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释迦牟尼佛传
4616900000045

第45章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1)

佛陀自从证得正觉以来,无论什么人,都可以皈依佛陀。出家的男子叫做比丘,女子叫做比丘尼;在家的男子叫优婆塞,女子叫优婆夷。究竟有多少人做佛陀的弟子,佛陀从没有计算过。佛陀在灵鹫山宣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光是在王舍城的一地听众,就有以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为上首的比丘弟子一万二千人,有以摩诃波阇波提为上首的比丘尼及其眷属六千人,有以观音、文殊他方而来的诸大菩萨八万人,此外还有国王、大臣、学者、人民,其数之多,很难统计。

在那么多的弟子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读到上面的人就可以知道。佛陀的慈悲,对一切弟子,只要他真心求道,佛陀就从不舍弃他。虽然佛陀是不舍弃任何一人,但中途变志的人也不能说没有,佛陀除怜悯他们,为他们可惜以外,也只好由他去。

在这些变志的人中,有一个企图征服佛陀、夺取佛陀的弟子的人,他就是当初七个出家王子中的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生来的本性就是具有野心而不安本分的人。他见到其他的王子很得佛陀的慈爱,而自己一向是受佛陀的冷落,甚至被佛陀摈斥。他怀着不平的心,嗔恨佛陀,他不知道他自己心中的不净。佛陀完全明白提婆达多的性格,有时佛陀委婉地叫他还俗,做在家弟子来拥护佛法,千万不要在僧团中惹事生非,但提婆达多并不肯接受佛陀的劝告。

提婆达多也很认真修道,但他没有从净化身心做起,他的修道,只是沽名钓誉,只想显异惑众,就为这个原因,他无法得到佛陀的信用。

有一天,他要求佛陀教他学习神通法门,可是佛陀一向总是叫他先完成人格的修养,不要贪求神通,因为神通与德行毫无关联,所以佛陀就拒绝提婆达多的要求。提婆达多心中不服,又瞒着佛陀去请求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阿罗汉僧,舍利弗等也洞悉提婆达多的恶性,和佛陀同样地拒绝他的请求,只教他观察佛陀说的诸法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已。

提婆达多住在竹林精舍里,怀着阴谋的计划和险恶的心在等待机会,他不报复、不兴风作浪就不甘心,没有势力的时候他也会俯伏低头。

他等了好久,一个机会来了,因为阿难教他学会神通,潜在的恶念就逐渐萌芽,他想:“佛陀是生在释家,我也是生在释家;他过去是太子,我的父亲也是大王;因为他有神通力,天上人间,来去自在,无数的人对他恭敬供养,我现在学会神通,何不来施展一下?”提婆达多作是思维后,因为他知道频婆娑罗王是佛陀不退转的弟子,他知道对他无法,所以他只有以神通力诱惑频婆娑罗王的太子阿阇世,阿阇世太子真的就皈依他了。

因为提婆达多的念头不正,不久,他就又完全退失苦心学会的神通。

但是,阿阇世太子对提婆达多仍旧是非常恭敬供养,他在王舍城附近,为提婆达多建筑了富丽堂皇的僧院,每天以五百车的物品供养。就因这样,提婆达多的门下有了五百人之多的弟子,他的名望日渐增高起来,甚至佛陀的弟子有些都潜逃到他的地方去。

他到处批评佛陀的年龄日渐衰老,僧团中都是收些无用的人做弟子,若不从根本上来改良,不久就要毁灭,他说,唯有他才能做佛陀的继承者。

他充满野心,一般的人不知道他的心,都给他的花言巧语欺骗。但大圣者佛陀早就洞悉他的阴谋,有时也注意那些褒奖提婆达多的人,佛陀告诉他们道:

“愚痴的人,接受太多的布施,这正是为自己播下恶的种子。贪嗔痴三毒盘踞在心中,不修清净之行,每天只想多收弟子,只想在人之上。一方面求丰富的供养,一方面想证清净的涅槃,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不合法理。本来是求正觉涅槃的心,一变而为贪求名闻利养的心,这不但伤害自己,而且也伤害别人。你们大家不要见到提婆达多受了很多的供养而羡慕,你们的心不要被境界诱惑摇动!”

佛陀的明智,虽然早就防备不幸的事故发生,但意志薄弱的人,见到提婆达多的物质享受,心中很是不安,他们有的也还不能舍开人情的弱点。

佛陀静静地看着僧团中不安的现象,又再向他们比喻说道:

“芭蕉、桂竹、芦苇,中间实起来的时候,这是离死期不远;骡马怀妊的时候,不久也将丧身;小人贪图供养,其结果也是相同。”

提婆达多的势力一天一天地大起来,不过他的内心仍然是畏惧佛陀的威德。但他又恨佛陀,他要报复,尤其领袖欲在心中增强他的恶念。

提婆达多要想做领袖,他不得不起杀害佛陀的心,起初,他以金钱收买很多恶汉,叫他们行刺佛陀。有一天,他知道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钦婆罗夜叉的石窟中坐禅入定,他就指派恶汉前去行刺,他们这八个恶汉,满怀着杀心而来,但一见到如日月之光的佛陀,都失去杀意,而惊惧起来。他们都被佛陀的精神力征服,被佛陀的威德感动,一个个都闭目合掌平伏在佛陀座前,掷去手中的刀,皈依佛陀做了弟子。

在提婆达多派人行刺后不久,有一天早晨,佛陀走到院外,见到很多弟子手拿木棒禅杖集合在一起,声音很是嘈杂,佛陀问他们做什么,他们回答道:

“我们听说提婆达多要杀害佛陀,为了保卫佛陀,以防万一,所以才集合在这里。”

佛陀微笑着告诉他们说道:

“佛陀的生命不是用人力可以防护的,这是异教徒的作风。佛陀不是常常对你们这样说吗?如果遇到斗争的时候,必须要有真正的准备,才不畏惧对方。你们用棍棒刀杖对棍棒刀杖,不是究竟的办法,不是最好的准备。佛陀早就准备好了,你们安心,佛陀的应身没有到要离开世间的时候,即使将来要涅槃,佛陀的法身,仍然会永远活在世间上。你们去修道,守护自己的心要紧!”

比丘们被佛陀开示以后,非常感动,他们惭愧地各自散去。有很多修行未熟的比丘或比丘尼,都感到不能安心修道,已经觉悟的人,心中则很安定。人格业已圆满,自性业已清净的佛陀,则更镇静,和平常没有一点不同。

有修养的人,见到佛陀解脱的风度,非常佩服;没有修养的人,都认为佛陀太软弱,他们觉得以后总要发生大骚动,暴风雨的场面终有一天会到来。

佛陀和阿难有一次经过耆阇崛山的山下,适巧被提婆达多看到,他就把巨大的石块推下来伤害佛陀,佛陀没有躲让,阿难则奔逃避开,大石滚在佛陀的身旁,阿难很慌张地前来问佛陀道:

“您没有什么事吗?不知是什么人又想害佛陀,可能又是我的哥哥提婆达多,我真难为情,佛陀的处境太危险了。”

佛陀安详地回答阿难道:

“阿难!用暴力或阴谋想来危害佛陀,这是不可能的事。你说,投石的人是提婆达多,可能是的,但也不一定。你不要难过,各人造业各人当,佛陀的处境不危险,我看危险的是你,你看你刚才的样子。”

阿难羞涩地笑道:

“我慌张恐惧的样子给您看到了。”

佛陀也笑着,用手抚摸着阿难,然后又再前进。

大石投下来,不知能否击杀佛陀,提婆达多很不安心,但佛陀并未把此事挂在心怀。佛陀对于死这个问题看得很小,可以说死在佛陀的心中等于零。

可是佛陀的弟子把佛陀的生命看成是大事。大家知道以后,都恳切地要求佛陀以后要留心,但佛陀若无其事似的告诉他们没有关系。

又有一天,佛陀和侍者阿难走在路上,忽然看到提婆达多和他的弟子迎面走来,佛陀很快避开道路,阿难怏怏不乐地问佛陀道:

“佛陀!你为什么要避开提婆达多呢?他是佛陀的弟子,难道佛陀还怕他吗?”

佛陀知道阿难心中的不平,就安慰他道:

“阿难!我不是怕他,不过不要和他相逢,何必要同愚人见面呢?我们都不要同他在一起,也不要同他辩论,他现在满怀着邪念,如同打恶狗,恶狗更加狂暴,所以不要触犯他,一切麻烦就会减少。”

阿难对佛陀的宽大很是不服,但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

佛陀虽然不要记着提婆达多,但提婆达多决意不放过佛陀,他欲陷害佛陀,是不择一切手段。他知道阿阇世太子虽然相信自己,但频婆娑罗王依然信奉佛陀,他觉得频婆娑罗王是一个危险的人物,将来一定会于他不利,他想要打倒佛陀,一定就先要打倒频婆娑罗王。

因此,提婆达多就煽动阿阇世太子,他们阴谋计划开创新的世界,妄想要将摩蝎陀国建成一个理想的国家。就这样,频婆娑罗王被他的太子和太子的心腹之臣拘囚在狱中,禁止一切人前往探监送饭。阿阇世太子接了王位,提婆达多登上国师的宝座,国中的人民心中虽怀怨恨,但被新的威力压迫,又不得不假装着服从。频婆娑罗王被自己的太子关进狱中,又不准人送饮食给他,他虽然养了如此忤逆的儿子,但他很能看破,心中总安慰自己,这是过去的因缘。

频婆娑罗王越受到艰危困苦,越想到佛陀对他说过的话:“天地、日月、须弥、大海,没有不变易的时候,有成必有坏,有盛必有衰,有会必有离,有生必有死,有乐必有苦,有喜必有忧,世间上没有永久不变的快乐,唯有苦才是绵绵没有尽期。”

佛陀的这些话在频婆娑罗王脑海中浮现出来,好像并不光是佛陀说的话,而是世间的真实之相。

频婆娑罗王在狱中,不时用佛陀的真理安慰自己,佛陀曾说过:“身体是集合四大五蕴假因缘和合而成,这个虚幻的色身,就是众生识性寄托的地方,人之死,等于还本归源,假若没有‘我’和‘我所有’的执著,即能进入涅槃,涅槃才是永远平和的世界,没有比这再快乐的。”

频婆娑罗王虽是这么想,但肉体上的痛苦、死亡的恐怖,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他叫监守的人向阿阁世传言说,王位他是不希望再要的,阿阇世欢喜的话可以让给他,他希望阿阇世能准许他到佛陀的座下做一个沙门,恢复他的自由。

阿阇世知道自己的父亲,他并不怕他的父王,但怕人民对他父王的拥戴与信赖。

提婆达多也在怂恿阿阇世太子说:

“请你务必要留心注意,人民的心仍然在你父王的身上,如果你父王一旦自由,得到有力的支持,你一定还是会失败给他。我们要创造新的世界,理想的王国,一定要彻底把他们毁灭。你父王的生命你负责,不要让他存在;佛陀的生命,则由我来设法加害。不过,加害佛陀,人力都已用尽了,现在我想向你借头狂象,等佛陀出外弘法托钵时,就以狂象放去,狂象是不通人情的畜生,绝不会被佛陀感动,佛陀终会亡身在狂象的蹄下。”

阿阇世太子没有考虑就回答道:

“你说的话很对,我也不存让父亲再活着的心,如同放矢出去,是不能再让它回来。你察看佛陀的行动,如有需要,宫中的狂象,可以给你自由调用。”

提婆达多听后大喜,他以为摩竭陀国的新王和新佛的理想不久就可实现。

有一天,佛陀带领弟子在王舍城外托钵乞食时,城中奔出巨大的狂象,诸比丘一见大惊,要求佛陀赶快避开,免遭狂象的凶暴。

佛陀不慌不忙地说道:

“诸比丘!你们不要为我恐慌,成就佛陀大行的人,是不可能被外来的暴力陷害致死的。”

佛陀说话时,狂象已走到身边,不可思议的是,狂象一见佛陀,即刻跪下并驯服在佛陀面前,佛陀为其授说三皈,大象双目滔滔地流下泪来。

外来的暴力虽不能加害业报已经清净的佛陀,但频婆娑罗王被囚在狱中,起初就不能像佛陀那么自在解脱。佛陀曾派富楼那尊者前去向王说法,佛陀说业力招感来的色身,总要感受苦报。修道最要紧的目的就是能消灭业报,获得解脱。死亡不必恐怖,当生的时候就注定有死,所恐怖的是对于死有没有把握。频婆娑罗王听到佛陀叫富楼那代为宣说的法示,心中得到无限的安慰。目犍连也以神通力来为王授说八戒。

频婆娑罗王在狱中能得到富楼那和目犍连以神通来为他说法及授戒,真感到意外的欢喜,他对于生命的自由,精神的解脱,充分有了信心。

频婆娑罗王虽然数日不进饮食,仍然是和颜悦色,无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