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4647500000019

第19章 保持农民本色,土地才是我的根(1)

一、淡泊名利,我心依旧

有记者问:“出名了,如果有钱了,有没有想过改善生活,盖个新房别墅什么的?”

朱之文干脆利落地回答:“不不不,没想过。现在,家里房子下雨天也不漏雨了,可以了。人家亲戚朋友不要的衣服都给我孩子穿,够了。”

成名后,他还是喜欢吃家常饭菜,从来不眼馋那些山珍海味。说实在的,吃不惯,还没味道。

他现在的出场费还是和以前一样,别人给多少他就拿多少,从不狮子大张口。

有人找他演出,问:“你是朱之文吗?”

他说:“是。”

对方:“有演出你能来吗?”

他说:“正常就能。”

对方:“你要多少钱?”

他问:“你给多少?”

对方:“2万中不中?”

他说:“中。”

对方:“1万中不中?”

他说:“中。”

对方:“不给费用中不中?”

他说:“为公益就中。”

在这么多场演出中,他从来不要多少钱,如果人家硬给,给多了,他就再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学校、敬老院。

他从小长这么大,看老板拿百元大钞,一拿就几万几十万,他看都不看。他知道,那些钱不是他的。就算是亿万富翁,假如你人没了,不是什么都带不去吗?他常想,真有钱,就要给村里修修路(后来这个愿望实现了)。大家说他心眼好,没忘本,这话他听着心里舒服呢。

有人问他是不是给自己换个好点的手机,他说不换,到现在还是用他原来的诺基亚手机(最老的那种款式),如果让他用那高档苹果手机,那复杂的操作,他用不上来。

现在是有点烦,找他代言的单位很多,以后还会越来越多。

他的总体原则是:他是大家选出来的,他们让他代言,他推辞不大好。

但是他也有自己谨慎的一面。尤其是最近两年,明星代言的产品纷纷出现问题,所以他说代言前首先会先看对方的证件,必须得合法才行。

其次,他说代言的东西一般都会事先体验,看看效果如何,他试着行的才代言。

如果明星们代言产品时候,都这样谨慎、爱民该多好。

他很重视公益演出,这保持本色,坚持方向的根本。2012年新年伊始,他就参加了1月3日的“手挽手2012新春公益晚会”;5月1日,荣获全国性的“爱心公益演出贡献奖”;5月9日,又参加了“星光大道”5月20日助残日特别节目。还热心帮助一位脑瘫歌手,大力赞助,对方很是感激。

有钱没钱,这个农民歌手还按老百姓样子过。孩子、老婆、乡亲邻里和和睦睦,比有钱还开心呢。

二、“被离婚”,出名不出轨

朱之文的妻子李玉华,十几年前嫁到朱楼村,勤于劳作、不善言谈。自从他出名后,她就遭殃了,不仅家务活干不成,家里来了很多人。面对记者们的镜头,她都扭头羞涩地一笑:“我不会说,反正我喜欢听他唱歌。”

在朱之文最贫困潦倒的时候,李玉华选择了他,悉心照料他的生活,精心打理家务,生儿育女,劳苦功高。朱之文十分感激她,他们夫妻感情深厚。他在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比赛中,发自肺腑地喊出“出名不出轨”的诺言!

有些记者很无聊,经常问李玉华“朱之文红了,你是不是有思想压力”这类话,言外之意是否担心离婚的话题,这让她感到很尴尬。还好,她的好姐妹们常替她回答:“咋能离婚呢,两口子感情好着呢,再说了,他们都有俩孩子了。”

但担心什么,就来什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则关于“朱之文离婚”的谣言,像股妖风,从某个角落飘荡出来。该谣言煞有介事地说他在北京包养了一个名女大学生,给了妻子一大笔钱,达成协议,她终于同意离婚。

这假消息被很多人转载,造成极坏的影响,有人信以为真,指责朱之文人品,像当代陈世美。

广大粉丝的眼睛是雪亮的,纷纷对谣言散布和传播者展开驳斥挞伐,很多人建议他运用法律的武器讨回公道。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该谣言主要传播者之一——济宁信息港某负责人坐不住了,公开发表致歉声明:

“朱之文的粉丝你们好,我是济宁信息港站长,首先我先声明,文章不是我写的,我也是在别人QQ空间里面看到的,然后又复制到我的网站上和新浪博客里面。我是一个站长,作为站长都知道文章的原创性,因为百度不收录QQ空间里面的日志,我就把文章复制下来,然后发布到我的网站,百度就收录了我的文章。我也不知道现在反应那么大,我先说句对不起,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转发这种没有根据性的文章很不可取,今天好多朱之文粉丝朋友打电话让我声明一下,我要来声明,对不起,朱大哥。”

既然他们知道自己错了,朱之文心地厚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也不愿意借机索要名誉损失费。如果换作是别人,会怎样呢?

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朱之文是一个有品格的人,绝不会像某些明星那样风流浪漫,也不需要用绯闻炒作。

他和贤妻李玉华的深厚牢固感情,经受得住风吹雨打和时间的考验。

三、造福家乡先通路

朱之文心里有亲人,对老人以顺为孝,过去,他不会乱花掉老爹看病的5角钱,一直默默守候病弱的老母亲许多年。

他心里有妻子,“出名不出轨”正是他心灵的表白。

他心里有孩子,用行为教育着一双儿女。

他心里有兄弟,尊敬兄长,珍爱姐妹,就是再紧再累,也给远在他乡的兄弟姊妹打个电话,报声平安。二哥朱之芳要盖楼房,他大力支持,借钱给他用。每到过年过节,他都要问兄弟姐妹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

他心里有乡亲,与乡亲们和睦相处,尊老爱幼,与乡亲们一起生活、劳动。他从不会和乡亲拌嘴,“叔叔”“婶子”等尊称是他自然交流的流露,对孩子会幽默地逗他们玩。

对于公益事业,他尽心尽力。如2011年9月1日,他外出为本村购置健身器材。先去菏泽,后又定陶县冉崮镇,均没如愿。9月2日,他骑电动车到了商丘、曹县青崮集,才如愿以偿买回。由厂家把健身器材装上车,下午运到朱楼村,他骑电动车回家。

健身器材是他个人出资购置捐献给本村的。他觉得现在手里稍微宽余一点了,置办一套健身器材,让周围村庄上的人,邻居或者本村老人能锻炼身体,小孩能玩,也省得大人看孩子了,这就是置办动机。

2012年8月12日,在朱楼村修路施工现场,处处是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

施工队伍正在挑灯夜战,挖掘机低吼咆哮着,机动三轮车运送土石方,加班加点地铺垫路基。工程进展顺利,随后还要对路面进一步硬化。随着工程的逐步推进,朱楼村告别了黄土路的历史,这条黄土路将变宽、变身为柏油路,极大地改善了朱楼村人的出行环境。

这条惠及众乡亲的康庄大道现已修成,从他们村到吴村,乡亲们告别了狭窄土路,再也不用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宽敞的大路上,车辆奔驰,村民们还在上面晒麦子。

这条路,人们感激地称呼它为“朱之文路”。

四、放飞福利的气球

2011年7月3日央视7套《阳光大道》节目录制传出朱之文要办气球厂的消息。

就在不久前,通过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也宣告了“大衣哥”牌气球厂筹建处正式成立!经过工商注册:“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气球福利厂”(福利厂,税可优惠),选址在朱楼村,现机械设备已运送到指定地点。

朱之文有这个愿望,已报道过很久。听到正式消息,不少人叹气,还有人惋惜他“弃歌从商”。一位年长粉丝的报道《一个粉丝追星的22个小时》,介绍了详情。《阳光大道》是为支持农民工创业搭建的联系平台,6位老总带着无偿支持、价值30万以上的投资项目,与从全国选出的3位农民代表当面交流(朱之文是其中之一)。

他的愿望是在家乡建一个气球厂或者一个玩具厂,让乡亲们不远离家门就能挣钱。

节目中,他坚持原则,对老总们介绍的项目难以接受,老总们认为他办厂的实际与市场有较大距离,但仍被他帮助乡亲共同致富的热诚打动。两关过后,仍有5盏灯亮着,把选择权交给了他。

但是经过考虑,大步走向5位老总,握手致谢,走开,却没有灭灯。既表示尊敬对方,又表示对5位老总无偿支持的项目全部放弃,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他就是这样倔强,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

他建气球厂的梦想一是儿时的情结,自幼家庭生活贫困,哪怕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气球,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奢望;二是一种愿望,帮助自己父老乡亲致富的一种良好愿望。他小时候喜欢气球,又好玩又便宜,但因家境贫寒,从没玩够。现在条件好了,要圆儿时的梦。记得有幅照片中,他家里到处是气球。

如果只为家里需要,用不着办气球厂,办气球厂也发不了大财。他是推己及人,希望家乡孩子能方便地买到气球、玩具,享受到童年渴望得到的乐趣。

他曾在家乡附近打工,但挣不了多少钱,因此想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别笑他“目光短浅”,这就是朴实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异曲同工,属于同一思想范畴。

杜甫讲的住房,是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他看重的气球、玩具汽车,是儿童的娱乐需求。娱乐是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向高端发展就升华为艺术。这和他终生痴迷的歌唱艺术是一脉相通的。作为一位歌者,他多少有点艺术家的浪漫气质,十分注重精神生活。

朱之文唱歌事业的成功,是办厂成功的保证。所以他的底气充足,不害怕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