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4610300000013

第13章 共鸣控制及训练

原理概述

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原发声体与受振体两者之间的振动频率相同,也就是说作为受振体固有的振动周期与原发体振动的周期相同,发生共振作用的关系。而这种共振关系之间的传导途径不同,又可以分为感应振动(Inductive vibration)和受迫振动(Forced vibration)两种。感应振动是通过空气传导的,而受迫振动则是通过媒质传导的。人声的共鸣不仅有通过声门波直接传导的感应共鸣,同时也有通过骨、肌肉等媒质传导的受迫共鸣。因此,人声的共鸣是一种复合共鸣效应。人类发声的共鸣器官,在喉以上有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在喉以下有气管、胸腔。从广义上来说,胸腔和头腔的骨组织都有传导声音的作用,但是它们的作用不是相等的。胸腔的骨组织加胸壁本身的振动,所引起的共鸣是很明显的;头腔的骨组织由于位置、容积都不相同,所引起共振的强弱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额窦部位的共鸣最强最清楚,因为它受到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等共鸣区全部声波的直接振荡。共鸣作用仅次于额窦的就是枕骨,它的位置靠近喉腔,直接接受颈椎骨的声波传导,戏剧家称这种情况为“脑后摘筋儿”。播音学的审美要求播音发声的共鸣控制采取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以混合共鸣为后备的声道共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就是说口腔是一个可以调节控制的共鸣腔,既可以保持语言的清晰度,也有利于改善播音的音色。所以其他腔体的共鸣都必须在口腔取得良好共鸣的基础上来实现。

口腔共鸣对于播音发声的重要性是因为播音是以言语声为主的发声过程,而言语声又主要是通过口腔来调节的。特别是元音的响度与口腔的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元音泛音在可调节共鸣管中得到特殊共鸣的缘故。泛音的最高值称为元音的共振峰(Formant)。在元音的频谱中,共振峰是一些谐波幅值较大的范围,而在语音学上则作为元音声学特点的表征。

发元音u、e、o时,舌部提高加上软腭的作用,将口腔和咽腔隔开后为前后两个共鸣室,而且在前的口腔比在后的咽腔大;发元音u、i时,后腔则大于前腔。因此从表9中可以看出。元音u、e、o的特征是低共振峰,而元音u、i的特征是高共振峰。

播音共鸣控制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音色。播音对音色总的要求是朴实大方、圆润集中。朴实大方的音色主要是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区来体现;圆润集中的音色则表现为那种以口腔共鸣为主的声音效果。根据对人声机理的分析,从声带的前上缘经过咽后壁再到软硬腭交界点直至口唇的通道,声学上把它叫做“共鸣管”。

实践表明,声部不同共鸣管的长度也不一样。声部的确定,不仅取决于发声整体的大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对共鸣管长度的调节,调节的重点就是控制喉头的位置。根据观察,平时男低音和男中音喉的位置是在第五、第六颈椎范围内,歌唱时则降至第七颈椎,并很少有明显的位置变化。在共鸣管中形成的不同频率的泛音,就会引发相应腔体的共鸣效应。林俊卿先生认为:“胸腔的某些部分在声带发低音时恰有和声关系(Harmonic relation)。就是说,它的天然振动频率与声带的发音有倍数的关系,能对声带发音的基音或某些高谐和泛音起共鸣作用。”这种胸腔共鸣的控制方法对播音也是适用的。所谓“打开口腔”、“唇舌力量集中”、“声挂前腭”以及吐字归音的“叼住弹出”、“拉开立起”、“到位弱收”、“音节形成枣核形”等,则都是一些口腔共鸣的控制方法。气息与声波经口咽弯道进入由上齿、上齿龈、硬腭、软腭构成的口盖穹隆,密度和压力增大。声束射向腭前区,不仅由于腭前穹隆对声波的折射使得声音更加集中,而且这个区域属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当它受到刺激时会使喉肌张力增加,从而增加声音的明亮度。口腔共鸣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它也称为“中音共鸣”或“中部共鸣”。

根据解剖学原理,共鸣器官能够受控并随意活动的部分是软腭、咽部与舌部,共鸣控制的一切方法都应该关注由这三部分有关肌肉的活动促成的结果。

训练

共鸣是控制泛音,改善音色的关键。共鸣器官主要就是指的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等可以引发声音共振的生理结构。艺术语言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主要采取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一)口腔共鸣练习

1.用开口元音做拼合音节练习

尽可能发得准确、响亮、集中。如b—a—ba;p—a—pa;b—ai—bai;p—ai—pai;b—an—ban;p—an—pan等。

适当打开后槽牙,从容地发复韵母ai、ei、ao、ou,体会声束沿上颚前行,“挂”于硬腭前部的感觉。

2.两字词、四字词练习

澎湃 冰雹 碰壁 玻璃 蓬勃 喷泉 批判 拍打

百炼成钢 波澜壮阔 壁垒森严 翻江倒海

3.象声词练习

叭哒哒 滴溜溜 咕隆隆 噼啪啪 扑通通

呼啦啦 咣当当 哗啦啦 乒乓乓 刷拉拉

4.合口音、撮口音练习

乌鸦 花絮 挫折 快乐 吹捧 汪洋

虚假 宣纸 菊花 捐助 雪恨 燎原

(二)鼻腔共鸣练习

交替发口音及鼻化元音,体会软腭升起和下垂的不同状态及产生的不同声音色彩。如:a~a~a~a;i~i~i~i;u~u~u~u等。(~为鼻化元音符号,发音时软腭下垂,气息从口鼻同时流出)

拇指及食指轻按鼻骨两侧,发口音ba、bi、bu、pa、pi、pu,使声束打到硬腭前部,此时鼻翼两侧会感到微弱振动;再发ma、mi、mu鼻腔的振动明显加强。在练习中会发现,a、i、u中,a音鼻共鸣最弱,而i、u鼻共鸣就强一些。这是因为舌位高,口腔通道小,音波容易上传鼻腔的缘故。因此在发高元音时,应适当扩大口腔通道,以避免过量的鼻音色彩。

(三)胸腔共鸣练习

元音“a”按音阶上下滑动练习;放松胸部及小腹用低音吟唱,感觉声音从胸部透出,混厚而有力;用较低的声音弹发声门音“he”,感觉声音像从胸部发出,体会胸部的响点,由低到高地一声声弹发,体会胸部响点的上移。然后再反之,反复体会;朗诵意境深邃的诗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

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

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

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要站就站上云头,

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

要飞就飞上九霄。

把美妙的天堂看个饱!

不怕山谷里阴风的夹袭,

你双臂一抖,抗得准,击得巧!

更不畏高山雪岭寒彻骨,

你折断了霜剑,扭弯了冰刀!

谁有你的根底艰难贫苦啊,

你从那紫色的岩上挺起了腰;

即使是裸露着的根须,

也把山岩紧紧地拥抱!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动摇,

每一根针叶都闪烁着骄傲;

那背阳的阴处,你横眉怒扫,

向着阳光,你进出劲枝万千条!

啊,黄山松,我热烈地赞美你,

我要学你艰苦奋战,不屈不挠;

看!在这碧紫透红的群峰之上,

你像昂扬的战旗在呼啦啦地飘。

(张万舒《黄山松》)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