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4568400000012

第12章 第四辑(3)

血性与血腥不同

男人要放下屠刀,止杀止暴,这样才足以为大丈夫。

“男人不要有血腥”已知矣,“男人要有血性”,又是什么意思?这岂非矛盾?

一点都不矛盾。

血性,指灵魂自由,天性刚烈,以自由之身反叛一切桎梏。

血腥,指身体对抗。

人类发展至今,身体对抗的时代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灵魂对抗,这是高级别的对抗,最彻底、最激烈的对抗,从思想上解决,一劳永逸。不用暴乱对付暴政,而用洗脑对付洗脑。这样,既可以改良人生,改良社会,又无伤及无辜之嫌。英雄内敛。暴君外放

那么,大丈夫的血性又是什么意思?不变成血腥的血性放在何处?

答一:大丈夫的血性指崇尚自由,不可屈服,是内敛的英雄,不是外放的暴君。孟子说“收其放心”,就是说要收回放纵的心。

答二:不变成血腥的血性转化为强有力的爱心,给人力量。如果血性过多则收回到本心,一番徐徐运气,深深呼吸,动用“浩然之气”将它化为无形。

佛家与基督教也提倡做大丈夫

佛家提倡做大丈夫,如鲁迅所言,学佛让人猛进。谭嗣同的血性从佛学上所受印证极多。

基督教也提倡人做大丈夫。《圣经》上说:

“你们务要警惕,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说的,都要凭爱心而作。”

这段话要义有二:

一是要做刚强的大丈夫。

二是大丈夫缘自真道与爱心。

《圣经》这两点要义与孟子完全相同,大凡圣贤说话都是相同的。

另外一位著名的基督徒马尔特比·巴布科克专门就此作了一首诗:要刚强!

我们不是来此游玩,做梦,漂荡;

我们有苦工要做,有重担要挑。

不要逃避斗争,要面对斗争。

这是神的恩赐。要刚强!

不要说世代邪恶——归咎于谁?

竟然袖手旁观,默不出声——哦,可耻!

站起来,勇敢地说出来,

奉神的名!”

这首诗的要义有二:

一是要做苦工,不敢轻易轻松。

二是不能旁观。

很好!这才是敢担当的人,如孟子所讲的“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意思相同。

血性之义有三

总述孟子所讲“做人要有血性”之义有三:

一是敢于反抗。孟子说“人待我以横逆,我必横逆之”。

二是收心内敛。收心内敛的学问很大,也就是前面讲的“养浩然之气”,有了浩然之气,你就不气,就不会动辄来气,用沉默谋取更大的反抗。

三是一定要保全自己。这是不消说的,孟子说“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下”,又说:“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都是此意。

大丈夫一不为恶,二要避害。关于不为恶的问题本书要专章讲述孟子性善论,在此讲避害的问题。要想避害,就要远害,就这么简单。比如火山爆发来了可以吞掉一个城市,但你不在那里也就无事,老子讲“动善时、居善地”,就是此意。

避害的另一方法是深入灾难,从根本上除害。这就是大丈夫做的事。深入灾难就要触及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即世界的魔性。除害就是除魔,必借住神与道的伟力。

男人事业心太重,常忘收手。血性太猛,容易出事,因此要常“浩然之气”,收发自如。又要“收其放心”,不放纵自己。有了养孟子告诫的这两点,那么就可以做到很多大事。人人可为大丈夫

滕文公世子仰慕孟子大名,他到楚国去,路过宋国时去拜访孟子。

孟子和他主要谈论了性善的理论,也反复谈到尧舜。世子自楚国返,再次见到孟子。

世子说:“尧舜高古,圣贤不可企及。”

孟子说:“人性本善,人人相同,谁都可以成为圣人,只是尧舜一直能保存本性罢了,而常人皆有改变。愚贤与否都是由此面来的。成公对齐景公说:‘他们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我干嘛要怕他们。’颜渊也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大有作为的人都这样。’”

孟子这段话要义有二:

一是人人可以为大丈夫。

二是大丈夫不怕大丈夫。

其实不是不怕,而是彼此自尊,尊严不可冒犯。

大丈夫与大丈夫是不来往的,各自逍遥,一般没必要来往,大象不与狮虎相争,但大象就是大象。

当然大丈夫也免不了与大丈夫相争,那时就要比了。比什么?不是比武,而是比谁救人多,作用大。

因此所有的大丈夫都是同道,正所谓英雄惺惺相惜,大家的血都是红的,只不过有人血性较重,有人血性较少而已。有多少血性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你身上不足的自然有人补充,大家形成一股力量,那么就不畏一切不义之人了。

红尘只有一万丈,大丈夫却有万万丈高。并非身躯伟岸,而是心志高远,观山成山,观海成海,观鹰飞鱼翔,我即乘风归去。

大丈夫不怕被监视

齐王曾使人暗中刺探孟子,窥视他的举动,但孟子面不改色,心不惊慌,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显示出他的大丈夫气概。

齐人储子问他:“今大王盯着你,你是否有许多地方跟常人不一样?”

孟子淡淡一笑,说:“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人吗?尧舜也都是人,我难道不是人么?”孟子这一笑何其自信!齐王鬼鬼祟祟,种种小人行径在阳光下毫无作用,只会让自己自卑,让他人自傲。

孟子在此也很有意思,齐子派人偷看就让他看,不但让他看,还让他看过够!他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看到,你在中午看太阳能看到什么?只能看到炽热的光明!你再看,眼睛可就要被万道金光刺瞎了。

孟子修养高深,不露声色。当然也在与齐王会面时大大地教训了这家伙一通,孟子这两件事一件内敛,一件外放,可见孟子确实做到了把血性收发自如的高手境界,值得学习。

孟子论心中有爱就会永恒

一定要有爱

孟子说:“仁者无敌。”心中有爱的人做人坚定,对人友善,做事认真,一做到底,当然容易成功快乐。没有爱心人就会软弱,任何—阵事都会难倒他。爱心爱心,爱才有心,不爱就没有心。人连心都没有了,拿什么做人?

自然界六大元素都是无私的

火是尖的。它像一把刀直插云霄。

水是圆的。它以卵形结构蠕动着生命的长河生生不息。

空气是方的。它进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风是扁的。它以柱状结果焊入每一个裸露在阳光下的事物中。

阳光是箭头。它指向任何空处与实处,它永不疲倦,但射程有限。

土是弧线。它托起人类的界线,并与天界平行。

自然界的这六大元素,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德,那就是无私。

火是无私的,它燃起任何一个可燃之物,驱逐野兽,供人取暖与他用。水是无私的,它灌溉任何一处田园,滋润每一颗干旱的心灵。空气是无私的,它供任何一个生命自由呼吸。风是无私的,它把世界从死静中吹醒,带动了世界的运动。阳光是无私的,它照耀任何一个人。土是无私的,它生育与埋葬每一个生灵。

自然界的六大元素共同哺育了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灵,更浦育了万物之灵——人类。那么,作为自然之子的我们最大的美德是什么?

是爱心。

无私的爱心。

心中有爱的人将不惧一切困难。因为万事万物都向他靠拢,都是他的忠实朋友。大自然宠爱自然之子,把所有的赏赐加于他身上,让他丰丰满满,完成心中的宿愿。

向动物学习爱心

孟子有一回走在一个荒漠里,看见一只貉受伤了,奄奄一息地躺在小沟里,身上沾满了沙子。孟子于心不忍,正想上前抚慰喂食,这时不远处又跑来一只貉,口里衔着一块肉喂地上的貉。两只貉热烈拥抱在一起,“吱吱”地高声叫着。

听见这叫声,又跑来几只貉,最让人感动的是一只貉为了让受伤的貉喝到水,跑到水塘里游了一圈,全身湿漉漉地走上岸来,跑到受伤的那只貉面前跪下,让它舔自己身上的水。

那只受伤的貉在貉群的照顾下精神了许多,吃饱喝足就一起离开了。

孟子看到这里,不由一声由衷的赞叹:

“人之道貉道也!”

意思是说人应该像貉一样有爱心,如此则天下事可为。.

没有爱的人惶惶无主,终日无聊,找不到真正可以做的事情。

心中有爱的人做人坚定,对人友善,做事认真,一做到底,当然

易成功快乐。

强的背后是温柔

一般人认为孟子刚强、孟子好辩,殊不知孟子好辩的背后是道者的无言,刚强的背后是一颗温柔的爱心。

这种爱心来自自然的教益,来自内心的觉醒。

最最让人震撼的是什么?

是爱。

有爱就能绝处缝生,就能更好的发展。如果没有爱,就会什么事都一团糟。

梁惠王说:“我治国尽心尽力,邻国的国君都比不上我,河内有饥荒,我把那里的人移到河东,又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运往河内,已经到这地步,为何我国的人不见多,而邻国的民却不见少呢?”

孟子说:“五十步笑百步,大王觉得怎样?”

梁惠王说:“不行,都是逃。”

孟子说:“饥荒之时把民和粟移来移去,努力多与少都是五十步与百步的问题,国有仓禀,正该开仓赈灾,却怪年岁不好,实际上是大王的罪过,就像杀人者狡辨杀手不是他,而是凶器一样。”

梁惠王说:“愿得先生良言。”

孟子说:“猪圈有肥猪,厩房有肥马,而百姓饥荒,被饿死。刮民膏以养禽兽,这叫率兽以食人。动物相食尚且令人发怵,为民父母的却率兽以食人,实在是王的罪过。”

孟子指出梁惠王冷血暴政,率兽食人,因此不可能把国家搞好。同时自己也不可能安心。

没有“爱”作为支撑,任何人都只能是一只凶残而惶惑的野兽。我还不是野兽。

没有爱心人就会软弱

梁惠王说:“晋国一向强大,到我这里东边败于齐国,晋王的大儿子也死掉,西面又丧地于秦国七百里,南面又受楚国之辱,我深以为耻,欲报仇雪耻,该怎么办?”

孟子说:“大王施仁政,壮士便忠孝,在家事父兄,在外求报国君,便是抵抗强敌的力量。为人不仁就会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大王拿什么与敌作战?只有仁者无敌于天下。”

孟子指出仁义之人因为有一颗爱心,所以会坚强。当然是不可战胜的。没有爱心人就会软弱,无法成就大事。