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格大师:康德
4655300000008

第8章 从家庭教师到大学教授(1)

一、三次经历

当时的家庭教师,不像现在普通人家请的补习老师,而是有钱人或者当地贵族才请得起的私人教师。这些富有的家庭,由于交通闭塞的原因。不能送自己年幼的孩子远行,就迫切需要将家庭教师请到自己的府邸,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差不多相当于中学里八年级的课程。被请的家庭教师多半是毕业离校的大学生,而这些刚离校的大学生,大都家境贫寒,有的会担任家庭教师达数年之久。按照当时世家的习惯,家庭教师除了教授他们在大学里学到的最基本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还要教授孩子们跳舞、骑马、击剑,以及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这类象征教养和地位的语言。家庭教师大多住在主人的家里,每天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安排他们的学习课程,随同主人一家出席各种上流社会的聚会及社交活动,有的甚至陪伴着学生在大学里上课。

从1747年到1755年,康德先后在3户人家做过家庭教师。当然,他始终注意不能离哥尼斯堡城太远,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愿意离开那里良好的文化氛围。

康德第一次做家庭教师,是在一个叫尤得申的地方,他的学生是一位新教牧师的3个年幼的儿子。也许是第一次教,没什么经验,而且教的时间也不长,这一次的经历没有什么故事好说。

第二次当家庭教师是在一个更偏僻的地方,教的是大地主许尔森的两个儿子。这一次的经历留给了康德很美好的回忆。两个男孩,一个叫恩斯特·路德维希,年约10岁,另一个叫格奥尔格·路德维希,才6岁。康德在许尔森家住了很久,和他们一家的关系都处得非常好。直到他不再担任家庭教师后的很长岁月里,他们还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许尔森父子对康德充满了无限的敬爱,他们把康德视为家庭里一位有趣而博学的人。尤其是小路德维希。也就是小格奥尔格,他天生聪明,并且志向远大,康德常常勉励他,如果能勤勉读书,日后定能进大学,并且有所成就。果然,小格奥尔格为他的老师争得荣光,进了大学,成为家族中惟一的大学生,后来还按照普鲁士贵族世袭的职业,做了一名军官。在菲德烈三世时,他还曾解放了家里的农奴,并受到威廉大帝的嘉奖,擢升为伯爵。这当中自然有着康德对其实施的启蒙教育的影响。

第三次当家庭教师的时间最短。这一次是在劳登堡的约翰·格布哈德·凯泽林伯爵家里。这一次最值得纪念的不是所教授的学生,而是学生的母亲——凯泽林伯爵夫人,她名叫卡洛林·夏洛特·阿玛丽。这位年轻的伯爵夫人比康德小5岁,是一位高雅而富有学问的贵夫人。她早已对研究哲学充满兴趣,曾在25岁时将一本哲学著述译成法文。她对艺术也有独到的见解,修养很高,她还是柏林的皇家艺术学院的成员,是她绘制了康德最早的肖像画。

和这样一位高雅而富有见识的夫人交往,令康德的家庭教师生活过得很愉快。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教授孩子们知识之外,康德还可以同夫人谈论学术和艺术,再加上寂静的乡居环境,更触发了他的勤奋和才思。这一时期。康德开始把精力从家庭教师转移到自己的独立研究上来,在他早已确立的研究框架上。他风驰电掣般地写作并发表了许多惊人的著作。

二、自然科学著作

康德的第一部论著已经引起外界的关注,但是就在大家准备将目光投向这位未来的学术新星时,他突然沉寂了。在康德做家庭教师的时期,他幽居在偏僻的乡野,过着沉静的乡村生活,直到1754年,才结束了自己为期数年的默默积累。几篇非常有价值的论文轰然而出,令他人始料不及。

1754年6月、8月至9月,康德在哥尼斯堡日报论坛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顿时使他至少在哥尼斯堡的学界名声大振。其中,第一篇是应柏林科学院悬赏征文而作的,题为《论地球于自转时是否有所变化》。在这篇论文里,康德得出了地球的自转由于受海洋潮汐的摩擦而减慢的结论。第二篇论著是《根据物理的推论地球是否会衰老》。地球在不断地衰老,哲学家对这一点毫不怀疑。一切的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然后走向死亡。在这篇文章中,康德把地球的年龄同人类的本质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地球处于中年期,而人类也已经达到一半的完善性。康德将自然规律与道德准则进行了比较,指明了宇宙同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自遵循的法则。这两篇论文后来都成为1755年康德发表的第一部有名的著作的序曲。那本著作就是接下来会讲到的《天体论》。

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现葡萄牙首都)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地震,大诗人歌德与大作家伏尔泰都曾撰文描写过那场灾难。而康德在《根据物理的推论地球是否会衰老》一书中则说,地球内部“蕴藏着火”,含有无限可怕的危机,好像预知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当时的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多数还相信这是“上帝的惩罚”。康德对里斯本地震作了科学的研究。并于1756年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来向人们解释地震的真相和原因,如《去年年底西欧诸国所蒙无妄之灾(即地震)的原因》《近来最大地震的再三观察》。这些文章让人们了解到地震是自然的现象,否认了地震是神灵决议的结果,此外,康德还号召人们做些爱护人类的事,告诉人们如何防御大灾难及阻止那些自己制造的灾难,例如战争。

三、《天体论》

1755年的复活节,一本题为《普通自然史与天体理论——或根据牛顿原理试论全部宇宙的现状及其机械论起源》的匿名作品在书市上面世。它就是康德的《天体论》。

在这本著名的自然科学著作中,康德提出了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上至今仍具有不可动摇的效用的理论。文中根据牛顿的理论,从物体的一般机械运动法则推论自然界的起源、天体之构造和天体运动的原因。康德把世界产生的奥秘解释为一种机械论的过程,指出它在简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具备时,就肯定会发生。他认为,宇宙在初始状态时原初物质微粒和原子处于一片混沌中,各种密度的原子质料,在两种机械力__吸引力和排斥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团块,最终形成星辰。康德还在文中指出了太阳系是怎样在简单的机械原因作用下,由太初物质微粒的混沌中形成的。

康德在这本著作中的理论后来被英国天文学家赫舍尔(1738—1822)的观测所证实。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对康德的理论做了修正,并用实验对其进行了证实,因而这个理论在自然科学史上也被称作“康德—拉普拉斯理论”。

我们的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发表的第一部大部头的著作竟然是关于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著作。这不得不让我们回想起哲学家在小时候所受的启蒙教育,那位温和的母亲带着他去看星空,跟他讲天文知识;还有大学里教授数学和物理学的克努岑老师,是他领着康德走进了牛顿的世界,走进了数学和天文学的世界。也许正如康德自己所说,在晴朗的夜里凝视繁星密布的天穹,它给人带来的那种愉悦,惟有高贵的心灵才能感受。

四、获得教职

1755年,为了在哥尼斯堡取得在大学讲课的资格,康德最终放弃了家庭教师的工作。从读大学起,康德就选定了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那就是大学教授。但要实现这个理想,却是长路漫漫。

首先,康德必须取得硕士学位,这样才能走上讲台,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因为硕士只能当编外讲师,还不是大学教授。编外讲师是按照听课的学生人数来获得自己的俸禄的,没有固定的收入,这意味着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收入。编外讲师是大学编制以外的老师,而大学教授才是大学真正聘用的老师。在当时,大学聘用的教授是按照学科来定的,而且是终身制。也就是说,如果哪一个人想要当上某个专业的教授,他必须等待这个教授的职位空缺出来。而等待教授职位的空缺只有等到这个教授退休或者去世才行。想要当上教授,不仅仅要成为一位著作家,而且还需要很好的耐心和不错的运气。不管怎么样,康德已经开始了向大学教授这一职位迈进的路程。

这一年的4月17日,康德向哲学系递交了一篇拉丁文论文《论火》,作为他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我们知道1746年秋天,康德就离开了大学,只留下了那篇用德语写作的《论活力》的文章作为大学结业的论文。他没有获得任何学位。当时的学位授予并不像现在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只要在大学里待上几年,完成所要求的课程,就可以获得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要获得学位必须呈递论文,而且要以拉丁文写作,除此之外还要用拉丁文进行论文答辩。7月12日,康御顺利地取得了硕士学位,但他还不能获得讲师资格,他还必须通过一个允许任教的论文评论会。同年9月,康德提交了另一篇论文《形而上学认识的第一原理之新解释》,并参加了这篇拉丁文论文的评论会。不久,他又举行了一次公开的讲演,只有在这之后,他才能获得正式的编外讲师的资格。

康德的演讲是在哥尼斯堡新城的一个名叫基普克的教授家中进行的,因为那里有一间宽敞的教室,当天,教室的前面和阶梯上都站满了听讲的人。据这些人回忆,当时康德硕士颇有些紧张,而且略显惶恐,不知所措,看上去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场面。他的声音很低,语速也有些局促。刚开始还常常出错又自己更正。但是,几分钟后,康德的态度就稳定了下来,从容不迫地继续讲演,不仅议论透彻,而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般的听众都对他的知识渊博和讲演才能佩服不已。就这样,康德取得了编外讲师的资格,开始了他的大学授课生涯。

五、大学授课

这位编外讲师第一个学期讲授3门科目:逻辑学、形而上学和数学。因为在此之前,康德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著作家,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所以来注册选听他课程的学生还比较多。第二学期他又加授了自然地理学,康德算是第一批开设此课程的讲师之一,这也是他生平最喜欢的科目,因为在他看来,地理学是能启发人类理解力的最好学科,所以他一直教授这门课程直到晚年。

后来,康德教授的课程科目越来越多,包括数学、自然科学、人类学、自然地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哲学、自然神学甚至自然法学,有时还有哲学百科、教育学等。

这位勤勉而收入微薄的硕士。尽职尽责地做着一名教师应做的和所能做的一切。他的课程安排总是满满的,看看这个课程表吧:上午8点至9点为逻辑学,9点至10点为机械学,10点至11点为理论物理学,11点至12点为形而上学,下午2点至3点为自然物理学,3点至4点为数学、平面几何和三角学。除了规定的课程时间,在每周三和周六的剩余时间,他还纯粹尽义务地承担起帮助学生复习、解答一切疑难问题的工作。在他供职期间,他每周的授课时间平均在16小时以上,多的时候竟然达到26小时。讲授这么多课程,康德并不是为了赚取报酬,而是尽一位教师的本分。据众人一致的说法,他是一个最守时间、尽心教学的模范老师,除了学校的正式假期之外,他没有一次因著述忙碌或者其他原因而缺课。

如此多的科目,如此精力充沛地授课,不得不说康德是深受着自己的老师克努岑的影响,想当年,克努岑老师也是给他们开了几乎所有的课程。除了继承了老师的职业道德,康德的教授法也与老师的如出一辙。他强调学生不要一味地模仿,要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研究。他重视启发学生的理智,然后逐渐培养他们的理解力,最后才引导他们完成自己的学问。他的教学法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他认为教科书只不过是“推动机”,对于教科书上所主张的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除了教科书,康德还常常自己准备一本特别的簿子,里面都是他的笔记和讲稿,为的是尽可能地将各种术语和概念都解释得通俗易懂,让一般的学生、那些心不在焉的学生都能够对他所教授的课程感兴趣。哪怕是获得一点点的知识。

据他的学生回忆,康德渊博的学问,常常使得他逸出所讲课题之外,但是又让大家听得兴趣盎然。他的语言典雅,表达优美,从来不危言耸听,也不哗众取宠。这位博学而又能深入浅出的教师总是神态温和,面对向他询问难题的学生,他总是乐于详细解说,就像无事闲聊一般。

这样的教师自然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德国文学批评家赫尔德曾经亲耳聆听康德讲课达三十余年,在他的一封信中,曾谈到当年听课的感受:“我能结识一位大哲学家做我的老师,这是我一生荣幸无比的事,他青年时代那一种很愉快的情绪,我想即使到晚年也仍然不变。他那宽阔的为自由思想所构成的广额。是一个永远难以磨灭的欢乐之府。泉涌般的语言,从唇际流出,时常搀和些诙谐喜悦的词句。他的训诫的讲演俨如平辈间聚谈一样,他竭诚探讨莱布尼茨、沃尔夫、鲍姆伽登、克鲁西乌思和休谟诸家学说,寻求开普勒、牛顿两位物理学家的自然法则,并研究当时卢梭的著作《爱弥尔》与《新爱洛丽丝》,以及注意每一个他所了解的科学的新学说……他提到这些人名字的惟一目的全在于唤起听众对真理的向往,对人类幸福的崇高激情,对伟大而美好事物的渴望……对毫无研究价值的事物,他绝不留意。阴谋党派和利害观念,爱慕虚名,在他看来对于真理的阐明和推演是丝毫无关的。他只是激励敦促学生‘自己思想’。他的个性中不知何为压制主义。这位令我平生怀念敬仰的人,便是伊曼努尔·康德。他的形象总是令人愉快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除了哲学方面的课程,这里还不得不特别提到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康德最喜爱的一门课程,但是如何将这门课程讲好呢?这对于一个一生都没有离开过、也不愿意离开自己家乡的教师来说。还确实是个问题。在当时,这门课程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也没有综合性的著作,康德又无法用实地旅行获得的经验观感来补充授课,余下的就只有靠自己精彩的讲解来弥补。极强的记忆力和生动的想像力帮助了康德。他对一切细枝末节的留心和从这些细节引发出去的想像,使得他可以非常生动地、近乎再现地描绘出异邦的景象。作为一名教授地理学的老师,康德虽足不出户,却仿佛游历过全球,远涉重洋,跨越荒漠,攀登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