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脑血管病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4579100000024

第24章 脑部循环系统病理常识与预防治疗(5)

3.吃早餐:专家的试验证明,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B-凝血球蛋白增高7倍,血液黏稠度明显上升,无疑会增加脑中风的危险,吃好早餐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清晨猝发有益。

(二)生活“四忌”

1.忌暴怒:“怒则气上”;“大怒则形气绝”。人在发脾气和处于紧急状态时,血中分泌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等,使血管产生痉挛,血压升高;也使细胞间隙增大,脂质沉着加剧,因而血液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而加速脑血栓形成。临床研究也表明:中风病人中急躁型为一般中老年人的5倍。

2.忌饮食不洁:恣食肥腻原味,必致血脂过高;长期饮酒能使胆固醇增多,促使动脉硬化。大脑血管对酒精相当敏感,体内酒精浓度不断增高,大脑血管严重收缩,可致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中风病。多食咸也能使血脉凝涩,进而淤阻,发生中风病。高血压病人应把食盐量控制在每日3~4克以下。

3.忌便秘:长期便秘不仅使人体代谢后的产物通过肠重新吸收,更重要的是便秘者久蹲厕而致血压升高,因便秘蹲厕过久而仆倒中风者临床屡有发生。

4.忌过度疲劳:高血压患者若过度疲劳易诱发中风,中老年患者切忌过度疲劳。

(三)寒冷尤须防中风

从我国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寒冬是中风发病的最高峰,死亡率亦随之明显上升,故在冷空气南下,寒潮袭来之时,中老年人尤需加倍警惕。

为何寒冬易发生脑中风呢?这是由于冬天的低温高压可引起体内平衡失调、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所致。当气候骤冷时,人体由于受寒冷空气的刺激,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外周动脉血管收缩,血压骤增易使老年人硬化变脆的血管发生破裂而出血,形成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冬季气候干燥,饮水较少,可使体内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而发生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形成等。现正逢寒冷季节,为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在此奉劝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保暖,避免受寒:寒冬早晚少出门,衣服穿着要宽松、柔软、舒适、暖和,白天多在户外接触阳光。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老年人可根据自身体质,适当进行健身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但运动不宜过度疲劳,更不应带有竞争心理。

3.保持精神乐现:避免情绪激动,不生气,不发脾气,遇事不怒,知足常乐。

4.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平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高蛋白及高钾类食物。

5.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定时排便,若有便秘,均不可硬排,以防发生出血性中风。

6.积极治疗高血压:要求将血压降低至正常安全范围以内,并保持稳定,消除症状。

7.及时治疗:若遇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说话不清、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活动不灵等中风先兆症状时,应及早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小中风的治疗

小中风多由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引起,积极而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是小中风的基本治疗措施。

为了预防微血栓,应用一些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如服用双嘧达莫(潘生丁)及小剂量阿司匹林。也可以服用脑血管扩张剂,如:维脑路通、西比灵、脑益嗪、罂粟碱、抗栓丸等都是可取的,或静脉滴注维脑路通,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酥250毫升,加维脑路通0.4克,静脉滴注,每日互次,7~10次为1疗程。也有人选用尿激酶、抗栓酶、去纤酶等,静脉点滴治疗。中医中药常用化淤活血的治疗方法,如选用丹参、川芎、红花、当归、赤芍、桃仁、黄芪、桑寄生、地龙、牛膝等组方,如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更好。

三、脑部循环系统疾病饮食保健

饮食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脑血管病现在是十大病中的第二位。而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是脑中风,所以我国防治脑血管病以防中风为主要目标。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以局部神经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是一种发病突然、急性脑部血循环障碍的疾病。

脑中风一般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脑中风和冠状动脉病相似,都是因血管硬化阻塞引起的。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与缺血性中风并没有很明显的关系,也就是说胆固醇越高,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并不见得增加。而出血性比缺血性中风是更可怕的疾病。其中大部分脑出血则是血管硬化病变引起的,只有少部分人的脑出血是因为血管病、或脑部静脉异化出血引起的。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被认为是引起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

(一)饮食营养对脑血管病的影响

对中风的预防,以往从饮食上侧重于控制脂肪、糖、盐的摄入量;近年来,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饮食成分中,对蛋白质和钾元素的摄入不足,低蛋白、低钾饮食可使动脉血管脆性增加,易引起脑血管微小动脉破裂而出血。据国内一项调查资料表明,脑中风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测定,发现77.8%脑中风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且其值越低预后越差。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我国发生脑血管病的分布是:北方高于南方、内陆高于沿海,这可能与沿海地区居民吃鱼类蛋白较多有关。因此,合理的高蛋白饮食能预防脑中风,尤其对预防脑出血有积极意义。高蛋白可改善血管壁结构,增加血管弹性,不易发生破裂出血;高蛋白饮食还可降低血压。因此,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为预防脑中风要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钾与脑中风的关系:据报道,前苏联高加索地区是举世闻名的长寿地区,该地区居民中的饮食摄取食盐较多,人均达15克以上(由于贮备食物用食盐多),但高加索地区脑中风的发病率却不高,原因何在?研究人员认为,虽然食盐摄入较多,但摄食蔬菜、水果、豆类食品较多,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检查该地区居民中排出钾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所以营养学家建议,多吃富含钾的食品(桔子、香蕉、马铃薯等),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中风。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可以增加钠盐的排泄,调整细胞内钠和钾之比值,对维护血管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及保护心、脑功能起重要作用。

2.总热量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因摄入总热量超过需要,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脑动脉硬化。最新研究证实,长期饱食会引起“纤维芽细胞因子”的物质明显增加,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晚餐高脂肪饮食易引发中风。晚餐高脂肪会使血液变浓,血流缓慢,加之全身血液大多集中在肠胃,这时易造成大脑局部供血不足。如果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晨起时容易因小动脉闭塞形成脑血栓。所以,脂肪含量少的食物可减少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

3.食盐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脑血管病中风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过量摄取食盐极易引起高血压和脑卒中。在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尿检查多发现尿钠增加、尿钾减少,这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膳食结构中钠的摄入量过多。尤其盐敏感者,摄取量对升高血压呈明显作用,摄取量越大,血压也就越高。

4.钙与脑血管病的关系:钙可防治高血压及脑溢血等脑血管疾病。钙的代谢失调,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人体缺钙会引起血压升高。这是因为人体摄入钙不足时,甲状旁腺受缺钙的刺激,过量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使骨髓中钙游离出来进入血液和细胞内,使人体平滑肌收缩力增强,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不断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