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战役秘闻(世界军事之旅)
4603900000033

第33章 赤壁之战究竟发生在何处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一次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军队的着名决战。

曹操在打败袁绍、乌桓后,基本统一北方。在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赤壁之战结束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形成。

古往今来,人们围绕赤壁地名有比较大的争论:赤壁古战场到底在哪里?是先有赤壁这个地方还是先有赤壁这场战争因此得名?

赤壁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古战场,很多文人有诗可证。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予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题为《赤壁》的绝句,是作者把黄冈(古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视为古战场而写的。北宋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在这里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词。词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后人因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然而谁都知道这里不是真正的古战场?

一种看法认为,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这种观点。《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着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另一种看法认为赤壁应在湖北蒲圻县西北。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切合实际呢?人均认为,“蒲圻县西北”说较为可信。这不仅因为《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与赤壁之战的年代较接近,和更早些时候的《荆州记》与《元和郡县图志》有相同的记载,而且因为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出来,从而证实了这里是真正的古战场。在赤壁对岸的乌林,陆续出土了一些证明曾经出现过战争的文物,如:1973年出土的东汉晚期铜马镫、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的瓦砚、箭镞;1976年,在赤壁山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等;1987年在赤壁金鸾山坡一座东吴砖室墓中,发现诸葛亮设计制造的铜弩机、钢剑。通过发掘出来的这些遗物,湖北蒲圻县境内的赤壁应该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历史学家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结论: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蒲圻县境内,至于黄冈的赤壁则被认为并非当年鏖战之地,但苏东坡既有辞赋佳作,就把此处命名为东坡赤壁又称文赤壁。但是,仍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存在,即赤壁之名起于何时?是先有赤壁还是先有赤壁战争呢?

据《中国名胜词典》之《赤壁之战遗址》条目释文:“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此用火攻,大破曹操战船,当时火光照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赤壁’由此得名”。然而历史中却有其他关于赤壁的记载,出现了争论。最具权威的《三国志》有这样记载的:“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中的《魏志·武帝纪》记有:“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蜀志·先主传》:“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宋代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没有修改赤壁之战中地名用法。按常情常理推测,江面上大批战舰焚烧时,烈火熊熊,将江岸峭壁烧成赤(红)色的可能性不大,但烈火将江岸峭壁照映成赤(红)色则完全可能,赤壁得名于赤壁之战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到底是先有赤壁还是先有赤壁之战,还有待读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