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潇洒东坡
4649200000009

第9章 学 无 止 境

卷二春风得意

第九章学无止境

苏东坡长到18岁,已经成长为一位风姿儒雅的美少年。风流倜傥,俊逸潇洒。而且,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学贯古今,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七步成诗。是大家公认的眉山第一大才子。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在众口一致的赞誉声中,难免滋长自满情绪,苏轼也俨然以‘眉山第一才子’自居。踌躇满志,得意洋洋,趾高气扬,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一天,矜持自负的他,竟然大笔一挥,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幅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横批:学富五车。

某日,苏东坡背手站在门口,欣赏着自己的对联,轻声吟哦。心想:‘眉山第一才子’,舍我其谁?!回头见一位老者,须发皆白,美髯飘逸,拄了龙头拐杖,蹒跚而来。看了半天对联,赞道:“好字,好字!苍劲挺拔,潇洒飘逸。改日向公子讨幅字画,悬挂中堂。久闻公子才名,如雷贯耳。今日特来讨教。”说着,从衣袖中掏出一本卷了又卷的线装书,双手递给苏轼。苏轼展开书页,仔细观看,竟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不用说再知道字义了。白发老人狡黠地眨眨眼睛,道:“再仔细看看,有没有认识的?”苏轼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一本书就是一字不识。急得满头大汗,一脸囧相。白发老人神秘地笑了笑,扶杖蹒跚远去。

苏轼恍然大悟,老人是在教训自己。就把记得书中的几个字去问父亲。并诉说了那位神秘的白发长者。那些字,父亲也不认得。他掏出火镰,打着纸捻,咕噜咕噜地吸了几口水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不管这位白发长者是人,还是神,他教训得极好。”他指了指近处的一个大水缸继续说:“你看这口大水缸,个大肚圆容量大,自然盛水多,即所谓‘有容乃大’;缸满则水自溢。俗语说,‘满招损,谦受益’。永远要记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才读了几天书,竟敢口出狂言,写下如此目中无人的对联!还不赶紧扯掉?!”

苏轼肠子都悔青了;自己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老人拿得那本书,自己从来就没见过,别说读了;书上的字竟然一字不识。丢死人了,自己竟然狂妄地写出‘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还‘学富五车’呢,简直狗屁不是!那位神秘的老者,分明是上苍派来教训我的。今后当引以为鉴,谦虚谨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苏轼立即研磨提笔,在上联添了‘发奋’二字,在下联添了‘立志’二字。另写横批:学无止境。这样门上的对联就成了: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横批:学无止境。

苏轼毕竟是才子。虽然,上下联只填写了两个字,但改写前后意义全然不同。改写前,给人一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强烈感觉;改写后,全然是一位发奋读书、励志向学的莘莘学子的形象。

父亲苏洵捻着长须,看着改后的对联,连声赞道:“改得好,改得好!学而后知不足;知孺子之可教也!当初,老父为你取名轼,字子瞻,汝可知何意?轼,是车前头那根用做扶手的横木。这跟横木有些过于张扬外露,希望你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所以取名苏轼。但是又担心你过于张扬,遭人嫉妒,故给你起了个字,叫子瞻。希望你能高瞻远瞩,用心看清楚前面路途的风险。你前面要走的路,可能是康庄大道,也可能有激流险滩。取字瞻,把字做了名字的补充。今日对联之事,当引以为戒。”

“父亲教导的极是,孩儿铭记在心。”苏轼恭手答道。

千年之后,一位开国伟人***通俗地说: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乃至理名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