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吃茶去:与星云大师一起参禅
4615100000039

第39章 棒喝禅(2)

禅者,最不喜欢人模仿,所谓依样画葫芦,终究不像原样。黄檗禅师的棒、临济禅师的喝、赵州禅师的茶、云门禅师的饼,各家接待学人有各家的家风,不是依样可学。禅者要能“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一切都要自家重新来过。

今天不方便

临济禅师云游至金牛禅师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位置上坐下。金牛禅师看到这种情形,不悦地说道:“凡是行脚云游的学僧,在谒见寺院禅主时,无不按照一定参学规矩,行宾主之礼,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连这点基本的礼节行仪都不懂?”

临济禅师诚恳地回答道:“我不知道老禅师您在说什么?我敲打禅杖三下,不是早就跟您行礼打招呼了吗?”

金牛禅师听后,更加不悦这种回答,刚要开口,临济禅师就动手用禅杖打他。

金牛禅师此时若有所悟,临济禅师却又忽然道:“我今天不方便!”

金牛禅师顺手一掌打去,口中道:“我此时倒很方便!”

临济禅师挨了一掌,反而哈哈大笑道:“的确不错!我们今天不方便遇到了方便!”

后来,沩山禅师就问仰山禅师道:“这两位前辈的对话,到底哪一个占了上风?”

仰山禅师回答道:“占上风者上风,居下风者下风!”

此话一出,旁边座主不以为然地道:“占上风者未必上风,居下风者未必下风。上风何在?下风何在?”

仰山禅师和沩山禅师不约而同地说道:“正如座主所说,无风起浪!”

两位禅师的对话,最初都以礼相见,但一言不合,拳杖相打,但他们互传了方便与不方便的消息。什么是方便?什么是不方便?只有两位禅师心中知道,但仰山禅师、沩山禅师却讨论他们谁占了上风、谁居下风,这就犯了无事生非的错误,在真正禅者的眼中这只是“无风起浪”而已。

灵利道人

南泉普愿禅师住持河南一所庵堂时,赵州禅师从山东来拜访求道。南泉禅师就对赵州说道:“你今天来得不巧,我要上山去工作,没时间和你谈话,到时请自己做饭吃,并且不要忘记送一份上山来给我吃。”

南泉禅师说后,就独自上山作务去了,赵州禅师就自己做饭吃,吃后,一时闲散,在床上躺着就睡着了。南泉禅师不见赵州送饭来,就下山回庵,看到赵州正呼呼大睡。南泉禅师也上床躺在他身边睡觉。当赵州醒来时,南泉禅师就对他说道:“我以前曾经看过一个灵利活泼的道人,直到现在没有再见过。”说着,便拿起禅杖摇一摇,指着禅杖对赵州问道:“那个灵利的道人,像是这个吗?”

赵州回答道:“不一样。”

南泉禅师再问道:“你看过吗?否则怎知他不一样?”

赵州答道:“如果您想知道我在哪里见过那位灵利道人,请老师先放下禅杖来。”

南泉禅师非常欢喜道:“我印证了你那对智慧的眼睛!”

停了一会儿,赵州问南泉禅师道:“老师!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之道?”

南泉禅师一句也没有回答,拿起拄杖子就朝赵州打去。赵州也不客气地伸手捉住南泉的拄杖子说道:“以后不要打错人了。”

南泉禅师非常高兴地说道:“龙蛇易辨,真和尚不可欺呀!”

赵州禅师在童年的时候也曾礼过南泉普愿禅师做师父,再次回来问道,竟然师父工作、弟子休息,弟子吃饭、师父挨饿,弟子睡觉、师父还不敢吵醒他,真如“三分师徒,七分道友”。

老师用禅杖打来,不但不认打,还要老师不要认错人,老师到这时才非常高兴地说:“像你这个真正的禅者不容易遇到啊!”

禅,就是这么不一定,从正面看的,或从外面看的,禅是从内证悟才成的!

个人承担

杨岐方会禅师,江西袁州人,原姓冷。少年时代就很机警聪明,在湖南潭洲道吾山出家,阅读经典有过目不忘之誉。

他追随慈明禅师很长一段时间,自愿负责监院工作,虽然十年岁月,但未能有所省悟。每次请求参问,慈明禅师总是回答他道:“你的工作繁重,以后再说吧!”

后来,有一天,杨岐禅师又去参问,慈明禅师说道:“监院以后的儿孙满布天下,急急于悟道,忙什么呢?”

有一天,慈明禅师外出,忽然下雨,杨岐在小路上遇到他,就拉住慈明禅师说道:“老师!你今天必须说给我,不说我就不让你回去!”

慈明禅师说道:“监院,你如果知道这个事,一切便休!”

话刚说完,杨岐耳中忽然如雷轰然一声,心中忽觉灵光一闪,即刻大彻大悟,当时就跪拜在雨地上,汗水、泪水和雨水一齐流下,说道:“至今一切便休!至今一切便休!”

有一天,慈明禅师上堂说法,杨岐禅师出众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

慈明禅师说道:“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杨岐禅师便又道:“万事虽休,更借一问。”

慈明禅师便喝,杨岐禅师赞道:“好喝!”

慈明禅师又喝,杨岐禅师也喝。慈明连续地喝了三喝,杨岐便顶礼三拜。

杨岐禅师礼拜后,恭谨诚恳地说:“报告老师,这个事,必须是个人才能承担!”

慈明禅师听后拂袖便行,他面是冷峻的,心是滚热的,从远处传来一句:“这个事,必须是个人才能承担!”

禅宗有五宗七派之说,五宗即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五宗,加上杨岐、黄龙是为七派。慈明尊者不肯急急为他说破,是希望杨岐禅师养深积厚,再待机缘,但杨岐悟道心切,只有早说。好个杨岐禅师,先说至今一切便休,再说一切必须自己承担,慈明拂袖,意即让其自己承担。杨岐禅师有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处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身心自在

有一年,临济禅师在夏安居(夏季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三个月中,不得随便外出的禁足修行)的半途破禁而出,跑到黄檗山,去找老师黄檗希运禅师。

到了山上,看到黄檗禅师正在佛前诵经,他觉得很奇怪,便说道:“以前我一直以为老师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但今天一见,原来老师也只不过是一个念经的和尚而已。”

黄檗禅师不辩解什么,只留临济禅师住下来。临济认为老师也像一般人以音声求佛,以身相求佛,甚为不满,因此住了几天便又要告假下山。

黄檗禅师道:“你在夏安居的中途就来到这儿,已经是违犯禁戒了,现在夏安居时期还没有结束,你又要离去?”

临济禅师道:“我来此本意只是想向老师请安,作一个短期的参访,现已做到,不走又如何?”

黄檗禅师听后举手便打,打后,把临济禅师驱赶出去。

临济禅师走了好几里路,心中觉得这样匆忙地离去确实不好,于是他又回到黄檗山,请老师继续打他。但黄檗禅师立刻将双手袖起来,就是不肯出掌。

有一天,结束安居,临济禅师要辞别时,黄檗禅师问道:“你准备往哪里去?”

临济禅师回答道:“不是河南,便是河北。”

黄檗禅师听后,举起手来就要打临济,临济禅师立刻用左手接着,并且以右手反打了老师黄檗一掌。黄檗禅师被打得哈哈大笑,随即给临济印可道:“很好!很好!你有来处,也有去处,现在,河南你可以去,河北也可以去。”

临济义玄在黄檗希运禅师座下参禅,三年中被黄檗打了三次,后来向大愚禅师诉说被打之事,真是罪过。而大愚则劝慰他道:

“黄檗老婆心切,如此呵护你,怎可说是罪过?”临济终于言下大悟,即至后来反打黄檗,黄檗哈哈大笑,意谓临济已了解他的心意,既已印心,则东西南北均可去。

谁是后人

天皇道悟禅师在径山禅师处参学五年后,即到处云游,当他云游到石头希迁的道场时,请示道:“如果超脱定慧以外,请问你还能告诉别人什么吗?”

石头禅师回答道:“我这里本来就没有束缚和压迫,谈超脱,请问要超脱什么呢?”

道悟禅师不满意这样回答,道:“你说这样的话,教人如何了解呢?”

石头禅师反问道:“你是否懂得般若真空?”

道悟禅师点点头道:“这一点,我早有心得,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石头禅师表示非常失望:“想不到你也是那边过来的人!”

道悟禅师赶快否认道:“我不是那边的人!因为有了那边,就有这边,你意谓我的来处还有踪迹吗?”

石头禅师肯定地说道:“我早就知道你的来处了。”

道悟回答道:“你没有证据怎么就诬赖我!”

石头哈哈大笑,指着道悟说道:“你的身体就是证据,那不是有来处吗?”

天皇道悟低下头,沉思许久,再问石头希迁禅师道:“你的话虽这样说,来处自他来,去处自他去。我现在只请你告诉我,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去启导后人呢?”

石头大声喝道:“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呢?”

天皇道悟于言下豁然大悟!

石头希迁禅师和天皇道悟禅师两个人所谈的“这边”“那边”,主要是指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之意。“我知道你从那边来的”,这是指仍在生死迷妄之中,所谓证据,有漏的业报色身不就是证据吗?天皇道悟经过深思,承认了自己还没有超脱,故说:“来处自他来,去处自他去。”此即生死由他之谓也,但天皇道悟又挂念后人,前前后后,生生死死,此则生死如何得了?难怪石头禅师要喝问:“谁是我们的后人?”

大机大用

有一次,百丈怀海禅师参访马祖道一禅师时,站在他的身旁。马祖道一禅师转眼注视着绳床的角上挂着的拂子,怀海禅师顺着马祖禅师的眼光说道:“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

马祖道一禅师道:“你以后要如何接引学人?”

百丈怀海禅师拿下拂子,竖了起来。

马祖道一禅师道:“就是这个作用,应离开这个作用!”

怀海禅师就把拂子挂到原来的地方。

忽然,马祖禅师振威大喝一声,震得怀海禅师的耳朵聋了三天。

后来,怀海禅师住持百丈山,此山山岩险峻高绝,所以又叫大雄山。

一天,百丈怀海禅师对弟子开示道:“禅教大法不是微小的事,我从前被马大师一喝,耳聋了三天。”

黄檗禅师听老师这么说后,不自觉地吐出舌头。

百丈禅师问道:“你以后不是要继承马祖的禅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