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4656100000026

第26章 王者无敌(1)

1.高:微软的梦想家:下一个最好

一家企业不能把它在市场上的地位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企业应当不断地评价自己。一家公司可能会在另一行业取得重大突破。而另一家企业则会发现,它应当坚持自己所了解、擅长的本行。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拥有必要的信息,认识到其竞争优势,以及他们的下一个大市场会是什么。

只看前面的商机

比尔·盖茨面对机会日益减少的市场环境,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准则:要找到下一个市场入口。这就必须要求企业不断地评价自己,发展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竞争优势去改变自己。

一则陈旧的商业笑话说,如果铁路已意识到它们是一种运输业,而不是一种钢轨业,那我们就都得去乘坐联合太平洋航空公司的飞机了。

比尔·盖茨指出,很多企业已经在更基本的层次上拓宽了或改变了其目标。比如索尼作为一家在消费和商用电子工业、音乐和电影工业的世界大公司,开始时却是一家不成功的电饭锅制造商。比如惠普开始时投机性地制造焊接机、保龄球道传感器和减肥机,而后其产品转为示波器和计算机,成为今天我们所知的惠普。这些公司按市场行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大部分公司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即使当你审查你的现存业务时,你也并不总是都很清楚下一个增长机会在那里。在狂热的快餐世界里,麦当劳拥有最强大的品牌和市场份额,并以质量闻名于世。但是一位市场分析家建议麦当劳改变其商业模式。这位分析家提到这家公司不定期地推销受电影启发而创造的玩具,他指出,麦当劳应当利用其低利润的汉堡包销售高利润的玩具,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改变不太可能,但在今天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里,却并不能说是不可思议的。

比尔·盖茨指出:这里重要的观念就是,一家企业不能把它在市场上的地位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企业应当不断地评价自己。一家公司可能会在另一行业取得重大突破。而另一家企业则会发现,它应当坚持自己所了解、擅长的本行。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拥有必要的信息,认识到其竞争优势,以及他们的下一个大市场会是什么。

高瞻远瞩

比尔·盖茨是新式的工商业领袖。在这么多年里,他不断地向人们展示他是电脑业界的先行者。他对技术的深刻理解与对信息的独特合成能力使他具有对未来特殊的前瞻力和对微软策略的导向能力。这引起了微软迷的敬畏,也让它的对手们惊恐万分。盖茨本人对被赋予远见家的称呼不屑一顾。他说:“见识是辽阔无边,永无止境的,无论它采取什么形式,都不能算做竞争中的一个优势。”这就是盖茨主义的典型体现。

但是盖茨在微软担当着另一重要角色。他是公司文化与价值的护卫者。一些如MerriltlLynch的公司把他们推崇的精神刻在石头上(这家公司把他们的创立原则陈列在每一建筑的入口处)。其他公司——如Johosn&Johoson公司把它推崇的精神写在信封上——这样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公司的创建年代。惠普公司的雇员有他们的惠普方式,他们把公司的精神手写下来与家人的照片放在一起。微软则有比尔·盖茨这位公司内部的杰出人物,世界IT产业的巨人。

比尔·盖茨的《未来时速》内容是关于未来科技发展的,这使盖茨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相对来说这是个冒险的策略。但是显而易见地,盖茨感到不得不充当计算机业远见家这一角色。只有时间会证明比尔总裁的这些思想是否只是灵光一现。

坐下来静静思考

如今的公司都纷纷淘汰了先前层级式的“命令——控制”的管理模式。站在潮流前头的是新兴的高科技公司。在这样的公司内,软件设计师等知识工人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自由工作。公司的生命力也在于此。微软是这一行动的先锋。

盖茨说他花钱让人们来“静坐沉思”。不仅仅是微软的程序员们,连盖茨本人也经常坐下来冥思苦想。他不屑于对事业的日常管理,而认为自己做的是勾画未来。

“你如何能保持住销售强势,确信可以正确评估每个人的劳动,并激励他们更好工作呢?我会坐在会议中聆听史蒂夫·巴尔默讲述他是如何做的。那不是我的专长。我们怎么能让人们了解这些信息呢?我大概知道我们的长期发展方向是什么,我必须确定人们会提出符合这未来发展的想法与主意,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盖茨自恃擅长的是把技术的昨天与明天拆分开来。盖茨的天才在于知道即将到来的是什么。他是位天才领导人,他激励周围的人一同迎接计算机业的挑战。

近几年,他在微软的角色更加明确了。正如他自己强调的,“确立行事的方法”,“我处于领导位置”。他解释说:“总体来说,那意味着与开发师们一起共事,以此来确保我们正在从事恰当的工作,生产恰当的产品,从而赢得重要的用户。”

计算机行业的劫掠者

尽管人们赞誉盖茨具有远见卓识,但人们也经常批评微软并不是家善于创新的公司。它不过在抄袭别人的思想——加以修改后变成微软的产品。例如,视窗产品是微软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许多人注意到它不过是仿造苹果公司的麦金托什机的操作系统。

人们还指责微软对它的伙伴横加掠夺。微软公司被描述成“过河拆桥”一类的形象,然后把你吃掉的狐狸,但是据一位业内人土讲,大多数此类的批评是因为微软的竞争对手们嫉妒之言。

“像日本计算机公司一样,微软创新能力不强,但它的产品却是一流的”,技术公司的总裁理查德·沙夫说道。技术公司应该是家产业信息咨询公司。

盖茨也证明了他乐于支持创新。他创造了这样一种文化,在那里有创造力的员工的怪癖得到尊重。例如,微软的一个软件开发师在他的工作间里堆满了柔软的玩具。同事们一看到一只胳膊下夹着只玩具熊就知道他今天过得不顺了。这样在接近他时就要小心翼翼了。

怪杰的天性

盖茨讲话的遣辞用字都是电脑程序员的说法。他不断地提起“最高限度的带宽”,甚至还给他的一位女朋友取了个绰号叫“32位”。这既是他作为领袖的一个大优点,也是一个极大的缺陷。他技术同行们交流时,也不受限制地畅所欲言。这让他极容易和别人沟通,从而可以激励微软的员工往上攀升。然而,反过来,他的满口行话和直言不讳的作风,碰上需要和更广大的公众沟通时,就显得拙于辞令了。

有一次,美国记者钟毓华问他,他觉不觉得自己是怪杰。盖茨回答说:“那要看你说的怪杰是不是指以熟悉电脑内幕为乐,可以在电脑前坐上好几小时玩得不亦乐乎的人。”正是他的这些古怪的嗜好,才使他成为全世界的首富。

盖茨的直率而缺乏耐心的个性和他不愿意忍受平庸的性格,让他有时候十分粗鲁。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很迷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完全是叫人难受了。在业界的聚会上,他可能表现得很谦虚,屈尊俯就,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在公司内部的会议上,他若不喜欢会议的讨论方式,他就很可能会突然发起脾气——有人说是勃然大怒。

“这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主意了”,这句话是盖茨的一句经典名言。话虽出自直率,但对方恐怕再也不会主动提供什么意见了。史蒂夫·巴尔默这位和盖茨相交20多年的老友和助手,对这位微软的首席执行官深有体会。

“盖茨总是用直率的,有时有点戏剧性的方式来表明观点,澄清思路,或挑战其他人的想法。也许一些人认为这么做很粗暴”,他说,“但是,比起10年前,他现在可有礼貌多了。”

密歇根大学的诺尔·泰奇(NoelTichy)说:“有效的领导常常意识到,领导能力最终的考验在于维持成功不坠,这就需要不断栽培未来的领袖人才。”因此,领导人物一定要投资在未来领袖人才的培养上,而且一定要亲自和这些接班人直接沟通,这也许是可以证明点什么吧,盖茨无疑是个天才。

而泰奇认为,顺利交接领导权需要三项技能,第一,“观点可以相传”——“你一定要能把你是谁、你为什么存在、你是怎么运作的,对别人说清楚,让人信服”。第二,领袖人才都需要有传奇的故事。泰奇在文章里写道:“生动的故事是我们彼此学习的方法。”他还认为,盖茨以及其他人物为什么一个个都要写书,就是为了这一点。将领导的火把传递下去的第三件事,是要将方法传授给后人——“做一个好老师之前,你必须先是个好学生。”杰出的企业领导人都有很强的求知欲,从来不认为他们知道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够广了。

对未来多疑的人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是硅谷另一位先知英特尔的安迪·格洛夫(Andy Grove)说出来的,他也用这句话作为他的一本书的书名。但这句话,同样也可以用在比尔·盖茨身上。盖茨曾说:“我越是成功就越是觉得自己不堪一击。”

尽管微软的利润神乎其神,盖茨却始终对微软的财务状况忧心忡忡。“虽然回头去看,那些年我们的销售额和利润,几乎都是以每年不低于百分之五十的增长率在增加,但是我真正记得的,只是我从前时时刻刻的担忧。你若特别要问是哪一年,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我们推出微软鼠标的那年,当时我们堆了一仓库的滞销鼠标。要不,就是雇了个总裁的那年,结果他根本不起什么作用。”

即使今天,盖茨说他还是感觉到内心里始终隐藏着恐惧,怕他的公司变得自满,而被其他更敏捷的公司超过。“每一家公司都一定要注意避免经营上因循守旧。大企业若要成功,唯有抢在别人将他的产品淘汰之前,自己先淘汰才可以。”

站得越高跌得越重,电脑业两大巨头不约而同会推举偏执为经营的信条,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个行业的本质。不过,考虑到电脑业的市场变化速度之快,这根本就不奇怪。这两大巨头都认识到他们做的那一行,变是常理。公司成立得愈久,公司的地位就愈脆弱。在日新月异的这一行里,市场老大的问题就是你很可能前一天还是遥遥领先,第二天就发现自己掉进泥潭,束手无策了,因为你没留意到趋势已经变了。

高科技公司时刻注意经营样式的转换,自然是生死攸关的事。对此,比尔·盖茨最为清楚。毕竟,当年就是因为这种样式转换,才使正在打瞌睡的IBM把操作系统市场的大片江山拱手相让给了他,而这块地盘后来也很快便证明为软件市场的王者之地。正是因为如此,有时微软的表现几乎像是具有多重人格,同时在开发数种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技术,这都是因为他们深恐押错了宝。而盖茨身为微软的头号预警者和自封的先知自然责无旁贷,一定要多多瞭望地平线,搜寻下一件大事。而有时,他还会漏掉什么。

必要时可以180度转变

在互联网这一方面,很显然,盖茨显示了不应该有的迟钝。预言家预言互联网将摧毁微软。他们说盖茨没有留意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对它对个人电脑软件的影响重视不够。有些人甚至拿IBM来作比较,20世纪80年代初,IBM由于作出了从主板向个人电脑的策略转移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那时比尔·盖茨是主要受益人。

15年后,循环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批评家们认为,在微软内部这位杰出的领导似乎是最迟一个看到互联网带来的商机的。由于千家万户在使用互联网,网络似乎存在无限潜力。这或许让公司损失惨重:但是幸运的是,当盖茨终于认清了这一点时,微软已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启动的内部资源来奋起直追。

盖茨像一位改变了信仰的狂热的信徒一样拥抱着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不是昙花一现的东西,”他最近说道,“它是奇妙的东西,它把软件与计算机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事后声明说。盖茨迷们说这的确显示了盖茨性格中的坚强因素。愿意做180度的转变是现代商业界领导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甚至还有学术原理解释着这一现象(或者说管理理论家们不过是在试图阐明比尔·盖茨的领导风格)。印第安纳大学的查理斯·舒温克认为,管理者们如果立场太强硬,公司内部会滋生极权主义。

舒温克认为作决定前管理者应多聆听各种各样的意见,而不应依一己之见作出简单的决定。这就要求,“弱性管理”——高层管理人员的观点不应被那么明确的表达(不要那么强烈地灌输下去),而是要多听听建议者们的提议。

他是在影射微软公司对互联网的缓慢接受。起初,互联网并没有被看做是块肥沃的土地。比尔·盖茨包罗万象的视角显然没有延伸到互联网阵地里。最终,在内部人员的大量游说下,盖茨改变了主意,公司开始进军互联网服务领域。在传统标准看来,这好像是削弱领导权的举动。如果决策轻而易举地被推翻,那么它的价值便是一文不名了。

在约翰·韦尼这样的领导人的字典里没有妥协一词,但是请稍稍思考一下,如果盖茨也犯错呢?一种对未来的看法会经久不衰吗?舒温克认为不会。“如果难以忍受与自己不同的看法的话,在公司内部就不会有改善决定的意见的存活空间了。”

其他人则认为,互联网事件只是展示了即使盖茨也有犯错的时候。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他已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然而只有时间可以证明他是否会引导微软在21世纪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或许岁月会自动地淘汰这位微软巨人。

2.猛:山雨欲来风满楼:视窗系列

微软的每一个新软件都会造成轰动效应,无异于每界奥斯卡奖的最佳女主角获得者。更让人惊叹的是比尔·盖茨敢说敢做的气迫,还有微软倾倒一切的气势,微软的“风”一刮起,就令人心惊。

一个叫“图像”的综合软件

每年一次的秋季计算机大会,都会吸引到无数的爱好者去拉斯维加斯。而1982年的计算机大会,让微软象吃了兴奋剂一样,因为它见到了一个新的叫做图像的综合软件系统。

它是展览中最轰动的东西。使盖茨惊奇的不是它的高分辨率图像显示、鼠标器和窗口等,而是因为图像中有它自己的应用软件。

出人意料的是,搞麦金托什机的那些人拒绝考虑图像,图像公司负责人竭力宣传,想把这个系统用于麦金托什机硬件。

图像公司以前叫个人软件公司,是计算机工业的头号软件公司,它的一流的电子表格程序,使公司在版税方面大获成功。

现在,他们的层位前,聚拢着一大堆观看者,比尔·盖茨也在中间。

对于比尔·盖茨来说,他此刻的心情是既羡慕又复杂。微软展位只离这个地方几步远,微软公司也有好东西,但远不如人家生意火爆。

比尔·盖茨冲过来,把微软公司的一个经理揪出展位,他尖声叫着说:“过来看这个!过来看这个!”

这个图像像一个一顾倾城的美女,一下子吸引了盖茨的全部身心。

比尔·盖茨立刻打电话给在西雅图的查理·西蒙伊,让他赶下班航班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