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上)
4633400000055

第55章 人间与生活(1)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南非约堡杉腾饭店会议中心

国际佛光会第三届第一次理事会议

副总会长、各位理事、各位贵宾、各位协会会长、各位与会的佛光人代表等,大家吉祥如意!

国际佛光会自创会以来,每年都会固定在世界各地召开一次理事会议,今年是由南非约堡协会承办;因为这样的因缘,所以今天大家不远千里从世界各地齐聚到南非来,首先仅代表约堡协会欢迎大家。

南非是非洲五十三个国家之一,位于非洲的最南端。提起非洲,他不但是世界最古老的陆地,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种族纷争、政治不安、环境脏乱、社会落后、气候炎热、人民知识水准低落等因素影响,因此非洲一向有“黑暗大陆”之称。尤其自从三十年前第一宗艾滋病例在非洲发生,目前全世界有三千六百万艾滋病患者,其中二千五百万人在南非。

由于艾滋病肆虐已严重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因此有人预言:人类从非洲起源,也可能从非洲毁灭!面对这样一个令全世界人类同感忧心的问题,诚如一九九九年在南非召开的全球艾滋病会议中,与会专家针对“如何防治艾滋病”的议题进行讨论后,大家一致表示:唯有宗教能解救人类此一浩劫,尤其佛教的戒律,更是根绝艾滋病的不二法门。

这项结论说明佛法是今日人类的一道光明,尤其越是黑暗的地方,越需要佛光的照耀。为此,佛光山于一九九二年到南非创建非洲第一间寺院,继而在一九九四年由我亲自到南华寺为五名黑人青年主持剃度典礼,正式诞生了第一批的非洲出家人,从此也让南非有了佛法的流布。多年来佛光山南华寺及南非佛光协会在南非及史瓦济兰、坦桑尼亚等国家所从事的文教弘化与慈善救济工作,也都深受南非政府的重视。今天国际佛光会理事会议能够在南非召开,并有来自世界五大洲三十六个国家、五十八个地区的代表及观察员七百多人与会,自是意义非凡。在这个属于佛光人最重要的年度会议中,我谨提出四点意见,期勉佛光会员今后共同努力致之!

一、佛法人间化

“人间佛教”是当代最为脍炙人口,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议题,佛光山自一九六七年创建以来,就一直以弘扬人间佛教为目标,所以我曾经说过,当初我创立佛光山,不单只有硬件而已,软件就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不但早就在我的心里、在我的行为里,也时时在我的思想里。只是在我最初提出“弘扬人间佛教”的理念时,却一再遭到教界人士的质疑、反弹,认为“人间佛教”是我个人所自创。其实,佛陀出生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弘化在人间;佛陀说法主要以人为对象,佛教是人本的宗教,佛陀是人间的佛陀,佛教本来就具足人间性,所以人间佛教不是哪个人所发明的,人间佛教既不是六祖惠能大师,也不是太虚大师,当然更不是我个人的创见,人间佛教是佛陀的本怀,佛教本来就是人间佛教!

既然佛教是人间的,为什么现在还要强调“佛法人间化”呢?原因是多年来我在佛教界,看到一些很有学问的人虽然进入佛门几十年,却不能与佛法相应。譬如佛教讲慈悲,但他不慈悲;佛教讲忍耐,而他不忍耐。甚至有的人重视佛学玄谈,不重视实际修证;有的人重视吃素拜拜,不重视人格道德的增进及日常生活的问题,缺少对人世的责任感;有的人着重自修,不问世事,失去对社会大众的关怀。

其实,“佛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不可以把佛法全然当成学问来研究,佛教是一种宗教,应该把它融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因为人不能没有生活,而生活需要用佛法来指导,所以我觉得在信仰的历程上,应该把所信仰的佛法和生活打成一片,也就是用佛法来指导生活,达到“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能够在生活中修行、落实佛法,这才是人间的佛教。

至于人间佛教如何修行?简单的说,你吃饭,青菜萝|、、粗茶淡饭,你能感到很感恩、很满足,这就是人间佛教的修行;你穿衣,很朴素、很淡雅,只要干净、整齐、庄严就好,这就是人间佛教的修行。

人间佛教的修行就是生活的修行,举例说,你发心,你有慈悲.就是修行;你懂得惭愧、忏悔,就是修行。你慈悲心生起了,你惭愧心修好了,你菩提心萌芽了,这就是修行!所以,人间佛教的修行就是对人要慈悲,对人要尊重,对人要包容;学佛修行不是喊口号,如果不在言行、生活里落实佛法,哪里有菩提可证?

所以,在人间佛教里,广结善缘是修行,与人为善是修行,五戒十善是修行,四摄六度是修行。你举心动念有道德、有慈悲,就是修行;你的身口意行为里,身不行好事,口不说好话,心不存好念,没有三好运动,就是没有修行!因此,“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身口意的净化就是人间佛教的修行。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无一不需要人间佛教,你吃饭、睡觉,走路,乃至交朋友,与人共事,哪一样不需要佛教?佛教不是只在经书里,佛教也不是只在禅堂里,佛教更不是只在念佛声中;佛法是遍于我们的生活,佛法要在行住坐卧之间落实。

再进一步具体来说,佛法在哪里?就在当下!当下是什么?就是在生活里。过去有一些人只讲究自我的修行、自我了生脱死,因此让佛教被人诟病为遁世的宗教。现在国际佛光会已经让佛教从山林走向国际、走上社会、走入家庭,实现了当初我创立国际佛光会的目标“从传统到现代、从山林到社会、从遁世到救世、从独居到大众、从唯僧到和信、从弟子到讲师、从经忏到事业、从行善到传教、从散漫到制度”,也让社会大众认识佛教其实是幸福、安乐、真诚、善美的宗教,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真义。

今后举凡慈悲惜缘、智慧开扩、禅净戒忍、感恩发愿等,都是人间佛教所应推动的佛法,希望我们全体佛光人对于人间佛教还要多花一点功夫去认识,因为人间佛教广博深远,平时大家会讲《楞严经》、《华严经》、《法华经》……但是并不一定会讲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也不一定要靠演说,人间佛教是讲究实用,不重清谈,所以“佛法人间化”就是凡是人间大众所喜欢的慈悲、欢喜、金钱、财富,甚至尊重包容、和谐共生等佛光会多年来所推动的人间佛教精神,不但佛光会员能受用,全世界的大众也都能以“佛法人间化”的理念,促进世界的和平。

甚至,我们不只是要推动佛法走向世界、走向社会、走向家庭,更要走向人心。人心爱之,佛法与之;人心恶之,佛法去之。真善净美,人之所爱;真善净美,皆人间佛法也!邪恶骄慢,人之所恶;邪恶骄慢,佛法应予去之!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举心动念皆可修行,我们应本着“自他两利”的精神,将“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希望未来大家都能一起来建设生活乐趣的人间佛教、建设财富丰足的人间佛教、建设慈悲道德的人间佛教、建设眷属和敬的人间佛教。

二、生活书香化

人在世间生活,要懂得营造生活的乐趣,要重视生活的品质,要让生活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所以生活不能只是为了三餐温饱,不能只有吃饭、穿衣,不能只是追求物质、金钱、爱情等五欲尘劳,生活里应该要有般若、知识,要充实自己的气质、内涵,要找出自己的真心、佛性,要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多彩多姿。

如何才能让生命活得丰富多彩,首先必须要多读书,要让“生活书香化”。读书不但能增加我们的知识、智慧,改变我们的气质、品德;读书更能开扩我们的思想、见闻,让我们真正认识宇宙人生。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跟一个读书人在一起,同样有父母,同样吃饭生活,可是他们的品德、气质就是不一样,所以自古圣贤都会鼓励青年子弟要多读书,唯有多读书,才能博学多闻,才能提升心性、品质、人格,不读书的人,肤浅无知,全身充满俗气,所以我们要建立书香的世界、书香的家庭,要过书香的人生。当然,这一切要从每一个人都能过着书香的生活开始,因此国际佛光会与佛光山合作,成立“人间佛教读书会”,积极推动全民读书的风气。

近年来台湾的“文建会”和“教育部”也在积极倡导读书会,国际佛光会提出的“生活书香化”,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台湾当局的政策,同时希望透过读书会,提倡书香人间,推动全民阅读,希望人人本着“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认知,养成“活到老,学不了”的精神和习惯,人人多读书,从个人精神生活的充实,进而提升社会的和谐,促进人间的和平与美满。

谈到“读书会”,既是“读书”而不是“看书”,当然就应该讲究“读”的方法,例如可以全读、段读,或是对读、随读、齐读。读书不是“默读”,而是要朗朗上口的读,甚至要像唱歌一样的读。

读书要“读活书、活读书”,不要刻板的死读书,同时要勤于做笔记。平时我们读完一本书,常常很快就忘记书的内容,但是当你把重点记下来,偶尔翻阅一下自己的笔记,所有往事就会再度呈现在你眼前,如此不断的温故知新,不断的用心深思,日久书本上的知识就会融入到自己的身心血液里,成为自己的养分。

读书还要慎选有益的书来读,在我自己这一生中虽然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所幸抗日战争期间,在栖霞山有一座小小的图书馆,我利用管理图书的机会,拼命的读书、写笔记,如此日复一日,一年一年过去,我觉得自己深深受用。记得当时由于佛教的书我读不懂,因此就读中国的历史小说,如《岳传》、《荆轲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等,我觉得阅读历史小说对我的人生助益很大。例如,看过历代多少英雄好汉,历经多少艰难困苦,最后终于有所成就,无形中都在激励自己要立志,要奋发;乃至历史上多少正人君子、侠义之士的行仪,也启发我懂得做人要有情有义,要有正义感,要能正派做人。

甚至后来因为小说读多了,认的字也多了,我便开始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回想我这一生之所以能教书,是因为我一直很乐于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另一方面也是由过去不会教书的老师教我的,因为有些老师一到讲台就只写黑板,直到打下课钟,他就带着书本离开,没有讲一句话。我认字,也是随着不识字的母亲学习的,因为我从小常常念书给母亲听,但因为自己识字不多,凡是不会念的字,就取半边来念。例如“纽约”、“洛阳”等地名我把它念成“丑”约、“各”阳,这时母亲就会指正我、教导我。

当时虽然外在的条件欠缺不足,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心读书,情况就会改观。我从历史小说,后来进而读佛教的《高僧传》,因为经论读不懂,但《高僧传》有故事、有事迹,所以各种版本的《高僧传》我都读过,而且不止读一遍。从阅读“高僧传”让我懂得效法高僧的行仪,懂得见贤思齐,我觉得现代的年轻人心中应该树立起偶像的观念,要让心中有好多的偶像,如一般的老子、庄子、孔子,都是我们的偶像。乃至《古文观止》里,文学八大家的文章写得那么好,固然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佛教里翻译经典的唐玄奘、鸠摩罗什,他们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也都是我们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