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4656100000028

第28章 王者无敌(3)

危机重重的微软有点四面楚歌了,聪明盖茨终于发现了症结之所在:行政管理是他的弱项,他必须找一个能干,经验十足的总栽来力换狂澜。

微软公司决定由刚聘用不久的琼·谢利出任第二任总裁,这显示出公司在用人之道上的强大威力。

琼·谢利对视窗开发工作的各个环节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这项开发工作之所以进展迟缓,除了技术难关之外,主要问题还在于管理和组织上的混乱无序。谢利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对研制组做了彻底调整。把它分成几个部门,交给巴尔默等人总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让比尔·盖茨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在非常抽象的层次上考虑软件的总体构架和发展方向。谢利还更换了视窗的产品经理,把老资格的微软程序设计高手孔森调到视窗研制小组,并由他负责图形界面的设计。

孔森在软件开发设计上已是老手。他原来是西雅图的高中学生,因为哥哥购买了一台苹果机,从而开始迷上电脑。在微软公司迁到比尔·盖茨家乡的时候,他毛遂自荐,到公司担任程序设计员,曾为公司开发出编辑器和转移卡等热门产品,在开发MS—DOS时,他也立下汗马功劳。孔森加入视窗开发小组之后,使攻关队伍的实力得到大大加强。

谢利把研制组的工作重新布置完毕之后,微软公司最后许诺的8月份早已过去。公司这时仍然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两个月之后推出这种人们望穿秋水的软件。然后到了10月,他们只好再宣布这个软件的上市日期为1985年6月。新任命的视窗产品经理奥·尼古拉面对新闻界的诘问,解释说微软公司对8086微处理器的能力估计过高,而视窗又需要很大的内存,否则运行速度就太慢,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不得不对这个软件的一部分重新设计。

新闻界一片聒噪。

有人说微软公司第一次犯了战略性错误,有人怀疑这个尚未露面的视窗是否有用,认为它只能给使用者带来麻烦,预言它永远出不来。《信息世界》杂志甚至称它为“泡沫件”,意思是这个软件只能引得你望眼欲穿,而最终不露真容。

有10多家公司原计划生产与视窗配套的应用软件,也只好放一放了。

这下子,比尔·盖茨真是有口难言,只好放任自流,干脆躲到一边走自己的路去了。

横空出世

视窗软件的开发工作,现在是作为微软公司的头等大事来抓,软件设计和程序调试人员已增加至30人,程序员们的工作几乎达到疯狂的状态。后来孔森回忆道:“那时候我们研制组人员全力以赴,开足马力,几乎不分白天黑夜地干。”一位做测试工作的程序员甚至把睡袋搬进了实验室,整整一个月足不出户,傻乎乎地等着每个程序编写结束,以便分秒必争地做完测试工作。他因此而得到一个“疯子”的绰号。照尼尔·孔森后来的说法就是:“全体人员都在流血流汗,拼命争取完成这项任务。”

一天早上,比尔·盖茨审核已经编完的软件时,突然发现一处差错,他猛地一拍桌子,勃然大怒。

“巴尔默! 巴尔默在哪里?”

比尔·盖茨大声嚷嚷着,巴尔默应声来到,他正端着盘子吃早餐。

“你还吃得下饭吗?”比尔·盖茨指着他的桌子大声骂道,“怎么会出了差错?我得警告你,年底前不能顺利完成工作,交不出货来,你们通通得卷起铺盖滚蛋!”

巴尔默从来没有见过比尔·盖茨如此大动肝火。他赶紧把早餐放到一边,将刚刚睡下的程序员们一一叫醒,满面愁云地警告他们说:“必须再次进行检测,不能出任何一点差错,否则我们都会被盖茨炒了鱿鱼!”

视窗软件的开发工作极度紧张,人们如果缺乏必要的休息和娱乐,生活这根绷得紧紧的弦简直就会当的一声断掉。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以孔森为首的一群程序员不得不苦中寻乐,尽可能地放松一下,开开心。在编排视窗程序的空挡,他们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法来。有时候,他们到厨房去做两个化学实验;有时候又用砂糖硝石混合起来制造小型炸弹和火箭,向窗外投掷;有一次,他们为了制造一枚“重磅炸弹”,把厨房炸得烟雾弥漫;有时候,他们把吉他偷偷带进实验室,在万籁俱寂的午夜时分高声演奏爵士乐,甚至把警察也招惹来了,一旦警察离去,孔森便笑着对伙伴们说:“真像又回到大学念书时的快乐时期了!”

紧张而缜密的工作使视窗开发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视窗小组的天才设计思想在这套软件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套程序的85%是用C语言编写的,其余关键部分则直接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人们事后对视窗软件开发的时间进行统计时,发现一共花去了ll万个工时。

“浮生难得半日闲”,此时,盖茨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了。

这套软件是“窗口”,它体现了典型的微软风格,一改其他软件将各种文件交叠排列的方式,仿佛把各种档案材料整整齐齐地放在桌面上,看起来井然有序。程序员们还仿照“麦金托什”电话,编写了书写器和画笔程序,还为它增添了日历、计算机器、名片管理等常用小工具,使视窗的功能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

在1985年5月的春季计算机展销会上,比尔·盖茨展示了他的演示版视窗软件,向成千上万的用户表演了用鼠标和键盘打开或关闭“窗口”的效果。他同时宣布,视窗1.0版软件标价仅为95美元。一个月后,6月28日,微软公司向部分用户提供了视窗软件的测试版。几星期后,它又向新闻界赠送了评估拷贝。这些做法的用意是向用户收集使用意见。获得来自各界的反应。1985年11月,这套软件正式上市。

11月21日,公司举行气氛热烈的盛大集会,庆祝这个最长的开发周期胜利结束。许多挖苦过微软公司的杂志记者也应邀到场。那个称微软视窗为“泡沫件”的《信息世界》杂志向比尔·盖茨颁发了“金泡沫奖”。巴尔默风趣地向大家介绍了视窗艰苦的开发过程和新闻界对此的种种报道和评论,还讲了比尔·盖茨如何因焦急而失去耐心,对他破口大骂的细节。最后,他唱起一首歌,大家也跟着唱起来。比尔·盖茨则对他的图像接口高谈阔论。在集会结束时,微软公司向每个来宾赠送了一套视窗软件。

史无前例的促销大手笔

1995年的电脑界,恐怕没有比视窗95更热门的话题了。8月24日是视窗95的发布日,全世界的电脑用户的视线都聚焦到这一天。

视窗95的热潮,每一个美国人都亲身感受到了。大量的电脑专业媒体和非专业的大众媒体,都在竞相报道有关视窗95的各种消息,像各种声调凑成的一曲大合唱。比尔·盖茨像电影明星一样出现在无数刊物的封面上,充斥每个角落,叫人躲也躲不了。一个软件炒得比女明星的绯闻还历害毕竟是非常刺激的事情。

到了8月份,微软倒是平静下来。似乎要拉开某种序幕。

微软在华盛顿州西雅图附近的雷德蒙总部,已进入倒计时。那里的5号大楼是视窗95的开发基地。

每天,有数百名技术人员紧张地对视窗95进行最后的测试工作。5号大楼的过道里有一幅故作轻松的大标语:“今天你想去哪里?”软件精英们对此的回答是“去迪斯尼乐园”、“回家”、“给自己找个丈夫”、“上银行”。

这些回答,反映了视窗95的开发者们在长时间紧张工作后渴望放松一下的情绪。

视窗95的开发周期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异于另一个“泡泡软传”。1993年秋天,视窗95就曾在拉斯维加斯的计算机大会上演示过。微软曾打算1994年秋天推出,后来推迟到1995年春天,最后又推迟到8月24日。人们甚至做好了延期的打算。

美国时间是8月24日晚上,是视窗95的发布时间。这一天,比尔·盖茨将在雷德蒙的微软总部举行盛宴,邀请2000名各界代表和500名记者参加,同时演示视窗95。这一天,微软还将通过拥有4000万用户的网络向全世界发布视窗95问世的消息。

为了保证从8月24日起视窗95热销季的供应,微软公司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欧洲等地的工厂,开足马力,以每周100万份拷贝的生产能力,生产视窗95的光盘或磁盘软件,以及配套的使用手册等资料。事实上,上千万套的视窗95已经分发到世界各地,只等这一天上货架销售。

微软公司的“视窗95”(Windows95)电脑新软件8月24日上市给全球带来破天荒的震撼。

微软的促销魄力之大令各界瞠目结舌,它制定了5亿美元的促销计划。当年3月推出试行版后就宣布8月24日0点将在全球同时投放几种语言的“视窗95”,中文、日文等其它17种语言版本当年底前也将陆续上市。微软公司总裁盖茨亲自充当超级推销员。

盖茨的目的达到了,全球欣起了抢购“视窗95”热潮。仅在美国当天就销售了30万套。4天内,全球销售突破100万套,预计年内将售出3000万套。

微软公司像介绍大明星一般,事先作了精心的准备工作:

在公司总部所在地西雅图向数千名支持者演示“视窗95”的部分功能;

在纽约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帝国大厦的顶上竖立微软公司商标形象的霓虹灯;

花费1200万美元购买著名的英国“滚石”乐队一支流行歌曲作为广告专用;

在电台、电视台进行“密集轰炸”式的广告宣传;

买下了整张英国《时报》一天的发行量,印上广告免费分发。

这些花样百出的宣传行动耗资5亿美元,使计算机界瞠目结舌,也让“视窗95”在几个月中几乎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词语。

有评论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促销行动之一。

这只是视窗95英文版的发行情况。

微软公司的目标是,在年底之前,推出近30种语言的视窗95版本。

法国是最先掀起视窗95浪潮的。微软公司把法文版的上市日期提前了将近半个月。

微软公司于9月初在德国推出了德文版。在这个国家,六百多家个人计算机零售商店已做好了准备,要参加视窗95的首发活动。这些商人共计预订了25万套视窗95。

在年底,微软公司按计划推出了日文版、朝鲜文版和泰文版。次年初,越南文版也接踵上市。

在台湾地区推出了中文繁体版,在那里,引起的购买热潮几乎同购买六合彩一样热烈。

世界各地个人计算机用户争相购买视窗95的热潮,形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景观。而那些态度严谨的调查机构和实业派公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问询分析之后,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据美国《个人计算机世界》的调查,绝大多数测试过视窗95的公司,都将把这个系统作为它们的标准桌面操作系统。

苹果公司的一位高级分析家指出,《个人计算机世界》的调查结果同我们的估计一致,甚至超出了我们的估计。这样的调查结果,对于那些尚未采用视窗95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3.霸:“我应为王”

“成王成霸”往往是形容一个人蛮横无礼、任意所为的贬义词。微软的每一个动向都显示了这种气吞山河的霸王之气。比尔·盖茨的英雄胆略恰恰在于登上“未来之王”的宝座,统治其微软王国。

“我就要统管这个项目”

少年的比尔·盖茨就有这种气势。

1971年初,俄勒冈波特兰市的信息科学公司想请人编写一份工资表程序。信息科学公司有一台PDP —10型计算机,它的总裁汤姆·迈克雷林知道湖滨中学有一群小伙子在编写程序方面非常在行。中心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乔克·威克逊还在他任数据设备公司销售部经理时就卖了这台PDP一10型计算机给信息科学公司。艾伦和理查德·韦兰选定比他们岁数小的同事,并邀请盖茨和伊文斯与他们一起来承担信息科学公司的这个项目。

盖茨回忆说,“保罗和韦兰当初认为他们足可以应付,所以他们告诉我们,‘我们并不需要你这帮小子’,但之后他们又改变了话题,事实上,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编写过什么工资单程序,所以,他们又要我参加进来,我对他们说,‘好嘛,你们既然要我参加,那我就要统管这个项目……’事实上,是我和伊文斯做了大部分编写工作。为了完成这项工作,我们被允许免费使用计算机,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好交易。”

当程序完成时,盖茨、艾伦、伊文斯和韦兰乘车去波特兰与信息科学公司的董事们参加一次会议。当然,这就不得不提到钱的问题,盖茨他们几个都不希望按时付费,所以,他们提出以项目产品或版权协议的规定来支付他们的酬金,大家都知道版税的金额是非常巨大的。由于一个程序,他们得到了大约信息科学公司所获利润的10%,在公司长期的经销中,他们所获更多,因为通过协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公司无权占用任何属于他们的那部分收益。

这笔款项究竟有多少,大家都说不清楚,但只要有销售活动,程序小组都能从他们的工资单项目中抽取版权费,并且信息科学公司还给了他们大约价值10,000美元的计算机使用时间。

“我应为王”是比尔·盖茨激发自己鲲鹏展翅的决心,但是能为王者必是一个自信者,集自信与智慧于一身才是真正王者的气势。

软件走在硬件的前面

快速、加速、变速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茂盛是计算机工业的变化更能体现这种特征。这种特征只有每个敢于奋起直追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

16位微处理器正在成为一个工业浪潮。摩托罗拉公布了68000,Zilog有Z—8000,而英特尔正在推出8086。这些机子每一种都比过去有了重大的飞跃。这些芯片不仅比原先更快,而且在指令和结构上也有了重大改进。那就是这些芯片比旧的8位芯片能够直接寻找更多的存储地址。

8086是这方面较差的,但也能处理1兆字节的存储。这是一百万个字符。在典型的苹果Ⅱ型机,或PET和TRS—80机上,通常只可处理64K。在只能处理4K或16K的日子里,今天的数字是难以想象的。

罗伯茨的阿尔塔机子就只有4K内存,它让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吃尽了苦头。

计算机的品质越来越高,但它的价格却并没有随之上涨。这就是著名的穆尔定律。在穆尔划的这条线上,他标上了更新的变化,那就是每隔18个月,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计算机芯片的密度就会增加一倍,或价钱降低一半。

在当时,还没有任何新一代的微处理器,8086似乎是第一个新模拟程序合理的候选人。因为它似乎有第一完成的可能。然而到1978年秋天,它连手册还没有写出来。雷恩和奥里尔只好根据英特尔的工程师们写的说明书来搞他们的版本。英特尔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这个芯片。

软件走在了硬件的前头,比尔·盖茨从某种程序上改写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