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新婚知识读本
4576300000015

第15章 科学胎教(1)

(第一节)胎教讲科学

一、正确理解胎教

胎教一词源于古代。《辞海》中胎教的辞条是这样解释的:“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的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叫‘胎教’。”胎教,一方面是胎,另一方面是教,它是胎与教相结合的学问。我们先来说说胎,什么是胎呢?胎是人及哺乳动物孕而未出生的幼体,它是精卵结合的产物。一个近针尖大的受精卵生长发育为身长约50厘米,体重数千克的具有完整的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的成熟胎儿,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壮举。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自远古以来,人们对怀胎的概念和出生的过程,就一直是众说纷纭。在我国是这样传说的:上古时代女娲造人之际,诸神赶来助之,有助其生阴阳者,有助其生耳目者,有助其生臂者。而外国有关的传说,则更富人情味,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耶稣是由圣灵感孕,由圣母玛利亚所生。

主神宙斯恐生子比自己强大,当妻子聪明女神墨提斯怀孕的时候,把妻子吞入腹中,顿觉头痛欲裂,命神匠用斧子把他的头劈开,智慧女神雅典娜即从中跃出。

战神胡伊奇洛波赫特利是由他母亲胸前佩戴的一个羽毛球所孕而生。

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于孕育新生命的期待和敬畏。

人们赋予怀孕和生育许多神奇和美丽的传说。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只可惜许多做父母的常常对胎儿十月的变化全然无知,因而在孕期与胎儿的配合上,往往不那么默契、周到。

说到胎教,有人可能马上联想到教育、教养。过去人们谈论胎教,往往是就孕妇的衣食住行诸方面而说的。人们认为,胎儿在母体内能受到各方面的感化,因此,在怀胎期间应特别注意。《大戴礼记》中说:“周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趾,坐而不差,独处不倨,虽怒不詈……书之玉版,藏之金匾,置之宇宙。”你看,周后怀成王时是多么注重修身养性。她站立时不踮起脚尖,静坐时手脚不交错,独处时不倨傲,虽然恼怒但不骂人。她注意到行止、情绪的和谐,只做高雅的事情。周成王在未出生时,母亲就给了他如此良好的“感化”,难怪周成王出生后那么聪明,有才能。应该说周后是很懂得胎教之法的,但胎教之法并不仅如此。《博物志》上说:“妇人妊娠,不欲见丑恶物,异鸟兽,食亦当避异常味,勿见熊虎豹射御,勿食牛心、白犬肉、鳗鲤头,正席而坐,割不正食,听诵诗书讽咏之声,不听淫声,不视邪色,以此产子,子贤明端正,所谓胎教之法。”这里所讲的胎教之法是互为补充的,与现代胎教理念已十分接近。当然虎豹等能否见,白犬肉、鳗鲤头等能否食,不能一概而论,但不能受惊,饮食要注意营养物品的调节则是有益的。胎教不仅在我国古代如此受人推崇,就是在国外,也早就被人注意了。

1979年,美国加州妇产科专家范德·卡尔创办了一所奇特的大学——胎儿大学。“学生”就是孕于母腹的胎儿。“学生”出世后几小时,就可以得到校方颁发的学士帽和毕业文凭;这里,我们简要地把这所极有意思的大学课程设置和教授方法告诉读者。

胎儿大学的课程设置:

(1)语言课

母亲用特制的扩音器把字句向腹内胎儿不断重复。

(2)音乐课

母亲把一个玩具乐器放在腹部,奏出音符。

(3)运动课

让胎儿练习“踢肚游戏”。

范德·卡尔认为,这种胎教方法能使婴儿出生后更容易接受早期教育。并认为此法有助于让胎儿智力高超,而使他们发育得更正常。同时可使他们在精神发育方面得以顺利发展。同时,该学院也鼓励孕妇的丈夫参加育婴活动,不但是在胎儿出生后,而且也在妻子怀孕时期。

二、胎教不是谜

人类在其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发现和认识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又陷入了新的迷茫。胎教也像谜一样使人困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开始对它有所认识。当今,世界上许多学者对胎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潜心研究,并精心设计了许多试验和仪器,胎教之谜正在被揭开。这里,我们献给读者的一件小礼物是一种叫做“胎教话筒”的设备。孕妇把这种话筒放置在与胎儿头部对应的腹壁上,让胎儿听着《秋夜》、《我将来到人间》等美妙的音乐,以中音量向胎儿不断重复牛奶、鼻、吻、干、湿等词,胎儿在出生后,大都隐隐约约能懂得这些词的含意。这进一步证实了曾在母体子宫“聆听”的胎儿出生后,他们在与人们进行沟通时,情况总比一般婴儿为佳。中国专利局已授予国内首创的“胎教话筒”以专利权。“胎教话筒”是现代胎教的又一发明。它的问世,使我们有可能直接对胎儿进行教育。

让我们再看一组科学家们的胎教试验:在某家医院的育婴室里,让120名正常的新生儿夜以继日、毫无间断地听一种复制的85分贝、每分钟72跳的正常心搏声,除每隔4小时送往母亲处喂奶这一短暂间断外,所有时间都在育婴室里。对照组的120名新生儿则放在另一间没有心搏声的育婴室里。

4天后,听心搏声的新生儿70%增加了体重,而对照组的新生儿只33%增加了体重。对两个育婴室里新生儿哭叫的时间也进行了测算:听心搏声组新生儿哭叫时间占38%,而对照组的新生儿哭叫时间为60%。由于这两组新生儿的饮食没有很大差别;看来似乎是由于听心搏声的新生儿哭叫时间减少有助于他们增加体重。

这个试验,表面上是在测定新生儿对心搏声的反应。实际是在模拟胎儿在出生前所处的母体内环境,并力求探索胎儿对这个生前环境的感觉。毫无疑问,每一位母亲都有心搏声。而且这种节奏均匀的声音一刻不停地伴随着胎儿直到出生,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胎儿熟悉这声音,并有一定的习惯感或印象。

那么,胎儿学习的远期效果又如何呢?科学家们又对26名从1.5~4岁的、在收养院等待别人收养的稍大的孩子进行实验,把他们分成4组,一组睡在一间有每分钟72次正常心搏的二联搏动声的房间中;一组睡在一间有每分钟72次由节拍器发出的单搏声的房间中;一组睡在一间播放催眠曲的房间中;一组睡在一间没有任何声音的房间中。所有的孩子都轮流处在上述4种条件下,每种条件4个晚上,实验人员记录了使每个孩子入睡所需的时间。

处在有心搏声条件下,孩子们入睡所需的时间大约是其余条件下的一半。在其余3种没有心搏声的条件下,孩子们入睡所需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往往是1小时或更多一些。因此,心搏声具有其他声音所达不到的效果。从而推断了胎儿学习的可能性。并得出以下推论:胎儿不仅具有一定的听力,而且具有记忆力。

三、实施胎教的正确方法

由此看来,现代人与古代人的生活已有许多不相同,现代医学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遗传学有了新的发展,今天我们谈到胎教,不能完全模仿古人。但根据古人胎教法,结合现代医学、遗传学等科学对胎教的探讨、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

(1)母亲在怀孕期间,生活有规律,要讲卫生,衣服要宽松,饮食要均衡,房屋要整洁,行动要安稳舒畅,常到郊外游玩,欣赏自然风景,每天要大便一次,每晚睡眠8小时,还要有午睡。

(2)母亲在怀孕期间,心性要平和,情绪要愉快,要尽量避免抑郁、悲伤、烦躁、惊恐和愤怒。

(3)母亲在怀孕期间,要常请医生检查身体及胎儿方位,指导调养。

上面只谈了母亲的胎教方法,是不是说胎教就是母亲一人的事呢?当然,对胎儿的成长来说,母亲是起决定作用的,但父亲对胎儿的影响也不能小看。如果说母亲是土壤,胎儿是种子,那么,父亲则是和风、是雨露、是阳光,他能给予“种子”许多养料,使种子发育更健全,生长更完美。母亲对于胎教处于直接地位,而父亲则处于间接地位,父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妻子的影响而影响胎儿的。因此,在妻子怀孕期间,父亲也要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要特别关心、体贴和照顾妻子,要处理好家庭和外面的一切矛盾,同时还要节制房事,注意不要压迫胎儿。只有这样,妻子才有平和愉快的情绪,从而对胎儿产生有益的影响。总之,胎教是父母双方的事情,只有父母互相配合,才能做好胎教工作。

(第二节)了解胎儿

一、胎儿也有“感情”

(1)母亲仰卧胎儿会以踢母腹来表示他生命危险

有的母亲为了一点不愉快的事就生气,或闷不吭声。其实,胎儿也一样有“感情”,遇有不快的感觉就会发脾气,虽尚未具有像出生后那样,能丰富地感觉喜怒哀乐,但也能感觉出愉快或不愉快。

受孕后约2~3个月左右,母亲有时可明显感觉胎儿在腹中的踢腿动作。这是因为胎儿由于某种原因而感到不安或不愉快,所以借由踢腹的行为,想把这种感觉传达给母亲。

有时,母亲以仰卧的姿势躺下时,因腰部动脉被子宫压迫,而产生血液循环不良的缺氧状态;此时,胎儿为了传达给母亲他这种痛苦的信号,就会以持续激烈的踢腹动作,来转达他这种生命危机。

因此,当母亲接收到来自胎儿的某种信号时,就该仔细想想是否有任何可能引起胎儿痛苦的事情发生。如仰卧时胎儿踢腹,母亲就该马上把姿势改为侧卧才是。

不过,胎儿不只是在痛苦时会踢腹,其实当他觉得有舒服的满足感时,也会踢腹。但是这时的信号,和觉得不快时不同,不但踢得温和,而且有节奏,有如旋律轻快的美妙音乐一样。然而,除了母亲,再没有任何人可以享受这种特权。

(2)14周后胎儿会产生快乐或不快乐的情绪

刚才说过,胎儿觉得快乐或不快乐时,会对母亲发出传达此种感情的信号。那么,这是否表示胎儿已产生“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脑子尚在发育的胎儿,是没有和成人一样的“心”。但由第4周开始,就能形成快乐、不快乐、不安……等,姑且称之为“心”的因素,也就是会在脑中形成所谓“大脑边缘系”的部分。而胎儿欲求获得满足的一切基准就决定于此。所以胎儿“心的因素”部分,也被称为“欲求之心”。如果欲求得到满足时,就有快感;没满足时则有不快感,不快感升高则感不安,不安升高就变成愤怒。所以为了要获得欲求的满足,胎儿就会以踢母腹来发出信号。

支配这种单纯而本能的心是脑的“大脑边缘系”。婴儿的快感或不快感等心态,在学术上称为“情动”(emotion)。

有关“大脑边缘系”,这是一个所有在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都具备的重要部分。

和婴儿一样,胎儿“心的原因”,也就是欲求之心,是非常单纯的。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才会拼命地利用小小的“心的因素”,做出本能性的踢腹动作。

所以胎儿踢腹时,母亲就应注意胎儿是否有某种祈求?并予以协助或改进。这可说是母亲应尽的义务。

胎儿的这类活动,表示他由单纯的“心的因素”已逐渐形成具有高性能的脑。这种脑就是包围着大脑边缘系周围的所谓“大脑新皮质”部分。这也就是会感觉和表示喜悦或悲伤的脑。简言之,这部分可分为运动、感觉和思考三部分;“大脑新皮质”在胎内时期会逐渐成长发育,但要在出生后才会整个完成。

(3)母亲的喜悦或情爱对胎儿大有帮助

胎儿从受孕到约30周(8个月)的妊娠后期,“心的因素”就会逐渐接近“心”的完成。

大约在十几年前,妇产科医院就开始能以超声波诊断装置,非常容易地从母亲腹部外面,用肉眼去看以前所无法看见的胎儿形状或动作。现在一般的医院,差不多都已具备这种装置。

一般医生一有机会要替孕妇作检查时,都会尽量利用这个装置让母亲看看胎儿的情形。而胎儿好像也知道在看他似的,在羊水中心脏不停地拍动、跳动着,而看了这种情形后,几乎是100%的母亲都会感动得流下眼泪!

曾有一位孕妇因怀疑“破水”而激动得哭泣,此时,胎儿明显地表现出不安。一样是哭,可是哭的情况不同,因高兴而喜极而泣时,胎儿的动作很明显地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