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北京通趣说老北京
4655100000012

第12章 “真龙天子”·皇帝·龙袍·皇后与妃嫔

一 “真龙天子”的由来

赵先生问:

人们说:“真龙天子”,不论怎么说,毕竟是属于传说。不仅如此,而且有人还说得更具体,说“真龙天子”的传说始于黄帝,有什么道理,究竟是怎么回事?您能不能给我讲讲使我也能够弄个明白?

钱先生答:

您提出的问题很好,咱们先从黄帝说起。

·黄帝·

这里说的“黄帝”,是指古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那么,黄帝的一生究竟怎样呢?

据说我们的祖先——黄帝的一生,其基本情形,大体上可作这样的归纳概括: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属河北)击杀蚩尤。从此,他就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不仅如此,而且自古还传说,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是始于黄帝当政的时期。

再例如,至今现存的《内经》一书,实际上,是属于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故又被称作《黄帝内经》。

·龙·

从古至今,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们非常习惯说“龙”,或者说“我是属龙”的,或者说“皇帝是真龙天子”,等等。其实,“龙”实际上是没有的。而只不过是属于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雾的神异动物。尽管如此,古时候,毕竟是逐渐出现了将龙作为“鳞虫之精者日龙”,并且出现这种认识,亦相当早,例如,在古籍名著《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里,就有这样的记载:“毛虫之精者日麟,羽虫之精者曰凤,触虫之精者日龟,鳞虫之精者日龙,……。”

古时候,人们将所谓的龙纳入虫类,并且指出“鳞虫之精者曰龙”,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例如:古生物学上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如恐龙、鱼龙、飞龙等。

尤其是当社会发展演变到封建社会的时期,逐渐形成了人们习惯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例如,称皇帝为“真龙天子”,以及称“龙颜”,“凤子龙孙”,等等。

然而,所谓“真龙天子”,只不过是属于对封建皇帝加以神化罢了,哪有什么“真龙”,或曰“真龙天子”?既然是没有,那么为什么自古传说什么“真龙天子”?“真龙天子”的传说究竟始于何时?

·“真龙天子”的传说始于黄帝·

传说我们的祖先,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少典娶有娇氏的女儿附宝为妻。有一天,有熊国君少典与妻附宝,在几名大臣的陪同下,外巡视察时,乘船来到了一处名叫三河的地方,使附宝猛然间想起来一件事儿,就对其丈夫少典说:“我想起了父亲曾经对我说过:孩子,你就是三河岸上的一块大仙石生的,……偏巧,今天咱们来到了这里,我很想看看那块大仙石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能不能上岸去找找那块大仙石在哪里?”丈夫少典听了妻附宝的这番话,打心眼儿里非常赞成,他想:“附宝,我和你一样,当然亦是很想看看这块仙石……。”

有熊国君少典和妻附宝,在几名大臣的陪同下,就将船靠岸了,少典和附宝就一直往前方奔去,就在这时,忽然天色一下子变得十分暗淡,附宝往天空一瞧,有一条大黄龙,竟张牙舞爪,直奔她而来,吓得随从少典的几名大臣,连滚带爬,都逃跑了;而国君少典也被吓得魂不附体,一动也不能动了,面朝地趴着;而附宝跟别人不一样,她看得清清楚楚:天空中,直奔她而来的那条大黄龙,渐渐变小了,竟使她如醉如痴,仰身倒地上的附宝,忽然感到有一种奇特舒适的感觉,随后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过了一会儿,附宝苏醒过来了,她感觉身体格外轻松。

传说,有熊国君少典的妻附宝就这样有了身孕。几个月后,附宝分娩,生了一个男孩。这孩子生得皮肤淡黄,使附宝感到颇似几个月前看见过的那条黄龙。附宝再仔细看看孩子的额骨,亦是隆起的,其形状像似天空中的太阳;细端详孩子的面部,像似有龙的相貌;再一察看孩子的手足,怎么看怎么瞧,都非常像似龙的爪趾。

附宝和有熊国君少典,夫妻二人都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就给儿子起名,叫做轩辕,并且夫妻二人都一致认为孩子是“真龙天子”,将来长大,必然会成为天下著名的一位君王。

从此,这“真龙天子”就逐渐在社会上流传开了。

二皇帝·龙袍

赵先生问:

人们说:“皇帝”的称谓,始于秦代。但为什么称作为“皇帝”呢?还有,皇帝穿的龙袍,究竟是怎样织造出来的?请您给我讲解一下。

钱先生答:

回答您提出的问题,需要先从秦王赢政(亦作“秦王政”)说起。

自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开始,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仅仅在10年的时间里,秦王赢政就把韩、赵、魏、楚、燕、齐割据称雄的六国给灭掉了。

·皇帝·

那么,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了天下后,为什么始称为“皇帝”呢?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丞相李斯等人根据传说中的三皇,就尊称秦王赢政为“秦皇”。但秦王赢政感到这样还极为不够,没有把他统一天下的大功劳突出出来。他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所以,就决定兼采帝号,始称为“皇帝”。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并且一直被沿袭到清代。

封建皇帝生前有名字和年号,死后则有庙号、陵号。

皇帝生前的年号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自汉武帝(刘彻)起至元代,皇帝的年号往往有若干个,如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就有11个,即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到明代就不同了。明代16个皇帝,除了英宗帝有两个年号正统和天顺而外,其他的皇帝都是只有一个年号,如明代第一个皇帝朱元璋的年号为洪武,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为建文,第三个皇帝朱棣的年号为永乐等。

皇帝死后的庙号 所谓庙号,即指皇帝死后在太庙所立祭祀牌位上的名号。《旧唐书·高祖本纪》载:“群臣上谥日大武皇帝,庙号高祖。”因此,我国历史上就将死后的皇帝简称之为汉高祖、唐太宗、明成祖等等。

明十三陵 在北京昌平区,位于距城约44里的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十三陵,从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修建长陵起,直到清顺治元年(1644年)修建成思陵止,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十三陵地区成为一般人不能随意踏入一步的禁地,住有一大批守陵的卫士。

·龙袍·

为了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权威,皇帝穿的衣着被称为龙袍,并特别讲究要取阳数之极九之天数,即龙袍上要绣九条金龙。如《大清会典·舆服》中载:“皇帝龙袍,用明黄袖、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纹),金龙九。”尤其是皇帝即位登基、发诏书,以及元旦、冬至和皇帝生日等,在太和殿举行庆典活动,皇帝特别要穿上龙袍升座。殿前陈列的鹤、炉都升起袅袅香烟;太和殿廊下的金钟、玉磬和笙、笛、箫、琴等齐鸣;跪在丹墀和广场的文武百官三呼万岁,充满了肃穆的气氛。

明代皇帝穿用的龙袍,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有这样的记载:“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就是说,明朝供皇帝穿用的龙袍,其织染局设在苏杭二州。那么,龙袍是怎么织造出来的呢?《天工开物》里说:“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手提花本,织过数寸,即换龙形。”所谓“花楼”,就是指明代时的织布机。织造龙袍,一般由两个技术熟练的人掌握花楼,手里拿着花样提花,每织过数寸后,就换另一段龙形的图案。织绣龙袍与一般织品不同,其人工的繁重和成本,都要增加十几倍之多。

三皇后与妃嫔

赵先生问:

人们说:“皇后”的称谓,与“皇帝”一样,始于秦代。但中国历史上皇帝后宫除皇后外,往往妃嫔众多。具体情形怎样?请您给我说一说。

钱先生答:

好!那我就说说。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自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秦赢政二十六年)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后,始称皇帝起,亦就随之出现:将皇帝的正妻,誉为皇后;将其侧妻称为妃。从清康熙皇帝以后,清代的后妃制度逐渐完善,规定:将皇帝的祖母,称为太皇太后;将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将皇帝正妻,称作皇后;皇后以下,设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等则无定数。此外,将先朝的妃、嫔,呼之为太妃、太嫔。她们居住在皇宫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一般说来,皇帝的祖母和皇帝的母亲,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居住在慈宁宫。太妃、太嫔等皆随往;人们俗称的正宫娘娘,即皇帝的正妻——皇后居住在中宫:皇后以下的皇贵妃、贵妃、妃、嫔等,皆居住东西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