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的探险
4639200000021

第21章 “拈花微笑”的用意

禅是亘古今而不变宇宙的心;禅像一朵花、一幅画,增添人生无限的妩媚与气氛;禅是大自然、是生活;禅是永恒的生命;禅更是自性本心,拥有了禅,才拥有自己。

九仪出版社应现代人心的正思,出版《大众禅学》,从胡适研究六祖惠能大师的禅学开始,出版一系列的丛书,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禅宗能够在中国大放异彩,特别要感谢六祖惠能大师的发扬。他原本是个不识字的乡下青年,只因听闻《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当下了悟,由此以传奇性的顿悟禅,为中国佛教开创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悟法门。

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惠能大师一般的大根器——能够当下顿悟,然而每一个人都具足成佛的根性,却是可以肯定的。这种“佛性”或“真如本性”,是本来就存在的,只要以“戒、定、慧”的基础,向内开发,自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现代人有极大的不同,但是在面对人类生、老、病、死的无常现象,则有其普遍性与必然性,而整个生命过程所显现的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也都是古今不变的。究竟而言,无论环境顺逆的变化,或者心理好恶的反应,都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并不会改变众生的佛性。

佛法就是教导人如何发掘本性,了解宇宙真实本体的一门学问,能够照见真实的自我,必然也能认识事物的真相。如果能够依循佛法的八正道做为生活的指向,即使未能证悟,也能拥有平静的心灵、不凡的思维、开阔的胸襟,由此而能开创积极进取的人生。

佛陀当年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的用意,就是希望学佛者能够放下对各种现象的执著,能够把握“当下的禅机”。禅修的道路从神秀的“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循序渐进,到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顿悟本体,这也是一种次第。如果要提出具体的方法,从禅坐时的数息或者使用棒喝,乃至一个话头,只要能够“对机”,都能从五欲六尘的迷雾中解脱出来,进一步而能彻证心源,找回本来面目。

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一天的时间,经常因为不同的事务,而将专注的心念,分割成支离破碎的认知,痴迷由此而生。若谈到修行,面对三藏十二部浩瀚的佛典,更不知如何入门。禅门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源流,祖师大德们代代相传的智慧,可以说都是现代人学佛的方便法门。

《大众禅学》系列,就是本着这种精神,将佛学重要经典及禅宗的公案、偈语,保留原文深意,结合现代生活,附注白话说明,陆续介绍给大家,让一般大众也能得到佛法的滋润。祝福各位阅读者,能够——

“得闻甚深微妙法充满法喜身语意

誓行诸佛菩萨道与众同证如来身”

九仪出版社副总编辑丁鸿乐小姐索序于我,感于丁小姐出书之善愿,是为序!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大众禅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