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未解之谜(全集)
4606600000042

第42章 读不懂的古人的秘密——中国历史之谜(2)

对于林则徐临终前三呼“星斗南”的传闻,有人作了另一种解释:“星斗南”实际是“北斗南”的误传。林则徐在新疆流放期间,对北方俄国的侵华野心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曾经提醒人们警惕俄国对中国的威胁。他临终前,见到天上有一颗大星坠在北辰星(即北极星)的位置上。按星相学的说法,俄国在北极星以北,中国在北极星以南。大星坠于北极之位,说明俄国将威胁北方边境。林则徐高喊“星斗南”,是要人们防范沙皇俄国的南侵。这种说法,显然很牵强。林则徐在重病之中,如何能对户外天空看得这么清楚呢?

对林则徐的死因,至今仍不明确。对这位有功于中华民族的伟人,人们在崇敬之余,又为他的死因不明而留下遗憾。

李莲英死亡之谜

清朝光绪年间的大太监李莲英,是近代历史上一个很独特的人物。一般地说,他给人们留下了“很坏”的印象。而他的死,更使人们加深了这一印象。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北京市海淀区六一学校的一些老师被打成了“牛鬼蛇神”,赶下了讲台。一天,他们被强制参加劳动,挖掘校园内的李莲英坟墓。大家用锤、钎等工具砸开墓上的宝顶,掀开上面的方砖,打开了通道,进入墓穴,找到了棺木。可当打开棺木看到这位大太监遗体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那躺在被下的遗体,只是用衣物做成的一个人形,并不是尸体,里面只剩一颗头颅和拖得很长的发辫。

“李莲英是被人杀死的!”挖掘的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点。如果不是被杀,棺木里为何只有脑袋,而没有身子呢?人们由此便想到了李莲英的身世和他的所作所为,对他的死做了种种推测。

李莲英,原名李应泰,直隶大城县人。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出生。河北河间、大城一带,历来是出太监的地方,很多穷苦人家都是把小男孩自幼阉割了,送去当太监,为他求一条生路。李莲英家里生活十分贫寒,他幼年时无钱上学,随家里人私贩过硝磺,触犯了刑法,被官府逮捕下狱。出狱后,又以补鞋为生。后来人送他外号,就叫“皮硝李”。生活穷困,迫使家里人动了让他当太监的心思。1856年,他8岁那年,经同乡太监沈兰玉的举荐,被阉割后,进宫当了太监。恰巧,他被分配到懿贵妃那拉氏(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宫里当回事太监,每天为主子跑腿传话。他因为有一张巧嘴,又会见机行事,说话谨慎,便受到那拉氏喜爱。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皇帝带着皇后和懿贵妃等逃到承德避暑山庄,李莲英也随同前往,并改当坐更太监,日夜在宫中值勤。这个差事虽然辛苦,却能知道一些机密要事。据说,在咸丰皇帝病重的时候,心腹大臣肃顺曾暗示咸丰帝杀掉那拉氏,再立其子为太子,免得那拉氏仗势害人。这话让李莲英听到了,他连夜钻狗洞出宫,把此事密报那拉氏的妹妹、醇亲王奕譞的妻子。奕譞妻又赶忙报告了那拉氏。这才促使那拉氏在咸丰帝死后发动政变,杀了肃顺等大臣,掌握了朝廷大权。为此,慈禧太后对李莲英一直心怀感激,对他加以重用,甚至有什么好吃的,也不忘留给他一点。

李莲英见慈禧太后大权在握,更一心一意巴结讨好。他见太后特别喜爱自己的又长又黑的头发,每天都在梳头上下工夫,就暗中学会了一手梳头不掉发的手艺,还掌握了做发型的技巧。不久,慈禧太后让他负责梳头,他把她侍候得心满意足,并掌握了慈禧的脾气,讨好逢迎,使得主子很开心。后来,慈禧就破格提升他当了宫中大总管,还赏他二品顶戴,和王公贵族平起平坐。这种对太监的重赏在清朝历史上是无先例的。

李莲英爬上高位,更死心塌地地为主子效力。慈禧太后很多专横的行为,都是靠李莲英的帮助得逞的。比如筹建北洋海军的时候,全国各省奉命献上经费,为的是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海军。可慈禧为庆祝自己六十大寿,修建颐和园,竟因为经费不足,而动起了挪用海军军费的心思。她命光绪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去天津检阅海军,又派李莲英陪同前往,并对他交底说:“你见到李鸿章,给我传个口信。修园子钱不足,让他挪用一些军费。这话只有你去说最合适,但一定要保密。”李莲英想到清朝有个规定,不许太监出京城,违犯者要处死罪斩首,就说:“奴才算个啥,陪醇亲王一起去,怕诸多不便吧?”慈禧太后说:“我说了谁敢反对,我赏你穿黄马褂,你不必多虑。”李莲英有主子撑腰,俨然以朝廷重臣身份到了天津,把慈禧太后的话传达给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有些为难,又不敢得罪李莲英。李莲英两面做好人,给李鸿章出主意,两人最后商定,由李鸿章分月把银子送交慈禧处。“任务”完成了,李莲英从李鸿章那里获得了大笔贿赂,又使太后十分满意。

这件事传出去后,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李莲英,但有慈禧太后撑腰,李莲英逍遥法外。为了掩人耳目,李莲英还给太后出主意,让她下令在昆明湖设水师学堂,操练水师。这样,挪用海军军费就“名正言顺”了。

在清廷“后党”和“帝党”的争斗中,李莲英自然站在“后党”一边。他表面上对光绪皇帝很顺从,暗中却严密监视,对光绪帝宠爱的珍妃更是恨之入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带光绪帝逃往西安,却对被囚禁的珍妃放心不下。李莲英便出主意说,带她走不合适,留着又是祸害,不如赐她自尽。最后,珍妃被推入井中害死。光绪皇帝软禁在瀛台期间,也是李莲英负责看守。他下令把湖中惟一的小桥拆掉,出入只能坐船。光绪帝在此过着囚徒一样的生活,身体日渐衰弱,不到四十岁便离开人世。有人怀疑是李莲英担心太后死去皇帝掌权对自己不利,在食物中下毒,害死了光绪帝。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后,已经62岁的李莲英告老出宫,想在自己豪华的宅第里安度晚年,享享清福。李莲英在宫中几十年,受赏赐和贿赂敲诈,得了一笔巨大的财产。据有人估计,单是1900年至1908年这几年中,他在北京各银号存的白银就多达一千六百万两,相当于国库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这就难怪,他告老回家后,兄弟、养子、侄子、侄女,远近亲戚,都向他索要财产了。

宣统皇帝即位后,摄政王载沣和一些王公大臣曾打算把李莲英治罪,没收他的财产。因为隆裕太后的干涉,李莲英才得幸免,平安出宫,并保住了财产。只是他在宫中的财产被没收。

1911年春天,64‘岁的李莲英“病死”。隆裕太后还特地赏赐两千两白银办丧事。当时的人都以为他是得病而死,还为他没有像他的前任安德海被杀而感到遗憾。李莲英的后代也一再说,其祖是善终,因得痢疾医治无效而亡。过去很多史书也是这么写的。

自从20世纪60年代掘墓以后,李莲英不是善终而是掉头而死,被许多人认可。问题是,如果是被杀,他又是被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杀的,杀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李莲英可能是被革命党人杀的。他一生追随慈禧太后做了那么多卖国害人的坏事,早为民众所痛恨。他出宫时,正是革命党人要推翻清朝的活动高涨之日,已经多次暗杀清廷大员的革命党人肯定不会放过李莲英。

有人推测说,可能是朝廷下令杀死的。摄政王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弟弟,曾免去了他痛恨的袁世凯的职务,对李莲英自然也恨之入骨,下令杀掉他易如反掌。但这种说法也难以成立,因为如果是朝廷所为,史料应有记载,而实际上没有。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李莲英是因为财产过多引起关注而被杀的。李莲英自己就说过“财大祸也大”的话。据一些民间流传的说法,李莲英是因为讨债被人暗杀的。有的还具体讲出他死的地方在河北、山东交界处。这些说法虽无确实证据,可使人们有了可供查找的线索。李莲英死后,清朝不久也完结了。据说许多太监都把目光盯在李莲英的遗产上,想夺占一份。他们派人查遍京城和大城的银号,了解李莲英的存银,并因此引起争斗。这说明,李莲英的财产确实是众矢之的,他因此被杀,是很有可能的。

另一种猜测别出心裁,认为李莲英被砍头不是生前被杀,而是死后其家人所为。因为他自幼被阉割送入皇宫当太监,虽然后来权倾朝野,大出风头,但终究是个废人,在一般人眼里,他仍然是个下贱的宦官,不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这几乎是古人对所有当太监的人的共同看法,李莲英本人也这么想。他曾发誓来世要做个真正的男人,并嘱咐家人,在他死后,做个木制的生殖器安在下身,好让他在九泉之下有个男人的完整形体去见祖宗。但是他的家人没有这么办,他们认为李莲英作为阉人,有辱门风和祖先,因而在他死后,家人把他没有睾丸的身体割下抛弃了,只留下他那颗人头,埋入地下。

另外,还有些推测明显站不住脚。比如是否有人盗过墓,毁坏了遗体?据挖掘者目击,棺木打开时,被子整齐,里面有五十多件珍宝,包括钻石、扳指等贵重之物。如果有人盗过墓,为什么没有拿走?又比如说因年代久远,身体腐烂了,也是不可能的。人的骨骼耐腐性极强,几千年的古人遗骨尚能保存完好,李莲英从死亡到开棺,只五十几年,怎么会身体毫无踪影呢?而且,头颅保存完好,只是身体一丝不留,完全消失,也不可能。

李莲英身首分离的怪事,令人难解,至今没有确凿证据说明此事的来龙去脉。人们从中不仅对清朝末年宫廷内部的争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对封建专制和太监制度给社会、给百姓、给当事人本身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悲剧,有了深刻的认识。这点,比弄清李莲英身死之谜更为重要。

虞姬死后到底葬在哪里

虞姬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因为她作为著名历史悲剧《霸王别姬》的主人公,千百年来,已经随着各种文艺体裁的广泛传播而家喻户晓了。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这一出历史悲剧外,可能对她的其他事情了解不了一二,而且,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关心她的其他事。但是,作为历史学家,对虞姬这样一位曾在中国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当时可能决定中国社会发展走向产生过影响的女性,是不可能不给予相当程度的关注的。

可是在近2000年的漫长岁月里,历史学家却一直无法回答,虞姬的墓在哪里?

实际上,并不是后人没有发现虞姬的墓。恰恰相反,是发现了几处不同地理位置的虞姬墓,每一处都有相应的传说在证明它是真的虞姬墓,这就使人们无法确定虞姬墓到底在哪里了。

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刀兵四起,转眼之间秦王朝就在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的反抗声中土崩瓦解了。在新的政治、军事力量中,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是称雄一时,几乎就成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可惜,由于他的狂妄自大,不善于使用人才,转瞬之间就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由优势变为劣势,被原来不被他放在眼里的“弱者”刘邦打得一败涂地,所以,才和虞姬演出了千古悲剧《霸王别姬》。虞姬眼见着项羽兵败,大势已去,为了不再拖累项羽,在突围途中自刎身亡。

虞姬死后到底葬在哪里呢?现在大体有4种影响较为普遍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当然是接续着《霸王别姬》这一出悲剧,因为虞姬自刎之处,据传就在今天安徽省的定远县境内。所以,这种说法就是:定远县是虞姬的殇丧之地。今天的定远县内,已经不能再找到虞姬墓了。可是,这种说法依然流传。而且,在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史籍《史记》中,也引用了《括地志》的记载: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

第二种说法是把虞姬墓定在安徽省灵壁县。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灵壁的地方志上记载着:“在灵壁城东30里,与泗县交界处有虞姬墓。”在今天的灵壁,人们仍能看到传说中虞姬的墓碑,上面还刻有“巾帼英雄”4个字。另外,还有两句联语诗:“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凄凉之中点明了悼念虞姬之意。

对这种说法,古人也曾多次质疑,认为是后人附会的。

第三种说法也和霸王别姬的传说上下相连。清代道光年间,安徽省和县的《和州志》中记录了这个说法:美人虞姬当年自刎后,项羽将她的头系在马脖子上突围奔骑。经过一座山下,原来插在虞姬头发上的兰花失落。于是,后人把这座山改做“插花山”,山上建有“插花庙”也叫“鲁妃庙”或“虞姬庙”。直到今天,每年的3月3日,当地群众都要戴着野花到插花山的虞姬庙里祈祷求子。

还有一种说法使虞姬墓定在了江苏省江浦县。与之相对应的传说则有别于《霸王别姬》的情节。

这里流传下来的说法是:项羽从垓下突围后,逃到了今天江浦县的兰花乡。在这里又遭遇到韩信的堵截,于是双方混战到了一起,虞姬也手舞双剑,跟在项羽身后厮杀。一不小心,虞姬头上的碧玉兰花簪子掉落在塘埂上,从此这里就开满了香气袭人的兰花。而这口塘也因此被后人称做“兰花塘”,这个地方也就随着被称为“兰花乡”。

项羽带着虞姬等人冲破堵截后,走了仅三四千米,在一座小桥旁就地宿营。此时的项羽面对自己的惨景心如刀绞,悲愤难忍。虞姬见此情景,便舞剑给项羽解忧。舞着舞着,她说了句:“大王珍重龙体,妾先去……”话未说完,便自刎身亡。项羽大惊,泣不成声。此时,汉军又来了。项羽无奈,只好把虞姬埋在小桥西边的田野里,带兵突围而去。后来,人们称这座桥为“失姬桥”。

“失姬桥”、“兰花乡”至今还是江浦县的两处地名。

的确够麻烦的吧?这四种说法都有各自的凭据,都很有道理。可究竟哪种说法是真的呢?现在还无法判定。

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名人

我们对历史上的名人往往如数家珍,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这些人吗?也许他们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熟悉的方面。

秦始皇是谁的儿子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可以说,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名人,但是关于他的生身父亲是谁,人们却众说纷纭,使其笼罩在一片迷雾中。

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秦本纪》说:“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可是,《史记·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能歌善舞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爱.亡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足月后生下嬴政,子楚遂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此说为班固所接受,于是《汉书》径称嬴政为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