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早年留学美国,毕业后留芝加哥医学研究院深造。23岁那年,一个装着甲型脑炎病毒的试管破裂,病毒顺着耳膜侵入脑部,损害了他的神经。他残废了,全身瘫痪,头向左歪,语言含糊,两眼发直,连饮食都困难,但思路清晰,思维正常。他身子瘫痪了,心却没有衰竭,他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能为人民作出贡献,就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巨大痛苦,孜孜不倦地写作,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由此可见,自制能力是一种为了执行自己的决定(为人民作出贡献)奋不顾身,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他战胜了生理上的巨大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严重的瘫痪早就毁灭了他。
这种执行自己的决定、顽强地战胜与此相对抗的一切因素的自制性是一种宝贵的品格,在一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身上经常可以发现。如著名作家李儒英,10年内乱时蒙冤关在狱中,这时他已经60岁了,但这没能阻止他写作。一切都难不倒他,没有纸,他就在《资本论》的行距间写。这样日写、夜写,不到一年时间,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女游击队长》写出来了。粉碎“四人帮”后,这部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才正式出版。显然,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李儒英在那样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写作是不可能的。
□ 用毅力控制爱好
一个人下棋入了迷,打牌、看电视入了迷,都可能影响工作和学习。毅力,可以帮助你控制自己,果断地决定取舍。毅力,是自制能力果断性和坚持性的表现。列宁是一个自制能力极强的人,他在自学大学课程时,为自己安排了严格的时间表:每天早饭后自学各门功课;午饭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晚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再读书。他过去最喜欢滑冰,但考虑到滑冰比较疲劳,使人想睡觉,影响学习,就果断地不滑了。他本来喜欢下棋,一下起来就入了迷,难分难舍,后来感到太费时间了,又毅然戒了棋。滑冰、下棋看来都是小事,是个人的一些爱好,但要控制这种爱好,没有毅然决然的果断性是办不到的。常常遇到这样一些人,嘴上说要戒烟,但戒了没几天就又开始抽了。什么原因呢?主要就是缺乏毅力。没有毅力,就没有果断性和坚持性,自制的效率就不高。可见,要具有强有力的自制能力,必须伴以顽强的毅力。
93.在纷扰的世间采取超然态度
明朝时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姓沈的人同朋友一起去市上听说书。说书的正讲到《杨家将》里杨宗保被敌人射伤,其子杨文广将其救入柳州城内。当讲到被敌人重重围困、缺弹少粮时,说书人不讲了,“且听下回分解”。
这位姓沈的愁眉苦脸,哀叹不已,朋友拉他走,他也不走。回到家中,他即夜不成寐,苦苦思索:“文广被围,该怎样解围呢?”久思久想,竟想出了病。
家人劝他到处面去转转,散散心。沈某人在街上见到一个卖竹子的。他又焦急地念念叨叨:“路上一定会有行人被他的竹子戳伤。”回到家中,病又加重了。
家人无奈,请来一位巫医。巫医用迷信的法语告诉他:“你来世要变成一个女人,嫁给一个长相丑陋的丈夫……”这一讲更麻烦了,病愈转剧。
他的一个亲友来控望他,对他讲,不需什么药,“善自宽,病乃愈!”这位沈某人竟说:“若让我宽,须为杨文广解围,让卖竹子的回家,让那丑陋的男人写一份休书!”
这当然是一则笑话,它为成语“庸人自扰”做了漫画式的注解,它还告诉人们“多扰以自苦”的无益、愚蠢和可笑。在生活中,确实有些年轻人经常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忧愁困扰,不知为什么老是对前景抱着一种担忧。
比如,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孩,到了社会上觉得人事关系变得复杂了。她小心翼翼地处世,心中却有数不清的烦恼。她打算参加自学考试,却又担心领导不支持,担心考不及格被同伴们讥笑;单位年终发奖金,她担心人家不给她;后来发给她300元,她又担心别人讲闲话,说“领导偏向”她;她想去看一场新电影,因为晚去了10分钟,票已售完,回到家中她独自懊悔了半天……
心理学上把这种情绪叫“无名之忧”。“无名之忧”,表面上看理由不明,实际上还是有原因的,要从这种忧愁中解脱出来,消除“多忧之苦”,就应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使忧愁消除。小故事中所说的“善自宽,病乃愈”,就是一剂好药方。
“善自宽”,就是要学会达观处世,凡事要“想得开”。天下不如意的事十常居八九,怎样对待不如意事?心地不宽、胸怀狭隘、小肚鸡肠是难以“达观处世”的。为一张电影票何必“想不开”呢?这场没看上,下一场再看或明天再看不是一样吗?
“善自宽”,就是从过分注重“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把眼界放宽些。把个人的利益得失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过分计较,就容易给自己带来忧愁。想得到一样东西而没得到,会有“患得之忧”;得到的东西又怕失掉,是“患失之忧”;已得到的东西失去了,则陷入“已失之忧”——得也忧,失也忧,进也忧,退也忧,一天到晚就全被忧愁困扰了。消除这种“无名之忧”,只有从个人的渺小天地里跳出来,把眼界放宽,放远,树立更高的追求,淡泊名利,消除个人“患得患失”的思想。
人生是一门学问。一个有智慧的人处于纷纷扰扰的人世应采取什么态度,先哲叔本华的见解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 别人的看法并不能影响我们可以获得的幸福
由于人性奇特的弱点,我们经常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只要稍加反省就可知道,别人的看法并不能影响我们可以获得的幸福。所以我很难了解为什么人人都对别人的赞美夸奖感到十分快乐。如果你打一只猫,它会竖毛发;要是你赞美一个人,他的脸上便浮起一丝愉快甜蜜的表情,而且只要你所赞美的正是他引以自傲的,即使这种赞美是明显的谎言,他仍会欢迎之至。
假使荣誉感是基于此种“喜褒恶贬”的本性而产生的话,那么荣誉感就可以取代道德法律而有益于大众福利了。可惜荣誉感在心灵安宁和独立等幸福要素上所产生的影响非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害。所以就幸福的观点着眼,我们应该制止这种弱点的蔓延,自己恰当而正确地考虑及衡量某些利益的相对价值,从而减轻对他人意见的高度感受性。不管这种意见是谄媚与否,还是会导致痛苦的,因它们都是诉诸情绪的。如果不照以上的做法,人便会成为别人高兴怎么想就怎么想的奴才——对一个贪于赞美的人来说,伤害他和安抚他都是很容易的。
因此将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价值和在他人眼里的价值加以适当的比较,是有助于我们的幸福的。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价值是集合了造成我们存在和存在领域内一切事物而形成的。另一方面,造成他人眼中的价值的是他人意识;是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连带对此形象的看法。这种价值对我们存在的本身没有直接的影响,可是由于他人对我们的行为是依赖这种价值的,所以它对我们的存在会有间接而和缓的影响;然而这种他人眼中的价值促使我们从而修改“自己心目中的自我”时,它的影响便直接化了。除此而外,他人的意识是与我们漠不相关的,尤其当我们认清了他人的思想是何等无知浅薄,他们的观念是多么狭隘,情操如何低贱,意见是怎样偏颇,错误是何其多时,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就更不相干了。
□ 你可以适当表现自己的美德
虚荣与骄傲有下列的不同:骄傲是自己对自身在某一特殊方面有卓越价值的确信,而虚荣是引起他人对自己有这种信任的欲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亦终将有此确信。骄傲是一种内在的活动,是人对自己直接的体认。虚荣的人希望自外在间接地获得这种体认。所以自负的人常是多话的,不然就是沉默而骄傲的。但是自负的人应该晓得即使他有满腹经纶还是不说的好,因为持久的缄默比说话更能赢得好评。任何想假装高傲的人不一定就能骄傲,他多半会像其他人一样,很快地丢弃这种假装的个性。
骄傲的最大敌人是虚荣,虚荣是企图藉外在的喝彩来建立内在的高度自信,而骄傲却基于先存有此种强烈的自信才能成其为骄傲。
通常“骄傲”总是受到指责,可是只有自己没有足以自傲之物的人才会贬损“骄傲”这种品德。我们看到世俗的卤莽与蛮横,任何具有优秀品格的人,如果不愿使他的品德永久被忽略,就该好好正视自己的好品德,因为假如一个品德优良的人好心地无视自己的优越性,依然与一般人亲善,就好像自己与他们一样,那么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坦白而肆无忌惮地把你看成他们的同类。
当谦虚成为公认的好德行时,无疑世上的笨人就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谦虚地不表现自己,世人便都类似了。这真是世人的平等啊!它是一种压制的过程,因为这样一来,世上就好像只有笨人了。
□ 不必过分追求名声
名声和荣誉好比孪生兄弟。他们两兄弟一个是不朽的,另一个却不是永恒的,而名声也就是不朽的,不如它的弟兄那样,只是蜉蝣一现。当然,我说的是极高层的名声,也就是“名声”一词的真正意义。名声是有许多种的,其中有的也稍显即逝,荣誉是每个人在相似的情况下应有的表现,而名声则无法求之于每个人。我们人权赋予自己有“荣誉感”的品格,而名声则需他人赋予。我们的荣誉最多使他人认识我们,而名声则有更高远的成就,它使我们永远为人怀念。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能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备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两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在立功的道路中,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是他的主要条件;而立言则成就一个伟大的头脑。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短暂的时间;然而,一部才华四溢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万世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逐渐消失和变形,人们逐渐不再关心,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传留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一旦写好,便可永久存在。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荷马、荷瑞思等人依然健在与活跃在每个学子的思潮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荣誉与名声不同,通常人们肯公平地称颂荣誉,也不会妒忌别人的荣誉,只因荣誉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除非他自己不要。
我们不难看出,凡是为野心所驱使,不顾自身的兴趣与快乐而拼命苦干的人,多半不会留下不朽的遗物,反而是那些追求真理与美善,避开邪想,公然向公意挑战并且蔑视它的错误之人,往往得以不朽。所以谚语云:“名声躲避追求它的人,却追求躲避它的人。”这只因前者过分顺应世俗而后者能够大胆反抗的缘故。
94.调节情绪,消除紧张
紧张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实际上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它使人得以应付那瞬息万变的社会情境。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但是,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甚至造成疾病。为了避免过度的紧张状态,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是学会运用松弛训练以及各种松弛的技巧。
在紧张工作之余,欣赏一下优美抒情的轻音乐或所喜爱的戏曲唱段,既是美的享受,又是一种很好的松弛方法,紧张将会在优美悠扬的音乐声中得以消除。当然,也可以去看戏、跳舞,也可以到花丛中漫步,还可以做气功、打太极拳以及按摩等。这些活动不仅会使肌肉松弛,还能使精神上得到放松。紧张也就会从身边溜走!
假如你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或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你不必焦急和烦恼,也不要急于求成,那样会乱了方寸。你首先应该稳住自己的情绪,使心情平静下来。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要对情境和任务做冷静的分析并订出必要的行动计划。这时你还可以做些松弛性的自我暗示:“事情再难,再急,也必须一步一步去做,焦急是无济于事的,天塌下来也要顶住,一定能闯过难关,完成任务!”这样你将会松弛下来,把紧张驱散。排解难题或完成任务时,成功会成为良性刺激,使你得以进一步的松弛。
当你工作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受到挫折,怒从心头起或心里泛起阵阵愁云时,你必须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应当主动地压一压自己的怒气,迫使自己冷静下来。随后可向亲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中求得支持和安慰。还可用理智去分析受挫的情境,找出发生问题的症结所在,相信问题总会圆满解决。切不可迁怒于人,哪怕是家人;也不可闷郁于心,负隅独愁。因为这样既不能求得问题解决,还会火上浇油,增加新的紧张因素,给他人平添紧张刺激,结果于己于人皆不利。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不幸或遇有突然的变故,往往会迅速进入强烈的紧张状态,一时如乌云压顶,地转天旋。这时,最重要的松弛秘诀是:镇静!不要抱怨命运,以至于陷于极度的紧张而不能自拔。要记住:任何怨恨和悲伤都将于事无补!你应该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乌云过后必有晴天!这样,你心情就会变得轻松、豁达,并使你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
当你在拥挤的公共汽车内被挤得难受,还不时听到叫骂之声,这些都足以令人厌烦、懊恼和情绪紧张。朋友,请你注意:除了不怀好意者,在车上恐怕不会有人愿意这样拥挤的,如果你把这看做是一次像跑步那样的锻炼,一心想着只要到达目的地就心满意足了,那么你就会把挤在你周围的人看做是同舟共济的朋友和同志,这时,你尽管由于拥挤而不舒适,但你的内心却是平静、愉快的,紧张便会无踪无影了。
95.迅速摆脱生活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