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的探险
4639200000052

第52章 在大时代的转折点上

无常世间,是永恒不变的法则。随着时代的流转,佛教为适应时空的变化,也发展出不同的佛教文化形态,建立了不同的教团。当然,在各种环境的差别下产生的佛教新生命,必然也无法与历史的足迹分割。

佛教传到中国后,从翻译经典到各宗各派的发展,绵延两千余年,深深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内涵。直到明清以后,佛教被赶入山林,才导致佛教的衰微没落。幸而,民初太虚大师等一代大德,为了救亡图存而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佛教的复兴出现了曙光。尤其,台湾佛教继承汉传佛教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中期之后,发展出新世纪的佛教形式,以适应新人类文明的步伐,快速向世界传播。

台中慈光寺住持惠空法师说,台湾佛教的发展,处在这个大时代的转折点上,有其特殊的意涵,希望为台湾佛教做一历史记录,也对承先启后的佛教发展做一个检讨与回顾。乃至近年来,两岸佛教交流愈发密切,愿意提供一点点佛教在台湾的轨迹过程,作为未来大陆佛教发展的参考,因此,发起编辑《台湾佛教丛书》。

这套丛书,从二○○一年就开始筹划,预计发行一百册,每册大约二十至三十万字不等。全套分成:总论、佛教思想、僧团制度、佛教文化、思想交流、人物传记等六大类。除了由他自己担任总策划、编辑,以及跟随他的弟子协助执行之外,并且广邀台湾、大陆知名教授如游祥洲、杨惠南、方立天、杨曾文等,参与原则性问题的咨询。

而参与撰写的作者,少部分为台湾的法师、教授、学者专家如黄庆生等,大部分由大陆教授学者如杨曾文、魏德东、宣方、邓子美、许德存、童勉之、刘屹、辛世俊等执笔,乃至只要与佛教界或主题有关的人,惠空法师也都尽量予以邀请。

他曾提到,这套书的编辑,最大困难在于撰写主题、受访单位资料搜寻上的不容易,或是有的受访的人不太愿意接受采访等。而撰写主题的方向、原则,乃至审稿者与作者的角度意见不同等……这些都需要一再的沟通、协调、修改。虽然如此,为了出版的品质、学术的价值,以达到实用之功,他仍耐烦地进行,期盼为台湾佛教诸多大德留下他们为佛教奉献的不朽生命,也为后世佛弟子留下佛法弘传的历史。

惠空法师二十多年来,辛勤耕耘于僧伽教育,现在,又发愿为六十多年来的台湾佛教留一见证。面对单薄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困境,不曾听过他有什么需要援助,而是以全部的身心,尽其在我,为佛教承担使命的力量去做。内心除了嘉许他这样为佛教的努力,更祝愿此套丛书顺利完成出版。是为序。

二○○六年十一月于香港

(《台湾佛教丛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