走到天黑的时候,北面传来炮声,回头一看,炮火映红了德川上空:第二次战役打响了。

先遣队的中国士兵知道,只要一打响,南朝鲜士兵就会一窝蜂似地往后跑,不快点赶路就堵不住他们啦。

11月25日黄昏,第三十八军的三个师开始了攻击行动。

攻击开始时,一一二师的官兵感到最为疲劳。他们在第一次战役后担任诱敌深入的任务,师的主力轮番抗击北进的联合国军,打一仗退一步,一直把联合国军引入彭德怀设定的地域。25日下午,刚刚停住脚步的一一二师又接到立即前进攻击的命令,这就是说,从这些天边打边撤的路线再打回去。全师必须连夜再次翻越那座叫做兄弟峰的大山,向德川的西部实施迂回包围。由于前进的命令来得仓促,连队的干部们只有一边行军一边做战斗动员。

“爬山是为了包围敌人,只要爬过去就是胜利!”一一二师提出这样的口号。

师长杨大易给部队下达的命令则是:遇到敌人用少数人顶住,大部队坚决地插下去,谁恋战谁负责!

德川的西面是南朝鲜第七师与美军第二十五师和土耳其旅的接合部,这里敌人的番号很乱,加上正面进攻已经开始,敌人的组织便更加混乱。一一二师在公路上正急行军,突然发现前面一串汽车灯光,副师长李忠信判断已被敌人发现,于是下命令打。短暂的战斗结束后,发现缴获的汽车上竟全是活鸡,不知道在这个时候,南朝鲜军队向前沿运送这么多活鸡干什么。肚子里没有油水的中国士兵们立即想到煮鸡的味道,主张吃上一顿再说,可是杨大易师长坚决不同意,要求部队不顾一切地前进。中国士兵们把俘虏到的南朝鲜士兵捆上手脚,扔在山沟里。抓到的几个美军顾问不能扔,让他们跟着部队走,几个美国人说什么也不走,于是中国士兵就抬着他们走。就这样,一一二师于26日凌晨5时,按时占领了德川西面的云松里,切断了南朝鲜第七师的退路。

负责往德川南面穿插的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在一一二师开始行动的半小时之后开始行动。他们穿插的路线是南朝鲜第七师与第八师的接合部,这里的防守更加薄弱。一一三师在第一次战役中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全师上下都感到很大的压力,所以行动一开始,就显得十分凶狠。每个团都用两个营打先锋,路上遇到阻碍前进的敌人阵地,一个冲击就解决战斗。当他们夜里21时到达大同江边的时候,饿虎扑食一样把在江边烤火的敌人全部消灭,然后急促过江。师长江潮和政委于敬山带头把棉裤和鞋袜脱了下来,最先走入江水中,于是士兵们都学着他们的样子,纷纷走入冰冷刺骨的江水。江中破碎的冰块在急流中互相撞击,发出很大的声音,凉透骨髓的江水使士兵们的呼吸都困难起来。在过江士兵的队伍中,有一个叫郝淑芝的女战士,由于她特别能吃苦,并且对伤员照顾得极其周到,从而受到全师士兵们的爱戴。这天夜晚,她也把棉裤脱了,走在黑暗中的队伍中,她的身上甚至比其他战士还多背了一份干粮,入朝后她一直这么做,为的是关键时刻让负伤的士兵不至于饿肚子。担任三三八团后卫的是一连,当走在前边的炊事班已经上岸,而走在后面的三排还没有下水的时候,黑暗中就听见有人喊:“敌人!”果然,大约一个营的南朝鲜士兵向渡口扑过来。一连的官兵们没有犹豫,立即向敌人冲上去,正渡到江心的一排在水中回过头开始射击,三排也在江北架起机枪扫射,连长一声喊:“抓俘虏呀!立功的时候到啦!”士兵们嚎叫着应和,连炊事班的士兵也举着菜刀和扁担向敌人扑上去。等中国士兵们已经冲到距离南朝鲜士兵不远的地方,南朝鲜士兵们看见了令他们胆战心惊的情景:在这个寒冷的黑夜中,向他们冲上来的是一群没有穿裤子的中国士兵!这些赤着两腿的士兵们浑身都是冰!瞬间而至的极大恐惧使穿着臃肿的南朝鲜士兵除了被打死的之外,被活捉的就有140多人。

渡江之后,一一三师不停地向预定地域前进,在通往德川的公路上,南朝鲜第七师的搜索连和警卫连把公路封锁了。三三八团三营的先头排绕到敌人背后,一阵手榴弹把这些南朝鲜士兵打散,在中国士兵的紧迫不舍下,两个连的南朝鲜士兵50多人被活捉,剩下的逃得无踪无影。战斗结束后,公路边上他们煮在锅里的牛肉还冒着热气。

一一三师于26日早8时占领了德川南面的遮日峰、葛洞等要地,切断了德川和宁远两地敌人的联系和敌人南逃的退路。

最后行动的是在德川担任正面进攻的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他们于25日晚20时开始了正面的强攻,直接攻击南朝鲜第七师防地。攻击十分顺利。三四零团第二天凌晨5时占领向堂洞北山,上午9时占领铁马山、三峰地区。三四一团也顺利地占领了发阳洞阵地。这时,南朝鲜军队的炮火变得十分猛烈,于是跟随一一四师前进的副军长江拥辉命令把敌人的炮兵阵地搞掉。三四一团二营在炮火中向敌人的炮兵阵地靠近,于26日凌晨4时包围了敌人的炮兵阵地,四连打指挥所,五连切断敌指挥所和阵地的联系,六连直接攻击炮兵阵地,战斗结果是全歼敌人,把增援的一个联队击溃,缴获汽车50辆,榴弹炮11门。

一一四师于26日上午11时占领德川北面的斗明洞、马上里地区,完成了压缩德川之敌的任务。

也是在26日早上,张魁印率领的先遣队渡过大同江之后,急促前进70公里,接近了目的地武陵里。在一位朝鲜老人和一位朝鲜小姑娘的带领下,他们穿过一个村庄后,看见了梁兴初军长要求他们炸毁的那座桥。他们给军里打了电报,军指挥所命令他们立即实施爆破。桥边村庄里的朝鲜老乡听说志愿军要解放德川,女人给先遣队做饭,男人帮他们寻找绳索和梯子。26日上午7时50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在武陵里响起,大桥被炸毁了。

炸桥的中国士兵还没有离开大桥,就看见北面的公路上汽车和坦克一辆接一辆地开来,德川的敌人开始南逃了。于是先遣队和数倍于己的敌人开始了战斗。战斗集中在桥边,敌人企图修复这座桥,张魁印的先遣队决不让敌人修复。

至此,德川的南朝鲜第七师主力5000余人,被压缩在了德川河谷一个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段。

第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的计划是26日拿下德川。

为了尽快解决德川之敌,第三十八军把德川围定之后,于下午15时发起了总攻。三个师从三面一齐猛烈攻击,随着包围圈的缩小,南朝鲜士兵像网中的鱼一样到处乱撞。中国士兵和南朝鲜士兵完全混战在一起,令天上美军的支援飞机不敢投弹和扫射,只是在天空混乱地盘旋,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挽救溃不成军的南朝鲜军队。一一二师三三六团五连指导员侯征佩带领着17名士兵,在一条公路上遇到溃败的敌人如潮水涌来,足有2000多人。17名中国士兵无所畏惧地猛烈开火,南朝鲜士兵掉头就跑,却又遭到另一个方向的射击。于是,南朝鲜士兵在中国士兵的射击中来回奔跑,仅侯征佩带领的17名士兵就打死打伤和俘虏南朝鲜士兵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