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大愿说禅(中册)
4616300000034

第34章 禅与企业文化建设(5)

所以老子有说四个字叫做"出生入死",我们很多人到后面就理解错了,他总认为是战争的时候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其实不是这样的。

什么是出生入死?我们的内心没有什么智慧,总是活在知识里面,所以"生"是指我们的真心,她不断涌现的这种活力、这种大智慧、这种创新能力;"死"是你的知识、你的见解、你用过去心累积的知识。我们总是从生地出然后跑到死地,总用知识去看这个世界,所以总是出生入死。因此我们现在要转过来,要"出死入生",心心念念都与真心本体相应,都与我们的真心相应,你只要练习一点,不被任何能量粘住就对了。

看到这个东西,你不要马上取舍,你的心不会被它粘住,看到一个人,你不要马上生欢喜或者排斥的心,你也不会被它粘住,然后你充分了解它,有了充分了解这么一个时间缓冲,你就不会被它粘住了,你的智慧就能开启,是不是很简单呢?做事的智慧就是如此。

然后就是道圣谛。你如果是充分了解了问题在我们的心里面,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也在我们的心里面,只要你充分了解它,解决问题的智慧自然会涌现出来,那个就是道圣谛。

灭圣谛就是你处理好了就放下它,不要留恋、不要攀缘。

所以其实做事的智慧也就是四句话,苦、集、灭、道四圣谛也就是遇到任何事情都面对它,不要逃避、不要抗拒、不要贪恋,面对它,充分了解它,用内在涌现的智慧处理它,然后放下它,当然就行于世间任何时候都很快乐,任何事情无论是世俗认为的好事坏事都能够让我增长智慧,都能够让我心生欢喜,并不会障碍我,并不会把我粘住,这个是做事的智慧,以苦集灭道四圣谛来做事。

其实做人做事,尤其是管理企业,管人管事一定要注意方法就是要把人和事分开来管,不要混在一起管,这种能够善巧地、能够创造性地分离的方法就是管理的智慧。

我们知道毛泽东为什么打胜仗?因为他创造性地把军事和政治分开来了,政治管人,所以部队里面每一级都是政委,专门管人。我们的团长、师长、军长管军事。创造性地把政治和军事分开来的时候,这支部队就是有文化的部队,有文化的军队,这种文化的力量战无不胜,所以能够摧枯拉朽,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当然这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企业管理其实也是如此,不要把人和事混在一起管,肯定管不好,应该要领导管人,流程管事。用流程去管事,这个是科学文化,领导管人这个是领导的艺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管理其实有科学管理、有领导艺术,这个企业当然管理得挺好,所以要有智慧地分离它,这个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里面讲到管事的智慧。

第五个启示就是成就清净心,不著相、不离相、不离心、不执心。

我们的解脱道在哪呢?没有离开当下的心,也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你不要以为说要开悟就是要关在深山老林里面不接触这个社会,然后哪一天就开悟了,不是那样的,那样是枯木死火定。其实你应该融入这个世间,然后在当下的身心里面去觉照才能够开启真心的智慧,所以佛说三藏十二部都是说现前一念心,你把现前这一念心真正透彻明了了就是开悟了。

我们也来说洞山良价禅师的悟道偈:"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洞山良价禅师是曹洞宗的祖师大德,他的禅法是绵密,所以跟我们也是挺相应的。现代的人知识累积了很多,所以要解这个知识的葛藤用曹洞宗也是挺好的方法。

他本来是在云岩昙晟禅师座下参禅,然后初有领悟(开悟有初悟、有彻悟、有大彻大悟)。他初有所悟,但是还不能够把这个无相的真如本体跟有相的六根身心完全融为一体,还不能够完全做到,所以理和事还不能够彻底圆融,不能够达到事事无碍的境界,他就辞别师父去到洞山,洞山在江西,现在我们如果去会看到一座石桥叫做逢渠桥,就是为了纪念他开悟的这个地方。

他到洞山的时候经过一条小溪流,这个溪水很清澈,他踩着木桥过这个小溪的时候就看到水中的倒影,然后豁然大悟,从此以后疑释冰消,大彻大悟。所以我们来看他这个偈子。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切忌从他觅"就是千万不要离开自己的身心到外面去寻求解脱道,不要离开自己当下的身心去外面去求法、去求灌顶,实际上解脱是在当下的身心用功夫,所以真如自性是切忌离开当下的身心向外面去寻觅的。"迢迢与我疏"。如果你到外面去寻找,实际上与你的真心本体就越来越疏远了。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就是指我们的真如佛性、真如自性,也就是说其实我的真如自性处处与她相逢,为什么?因为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的就是我的真如自性。

对于有一些居士参禅,我们要提醒一下,有一些讲解禅的人其实没有真正地见性、没有真正地悟,所以讲的东西有一些还是是有偏差的。有一些人说,怎样去见真心呢?你要不思善不思恶,你的脑袋里面善的念头也没有,恶的念头也没有,但是也不是昏沉,这时候灵明不昧的当下就是你的真心,这个不对,不是这样的。

凡夫众生识心没有转过来之前,第六意识没有转为妙观察智之前,这个是流非源,这个光明的境界,明明了了的境界是真心妙用的一个流,不是真心妙用,当然你可以由流而溯源,可以持续用功,有一天你会契入,净土宗来说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渠就是真如,真如佛性正是我的真心本体。

我今不是渠。就是说这个真如自性又没有我这个根身之相,六根身心之相,所以说"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要这样去领悟,你才能够契入真如自性的正见。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第二部分成就明白心是说见地,第三部分是说实践,所以要成就清净心。

禅宗智慧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境界

我们也说一个众所周知的公案好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境界是什么呢?当然就是能够像六祖大师一样迅速地明心见性,这个公案应该大家都知道,我们略提一下。

神秀禅师的呈心偈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是讲戒无漏学,让我们的身、语要像菩提树一样清净庄严,就是戒德庄严。

"心如明镜台"是说定无漏学,让我的心明明了了好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映照万物,那就是有定力。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然是说慧无漏学,我们要时时刻刻来破除自己内心的偏见和成见,不断地超越自己,当然这是个渐修的修法,是一个没有开悟、没有见性之前的修法。

但是对于我们做企业管理的人,对于我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人很有用,想想我们的国家虽然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但是我们有没有世界知名的品牌?没有。所以我们的企业其实如果从品牌、从资金、从硬件来说跟那些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来比较还是很有距离,但是我们也不用气馁,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软件方面,在激活人的这种创新能力方面,是很有特长的,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有很多这样的智慧,所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华夏文明在六大文明体系之中才能够硕果仅存,其他的都中断了,唯有我们五千多年,有些说是七千多年,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方面去努力,在这个方面去提升。

而且来说实际上跟随这个世界的发展,当然将来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面其实就是企业活力的竞争。企业活力的竞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竞争是标志着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力、文化水准,其实企业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家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持续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当然到惠能大师那个层面,他开悟得法的偈子我们都周知了,那个是说更高妙的禅悟的境界——明心见性开悟的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当然还是说戒无漏学,我们在更高层面上来持戒,更高层面上来持戒是指我们无相地持戒,持戒清净而不著相。

"明镜亦非台"是在更高层面上来修定,没有那种生、住、灭,没有出入之定,而是入自性定、不生不灭的首楞严大定。

更往上是从更高层面来说慧无漏学的修法。

其实为什么我们要引这个禅宗公案呢?我们一直强调企业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活的生命体一定会有肉身、会有精神、还有灵性。同样我们企业活的生命体,它的文化也有四层:

表层的文化是物质文化。我们的企业的厂容厂貌,我们的楼宇、机器设备等等,这个都是物质文化。

浅层的是行为文化。每一位员工、每一分子的行为就直接地体现了企业文化。

更往里面一点当然就是制度文化。

其实企业文化应该落实在每一个细节里面,由细节提炼出来,那个是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然后由核心价值观贯彻到细节之中,这个就是实践。它有柔性的激励,还有刚性的制约,当然就是制度文化。

更往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精髓,那就是核心价值观或者说灵性文化。

所以企业文化里面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这种其实是属于企业生命活体的身体这个层面,我们要用什么去清净它?用戒无漏学去净化它,这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境界。制度文化是企业生命活体的精神层面,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根本的内核是属于企业生命活体的灵性体这个层面。

我们从这么一种角度来领悟这个禅的公案,其实禅的精髓能够指导我们企业最根本的就是两个字:创新。我们要激发每一个人不断的创新能力,实际上这个创新或者说变革会有三种层面,最低的一种是被迫变革,因外在的压力而去变革,这个就有一个向谁学习的问题。

更进一步就会有预见变革,就是能够随时关注社会动向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势,及早地变革。

第三种就是创造变革。创造变革其实就是创造市场,以技术创新来更贴近大众的心来创造市场。这种创造变革是最高端的,能够制定规格,能够领导这个产业,能够成为这个产业的领头。所以说四流的企业杀价格;三流的企业搞服务;二流的企业创品牌;一流的企业定规格。这个规格当然是来自于它深厚的创造变革的能力和卓越的企业文化。

我们也可以延伸到一个关于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提出的企业两种核心竞争力。

N=1,就是价值体验个性化,是说我们企业将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让我们的产品能够体现差异性,让每一位消费者、每一位顾客都产生独特的消费体验,而且为这个去配置相应的生产流程、销售流程、服务流程,以及相应的结构调整。

R=G就是生产资料全球化,而他得到生产资料是面向全球,这个是普拉哈拉德在《企业成功定律》这本书里提出来的,事实上他所指的还是我们要能够有创新活力,心与心之间没有距离,这个应该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一个根本。

事实上人类的一切文明,或者说一切文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幸福。当然最近两年大家都在讨论幸福或者幸福指数,有一些说幸福指数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对生活和事业的满足感;第二个是对心态和情绪的愉悦感;第三是对人际和社会的和谐感。实际上根本来说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因为戒而不贪能够生满足感,定而不瞋能够生愉悦感,慧而不痴能够生和谐感。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境界其实就是让我们代代相传的企业员工、企业所服务的客户和顾客,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大众能够更好地去实现整体的幸福,提高幸福指数。

愿我们大家都能够领悟禅的智慧,能够建设卓越的企业文化,愿我们的企业都能够成为基业常青的、义利兼顾的伟大企业,愿大家都能够引领大众明心见性。

祝福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