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刚经讲话
4615800000035

第35章 净心行善法无高下分(1)

日面佛月面佛,如虚空闪电,了不可得!何须柳毅传书信,洞庭春水早满潮。俞道婆悟一个无位真人,这无相无作的威力,劈开华山,直达峰顶,始知流水落花,千年万年,满山花枝披红戴绿。《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无相第一义,无自无弛作;因缘本自有,无自无他作。

法性本无性,第一义空如;诸有本有法,三假集假有。

无无谛实无,寂灭第一空;诸法因缘有,有无义如是。

有无本自二,譬若牛二角;照解见无二,二谛常不即。

解心见不二,求二不可得;非谓二谛一,非二何可得。

于解常自一,于谛常自二;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

世谛幻化起,譬如虚空华;如影三手无,因缘故诳有。

幻化见幻化,众生名幻谛;幻师见幻法,谛实则皆无。

名为诸佛观,菩萨观亦然。

万物皆依缘假合存在,无有真实,凡有名相皆假,身心感受皆假,诸法权巧设立,幻化亦假,所以《金刚经》才反复剖解无自无他,无法无相,引导吾人通达幻法,入第一义谛。

世奇首座是成都人。他四处云游参访,后来到龙门佛眼的门下为徒。

一天,世奇闲坐无事,不觉瞌睡起来。忽然间,响起一片蛙鸣,世奇被惊醒,误以为是寺中的打板声,于是急急忙忙奔向斋堂。到了斋堂,才知道自己把蛙鸣当成了板声。

世奇到方丈室去参谒佛眼,佛眼刚要对他指示,世奇挥手止住道:“师父不必说,让弟子自己去看。”他呈上一偈:

梦中闻板声,醒后蛤蟆啼;

蛤蟆与板声,山岳一时齐。

世奇得悟之后,更加用功修习。佛眼十分器重他,要提拔他,但世奇坚辞不肯,表示自己愿意服弟子之劳,不为人师。佛眼对他的谦卑很赞赏,曾用一首偈赞美他:

有道只因频退步,谦和原自惯回光;

不知已在青霄上,还将自身众中藏。

世奇到了晚年时,在众人请求下,才领众修行。在最后一次讲法,他说了一偈:

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诸法空;

诸法我心无别样,只在如今—念中。

他问众僧:“你们说是哪一念?”众僧都回答不出,世奇喝一声即逝去。

世奇首座闻蛙鸣得悟,蛤蟆板声无别样,都是假合不真,泯绝诸法妄相,一念我法撒尽,万法我心,只在一念。吾人于热恼浊恶的缘境,如盲人摸象,焉知实相全体?一念不生我相,心空及第,喧默动止,来去作灭,我心诸法只同一样。学佛修行,把握一念清明即一念佛,一日安定无乱即日面佛,从一念持续到昼夜六时,念念如清珠投水,这一日的修行,即圆满一日的净土。我提出“一日的修行”,让大家也能领会一点,心意澄清,涅槃寂乐的法味。

(一)少看少听眼目明。

(二)少言少论耳根净。

(三)少思少虑心境闲。

(四)少执少求甘露门。

我们要深解《金刚经》的般若微妙,先从减少欲望起步,由“止”到“观”,再入实相空无的法界,不昧圣凡因果,不落野狐活计。佛陀肯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佛性宝,如大鉴禅师言:

身喻世界,人我喻山,烦恼喻矿,佛性喻金,智慧喻工匠,精进猛勇喻錾凿。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烦恼矿,烦恼矿中有佛性宝,佛性宝中有智慧工匠。用智慧工匠,凿破人我山,见烦恼矿,以觉悟火烹链,见自金刚佛性。

我们要见自金刚佛性,要借般若工匠,凿破人我山,悟解人人有个佛性宝,发勇猛精勤心,持续地錾凿,才能令金刚宝出头放光。

禅和子至少要虚心随师学习十年,得个人手处,才有资格游方参学。

一天,天王禅师参访南隐禅师。天王已随侍老师十年,并领众修行,上堂说法。碰巧此时阴雨连绵,天王穿着木屐放下雨伞,入室向南隐禅师问讯顶礼毕,正要开口问法,南隐问道:“我想你已把木屐留在门廊边了,只是想问你的雨伞究竟是放在木屐的右边还是左边。”

天王汗颜惭愧,一时无言以对。他知道自己尚未达到念念皆禅的境界。于是他拜南隐为师,在他的身边随侍奉承,经过六年的岁月,才把握到念念分明,得到禅心的要旨。

我们的心念追逐根尘妄境,白天黑夜掉举无明,谈开悟见性,就像觅世求兔角,缘木求水鱼一样。天王禅师为了不知道雨伞究竟放在木屐的左边或右边,甘心承事南隐,六年苦行,最后领会悟道不在过十万亿佛土,是活在现前,念念清楚。

禅门中,搬柴运水,穿衣吃饭,语默动止,乃至横眉竖目,平常日用事,皆是悟道的机缘。《金刚经》也是从“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般身边事,启开般若无上妙法,展现六度波罗蜜炯炯明照的本地风光。

此分虽言佛陀“无有少法可得”,实乃佛已自净无垢,伏诸妄想分别。吾等凡夫,未臻无为法境地,不可拨无因果,自断慧命之根。应以般若为眼,明识正法,依法入径,口诵心行,通达成佛大道。在《大方广宝箧经》卷中,为我们验证何谓佛法:

甘露法者,是名佛法。安隐法者,是名佛法。无戏论法,是名佛法。无过恶法,是名佛法。无结使法,是名佛法。无怖畏法,是名佛法。无分别法,是名佛法。不执自他法,是名佛法。无讥呵法,是名佛法。作舍,作依归,作洲渚,作守护法,是名佛法。自净无垢照明之法,是名佛法。无诸妄想善调伏法,是名佛法。善教善导随宜之法,是名佛法。自说说他法,是名佛法。如法调伏诸外道法,是名佛法。降诸魔法,是名佛法。断生死流法,是名佛法。

正道法是名佛法,正流入故。三昧法是名佛法,究竟寂静故。智慧法是名佛法,贯穿诸圣解脱法故。真谛法是名佛法,无忿恚故。诸辩法是名佛法,法辞及义,乐说无滞故。明了无常苦无我法是名佛法,呵毁一切诸有为故。空法是名佛法,降伏一切诸外道故。寂静法是名佛法,趣涅槃故。波罗蜜法是名佛法,至彼岸故。方便法是名佛法,善摄取故。慈法是名佛法,无过智故。悲法是名佛法,无逼切故。喜法是名佛法,灭不喜故。舍法是名佛法,所作办故。禅法是名佛法,灭骄慢故。不断三宝法是名佛法,发菩提心故。一切安乐无苦恼法是名佛法,不求诸有故。

以法为洲为渚,为护为舍,息去戏论,灭自他假相,明了苦空无常无我的实谛,以此照明自心。心寂静安隐故,勘破浮生事,时人竞向白云深处去,眼前杏花黄鸟吟诵千章,山光潭影随处栖身。

习题:

1.须菩提为什么肯定佛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

2.习行般若波罗蜜,有何功德?

3.“无有少法可得”,此句有何含意?

4.什么是一日的修行?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①

【原典】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②,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③,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译文】

其次,须菩提!人不分贤愚圣凡,其真如菩提绝对平等的,没有高下的分别,所以才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众生不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妄想分别,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悟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所谓的善法,也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象,怎能执为实有?修一切善法,不可著相,善法之名,不过是随顺世俗事相而言。

【注释】

①说明一切法性本来平等,无有高下,故一一法皆不可分别执著。以此平等清净心,不著人、我、众生、寿者四相,而修一切善法,便契真如法性,照见本来面日,而得无上正等正觉。

②法平等有二义:(一)法相缘起平等,比如说,此法生起,必以彼法为助缘;此法为主,彼法为伴,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若彼法生起,则又有另一个法为伴,如此主伴因缘,重重无尽,互为主伴,如此看来,岂不平等?(二)法性普遍平等,即指二空般若智所显出的真如实相,法尔天然,普遍平等。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本来就没有高下胜劣之相,由此更显出法法平等的实义。

③善法:指合乎于“善”的一切道理,即指五戒、十善、三学、六度。五戒、十善为世间的的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的善法,两者虽有深浅之差异,而皆为顺理益世之法,故称为善法。

【讲话】

前分说佛陀所证得的无上菩提,实“无有少法可得”,此分再深入释解“无有少法可得”的缘故,乃为上自诸佛,下至蠢动含灵,其真性一同,平等无异,并无高下的分别。此分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与十七分所言的此法“无实无虚”,同为阐发人人本具的平等理体。

一、平等法性远离四相。

二、修一切善心无善法。

佛陀于前分说“无有少法可得”之理,此理甚深玄妙,恐有人心生怖畏,妄起俱空谬见,因此再明示法身菩提,实相妙法,上与十方三世诸佛“平”,下与九界众生“等”,所以菩提无上心法,为平等无异。由其平等故,虽然诸佛于俗谛的差别事相上,高于其他九法界的一切众生,但在菩提心法中,无有诸佛众生高下的分别呢!

一、平等法性远离四相

何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即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诸佛贤圣,凡夫阐提,个个于真如自性之法,在圣不增,处凡不减,故日平等,既是平等,又何有高下之别?佛陀以平等本体,直示吾人应不生高下的妄想执著,自尊自重,返求一个与诸佛平等无二的真如自性。僧肇法师说:

明此法身菩提,在六道中亦不减下,在诸佛心中亦不增高,是名平等无上菩提。

黄檗禅师说:

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睐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恒河沙劫,终不能得阿耨菩提。

佛陀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演绎述解,此真如菩提,就像真金宝珠,众生与诸佛,人人无欠无缺,只是众生被无明、烦恼所障蔽,如佛性宝沉泥布尘,不得出头放光,既是佛性宝人人本有,诸佛只是证得此平等理体,原无失落,何有所得,因此佛于无上菩提“无有少法可得”。

报慈院的慧朗禅师说:“三世诸佛,历代贤圣,都只为一件大事而在这世上出现,并不断地向世人传递、宣说。你们明白吗?要是不明白,那么想让你们明白也不容易。”

有一僧问:“那一件大事是什么?”慧朗说:“难道你听来的传言是错的?”僧答:“这样说,我就不再怀疑了。”慧朗说:“可惜你一翳蔽目。”

又一僧问:“什么是学生的眼睛?”慧朗说:“不能再撒沙了。”

有个和尚出来说:“听说三世诸佛都只是个传话的人,那么传的是什么话呢?”慧朗说:“听!”那和尚听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听见,就问:“听什么?”慧朗说:“你不是钟子期。”

佛陀再三告诫我们不要再撒沙了,度生时无我等见相,要通达无我,才名为真实菩萨;于佛身相及万千诸法,不起贪著;于严土熟生,得菩提华果,心平等无住。《金刚经》的每一分,就像慧朗禅师的苦心,要吾等不论沙尘金屑,都是一翳蔽目,不能见如来。明朝憨山大师的《德清法语》说:

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死难出。然此般若,非向外别求,即是吾人自心之本体,本自具足。故今修行,但求自心,更不别寻枝叶。佛祖教人,只是返求息心,故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又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以我自心,元是般若光明,本来无物,但因一念之迷,故日用而不知,但知有此幻妄之假我,即不知有本来常住法身。即今要悟本来法身,即就日用现前,六根门头,起心动念执著我处,当下照破,本来无我。无我则无人,无人则了无众生。众生既空,则生死根绝,生死既脱,则无寿命。是则四相既除,一心无寄,岂非无住之妙行乎!

一念成迷,日用同起共眠而不知,向外妄求神通妙用,不求除四相了自心。佛陀以平等之法,显露此法人人本有,此平等二字,乃三世诸佛出世之本怀,亦为此《金刚经》之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