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爱学习的孩子
4656300000002

第2章 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1)

孩子不爱学习是让父母很头痛的事。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和才智,使孩子在学习上有好的成绩,就必须点燃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箴言

如果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就会学得很快;如果不感兴趣,你就是怎么教也收效甚微。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课。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如果让孩子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是在游戏。

爱迪生就是一个好例子。爱迪生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18个小时,在里面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此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

达尔文在其自传中曾说:“就我记得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产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趣味,沉溺于我感兴趣的事物,喜欢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世界上许多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因斯坦四五岁时,就对指南针产生了兴趣,他长时间摆弄它,心想那小针为什么总是指着同一方向。他还能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搭积木,直到把又高又尖的“钟楼”搭好为止。正是这种浓烈的兴趣和伴之而来的思索、追求,使他成为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

莱特兄弟孩提时期就对宇宙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常爬到树上,踮起脚尖去摸月亮,结果呢?好几次都被重重地摔了下来。他们的父亲知道后,非但没有因为两兄弟幼稚可笑的举动责怪他们,相反却启发、鼓励他们。神话般的奇想和浓厚的兴趣引导着兄弟俩走上了研究航空的道路,1903年,莱特兄弟真的驾驶着自己制造的飞机翱翔于万里碧空。从莱特兄弟的故事可以看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道路上的“助跑器”,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它会帮助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持之以恒地去探求。它使我们积极热情地去投入,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掘创新的潜能。

兴趣是智力活动的巨大动力,是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心理因素。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孩子学习,强烈而稳定的兴趣是从事活动、发展才能的重要保证。兴趣是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孩子各种基本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无论是学习、运动,还是绘画、音乐。

孩子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他们最珍贵的感觉之一。失去了好奇心的孩子不但失去了小孩子的特性,更不能健康成长。而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就会感觉到生命充溢着欢乐和激情。每个孩子的脑海中都有着无数个不断变化的问题,同样一个问题,在孩子感兴趣时,几分钟就可以教会,而孩子毫无兴趣时,往往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也教不会。

孩子有了兴趣的事就很容易学会了。作为父母要懂得做到恰到好处,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称职的父母还要给孩子不断的蓄电充电,孩子看见他们时仿佛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这时,父母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时机就到了。

兴趣可以引导孩子成为天才

父母箴言

很多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天才,于是,他们就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实施天才教育。实际上,许多天才的产生都是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开始的。所以,培养一个天才的起点,就是要激发出他的兴趣。

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遗憾的是,许多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在孩子的许多兴趣刚刚萌芽时便将它无情地扼杀了。

事实研究表明,孩子童年时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事业发展的方向。孩子对某些事物的深厚兴趣,往往会成为他在该方面取得成功的向导。

父母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

1.为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

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在广泛的探索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父母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带孩子外出游泳、参观,带孩子观看各种竞技表演和比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全面了解生活,为孩子接触各种事物提供机会,以此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2.发展孩子已有的兴趣

父母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孩子已有的兴趣,并采取有效措施去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兴趣。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学习,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给孩子提供有关的知识信息,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等。例如,父母发现孩子对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发生时表现出兴趣,就可以给孩子讲有关的神话传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并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孩子理解,让孩子闻其未闻、见其未见,激发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去注意其他自然现象,教他新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其兴趣扩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

3.培养孩子的基本兴趣

对于父母来说,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1)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书籍促进人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古人曾云:“开卷有益。”事实正是这样,读书愈多,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

首先,父母应当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读书气氛的家庭环境。例如:父母以身作则,在劳动之余、闲暇之时看书阅读,让孩子从小受到熏陶,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进而对书籍产生兴趣。

其次,为孩子提供各种阅读材料,如:图画书、童话故事书、儿歌等书籍杂志,内容可以丰富一些,范围可以广一些。另外,路标、店名、广告标语、简单的玩具说明书都可以作为孩子的阅读材料。

最后,从孩子稍能听懂母亲说话时,父母就要开始给孩子读故事书、念儿歌,接着就让孩子试着跟读。经过多次练习,孩子就能背出故事,并能将背出的故事与图书上的文字对应起来。慢慢地,孩子发现自己能读书了,他就会对读书产生兴趣。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孩子就能自己阅读那些有趣的图画书了。

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很多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内容而拿着书向父母请教。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耐心解答孩子的提问,对孩子不懂就问的行为加以表扬,千万不可以用不耐烦的态度去应付孩子或是拒绝孩子的要求,以防打消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2)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看到一些事物,他常会天真地问:“小鸡娃有妈妈和爸爸吗?”“月亮有家吗?”“为什么大树冬天要落叶子?”,等等。这些都说明孩子对这些事物产生了兴趣,父母如果认真给予回答,孩子的兴趣就能得到保护。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要及时、耐心地解答孩子的提问,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及能力,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慢慢地诱导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

另外,为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玩具材料,如木块、条形磁铁、小瓶、小石头、各种纸等,让孩子经常摆弄,逐渐认识它们。

如果有时间,父母还可以同孩子一起做些小实验,诱导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比如,孩子将乒乓球表面弄凹下去了,你可以教孩子把凹下去的一面放在开水里面烫,让它重新鼓起……以此吸引孩子的兴趣点,从而鼓励他们去探索“未知世界”。

4.留意并培养孩子的特殊兴趣与爱好

除了培养孩子的基本兴趣外,父母还要注意孩子的特殊兴趣,如音乐、绘画、体育、棋类等。孩子的特殊才能往往存在于孩子的特殊兴趣之中,特殊兴趣很有可能是孩子某种天赋的表现。父母要注意留心观察孩子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特殊兴趣爱好,并加以爱护和培养,使之不断发展成熟。

事实上,尽管很多孩子的特殊兴趣会随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或减弱,只有极少数人在后天努力下能够出类拔萃,甚至成为一代名家。但是发展孩子的特殊兴趣能培养孩子和谐自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孩子的潜在能力,可以为孩子的童年生活增添乐趣,为孩子日后的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的娱乐方式。因此,父母还是应该用心培养孩子的特殊爱好和兴趣。

5.要重视孩子的提问

提问表明孩子对这一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正是兴趣的先导。但是有些父母漠视孩子问的“为什么”,有的甚至加以阻止,“怎么这么多事,真烦”。其实,父母不仅可以从孩子的提问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可发现其兴趣所在。

6.及时鼓励

发现孩子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哪怕一点点兴趣,父母都要及时鼓励,让其充满信心地学习。成就感的大小和兴趣的浓厚成正比,在不断的肯定中,孩子会有充足的马力去主动学习。

孩子的兴趣需要父母的关注

父母箴言

当孩子对某件东西或是某些事情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对其关注一下,因为,孩子的兴趣只有有了父母的关注,才会有可能把它发展成为一种才能。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兴趣不注意的话,那么,孩子的兴趣往往很快就会消失。

小孩子会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们会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由地玩耍,在玩耍中慢慢长大。他们所做的一些事情,在一些大人的眼里是那么的莫名其妙,但是他们却做得是那么起劲,并且还是把它当成一件大事去做,这就是孩子所谓的天性。

教育学家井深大说:“在幼儿阶段,孩子对某种事有兴趣,都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既然如此,母亲对孩子所做的事,就不可以漠不关心。有时,大人之所以对孩子在做的事情觉得无聊乏味,那是因为你是在用大人的感觉去看的关系。这个时候,你应换一个角度,比如把自己拉回到童年时期,你也许就不会这样对待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现,有一些母亲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总是会用不屑一顾的表情去看。也会有一些母亲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并不喜欢听古典音乐,甚至讨厌听到古典音乐。但是为了孩子,是否应该让孩子去接触一下呢?”试想一下,母亲是如此讨厌古典音乐,她的孩子会对它有兴趣吗?

其实,古典音乐对小孩会有一些很好的影响,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由于母亲对它已经显示出了厌恶的态度,她的那种态度就会传导给孩子,从而对孩子产生一种不良的影响。这样一来,就不要指望孩子会喜欢古典音乐了。

请父母们要明白,一定要用爱心去注视你的孩子,对于他的行为要报以灿烂的笑容,这胜过所有言词的勉励。如果父母用大人的尺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要知道,兴趣是孩子的最佳意识促进剂,一旦挫伤了它,想要让孩子的兴趣继续维持下去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父母一般都认为,孩子会从外界的事物中,找到一些可以作为自己兴趣的东西,并且会自动加深兴趣以将之持续下去。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形下,父母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具体而言,对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做父母的能否很快发觉,并表现出支持的反应,对于孩子维持长久的兴趣具有很大的意义。

孩子的兴趣是非常容易改变的,它会在一瞬间萌生,之后又迅速萎缩。做父母的,应该适时把握住那萌芽的一刻,给予适当的辅助,使孩子的兴趣能继续茁壮成长。

话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事实上,要想让孩子的所有兴趣都均衡地发展是不可能的。尽管父母不知道哪一种兴趣最后会变成孩子长久的兴趣,但是做父母的还是应该尽量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在广泛的兴趣中,试试哪一种兴趣可以持续下去。

有一位父亲曾经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谈了这一看法。

他的儿子在一岁两个月的时候,偶然对“之”这个字产生了兴趣。从此,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只要是有“之”字出现的,父亲便会指着那个字,然后告诉孩子,并且还教他念“之”的发音。过了两个月,他的孩子已经认得A、B、C三个英文字母,父亲便趁机用折尺上的英文字,教他继续再学X、Y、Z、W、T、F、H、N、M等,马上就学会了。到了一岁半时,孩子又对各种汽车、家电制品的标志发生了兴趣,父亲就举出厂家名称,让他猜测商标,有时向他出示商标让他猜厂名。

由此可以看出,这位看似“天真的老爸”,在孩子兴趣的培养上还是下了一番工夫的,他让孩子的兴趣既能够持续,还能更为浓厚。有研究发现,婴儿期的一再重复,有利于加强他们的脑部智力组织的功能。之所以向婴儿反复地灌输他都不觉得厌烦,主要是因为他们还处于一个不懂厌烦的阶段,因此,父母才可以用反复的做法,来增强他们的智力。

即使是出生才3个月的婴儿,只要每天重复播放几次音乐给他听,过了一段时间,任何深奥的音乐,他都会记得。由此可见,婴儿对外界吸引的关注是十分惊人的。

这一时期的一再反复,除了有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外,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对某一事情的兴趣。

通过不断的反复而记住了各种音乐与童话的婴儿,就会渐渐地着迷于自己所喜欢的音乐或故事。也就是说,反复的作用,一方面使得孩子能熟记故事,另一方面也同时增进了他们对该故事本身的兴趣。

经常反复听故事的孩子,随着不断的长大,会对画本渐渐感兴趣,进而再对画本上的图画、文章产生好感,最后就会激发出想亲自去读的意念。

不管是对音乐有兴趣还是对图画有兴趣,这些都少不了父母的关注,只有父母发现了孩子的这些兴趣,才能让它继续发下去。如果父母不关注孩子的兴趣,纵然孩子再有天赋也是枉然,因为没有机会让他的天赋施展出来。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呢。

让兴趣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父母箴言

一个人一旦对一种东西产生了兴趣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热情,而伟大热情可以成就一切。所以,如果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热情,那么他就会对学习坚持不懈,而且会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兴趣对一个人是相当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志向和事业的成功。兴趣是一种潜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个方面产生兴趣后,它就可以给这个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勇气。

天才源于兴趣。一个生机勃勃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总是睁大了敏锐的眼睛,带着求知的饥渴,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