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上)
4633400000040

第40章 佛教的生命学(1)

——二○○四年十二月廿四台北国父纪念馆

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护法信徒们,阿弥陀佛!

从今天起一连三天的佛学讲座,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讲演的内容及意义,所以由慈惠法师设定一些问题来提问,我再来回答,以增加大家的印象和了解。这三天的主题,第一天讲“佛教的生命学”,第二天讲“佛教的生死学”,第三天讲“佛教的生活学”,三天的内容都离不开我们的心。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的心有“体大”、“相大”、“用大”,这个心,其大无比。心的“体大”,大如虚空,甚至比虚空还要大,所以佛经里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个人如果有容纳宇宙虚空的心量,必定能做大事。心的“体大”就是生命,如果万物没有生命,就没有作用了。心除了体大之外,还有相大,心的“相大”就是生死,是生命的阶段性变化。而心的“用大”,就是生活。我们活在世间上,有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都是心的种种作用。

生命是人间的体,生死是人间的相,生活是人间的用,体、相、用要俱全,这是佛教对人间的一个看法。所以我以体大的生命、相大的生死、用大的生活,作为这三天的讲座主题,今天是讲座的第一天,我先讲“佛教的生命学”。

每个人都有生命,如果没有生命就没有意义,世间上最有价值、最贵重的就是生命。生命是一种活着的、会动的、会生长的、有生机的、有用的东西,假如没有“用”,就没有生命力了。人有生命,所以才能活着,才会动、会笑、有喜怒哀乐。从广义上推想,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山中的虎豹,甚至家里养的猫狗都有生命;世间的日月星辰,乃至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有生命;就是花草树木、桌子、椅子、房子、衣服,一切都有生命。我们爱护所穿的衣服,它就可以穿五年、十年;若不爱惜,几个月就坏了,所以爱惜它,它的生命就能活得久。爱惜生命,必须尊重我们的所有,因为有它们,才得以维持我们的生命。

以人类的生命而言,人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同体共生的,整个宇宙世界,就是一个大我的生命。所以,我在二○○五年写了“共生吉祥”的春联向大家贺年,因为生命不是只有一期,必须共同生存,好比没有父亲、母亲,就没有我,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也无法生存下去,所以要“共生”,人类若能和平、共存、“共生”,才是最“吉祥”,世界也才会延续下去。

关于生命的问题,以下请慈惠法师就八个问题来提问。

问题一:

大师提到,世间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如果没有生命的话,一切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所以就着这个观点请问大师,为什么生命是最重要的呢?如果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如何为这个生命下定义?

大师:

生命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仰赖众多因缘才能生存。就如我们出生后,需要父母的照顾;日常生活,要有士农工商供应平日所需,没有他们,我们的生命就没有办法维持。生命是彼此相互关联的,一粒种子,若把它丢在桌上或地板上,它无法发芽生长,必须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等因缘,才能开花结果,结出丰硕的果实。就如人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上蹦出来,而是仰赖爱的关系,就是父母的因缘结合,才得以出生。地、水、火、风都有生命,没有阳光,则树木花草不能成熟;没有水的滋润,万物也不能成长。所以生命的意义,它需要前面加持的因缘,让我们继续生长;也需要后面推动的因缘,让每个人的生命在无限的大我里,互相增进彼此生命的福祉。

人生在世,是多少人给了我存在的因缘,所以我们也要给人家一些因缘,让他们的生命也能存在、活下去。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做一些给人感动的事情,也要能感动别人所做的努力。如果生命能在爱里成长、在感动里活着,会很有意义。生命就像是一串念珠,一期一期的生命不会散失,尽管有生死,它还是连在一起的,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有止尽。生命虽有无常,但是无常并不可怕,无常是一种蜕变,好比时钟的行走,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

我们这一期的生命,在无限、无量阿僧祇劫的生命长河里,只是循环中的其中一站,因此不能把这一期的生命视为全部的生命。活得好,不要太得意,因为它会变化;活得不好,也不要难过,因为它可以改变。所以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创造生命,就是要给人一些因缘,让别人的生命存在,我们也将在这个大我的生命里,得到很多的好处和利益。

问题二:

如果生命的意义是生存、是活着,能不能请大师再讲解一下,活着对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存的现象又是如何?

大师:

生命界的现象有很多种,有男人、女人,聪明、愚痴,漂亮、不漂亮,强壮、瘦弱。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过去的人,从小生活艰难,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奋斗的精神,练就了抗压力,所以长大后,碰到困难就有应变的力量。现在的社会太富有,一些年轻人没有抗压的力量,生命力不够,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想活了,所以要能维持生命,就必须要历经千生万死、千锤百炼。

要了解生命的现象,就要了解过去、未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从这一世的果报,可以知道过去所造的因,好比花开得漂亮、不漂亮,与它的肥料、种子都有关系。“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今世所做的因,可以决定你未来的果报。

佛教讲人生有三世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常有人问:“人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生命不能说从哪里来,佛教讲生命是圆形的,不是直线的,不是从这里到到那里的,因为有开始、有结束,就不是生命。

好比季节有春夏秋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人有生老病死,死了又会再生。所以看到生,不一定要欢喜,有一天还是会死;看到死,也不一定要悲伤,就像是老朽的车子报废,人死了,换一个新的身体,又再生了;又如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一栋新的房子,经过多年就会毁坏,必须撤掉重建。而我们的心念,有生住异灭,念念不停,生了又灭,灭了又生。

佛教用“十二因缘”,即无日月、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的循环相续,来解释生死的由来。十二因缘就像是一条链子,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生命紧紧串连在一起。人从哪里来?从无明来,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懂生命的原理。人,从前世到今生有隔阴之迷,换了一个身体就迷失了,所以我们不知道过去生是什么情况;到了来生,又换一个身体,一样会再迷惑。

虽然有无明,毕竟它还有一个循环的理路。有情众生因为一念的“无明”,而造作各种好与不好的“行”为。有了过去生造作的行为,进而产生识。识是精神作用,也就是认识。好比眼有眼识,能分辨红、黄、蓝、白、黑各种颜色,耳能认识各种声音,身体能感受到冷热,识是生命的根本,是生命的依靠,随着业识投胎而有“名色”。“名”是心的精神作用,“色”是物质体。母亲怀胎后,精神和物质就结合了,然后生长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出生后,对于世间的苦乐有了感“受”;有了感受之后,就生起“爱”染欲望。我喜欢的,我就要得到,我不喜欢的,我就排斥,于是又造作出很多的“业”,成为未来的“因”,再度感得生老病死,这就叫做“三世十二因缘”。

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的生命过程,简单说就是因、缘、果。生命靠着因缘果报而轮回,无论什么东西都有因果,但是因果之间会有个缘,如果有因没有缘就不能成果,好比只有父亲没有母亲,或者只有母亲没有父亲,都不会有我们的产生,所父母就是成就我们的缘。

人都有欲望,欲望为我们带来生命的力量,除此之外,变化的现象,也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扩大、有力量。如何了解生命的变化现象?好比一个小女孩刚出生的时候叫做“女婴”,婴儿慢慢长大就称“女童”,上学了就是“女学生”,再大一点就叫“小姐”,往后就是“妈妈”,慢慢的就成了“老太婆”。究竟哪一个阶段才是我呢?是婴儿、女学生,还是老太婆呢?其实这都是生命的蜕变,在蜕变的生命里会有生老病死,但也不要太过执著,顺其自然就好,只要你有信心,生命是不死的。

我常讲,基督教有一句话“信就能永生”,永生是对的,信的人当然能够永生,不过不信的人也不会死。死的只是躯壳,躯壳死了,等于是车子开不动了,再换个引擎,或者是重新装修,因此对于生命的变化现象不要太罣碍,该罣碍的是你要爱惜生命,顺服自然,可以接受各种变化、各种压力。

我常常自许,人是一个、命是一条、心是一点,我尽我的一点心、尽我的一条命,把生命扩大到全世界。就好像一滴水到了大海,随着大海的水,慢慢就能扩大成无限;又好比是一滴水浇在花草上,让花草的生命得以多彩多姿的发展,所以一点点,其实就是无限,把个人的生命融人国家、民族、宇宙之间,共生、共存、同体共生,成为“生命共同体”,这是很重要的。

问题三:

生命有各种的形态,好比动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请问大师,这些不同种类的生命,是靠什么来维持呢?

大师:

讲到维持生命,大家很容易就懂。好比我们吃饭,是为了维持生命、为了活下去;我们穿衣服,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不致着凉;我们维持居住环境的优雅、卫生,是为了避免病菌滋生;坐车、坐船、坐飞机,是为了争取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感情、娱乐、运动、医疗等,也都是为了维持生命、延续生命。

字宙之间有很多维护生命的因缘,如信仰也能维持我们的生命。有人说:“信仰宗教还不是会死!”当然不信宗教也是会死,但是情况会不一样。有的人惊恐而死,有的人含笑而归;有的人禁不起一点挫折而不想活,有的人学会了忍耐的力量;有的人懂得,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还要为父母、家人着想。

日本有一座自杀森林,常常有一些想不开的人,独自走到森林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在森林的入口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为家里的父母、孩子想一想,不要进去吧!世间上还有很多因缘,你能不管吗?请再回头想一想。”所以信仰能让我们有理想,让我们除了为自己,也能为别人着想,想到我有慈悲、智慧、生命的动力,我能做义工,能为大家服务,把生命里的欢喜力量散播出去。如果能有这种思维,就不会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生命能延续,是大家共同维护的,因此不能随便浪费生命。信仰的力量,就好比有了事情,可以问问父母;夫妻之间,可以问另一方;甚至有儿女、朋友,也可以问问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都与我有关系。信仰会增加生命的力量,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让我相信艰难困苦,总有一天会改变。有了信仰,纵使遇到困难、挫折,或者老病,会有信心改变现实。有了信仰,可以靠我的努力,靠我的生命力,让生命更好。

所以我觉得除了肉体的生命、感情的生命,及家庭、朋友、种族伦理的生命以外,还要增加信仰的生命。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如果你什么都不信,就什么都没有了!假如你有信仰,就好像过河有桥、有渡船,便可以安然抵达对岸,即使苦恼来了也不怕,因为我有信仰的桥、信仰的渡船,可以帮助我克服困难。或许你会说“人生靠自己”,但是人老了、走不动了.要靠拐杖;有病了,要靠医师、护士治疗,所以彼此的生命是相依相助的,大家靠我,我也靠大家。

问题四:

社会上,有很多人希望知道自己的生命从哪里来。有人说生命是神明创造的,有人说是天赐的,对于这个问题,佛教又是如何看待呢?请大师为我们谈谈佛教如何来看待生命的来源。

大师:

生命从哪里来的?人类学家说,生命是父母生养的;父母从哪里来?祖父母;祖父母从哪里来?曾祖父母……真正的远祖究竟是谁?有人说,人是从猿猴变化而来的;猿猴从哪里来?从爬虫类进化来的;那爬虫又从哪里来?到最后还是说不通的。又例如印度教说,人是从梵天生的。从梵天的眼睛里,或者嘴里、肚脐里等等,从不同的地方出来,就有阶级之分。但是再问梵天从哪里来的?依旧得不到答案。基督教说人是上帝创造的,那上帝又从哪里来的?还是不能解决问题。道教则说“两仪生万相”,但是两仪万相又是怎么来的?因此不管是进化论,或是其他的解释,还是无法回答“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人是彼此互为因缘而来的,即经典所说的“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如果要问先有鸡或是先有蛋,是找不出答案的。若说先有鸡,没有蛋,那么鸡从哪里来?若说先有蛋,没有鸡,蛋又从哪里来?

在佛经里有个故事:

有一个人去旅行,晚上找不到旅店,就在荒郊野外的一座小神庙借住一宿。

到了半夜,他在神龛下面睡觉,忽然一个小鬼背了一具尸体走了进来,把这个旅人给吓醒了。

这时候,又进来了一个大鬼。

二个鬼一见面就吵了起来,大鬼问小鬼:

“你把我的尸体背来这里做什么?”

小鬼说:“这是我的呀!怎么说是你的?”

二个鬼就这样一直争论不休。

神龛下面的旅人看了这一幕,早已吓得浑身发抖。

这时,小鬼往神桌下一看,“咦!这里还有一个人。”

“喂!不要怕,出来帮我们证明一下,这个尸体到底是谁的?”

这个人心想,虽然我看到是小鬼把尸体背进来的,但是我如果照实说,大鬼一定不会饶过我,不过我也不能说谎啊!看来今天难逃劫数了,还是说一句公道话吧。

于是他说:“这个尸体是小鬼的。”

大鬼一听,非常生气,上前就把他的膀子给拨下来。

“嘎吱!嘎吱!嘎吱!”一会儿功夫,大鬼就把膀子吃下去了。

小鬼一看,便说“糟了!他帮我讲话,膀子却被大鬼吃了,怎么办呢?”“不要紧,这个尸体上也有一个膀子嘛!”于是就把尸体的膀子拔下来,接到旅人的身体上。大鬼看到了,又把旅人左边的膀子拔下来吃了,小鬼接着又拿了尸体左边的膀子给他接上去。后来.旅人的四肢、五体,一个个都被吃进了大鬼的肚子里,小鬼也一一将尸体的各部分拔下来,替旅人接上去。

两个鬼大闹了一场之后,呼啸而去,留下了旅人,自言自语地说:

“我是谁?我本来是张三,可是现在不是了,现在这个身体到底是谁?”

这时候他有了一个觉悟。什么觉悟?身体不是我的。

所以不论男女、老少、美丑,身体总有一天会死亡,死了以后就不是我的了,不但万贯家财带不走,连身体也不会再跟着我。

人生从哪里来,人死到哪里去?有一首偈子说:“众生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意思是说,孙子要结婚了,新娘子是谁呢?是过去世的祖母转世来的;过去世家里养的牛羊,现在却都成了亲朋好友;锅里煮的反而是过去世的亲人,所以生死轮回是很可怕的。说到未来的情况,要看我们现在的造作如何,好比你的资本存得多,一旦移民到国外要再回来,还是有机会;如果挥霍无度,想要再回来,或许就没办法了。

人从哪里来?倒不一定要追根究底,总之自有一个来处。更何况,一个人来到世间的因缘也很复杂,重要的是,现在怎么生存、怎么预备未来。春天要播种,秋天才能有收成。那么,人生如何播种呢?社会大众就是我们的田地,圣贤、专家、慈善人士、宗教师是我们的福田,佛菩萨是我们的敬田,穷苦人士是我们的悲田,我可以在他们之中多多播种,来生还怕没有办法吗?

问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