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安住我身
4639300000013

第13章 以共修净化人心

佛光山的弟子们编辑了《佛光山开山四十周年纪念特刊》,将开山四十年来的过程,详实记录下来,并配上许多珍贵的图片,日前向我邀稿,要我撰写总序。

看着这套书,仿佛时光倒流,四十年宛如一瞬,半生岁月随着书页的翻动迤逦开来。佛光山自一九六七年开山以来,我们的建设,从一片荒烟蔓草,到被称喻为“现代十方丛林”、“国际化佛教道场”;我们的组织,从早期的五堂二会,到今日的五院十四会;我们的弘法,从传统乡间布教,走人恢宏殿堂;我们的人众,由最初十余位,增加到一千三百余位。这一切都肇因于佛教发展的需求,僧信二众数百万人的发心努力,以及大时代、大环境的影响所趋。

犹记得最初开辟佛光山时,当时虽然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没有今日企业管理的理论,然而佛光山的每一栋建筑,是我与弟子蹲在地面上,就着泥地,以树枝绘出全山硬体的轮廓;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是我与心平、心定、慈庄、慈惠,慈容等弟子胼手胝足的开垦、搬运,始有现今的规模。甚至佛光山弘法的宗旨——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亦是在群策群力、集体创作中规划出来的。

佛光山的大众在工作上,个人或许有见解、看法、判断上的不同,但是一旦关系到本山的大体、佛教的需要,大家马上步调一致,从未有思想上的争执,所共有的是克服困难、同舟共济的用心。原因无他,只因我们是佛光山的一分子,是佛教的一员;这就是开山的精神。

如今,佛光山开山四十年,在历任住持心平、心定、心培等和尚的带领下,在世界各地建立近两百所的别分院道场,致力于人间佛教的推动,让佛陀的慈云法雨遍布于全球五大洲,润泽群生。例如:

在文化上,出版各类佛教书籍和视听教材,兴办佛教第一份日报《人间福报》、创办电视媒体“人间卫视”,发行佛教学术论文双月刊《普门学报》,举办国际性的佛教学术会议,于世界各地广设十所美术馆,将佛教梵呗带上国际舞台,传扬至西方等国家。

在教育上,于海内外设立十六所佛学院,培养了一千三百余位僧伽人才,在世界各地播撤佛法的种子。社会教育则办有儿童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如:佛光大学、南华大学、西来大学、南天大学;以及成人教育,如:都市佛学院、信徒大学、教师佛学夏令营、胜鬘书院、短期出家修道会等,让在家居士能深入佛法,以之作为生命活水的泉源。

在慈善方面,规划有育幼院、安养精舍、老人公寓、云水医院、万寿园,将人的一生,从生、老、病、死四层面,纳入服务项目,以及偏远地区医疗义诊、急难救助、海内外赈灾等,辅以佛法的慰藉,滋润有情众生。

在共修方面,佛光山修持中心——禅净法堂、念佛堂、抄经堂,常年举办修持活动供大众参修,尤其举办朝山礼佛、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戒会,让信众从中长养法身慧命,将佛法实践在生活中。海内外各别分院亦成立念佛共修会、八关斋戒会、各项法会等,接引民众沉淀心灵,奋起飞扬。

为将开山四十年来的弘法经验传予后人,佛光山宗委会特别编印《佛光山开山四十周年纪念特刊》,记录本山之宗风、组织、制度、教育、文化、慈善等弘法事业,留下重要且宝贵的历史资料。因此,本书具有以下三项重要意涵:

一、是佛光七众弟子见和同解、力行菩萨道的体验。

二、是佛光山推动人间佛教,迈向国际化的轨迹。

三、是佛教与各宗教尊重包容、交流融和的展现。

《佛光山开山四十周年纪念特刊》一共分为十册,每册的内容简介如下:

人的读书,就像匠人切磨钻石,每一部书都是一具切割轮,磨除晦暗表层,让智慧穿进内心,折射出美丽光芒。书卷中得智慧,阅读是与古今圣哲相往来。读书人心,一句偈也能在生活中运用,获得万千价值。 大师以笔作为修行的福田,从年轻时艺文的创作,中年擘划主持的丛书巨作,剑晚年思想散发的恢宏精彩,他躬身力行“人生三百岁”发光发热的生命哲学。

第一册佛光宗风:佛光山的宗门思想、组织制度、师徒传法。

第二册新春贺函:每年初我写给信徒的新春贺函,并报告去年度佛光山的工作成果。

第三册僧信教育:佛光山的僧伽教育、信众教育、社会教育。

第四册文化艺术:佛光山的文字出版、影音传播、书画特展、梵呗演唱、佛教学术会议。

第五册慈善弘法:佛光山于海内外的慈善赈灾、救援关怀、养老恤孤、监狱弘法布教。

第六册国际佛光会:国际佛光会创会以来的成果报告。

第七册国际交流:佛光山与各宗教的交流、佛光山于世界各地的贡献、全球同祝佛诞节、佛光人的获奖记录及弘法度众的诸多创意。

第八册佛光道场:佛光山全球近两百所道场的介绍。

第九册佛光山大事记:条例开山四十年来的重大事件记录。

第十册创意与第一:呈现佛光山与时俱进、融和传统与现代,弘扬人间佛教的具体实践。

本书的编辑架构,若用球体为喻,是以竖穷三界的“时间”为经,如:四十年来的《新春贺函》、《佛光山大事记》。横遍十方的“空间”为纬,如:遍布全球的《佛光道场》、《国际佛光会》、《国际交流》。以佛光山“四大宗旨”为体,如:《僧信教育》、《文化艺术》、《慈善弘法》,及含融于各册的共修活动。最后,覆以“解行并重”为用,如:精神领导的《佛光宗风》、力行事证的《创意与第一》。

四十年来,佛光山在弘法事业的推动上,对社会有着改善风气、净化人心、融和群我的贡献,对佛教也戮力于“人间佛教”蓝图的建构。未来,佛光山在发展与思想准则上,有以下几个方向:

1.继承观念,发展思想。

2.继承制度,改进规约。

3.继承宗风,认知历史。

4.继承传统,重视人间。

5.继承集体,团结大众。

6.继承善美,淘汰陋习。

7.继承誓言,光大愿力。

8.继承过去,开拓未来。

自忖我这一生,皆以报恩的心情,来弘法度众、回馈社会。为报师恩,我复兴祖庭;为报佛恩,我建立佛陀纪念馆;为报众生恩,我广弘佛法。期望佛光教团在大众的深耕厚质中,行事续以“集体创作,制度领导,非佛不作,唯法所依”为规范。佛光子弟必须具有“佛教第一,自己第二;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大众第一,自己第二;信徒第一,自己第二”以教为命的精神;必须具有“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功成不居的理念,共同肩负起弘法利生的神圣使命,为全球各地的佛教发展,注入更多元的活力与生机。

二〇〇七年八月八日于佛光山开山寮

(《佛光山开山四十周年纪念特刊》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