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4656100000016

第16章 用人法则(4)

对一个以智和科技为本的公司,人才是首要的资源。盖茨多次说道:“把我们顶尖二十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

他还说:“聪明人应该步步受到挑战。”

“基于充分的事实,聪明人应该要能够思考并解决问题。”

“我不是教育家,可是我是学习者。而我的工作最让我乐此不疲的一点是,我的四周环境绕着其它热爱学习的人。”

微软顶尖的创意思想家纳山·米尔弗(NathanMyhrvold)说:“聪明人威胁不了比尔,只有蠢材才会。”

盖茨总是说:“年轻人更愿意学习和提出新的点子。”

唐纳德·柯努斯(Donald Knuth)所著的《程序设计艺术》(Tne Art of Progranming)。这套书有三大册,而且陆续会出更多册。

盖茨说,凡是能读完整部书的人,应该寄一份履历表给他。

新闻记者史卓斯与微软公司接触三个月后写道:“当我近距离检视微软的运作时,震撼我的不是这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而是该公司拟订决策时那种密集、务实的深思熟虑。据我观察,微软不像昔日的IBM那样,在墙上挂着训斥员工‘要思考!’的牌子,但是‘思考’彻彻底底地渗入微软的血脉。这是一家由聪明人组成、管理良好、从过程中不断学习的公司。”

盖茨已经把估计一千两百位微软员工造就成百万富翁,有些人估计甚至接近三千人。如果不被视为螺旋桨头脑,你在微软工作也许不会致富。事实上,你可能在那儿工作,却得不到一个真正的职位。

要用就用最好的

比尔·盖茨本人虽然聪明过人,但微软的成就也不都是他一个人的。对于这个领域中别人非凡的才能,他向来不吝惜赞扬。《财富》杂志便注意到:“微软的领导人,不仅是众所周知独行其是的天才,而且独具慧眼,能辨别出其他的天才。”

盖茨本人对此也颇为自豪。“我敢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便是如何挑人。当年决定和保罗·艾伦一起创业,可算是最好的选择。其次便是雇佣一位好友——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此后他就一直是我工作上最主要的伙伴。有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这很重要,他对工作全力以赴,他分享你的观点,却又拥有和你略微不同的技能,同时他又是你的某种监督者。有时你想出的某个点子和他一谈,你知道他一定会说‘嘿,等一等!你有没有想到这想到那?’和聪明人切磋,这样做起事来更为有趣,也更容易成功。”

被盖茨称为白痴的人,盖茨通常不屑于和他们打交道。他说:“我才不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在很多场合,他因为这样的态度,而被不少人视为鼓吹精英主义而招致诸多抨击。但是,这也有不少正面影响。由于可以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盖茨的公司因而很容易吸引到刚出校门的高材生。

“比尔·盖茨身上体现着一种难得的才能——付诸实践的能力,”兰德尔·施特劳斯特别提起这点,“他从一开始便一直在找电脑业里最聪明的人,并设法挖到他们……若是请得到天才,他一定会去请。微软最重要的资产,其实就是比尔·盖茨和他的员工的群体智慧。”

从一开始,盖茨就坚持微软只用智力最好的人。微软称呼这些人为“高智商人才”,他向来也会主动出击,去吸引最优秀人才到公司里来。若有必要,盖茨甚至会亲自出马,参与招聘过程。如果某位特别出色的天才程序员需要更多的劝说才会加入微软,这时盖茨本人就很可能会打电话给他。

盖茨说:“这种事是没人能回避的。就智商而言,你一定要高人一等,唯才是问,才能挑选到最聪明的人来为你编写程序。”

物以类聚,星级人才都喜欢和业内的顶尖人物一起工作。所以,有时公司的顶尖程序员也会找到从前的同事,劝说他们加入微软。例如:盖茨在1981年从施乐公司研究中心挖来了查尔斯·西蒙伊(Charles Simonyi),而这位被称为“微软Word之父”的高手,转而又为微软拉来了许多人才。“就招揽人才这方面而言,我们是怎么弄来这些人的?就是靠口耳相传,”盖茨说,“因为大家都说在我们这里工作很棒……”

校园文化朔造年轻的氛围

一个有活力的团体必须有良好的环境相配合。盖茨精心策划总部,让它散发一种富有活力和生气的氛围,这样更能吸引年轻俊杰。园区里简洁雅致,开阔的社区空间和绿地,和那些刚从学校毕业直接加入微软的年轻人最熟悉的校园几无二致,而这园区的名字也取得很贴切,就叫作“微软校区”(Microsoft Campus)。道格拉斯·卡普兰于1994年写的小说《微软们》(Microserfs)则把这个校区好好嘲弄了一番。

精心护理的草坪,绿林环绕,低矮的屋檐下,白色墙面和墨绿窗户错落其间。X型的建筑物可以充分地采光。屋内的每一间办公室,一定有一扇门把它和外面隔开,一间办公室也只供一人使用,这和其他公司到处盛行的开放式办公室迥然不同。

他们这样是刻意要营造一种幽静和隐秘的效果,盖茨常要求员工“坐下来思考”,而这种氛围是他认为的必备条件。为了鼓励员工多作人际互动,他们又在园区里广设餐厅,这些餐厅的食物微软都提供补贴。

在公司的其他方面,微软也同样保持着成立之初的文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员工的穿着还是随随便便,出差旅行坐经济舱,住普通旅馆(连盖茨本人也是)。在这里没有什么等级标志,既没有什么高级经理餐厅,也没有什么奢侈的办公用具。

事实上,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崇尚节俭。几年前,有些员工好像忘记了这一传统,大方利用起微软的富足资源。微软立即着手重振节俭的家风,谆谆告诫员工摆脱自满习性,提醒员工时刻牢记微软的成就是“日积月累”得来的,“吃萝卜而非鱼翅”才是维持成功的不二法则。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微软园区的气氛为微软最重视的员工提供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工作环境。对于刚出校门的新人而言,微软的环境比起传统的公司总部要舒适许多。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可能需要在园区里花上许多时间工作呢。

用一个二流的人比用错人还遭糕

盖茨曾经说过,微软成长如此之快的最重要因素是因为微软拥有那些聪明的人才。在微软创立之初,他就招聘到了一批他认识的出色的程序员——他称呼他们为“聪明的朋友”——后来,这样的人愈来愈少了,他也就不得不开始召募“聪明的陌生人”了。

“史蒂夫·巴尔默和我唯一的一次真正的意见相左是在他刚进公司时。那时,我们公司里总共有25人。他说‘我们得多雇50人,才扛得下这么庞大的场面’。但我说‘不行,我们付不起薪水’。后来,我想了一天,改口说‘好吧,你要雇人你就快一点雇,但只能雇最出色的人。你若做过了头,我自然会告诉你’。结果,我们现在总共有2.4万人,而我们最关键的事,还是引进更出色的人才。”

这人标准使许多想进微软的人望而却步,盖茨也始终不愿放低这一标准。他深知,一旦吸引到了顶尖的程序员,其他同样水平的人才就很容易招募过来。别的公司对新进人员一般都有试用期,唯独微软宁愿在雇佣之前就把目标人选仔仔细细地审查一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用对了人,就可以省掉后来不必要的成本,包括员工因为不能胜任而必须离开时对于其他员工士气所造成的打击。

微软的用人守则便是用一个二流的人比用错人还糟。盖茨曾经对微软的经理们解释,他任用人才的优先考虑是“若有人没法进入工作状态,我们其实还好办,但你若用了个二流的人才,工作表现勉勉强强,那我们的麻烦就真的大了”。

依盖茨看来,一个二流的员工一旦在公司里占到一个位子,你就很难让他走开,以改用别的一流人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麻烦,盖茨从创业之初就始终坚持公司雇佣的员工人数,绝对要少于实际应付工作所需的人数。他的计算公式是“N-1”,这N便是公司实际所需的员工人数。

盖茨这条简单的经验法则强调的是非常明白的信息:只用最聪明的人,因为你永远没办法把你需要的人全弄到。所以,直到今天,微软里面始终找不到无所事事的人,而且盖茨本人也始终特别注意挖掘特别的人才,常常亲自出马面试。对此,他自己还颇为自豪。

百万富的家园

微软付给员工的薪水,向来比竞争对手要少。盖茨本人直到最近所拿的年薪也还不过50万美元。1993年,微软付给公司5名最高主管的薪水加起来才190万美元,而他们的头号对手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oration)的拉里·埃利森(LarryELlison)一人的薪水就是570万美元。微软之所以可以这样,在于他们常年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微软几乎所有的员工都享有在未来以固定价格购买微软股票的权利。

通过期权制度,盖茨造就了许多位百万富翁,这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位企业家。一位评论家曾这样说过:“微软至少有一项是独一无二的:任何时候,在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不会有这样一个园区,里面有几千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两位),每天还跑去工作。”

华尔街有家公司曾经估计,1989年在微软的程序员中,仅仅工作两年即成为百万富翁的绝对不少于2200位。这样的神话到现在依然不断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新人涌进微软,即使有人担心微软股价一翻就是两番的荣景可能已经过去。

不过,有一点盖茨很清楚,他时时提醒别人也提醒着自己,他的财富总额是和微软的股价绑在一起的。所以,随着公司股价一路不断攀升,要在何时才行使期权,就成了微软员工头痛的问题了。

微软内部流传一则笑话“我们这里价值10万美元的雪地摩托车特别多”——这说的是他们在微软股价飙涨50倍前行使期权而用2000美元买下的东西。

盖茨以微软的股票期权而非薪水作为员工报酬的大头,从而在绩效和报酬之间找到了完美的联接。他说:“我们用股票将所有人紧紧绑在一起。”

不过,这一点还是令许多人惊讶,就是微软的员工即使做梦也没想到会如此之快成为巨富,而且还有许多人会继续到公司上班。根据微软内部的调查,即使有员工离职而去,一般也不是因为他们的钱够多了,可以不必工作,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在微软的工作已经失去了挑战性。

不过,微软的这种文化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公司的元老有许多依然在位,尽管他们的财富可能好几辈子也用不完。利用公司的股票期权,许多刚二十好几或三十出头的人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们大可退休享受生活,但他们却没有。正如有位微软的经理所说:“他们还能干什么别的事?还有哪里能象微软一样有这么多的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